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亲临东周 [精校] (遥望长安)



这妻子一家伙丰收了,晋文公也有点小心慌。

不过毕竟是一家人团聚,还是高兴更多一些。

晋文公将齐姜和季隗当日的故事讲给怀嬴听,怀嬴也觉得非常感动,自己虽然对晋文公有所帮助,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自己没有经历撕心裂肺的分离,也没有经历寂寞难耐的等待。怀嬴是一个大度的女子,她情愿让出夫人之位。其实有秦穆公这位靠山,怀嬴大可不必如此。

晋文公于是立齐姜为夫人,接下来分别是季隗和怀嬴。

赵姬听说翟君送来季隗和叔隗的事情,也请赵衰接回叔隗。

赵衰这时候说了一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他说既然已经娶了赵姬,就不敢记挂叔隗了。

看不出来,赵衰还有当陈世美的潜力。

难道叔隗等你白等了吗?

人家晋文公都能接纳季隗,凭什么你赵衰就不能接纳叔隗呢?

赵姬一听这话怒了,这不是喜新厌旧吗?这还是人吗?赵姬强烈要求赵衰接回叔隗,可是赵衰还是不能下决心。

看来赵衰和叔隗不是真爱啊!

赵姬也是非常有性格的女子,她就此入宫禀告晋文公,说这事还请父亲为自己做主,如果赵衰不能迎接叔隗,自己可不想做世人皆知的妒妇。

晋文公于是派人接回了叔隗。

叔隗一进赵衰府邸,赵姬就提出要让出赵衰正室之位。

这可让赵衰吃了一惊,难道晋文公的嫡亲女儿做自己的妾室?自己罪过大了!

可是赵姬坚持长幼有别,而且说叔隗不但年长,她的儿子赵盾也已经长大,还非常有礼貌,赵盾应该是赵衰的嫡子。

这就骇世惊俗了。

谁都知道,正室的地位在当时是多么重要,而妾室,连同妾室的孩子都是非常卑贱的。

如果说赵姬让赵衰接回叔隗还有作秀的嫌疑,但是这时候,恐怕没人会怀疑赵姬的诚意。

为什么晋文公的女儿会甘居妾室,甚至不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好的权益?

因为赵姬身在民间多年,深刻了解百姓不易,而对叔隗甘心等待赵衰的行为充满了敬意。

赵姬的行为,是在当时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表示最高的敬意。

可是赵衰阖府上下可炸了锅,都坚决不同意赵姬的要求。

让晋文公的女儿做妾室,闹呢?

不过赵姬心意已定,她说不同意可以,她就回宫居住,再也不回来了。

赵衰一看没辙,只能找晋文公做赵姬的思想工作,可是晋文公当即表示非常为女儿的选择骄傲。而且晋文公即刻宣叔隗母子入朝,册封叔隗为赵衰内子,立赵盾为赵衰嫡子。

板上钉钉,这事就这么定了。

要说晋文公不为女儿赵姬心痛,是不可能的。赵姬流落民间多年,晋文公将她嫁给赵衰,本来就希望对她是一种弥补,弥补当日没能好好照顾女儿的愧疚。谁能想到女儿会心甘情愿做出要做小妾的决定?可是既然女儿嫁给了赵衰,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也只能支持。

要说赵衰的儿子赵盾,此时年方十七岁,行动有礼,不但精通诗书,而且善于骑射。基本上赵盾算一个文武全才,所以深得赵衰喜爱。赵姬日后所生的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都比不上赵盾的才干。

而赵盾日后的所作所为,也深刻改变了晋国的命运,同时改变了赵氏一族的命运。

晋文公决定大赏功臣,这封赏有三个准则,跟着流亡的大臣,那是头等功臣,接下来分别是送款者和迎降者,其中各等又有分别。

第一等功臣里狐偃、赵衰功劳最大,依次分别是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人;第二等功臣是栾枝、郤溱功劳最大,接下来是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祈满等人;第三等是郤步扬、韩简功劳最高,接下来是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人。

这些功臣,有封邑的扩大封邑,没封邑的赏赐封邑。

晋文公的赏赐很公平,也很实际。

鞍前马后辛劳多年,如今到了晋文公感谢这些功臣的时候了。

晋文公特地送白璧无双给狐偃,来报答当日投白璧入河的事迹。

而冤屈而死的狐突,晋文公在晋阳马鞍山为狐突立庙,后人称其为狐突山。

已经很全面了,可是晋文公还是害怕还有什么事情忘记了。

晋文公命令传召全国,如果还有遗忘功劳没册封的大臣,可以自己来说。

你别说,还真有人前来质问晋文公。

此人正是壶叔。

壶叔老大委屈,从蒲地出奔就跟随晋文公,四方奔走,脚都走裂了,而且每天起早贪黑,不得安寝。现在主公分封从亡之臣,为何没有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事情?

晋文公倒没有生气,他仔细为狐突解释道,“寡人分封的确分了等级,凡是用仁义道理开导我的人,受上赏;为我出谋划策,让我在诸侯之间不受辱的人,受中赏,身体力行保护我的人也受中赏。所以这次封赏的原则是,上赏赏德,次赏赏才,最后赏力。奔走劳苦,匹夫之劳,又在其次。等到三赏过后,就轮到你了。”

原来晋文公这实行的是绩效工资,谁的功劳大,要看付出的劳动效果如何。

壶叔非常惭愧的告退了。

可是还有人心里不服气。

魏犨和颠颉,都觉得自己勇猛过人,而赵衰和狐偃不过是一介文臣,凭什么就在武将上面?他们杀敌了吗?他们流血了吗?

魏犨和颠颉经常为此口出怨言,但是晋文公念及以往功劳,毫不在意。

第三十三章 狷介者介子推

晋文公真正得到晋国人民群众拥护,大封有功之臣。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不平有人忧。

可是也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那分封何人,官升几级,便不能令我心忧。

晋文公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他便是当日割股奉主的介子推。介子推为人狷介,也就是为人洁身自好,不与人同流合污。当日介子推能舍身奉主,可见对晋文公一片忠心。但是在黄河边上,狐偃因为晋文公丢掉了旧东西而故意要辞职,引得晋文公发誓不背负功臣,深为介子推不齿。

在介子推心里,忠于晋文公就是愿意和他奔波出行,面对危险,这不需要任何利益引诱。假如是为了什么,比如升官发财,荣华富贵,那就太庸俗了。而且风险太大,谁能担保晋文公一定成功?晋文公的亲爹和亲弟弟都满世界追杀他,要是为了荣华富贵,那不如趁早找别人。

可以看出,介子推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纯粹的感情支配他的行动。

低级趣味根本不能奈何介子推。

所谓狷介,出淤泥而不染,绝不与卑浊同流合污。

所以当所有的大臣为了分封打得头破血流,腹诽不已,浑然忘记了自己都做过什么伟大事业的时候,介子推在第一次朝拜之后就已经飘然离去。

他也没有那么多钱,干脆回家每天织草鞋,贩卖草鞋,侍奉老母。

虽然清贫,但是他固守清贫。

君子固穷。

介子推倒很有颜回的风范。

其实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往往让人迷惑,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数不清的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去奋斗努力,钱成了现代人最大的奋斗目标。但是忙碌之余,内心却往往荒漠一片。

简单生活,内心却往往收获更多的满足,因为精神的收获总是最强大的。

晋文公每日大宴群臣,繁花锦簇之际,人来人往,见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居然把这事儿也忘记了。

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割下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的介子推,被遗忘了。

可是总有人心怀不平,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晋文公张贴的榜文,说是寻找没有分封的有功之臣,解张知道介子推曾经不顾老母和晋文公奔波流离,于是把这消息告诉了介子推。

谁知介子推淡淡一笑,并不回应。

老母亲满头华发,叹息道,“儿啊,你跟着晋文公效力了十九年,连腿上的肉都割给他吃了,难道还不值得他封赏你吗?你就去要个封赏,哪怕他给你一些粟米,也强过你每日编织草鞋如此辛苦不是吗?”

母亲总是最心疼儿子的,看着归来的介子推疲惫憔悴,母亲实在不忍心让他再穷困潦倒下去。

介子推正色对母亲说道,“先君有九个儿子,晋惠公和晋怀公为君昏庸,这是上天将晋国赐予主公的。难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贪天之功为己有吗?那太可笑了。儿子虽然贫困,但是每日编织草鞋,自食其力,倒也心安。”

的确,晋文公能够顺利成为人心所向的晋国领导,有众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他自己的努力以及天时、地利的帮助。介子推所说的是他的心里话,虽然贫困,但是却心安。

这世上最难得便是心安。

家徒四壁,但是自食其力,只要心安,便是最大的财富。

母亲看着介子推,她明白儿子心意已定,于是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就别留在这里了。不如干脆隐居深山,倒落得清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