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打小鬼子先是各地保安团都被正规军收编了去,以前这批人可是乡间的土匪也是使用捐税的大户,他们走了税吏还没高兴完呢,后脚也被征了壮丁。
就拿直隶保北定兴的自耕农村民王广田来说吧,今年王广田就想着买一台榨油机。去年南京政府突然宣布免除了传承上千年的田税之后。大家也是将信将疑。若是免了自然是好的,谁不想自己一年多吃几月的饱饭。若是不免也就罢了。反正也交了上千年了。
那时,村里村外大部分人认为这事只是说一说,闯王还说过均田免粮呢,最后又能怎么样。闯王大军路过之处倒是真的均田免粮了可没一个高兴的——壮年男女不和闯军走的都被杀了,留下一片孤寡老幼望着空空如也的米缸整日号哭待死。
可是不用路过地盘的青壮补充战斗损失不拿了粮食财物充作闯军的粮饷,闯军又怎么能在数次大败之后重整旗鼓最后打进京城吊死皇帝呢?亲,这是广告。
可就是骗骗升斗小民的广告口号,到了太平天国年间还有人愿意相信。原因无他,过了两百多年该忘记的都忘记了。
去年到年底也没人下来收税。王广田家中算是过了一个好年。三鲜馅饺子那是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因为曾经偷偷出卖了本县两个土匪的得到一笔赏钱的王广田背着家人偷偷去县里的巡捕房买了一支洋枪。说是洋枪,价格却要便宜得多,十元一把还送上几十发黄橙橙的子弹。王广田偷偷的在县里巡捕房附近开设的靶场中打了六发子弹后心疼的不行,就这样王广田的枪法还是惨不忍睹,根据巡捕说他现在只能在五米以内保证打中人,打中哪可就两说了。也可能瞄准了胸口打中脚面。
一发子弹巡捕房卖一毛钱,六毛钱那可是能在镇子的集市上买上十二斤白面大饼呢。十二斤白面大饼的细粮一家五口老小能足足吃上两天。
可这十元钱王广田还是觉得花的有必要。既然国家三令五申免了农税再来了强行派捐的土匪就得有办法和他斗才行。
土匪强行派捐这事还真不奇怪,不是所有的土匪都去打家劫舍的。有一些土匪势力大了以后就写张条子,例如某家今天过生日张家庄出粮一千担。那张家庄二话不说就得把一千担以上的粮食和副食给土匪送去过生日。不然就等着土匪来屠村抢粮抢女人吧。
这土匪过生日的日子也不一定,至少一年两次——麦收秋收。但是遇上更坏的土匪一年过上三四次生日也是有的。
虽说国家前两年刚刚把各地的土匪剿了一个干净。可这土匪不是社会刚形成的时候就有的,那些土匪也不是土匪窝里生出来的小土匪长大成为的大土匪。说到底还是溃军,流民,流氓,混混等渐渐组织起来的。
去年买了枪防身后王广田感觉腰杆子一下硬了好多,第二年一开春将家中祖上传下来的十几亩砂田种上了花生。至于一直种粮食的那五亩旱田还是种的冬小麦,去年秋天就种上了。五月间割了麦子,种上了玉米。
这一年的口粮田大约能落下八百斤白面和两千多斤玉米面。免了农税一家五口若是吃的话,玉米饼子加白面大饼那是绝对够了。可人不是只需要吃饭的。
就拿乡间的谚语来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在又流行温饱一说,可见穿衣的重要性甚至在吃饭之前。那年卖了两个土匪的老窝,王广田才有的赏钱给全家人都做了一身过冬的新衣服。话说为这事王广田本人可是担惊受怕了很长时间,有道是打贼不死后患无穷啊。
王广田有时候净想着那些土匪知道是他通风报信卖了土匪的老窝,到时候土匪等官军走了杀上门来将一家人杀光奸光抢光。好在这事最终也没有出现。同时这也是王广田去年买枪防身的一个原因。
话说这枪射程虽近了些,但是人家巡捕房的人也说了,用好了打倒两三个人是没问题的。那些土匪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欺负一下没枪的百姓还行,一旦有危险跑的比兔子还快。若是村中家家买枪。户户联防,土匪连村子都不敢进,一个村子若是有几十条短枪专等土匪近了再打那谁还敢进去。可土匪又没炮,不进去怎么抢啊。
虽然巡捕将这左轮手枪夸得天花乱坠,可也改变不了这左轮手枪只有三十米有效射程的事实。
今年种的这些花生,王广田却不想向往年一样卖给乡里周财东开的油铺,换一些食用花生油和做肥料的油饼,至于费用交一部分花生或油饼即可。谁都知道,榨油也是有利润的。不然那周财东开什么油铺呢。这是王广田在县城里买枪的时候听说了那天津有个厂子卖榨油机的,比起传统的两灶一碾的榨油方式出油率要好得多。
听说这榨油机只要通了电就能自己榨油了。若是没电也没事就是多花点力气而已,可以用脚蹬踏板的方式榨油。城里有人将这榨油机从天津买来后转手出售就可以获利。
价钱也不是太贵,王广田合计着,将家里去年和今年存的粮食大半卖掉加上出卖土匪老窝存下的钱刚好够买上这么一台榨油机的。到时候自己家在村里开个油铺,没准十年八年后家中就会因此重新兴旺起来。
电力榨油王广田压根就没想过,这村里哪来的电,别说村里,就是县城也没电啊。到了晚上有油灯用那就不错了,一开始王广田就看上了人力榨油的好处了。家里五个人。农闲的时候不用真的闲着了,轮流踩这个榨油吧。
像王广田三个孩子现在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还做不了什么事。几个孩子也就是趁着夏天秋天去水塘边打猪草,然后背到几十里外的镇子上卖掉。这一篮猪草几十斤只能卖到五分钱,但对小孩子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收入了。这五分钱能在集市上买一张一斤的白面饼或是两个保定的传统小吃火烧夹肉。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三个孩子的胃就像无底洞一样。一顿能吃几斤菜窝头过不了多一会又得喊饿。
三个孩子平日里总是打上两筐猪草运到集市上卖给那些卖牲口的人,小孩子拿了钱往往是买了东西三两下吃个干净。就是这样,一天两餐外带一次加餐可还是饿。
就是国家免了田税,这种地的油水也并不大。王广田这事前前后后想了一年。才下定决心,买榨油机。不说自己家一年上千斤花生,村里乡里加起来一年也有几十万斤花生的。先把自己家的花生榨油卖掉,然后去收购村里乡里的花生继续榨油,不就是花点力气嘛,乡下人别的不多,力气多得是。
由于王广田是一家之主,这事也不用和老婆商量,女人家家的头发长见识短。说干就干,卖了家中大部分存粮后,一台银光闪烁(镀锌)的榨油机被牛车拉了回来。这次去县城王广田学了全套的榨油手艺——其实也没什么技术全傻瓜操作,无非是从哪入料从哪出油从哪出油饼都记明白了。
从这一天开始,王广田家的堂屋中就传出“咯噔咯噔”的脚踏板踩动声。最先踩动脚踏板的自然是刚学会这门手艺的王广田,家中老婆孩子四个人开始忙着剥花生然后入料。然后就看着黄橙橙的花生油由少到多缓缓流入一个侧桶中。
出油的时候另一边缓缓出来一块深黄色的油饼落在盘子上,一时间堂屋中满是花生油的香味。
等油和油饼全出来。王广田说道:“那油饼还能榨一次,再送进去。”
王广田的老婆将油饼再次放入入料口,王广田又“咯噔咯噔”的蹬了起来。第二次油饼中出的油就少多了,可是这加起来的出油率就可观了。王广田一家虽然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但是一直在周财东那里榨油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王广田的老婆将榨出的花生油倒入家中早已空了多日的油瓶中比划了一下,说道:“比周财东那里榨油多出了五分之一。”
王广田则说道:“何止五分之一,以前榨油要将全部的油饼给周财东顶了榨油的工钱料钱。要不就拿出五分之一的花生顶。就这里外里就差出五分之一了。这些油饼也是有大用的。”
当然是有大用的,榨油剩下的这些油饼既可以做肥料也可以做饲料用。拿到集市上也有大把的人花钱买,猪吃了油饼长得又肥又大,这当然更好卖一些——在这个黑暗的三十年代肥肉是比瘦肉贵的。
王广田的大儿子以为剩下的油饼还能榨出油。问道:“爸,在榨一次这些油饼不?”
王广田一点头说:“好。那就试试,他们说榨两次,咱就真的榨两次?”
只是这一次榨油机让父子二人失望了,第三次只榨出寥寥数滴花生油,还不够费的力气。
大家也没太过灰心丧气,毕竟这块油饼无限出油才是不对的。能出这么多油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全家立刻用更大的精神力气投入到榨油工作中。
一斤花生油在上海或四九城大约能卖到两毛钱一斤,但是在这乡下的批发价只有一毛钱一斤——产地吗,自然要便宜些。再说四九城和上海滩的生活水平永远是高于地方县城的。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卧龙逆天 (本尊是个小虾) 不鸣则矣,一鸣动九霄;不出则矣,一出比天高。 躬耕于隆中,却知天下三分,赤壁大战,借风借箭,只不过羽扇轻摇。 天下纷...
-
桃花书生 (武行) 一个与世无争的书生,一段接踵而至的艳遇人生。面对着:铁血公主的柔情,神宫仙子的寻情,俏婢丫鬟的恋情,杀人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