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逆天 (本尊是个小虾)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本尊是个小虾
- 入库:04.13
“回禀主公,前面正是邓庄乡,此乡大多数都是邓氏族人,邓氏一族的发迹祖先,乃是光武皇帝麾下大将邓禹,自从此人发迹之后,邓姓从此成为新野第一大姓氏,最盛之时,人口多达一万,如今邓氏最有权势的人,是在刘荆州帐下为将的邓济将军,他的宗族家人,目前掌管着整个邓庄乡,凡邓庄乡一应田地,都属于邓家宗族的三老手中。”这名说话的亲卫叫邓让,虽说他姓邓,但却不是邓氏子弟,据他所说,他爷爷年轻时,因为依附在邓庄乡,后来遂改成了邓姓。
邓让父母早亡,因不满乡里的压迫,前些年便投军入了行伍,但由于他身体健壮,加上年幼时,跟邓家族中的少爷们伴读学过点知识,所以诸葛亮在选拔亲卫的时候,把他选入了自己的亲兵卫队。
诸葛亮这次来邓庄乡前,看过新野县志,倒也知道邓庄乡的历史,据汉桓帝时的县志记载,邓庄乡有良田一万亩,次田两万亩,每年的收成超过五万石粮食。但近年来邓庄乡上缴给县里的粮食,不足千石,乡里的借口,是由于战乱原因,邓庄乡人口流失严重,粮食荒芜不少,加上连年的旱灾、水灾、天灾等原因,导致收成锐减,百姓食不果腹。
若按汉代三十税一的赋税缴纳,邓庄乡每年必须上缴五千石粮食,而且近年来,邓庄乡上报给县府的人口总量,只有两千二百人,其中有小孩四百口,老人五百口,按汉代人口税征收的话,小孩每年需缴纳二十钱赋税,五十六岁以上老人则不需缴纳。
成年人每年为一百二十钱,按此算的话,邓庄乡每年上缴的人口税也就一万多钱,可若是邓庄乡只有这么点人口,他们能种的过这么多土地吗?虽说汉代的一亩,没有后世一亩面积大,但也最多少个三分而已。
诸葛亮后世是也是农村出身的,他可是知道,一般的农民,夫妻两个要是不用机械种地,最多也就种个三十亩地。
这一路走来,他可是见田地没有一块荒芜的,可见邓庄乡的田地,根本不像乡里所报的那样,由于人口锐减,导致田地荒芜。既然田地没有荒芜,仅凭邓庄乡这些一千多人口,能耕种的过全乡数万亩田地吗?
诸葛亮也就是带着这个疑问,才微服来到邓庄乡巡查的,因为他心知,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邓庄乡的邓氏宗族,为了少缴赋税,隐瞒了邓庄乡的人口数量。
如今新野是他在统治,人口和田地产量,他自然要做到心知有数,若胆敢有欺骗隐瞒者,他不介意大开杀戒,以此来震慑县中那些土豪宗族。
汉代时期士族已经初步形成,他们垄断土地,压榨百姓,致使国家纷乱,百姓民不聊生,这对统治者来说,无疑使十分不利的。
就好比三国时代的江东,各大士族宗族,不但拥有无数田地,而且还拥有庞大的私兵,这些士族豪绅眼中,只有家族利益,没有国家的利益,一旦遇到国难之时,他们不但没有忠心可言,甚至还会扯后腿。
就如当今荆州最大的蒯氏和蔡氏两族,他们拥有广袤的私田,无数奴仆私兵,实力十分雄厚,可他们的骨子里,根本没有忠心可言;比如历史上曹操率军刚南下荆州,蔡氏和蒯氏为了保住宗门利益,没有选择任何抵抗,就投降了曹操,把荆襄十万雄兵,拱手相让。
以往诸葛亮看历史时,对那些所谓的士族豪绅,就十分反感的,因为百姓苦难的源泉,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诸葛亮这次下来,属于微服私访,所以自然没有前呼后拥的场景,除了身旁的陈楚外,另外还带了两人分别是邓让和吕凯,穿过长长的田埂,诸葛亮这才重新上马,径直往乡村走去,刚才为了怕战马受惊,践踏了田中水稻,他才牵马步行。
乡村口有一道河流,进乡之处搭了一座木桥,看光景也有年头了,战马走在桥面之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过了桥就是村郭了,诸葛亮一行四人,正准备进村,忽然听见村中锣鼓震天,喧闹非凡,想来是有人在办喜事。
这会走在前头引路的邓让,迎面碰上一个身穿青衫,背着行李的男子走来之时,他忙开口喊道:“邓芝兄弟,这是要出远门么?”
“你是?”被邓让称呼为邓芝的青年男子,凝目看了眼邓让,显得有些迟疑,显然他没认出邓让。
“我是前溪村的邓让啊。”邓让翻身下了马背,笑着回道。
“你是邓让?你不是去投军了吗?”邓芝看着一身锦衣的邓让,有些不敢相信,因为邓让这派头,哪像一个士兵,更像是一个商人。
邓让笑道:“是啊,不过我现在跟着我家主人,改经商了,这次前来邓庄乡,就是为了收稻谷的。”
诸葛亮这次微服私访,用的名头,正是粮食商贩,这是他们统一好的口径,所以邓让才能回答的这么干脆。
“哦,这粮食过两日就可以收成了,你们来的到是时候,邓兄弟我就不陪你聊了,我还要赶路,告辞。”邓芝明显兴致不高,回了句,拱手就要离去。
“这位先生可是邓伯苗?”诸葛亮见对方要走,忙开口询问了句。
“正是在下。”邓芝看了眼诸葛亮,见对方器宇轩昂,隐隐有股上位的气势,加上得知对方是邓让的主人,他的态度不由柔和了三分。
“在下诸葛亮,不知先生可听过在下名讳?”诸葛亮见四周没有行人,也不隐瞒,当下翻身下马,作揖笑道。
“原来是诸葛县令,在下不知大人驾临,得罪之处,还望海涵。”三个月前要是问邓芝,诸葛亮是谁,他肯定不知道,但现今诸葛亮的大名,在荆州却还是有些名头的,虽说见过他真面目的人并不多,但他的名声却算是传播了出去。
“伯苗先生无需多礼,不知可否找个地方一起聊聊?”诸葛亮上前阻止对方行礼之余,低声询问道。
“唉,如今寒舍已经转卖给了别人,若大人不嫌弃,可随我去前面的土地庙一叙。”邓芝叹了口气,有些迟疑的回道。
“也好。”诸葛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大人请随我来。”邓芝当即转身带路,领着诸葛亮继续朝村西头走去。
陈楚、吕凯、邓让三人见诸葛亮动身,自是跟着一道走去。
-----------------------------------
(注:汉代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解释。
所谓的“十五税一”是指地主向佃农收取土地产量的十分之五即产量一半的地租后,地主再向国家交纳土地产量的十分之一的税赋。也就是土地产量为十份,地主与佃农五五开后,地主再向国家交一份的税。即地租率为百分之五十,税率为十分之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十五税一”。佃农是不向国家交税和交租的。
同样,所谓的“三十税一”,也并不是指地主向国家交土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的税赋,而应该理解为,土地产量为十份,然后三七开,佃农得七份,向地主交三份为田租,地主再向国家上交一份税赋。即地租率为百分之三十,税率仍为十分之一。“什五税一”、三什税一”并不是税率为“十五分之一”、“三十分之一”的意义。)
(另外,汉代一斛约等于现代13至18公斤,东汉时期,一亩良田,也就产十斛粮食,约240斤至350斤左右。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
斛与石计量差不多,本书为了看得方便,取一石为100斤,虽然计量有出入,但田产收成不会变。比如说一亩地产十斛粮食,我会写成产两石或三石,其意思也就差不多,一样为200至300亩产收入。
第三十七章 邓芝的麻烦
第三十七章邓芝的麻烦
然而就在诸葛亮一行跟着邓芝往村里走去之际,村里一个泼皮,偶然看到诸葛亮几人牵着的马匹,不由眼前一亮,当下在尾随诸葛亮一行的身后,眼见他们进入土地庙,他这才返回了村中,径直来到邓庄乡族长邓奉的家中。
今日正是邓奉的六十大寿,作为邓氏一族的族长,他的寿宴,自然十分隆重,加上他大儿子邓济,最近刚升任偏将军,成为新任的南阳太守张允的副将,而且邓济的女儿,年初则下嫁给了蔡瑁的族弟蔡中为妾,从而使得邓家成功攀上了荆州第一大家族蔡氏的高枝。
因此邓奉今日的寿宴,办的特别的盛大,邓济也从宛城亲自赶了回来,本来这样大的寿宴,他们理应会请诸葛亮这个父母官的,但因为邓家知道诸葛亮和刘琦是一党,跟他们的靠山蔡氏不和,所以他们也就把诸葛亮给排除了。
邓利则邓奉的长孙,虽然今年只有十七岁,但却是个横行乡里的混世魔王,每天不是欺压民众,就是调戏良家妇女,可谓是个天怒人怨的主。
虽说如此,但却没有人能奈何的了邓利,毕竟邓家在邓庄乡的百姓眼中,无疑比新野令更让他们畏惧。
其中邓芝就跟他过节颇深,这次邓芝准备远走他乡,也是因为邓利的压迫,让他实在无法再邓庄乡生存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
这会刚才跟踪邓芝和诸葛亮的那个泼皮,悄悄来到邓利身旁,一脸谄媚的道:“大公子,刚才我在村口见到邓芝,带着几个陌生人,神神秘秘的去了土地庙,而且那几个人个个都骑着好马,马背上驮着包裹,一看就像是兵器,小的寻思这些人,只怕是邓芝寻来的马贼,前来找公子报仇的,所以小的特来禀告公子。”
相似小说推荐
-
雅骚 (贼道三痴) 起点VIP2013.08.19完结穿越到万历四十年,既想吃喝玩乐,又想直线救国。 没错,就是这么一个充满情趣和矛盾的故事...
-
重生之二战美国大兵 (郎心够肥)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战争,这是挣扎在前线士兵的血色记忆整理。所谓的一切想法和信念,在当子弹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