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二世惊恐万分,一度以为中国即将抛弃对自己的承认和支持,但是事实证明,徐天宝不是这么大方的人,这个条约换来的并不是对红俄的外交承认。中方只是承认红俄是交战团体,并没有承认该政权的合法性。这也让英法等国松了一口气,因为这至少证明这位中国大总统并不支持红俄革命者的政治理念。
出于传统的均势需要,面对中国向中亚的扩张脚步,英国政府终于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在英国的策戈下,本已生反俄武装暴!动的中亚地区进一步动荡起来,在从里海到咸海,再到锡尔河、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都生了要求独立的武装叛乱,内战中的俄国对此无能为力,中亚地区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实体,他们大多存在于《中俄北京新约》中规定由俄方交还给中国的土地上。随后,中国的国防军部队在装甲车和飞机的掩护下,发起了一场代号“西域行动”冬季攻势,并一鼓作气消灭了浩罕素丹国和塔什干素丹国,饮马锡尔河,恢复了在中亚的传统势力范围。而指挥这场行动的徐树铮也被誉为“当代霍去病”,被年轻人奉为偶像。
1917年在纷乱中结束了,全世界的人民迎来了1918年。德国人在东线解脱之后,不仅立即拥有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而且也拥有了波兰、芬兰、乌克兰、高加索等地区的领土和人口。威廉二世因此信心十足,决心继续向西线的协约国发动全面进攻,天空是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呼啸,地面是大炮与步兵的步步推进,在立体战争面前,所有的参战国都几乎将血流尽。
1918年的德国战略是简单明了的:最大限度地把力量集中在西线以赢得这场战争,或至少在美国援军尚未扭转局势之前争取有利的和平。鲁登道夫的计划设想在索姆河上实施一次大规模突破,如有必要则继之以一连串强有力的进攻以扩大战役,消耗并瓦解厌战的法军和英军。
但是,尽管德军取得了一些胜利,那些穿着灰色军装的德国大兵们一度推进至几乎可以望见巴黎的塔尖。德军在他们的1918年的进攻中俘获了约22.5万人,使对方遭受损失总数已达100万人;然而,他们的胜利是“昙花一现的胜利”。
到了1918年10月,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10月25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此次起义是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起点,同时也导致德国被迫宣布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国的崩溃是许多因素造成的:西线消耗战积累的巨大损失;多条战线上的流血牺牲;封锁造成的缓慢而无情的经济压力;食物短缺和厌战情绪;布尔什维克的破坏和宣传;自由主义者对德国君主专制的不满。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德军总参谋部制定的目标无限的拿破仑式的战略所提出的不可能实现的种种要求;这个总参谋部制定战略所依据的是好大喜功的幻想和德国“超越一切”的妄自尊大的观念。德国同半个世界打了仗,它的军队显示了勇敢、遵守纪律和无与伦比的战术技能,拥有鲁登道夫这样的战术大师,胡蒂尔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将军,霍夫曼这样的战略家,但是当时及后来重大而突出的弱点是要求德国士兵达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一个出自君主专制集团睥睨一切的目标,出自几乎是轻蔑地过低估计敌人的目标。
这样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战火缓慢地熄灭了。士兵们从瑞士至大海一线的堑壕和散兵坑中爬出来,以各自的方式庆祝胜利或者失败——有的祈祷,有的致敬,有的干脆从原先的敌人那里乞讨香烟。
而远在远东的尼古拉二世皇帝一面感慨这表兄威廉二世与自己相同的境遇,一面无奈又不情愿地在一份条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并盖上印章。
“好了~~这下中国人该满足了~”尼古拉二世看着自己的政治顾问已经开始着手修改地图上的边界线,感慨良多。
1918年11月12日,尼古拉二世签署了《中俄伊尔库茨克条约》,条约规定放弃中东铁路一切权利,并将《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些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占的土地全部归还中国。新的中俄边境将以《尼布楚条约》为基础进行重新勘定。
374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与战争刚刚爆发时的热情洋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战争真正结束的消息被证实之后,已经对战争感到非常厌恶的欧洲人开始反思这场带给欧洲混乱与饥饿的战争,战胜国的政治家门认为,如果要想使这场战争变得有那么一点意义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战胜者的优势签订一份足以遏制战争野心并警告那些战争狂人的终战协议,换句话说,必须签署一份严惩战败国的协议。
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作为它们发动战争的惩罚,战胜国决定对这些战败国施以严厉的制裁,其中既包括领土的割让,也包括战争赔款的支付,战胜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世界表明它们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同时也打算利用这些割让的领土和战争赔款迅速恢复本国遭到战争重创的经济。除了一份必要的和平协议之外,战胜国的政府之间也达成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政治信念,那就是组建一个能够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利用这个国际组织制裁那些试图发动战争或者已经发动战争的国家,保障集体安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战胜国决定在巴黎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这是一次和平的大会,但更是一次决定对战败国进行惩罚的大会,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将最终决定战败国的命运。
出息合会的都是参加了一战的战胜国,当然也包括了中国。和历史上一样,徐天宝派出了以顾维钧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临行前,徐天宝对这些胸中热血激荡的年轻人说道:“我们这次参加巴黎和会,只要的任务是为中国争取权益。至于其他,我们大可以冠冕堂皇一些。现在,德国虽然战败了,但是我没必要落井下石。既然美国政府主张宽大对待战败国,那么,我们就坚决支持美国政府的立场,在发言的时候,诸位务必记住,要尽量的表现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渴望。我们支持美国宽带对待战败国,那么既买了美国人的好,也卖了德国人的好。”
顾维钧点了点头
徐天宝又说道:“诸位此去欧洲,诸位除了参加巴黎和会之外,最重要的任务是从战败国搜集人才和技术,根据目前使馆方面传回的消息,柏林、维也纳仍是一片混乱,游行和小规模的武装暴!动仍是此起彼伏,由于失业率非常高,许多有优秀技术的德国人、奥地利人找不到工作。那么,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人请回中国,楚才晋用,利用这些流失的德国人才为中国的工业技术进步做贡献,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中国的工业技术能够与世界顶尖水平比肩。我希望你们认真对待,不放过任何真正的人才。”
说罢徐天宝又让人拿出厚厚一摞文稿,说道:“此行的要点都在其中了,你们路上可以认真看看,但是切记,要记在心里,看完之后立刻销毁。”
顾维钧出门之前,正好熊希龄与周学熙、王永江、梁士诒等人来了。顾维钧和他们寒暄了几句就走了。梁士诒则是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向徐天宝汇报外贸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当繁荣,也正是在战争经济的刺激下,中国的工业才能够取得如此令人惊讶的成就。但是现在,随着欧洲战争的结束,欧洲各国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需求立刻降低了。实际上,在战争正式结束之前。出口数据就变得不是非常好看了,数年的残酷战争使欧洲各国都进入了经济萧条,需求下降。
不过,梁士诒却对将来的形式表示看好,他说道:“那些英美大佬们肯定是不甘心咱们的中国货盖过他们的洋货,可现在他们的老百姓穷的要命,有价廉物美的中国货不用,难道还去用贵的本国货?”
熊希龄说道:“我的看法与梁部长一样,百姓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他们才不会在乎用的哪家货。我建议进一步降低出口关税,乘机抢占英法市场。以前是洋货在我们鼻子底下卖,现在风水轮流转,也该我们威风一下了。”
徐天宝点了点头,问道:“之前说锡良要来北京述职,他到了么?”
相似小说推荐
-
宋阀 (宋默然)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繁荣富庶的中原王朝在女真铁骑的践踏下支离破碎。两位皇帝被俘,受尽折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
-
重生之我是刘邦 (长风一啸) 一次睡梦中,竟然回到了刘邦当年斩白蚁起义的时候。于是,已经变身为刘邦的主角,便开始了一 段从头再来的开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