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春,盛宣怀向摄政王载沣提出,铁路商办是清谈误国,照此办理再过30年也修不成铁路,当务之急是将铁路收归国有,再由政府出面与列强协商,争取好的借款、管理条件,避免主权过分流失,争取铁路早日投入使用。这个说辞非常合乎载沣的脾胃:贬斥汉族督抚,利权收归满人和皇族为主的中枢,又可“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他即刻批示“不为无见”。
1911年5月9日,清廷发布《铁路干路国有定策》,宣布“干路商办”、“枝路仍许商民量力酌行”,并规定责成邮传部和度支部制订国有化细则。11天后,盛宣怀与四国银行团签订条约,规定清廷借款1000万英镑,年息5厘,以四省厘金520万两为抵押,修建粤汉铁路,规定“铁路3年完成,贷款40年还清”。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与赵尔巽的怀柔不同,曾任川滇边务大臣,现任四川总督、同时也是他亲弟弟的赵尔丰可没这么好脾气,后者以滥杀著称,人称“赵屠夫”,面对四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赵尔丰大发雷霆,一腔怒火撒向担任谘议局正副议长同时也是保路运动实际领导人的蒲殿俊和罗纶。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很快,四川人民的斗争由集会抗议演变成罢工、罢市,最后变成武装起义。
而徐天宝此刻正专心致志地在天津与周学熙一起做着收复开平煤矿的最后努力。
“铁路国有”政策出台后,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收复开平煤矿之战变成了关乎整个民族尊严的大事。天津街头巷尾每日的谈资也增添了新的话题,买报报童如果想要卖得好一点,只需喊一声:“卖报、卖报!开滦大战正酣,煤价再次下跌!”立马就有不少人掏钱来买,仿佛事件已不是纯粹的经济利益而是民族感情的问题。
在这种鼓动、怂恿的气氛中,南方实业界领袖张健单方面宣布向滦州煤矿注资一百万两,用于弥补近段时间以来的价格战损失。而周学熙立刻宣布将煤价再次下调三成。
面对滦州煤矿咄咄逼人的攻势,开平煤矿不敢再削价迎战,只好采取减产、降低工资、裁员的手段来减少损失。不过被裁员的工人亦不愁去处,从开平矿区往外走不出五里地,就是开滦的地盘。周学熙来者不拒,将这些前来投奔的工人悉数安置在滦州煤矿中,并且加班加点地开动机器生产。
除了正面强攻之外,徐天宝和周学熙还从让曾经在开平煤矿当过销售经理的刘鸿生来到天津,挨家挨户地游说开平公司里的中国股东,劝说他们把手里的股份卖给滦州煤矿。
一个月不到,除了英国股东手中尚有部分股票尚未出售,其他所有中小股东都将股票卖给了滦州煤矿公司。眼看收购时机已趋成熟,徐天宝大笔一挥,400万两银子迅速从大盛魁、振华集团、四明银行和南洋华侨那里划到了滦州煤矿的账上。只一天的时间,滦州煤矿在股市上横扫开平股份。
压力面前的英国人终于顶不住了,准备拱手让出控股权。璀德琳等人很不满意,试图找外务部或者直隶地方施加压力。若在平时,这招可能管用,可保路运动风潮一起。清廷中枢已闻利权丧失而色变,倘若在关键之时拱手将利权让与外国人,变乱就在身边,于是外务部的一般人干脆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此事。
又过了一个月,英国人终于放弃了抵抗,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振华集团滦州煤矿终于以二百万两银子的代价全数购得了英国手里的股份,并同时承担开平煤矿一切债务和亏损。
1911年9月,天津欢声雷动,滦州煤矿、开平煤矿宣布合并,组成新的开滦煤矿公司。仪式上,周学熙激动得老泪纵横,几乎泣不成声。
“周大人,我也很激动,可咱们不能哭啊,咱们不能让洋鬼子看笑话!”徐天宝不断地劝慰周学熙
周学熙好不容易缓过来,说道:“我哪里是激动啊,原来和英国人谈好的价钱是一百七十八万英镑,折合我大清银两不过六百四十万两而已,可如今花费了近千万两银子,我如何能不哭?”
徐天宝大感意外,原来这位是在心疼钱啊。被周学熙这么一提,徐天宝也开始肉疼起来。要不是张翼这个大混蛋搅局,收复开平煤矿怎么会如此劳师动众,耗费巨大?
想到此处,徐天宝就觉得怒从心底起,恶从胆边生。
他朝身边一个穿着短打的壮汉招了招手,“广海啊,你过来一下!”
“大人,有何吩咐?”那壮汉名叫刘广海,是天津西头人,早年在西头南大道大酒缸胡同。以卖柴草为生,后拜青帮头子王文德为师,又收罗很多羽,在西头湾子一带很有势力,成为一方霸主,而且在天津的租界里人脉也很广
“你给我找一个人!”徐天宝说道:“此人名叫张翼,以前是开平矿务局的总办。”
“是他呀?我还见过咧。”刘广海笑了,他抱了抱拳头,说道:“只要他在天津卫,我刘广海三天之内,一准给大人一个信儿。”
“好~找到人之后,不要轻举妄动,立刻来报,我有重赏。”徐天宝说道
“大人,您就擎好吧!”刘广海立刻换来几个得意的手下,开始吩咐他们去找人
果然,三天之后,张翼被人发现在利顺德饭店里上吊自杀,在他的房间里还发现了一份遗书,遗书中历数了自己的罪状,并在遗书最后说明,自己名下全部财产统统捐献给开滦煤矿公司,以抵偿自己犯下的罪行。
第四天,天津各大报纸纷纷刊登张翼羞愧难当,自杀赎罪之事。周学熙强忍着内心的欢喜,假惺惺地前去吊唁,还送了张翼的妻小们一笔钱,以示慰问。
悬而未决的开平煤矿案,终于以张翼的死为标志,落下了帷幕。然而,就在张翼死后没几天,武昌起义爆发了,一张新的大幕被拉开,一个全新的舞台等待着这个时代的各路枭雄登台。
辛亥风云
180奉天革命1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是谓辛亥革命。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按照原来的历史,奉省的革命党人张榕、宁武、商震等早有活动,新军中也有吴禄贞、蓝天蔚等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东北革命党人群情振奋,准备积极响应。当时以蓝天蔚为协统(旅长)的新军第二混成协驻扎在奉天的北大营,这是省城的惟一一支驻军。蓝天蔚又是革命党人,他如果抓住机会及时策动反正,可以立见成效的。他确实也在和革命党人张榕紧密磋商,秘密酝酿起义。但是现在,这帮子同盟会的人都被关在新民县大牢里呢,如何能造反?
不过,徐天宝漏算了一个人,他就是张榕。因为张榕是丁开璋的好友,丁开璋是自己的人,而且张榕一直是《奉天日报》的主编,徐天宝每次有什么动静,张榕都会在报纸上极力鼓吹,因此徐天宝根本没把张榕当外人。
可张榕自己却也没把自己当成是徐天宝的人,就在徐天宝秘密逮捕蓝天蔚等人之后,张榕反倒对徐天宝有些恶感,觉得他虽然是个能吏,但是充其量依旧是个旧官僚。搞革命,还得靠自己,于是,张榕秘密联络了心向革命,却没有加入同盟会的部分进步军人,如满族军官宝昆、《国民报》的主编田亚斌等。同盟会满族成员何秀斋带人来到了清朝八旗兵驻防重镇凤城,号召当地满汉军民奋起革命。满人鲍化南联合汉族人刘雍等竖起革命义旗,招兵买马,征集武器,当地满汉农民纷纷剪掉辫子,投奔义军。张榕的计划是在奉天发动起义,先抓赵尔巽,后捉徐天宝。随后,带领民军由锦州入关,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但此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武昌起义就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可是,张榕他们经验不足,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当时,赵尔巽正在外县视察,得到消息,便急忙赶回奉天,并连夜开会,研究对策。当他得知张榕等革命党人正在酝酿起义时,顿时吓得不知所措,表示他即将入关,也就是说,准备逃跑了。这时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立即跪求劝阻,并建议重用巡防营旧军。
这个建议使赵尔巽如获至宝,茅塞顿开。他思忖,地方巡防营的将领都是忠于他的守旧军人,同革命党人没有任何联系,正是他可以利用的镇压革命党人的军事力量。他立刻来了精神,马上密调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率部自通辽迅即来奉天,以防备革命党人起事。
吴俊升、张作相等人根本不理睬赵尔巽的公文,他们率领巡防营的兵马径直前往新民县,与徐天宝汇合。
赵尔巽无奈,只能厚着脸皮也跑到新民县,寻求徐天宝的庇护
“不知总督大人莅临,有失远迎,还望总督大人恕罪!”徐天宝假惺惺地向赵尔巽行礼,赵尔巽心里有气,奈何在这个手里有枪就是大王的年代,自己一个光头总督根本就是浮云。
“徐抚台公务繁忙,我们这些官场俗礼能免就免吧!”赵尔巽硬挤出些笑容,他看了看站在一边不听自己号令的张作相和吴俊升等人,张、吴等人则有恃无恐地与他对视。
相似小说推荐
-
宋阀 (宋默然)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繁荣富庶的中原王朝在女真铁骑的践踏下支离破碎。两位皇帝被俘,受尽折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
-
重生之我是刘邦 (长风一啸) 一次睡梦中,竟然回到了刘邦当年斩白蚁起义的时候。于是,已经变身为刘邦的主角,便开始了一 段从头再来的开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