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帮武装贩烟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清末社会不安宁,商人行路、运货,既要饱尝行旅之苦、旅途之艰险;又要小心谨慎,防止土匪、强盗的抢劫。鸦片商人贩运鸦片,自然更要倍加小心了,因为鸦片价值高,更成为各路土匪、强盗抢劫的对象了。
武装走私贩烟,最早是请镖局保护运送的。镖车一次出动十辆,由镖客多人,荷枪佩刀,插旗呼啸而行。镖局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随着现代热兵器的广泛采用,长枪、短枪代替了习武的把式,镖局也就逐渐消亡。此时,鸦片商人运送烟土,为了对抗官府的围追堵截,为了对付土匪强盗的抢劫,为了偷逃漏税,往往结成商帮,武装起来,携带长枪、短枪,保卫自己。鸦片贩子雇佣亡命之徒,购买枪支弹药,组织成马帮,帮有帮头,多是由熟悉往返路线、骁勇善战,有指挥组织能力的人担任。烟帮如果遭遇上土匪和地方团队,一般是“拿言语”、“出上咐”,即表明身份,讲江湖义气,因而获得“照应”,准许通行。如果遇到军警的查缉,能行贿的,就留下一点买路钱;如果硬好检查刁难,则往往开枪互相射击,硬打猛冲。因此,每当烟帮过境时,当地军警都很紧张,甚至如临大敌;有时关卡税官反被吓破了胆,退避三舍,听任烟帮大摆大摇地通过关卡,不敢过问。
139烟毒1
牛知县伸出手臂,撸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伤疤,那是一处被燧发枪发射的铅弹打出来的伤痕。“在热河与辽西交界的山区,山民将鸦片种植在山间,卑职也曾亲自带官兵去围剿,奈何当地山民凶悍,官兵旧不习练~以至于功败垂成。”说罢牛知县跪倒在地,“请都统大人降罪~!”
徐天宝看了看那处枪伤,说道:“你也算尽了力,我哪能再降罪?不过,你所说的山区一带的鸦片烟匪当真如此凶悍?”
牛知县说道:“烟匪以张桐轩为首,配有快枪,人数不下千人~!”
“有千人之多?”熊希龄一怔
牛知县说道:“真正的亡命之徒不过百人,但是一旦官兵围剿,那些平日里种植鸦片的山民也会与烟匪为伍。他们熟悉当地山川地形,而官兵远道而来,因此多次围剿都铩羽而归!而且~~”
“而且什么?”徐天宝问道
牛知县小心翼翼地说道:“据说张桐轩背后有日本人支持!”
“鸦片战略~~”徐天宝喃喃道
熊希龄诧异道:“何为鸦片战略?”
“鸦片战略”是日本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华强制种植并专卖鸦片的行为的总称。之所以称其为“战略”,是因为日本制订这一政策时,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完整的政策措施。整个工作由军部、特务机关,以及政府下属的“兴亚院”负责。兴亚院是当时日本负责中国被占地区工作的部门,以日本首相为总裁,外相、藏相、陆相和海相为副总裁,后来逐渐演变为“大东@亚省”。由此可见,“鸦片战略”是由日本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有组织实施的,并非侵华日军的自发行动。“鸦片战略”成为日军获取侵华军费和削弱中国民众反抗能力的重要手段。日本军方断言,“中国只要有40%的吸毒者,那它必将永远是日本的附属国。”1905年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日本攫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同时在辽宁开始了鸦片走私活动,并制定了最初的鸦片政策。
徐天宝答道:“简单来说,就是日本打算让鸦片肆虐华夏大地,让我四万万同胞统统变成大烟鬼,变成一具具没有精神和灵魂的行尸走肉,变成麻木的奴隶,日本人便可以乘虚而入,夺占我大好河山~~”
啪
熊希龄重重地一排桌子,骂道:“狼子野心~”
●●●●●●●●●
自晚清鸦片生产合法化,鸦片产量大增以后,形成了鸦片生产的基本格局:西南和西北地区从晚清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中国鸦片生产的主要产区。当然,由于晚清和中华民国曾实施过禁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鸦片生产有过萎缩,但不久又恢复原样。因此,鸦片生产格局并未有多少改变。
罂粟的栽种,因品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播种、收获时间和效益。从罂粟品种来看,全国各地都有适宜于当地生产的罂粟种类,而且各个品种都适当种植,以便综合利用地利、人力和劳动时间,获得好的收益。种植罂粟、收割汁液,制造鸦片,在一些地区成为贫穷百姓养家糊口,甚至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在罂粟种植区,有不少人因此而暴富。如在四川金阳县的派来乡,有一个名叫阿熟的富裕农民,原有可播50斤包谷种的土地,没有农奴。改种罂粟以后,每年可收200两鸦片。他将鸦片贩卖给汉人,并放鸦片高利贷(借1两还5两)很快发财暴富。他后来又买了4个农奴和可播种150斤包谷种的土地。
改种罂粟可以致富,是因为鸦片的价格贵,因而种罂粟的比较效益高。如上文所述,在陕西渭南,一亩地种植罂粟,一般可收获百十两鸦片,一两鸦片可兑换20斤小麦,以一亩地生产100斤鸦片计,即可兑换2000斤小麦,而当时种植一亩小麦,至多收获三五百斤。因此,鸦片可以算是“高效作物”,种植鸦片从而容易发财致富了。正是由于种植鸦片的比较效益高,因此一些大土地所有者大规模地、成百亩地种植罂粟。罂粟花开时,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红白黄粉,五彩杂陈,形成了特有的鸦片风光。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罂粟鸦片这一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生产,中国人也投入了极大心血和精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鸦片生产景观,赶大烟场则是其中独特的景观之一。
140烟毒2
热河一代,赶烟场最兴旺的要数木兰围场了,这座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热河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道光继位后,秋狝之礼废止,1826(道光三年)木兰围场开围,允许百姓入围垦荒,它逐渐衰落下去了。现在,作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的木兰围场,只是当年皇家狩猎场的一部分。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
如今,木兰围场再次热闹兴旺起来,这一切都拜鸦片所赐。
“每年大烟季即收割季节,市面上比往常热闹多了。集市路边摆着一排排的收烟摊,收买大烟的人多是来自天津、北京、奉天等地的老客,也有本地绅商富户派出的收购人。他们坐地摆设短腿桌子,上面旋转大烟灯、戥子、秤、盛烟奶@子的盆、罐、油布等,以招徕卖烟的农民。一般种烟户,要完税,要交租,要还债,割大烟更要雇帮工,急等钱用,只要烟地一开刀(开始割浆)就随割随卖。所以,一到集日,卖大烟奶@子(指生鸦片)的人很多,摩肩接踵。他拎着罐子、缸子,也有的牵着毛驴驮着装有刚晒成的稀烟土,到处求售,也有给本地主顾、东家送货上门的。收售鸦片必须用烟灯、钎子等工具把烟奶@子或烟土经烧烤后冒出烟雾,再加吸嗅捻看,以鉴别品质优劣高低,最后议价成交,过秤付款。外地老客收足了生鸦片多是就地加工,及时运走,而本地富户则加工后储藏起来,相机高价出售或转运外地。”
说话的是孙奎,徐天宝则是一副地主大少爷的打扮,熊希龄装扮成管家,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和药元福等十个保镖则是一副家丁打扮,牛知县也正穿着一身便服,打扮成一个乡绅的模样,与徐天宝和熊希龄在木兰围场的烟会集市上闲逛
孙奎是赤峰当地的地痞,虽然自己不抽大烟,但是对于这种歪门邪道的东西却知道不老少。
孙奎穿着一身短打,腰里扣着一条铜板头皮带,腰里还别着一支不知道从哪里买来的比利时产左轮“每到这时候,城里的人都会到这里赶场打短工,小商小贩各样货物,到乡下烟场换烟土。城里说书的、唱戏的、算卦的、装水烟的、打‘泥娃倒’、‘打板子’的也会来赶烟场。还有唱戏的戏班子,他们晚上演大戏,白天到田间地头,吹吹拉拉,清唱几段,讨点烟吃。”
孙奎说的唾沫乱飞,“割烟的时候,甚至和尚、道士都大老远来化缘。卖武、耍猴、耍把戏络绎不绝。大姑娘小媳妇脸上的胭脂水粉、生发油、西洋花露水、天津、北京的洋布、印花布、细布、斜布、绸绸缎缎、零星玩艺,应有尽有,比过年感激还热闹不老少呐~!”
这时,一个面目猥琐的瘦小男子从徐天宝身边走过,不小心和徐天宝的肩膀碰了一下
“大爷,不好意思~~”猥琐男点头哈腰地道歉,然后弯腰低头就要走
相似小说推荐
-
宋阀 (宋默然)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繁荣富庶的中原王朝在女真铁骑的践踏下支离破碎。两位皇帝被俘,受尽折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
-
重生之我是刘邦 (长风一啸) 一次睡梦中,竟然回到了刘邦当年斩白蚁起义的时候。于是,已经变身为刘邦的主角,便开始了一 段从头再来的开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