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阀 (宋默然)



折彦质亦惊,当下无二话,愤然起身,对着徐绍一拜,转身大步而去。徐绍目送。叹道:“文判抓全。国家良臣也,折氏一门,必在此人身上中兴门……

。说罢。见侄子沉思不语,遂问道“伤情如何?。

“皮肉伤,不要数”徐卫随其答道。

“官家也很关心你的伤创,今日散朝还问过我。”徐绍说道。

徐卫并没有当即朝禁中一拜,感谢皇恩浩荡云云,而是忧道:“枢密相公,粘罕到达黄河是什么时候的事?”

徐绍略一思索,答道:“去岁腊月中。”

“现在是正月初,也就是说粘罕被挡在河东至少半个月,十几天都没能强渡成功,现在西京突然告急,粘罕可能从太原调兵南下了。”徐卫语气中的忧虑,徐绍感同身受。网困了恶狼,又来猛虎啊。

不过想到陕西王师二十万来援,徐绍心里稍安,也宽慰侄儿道:“无妨,西军强援尾随金军而来,岭使粘罕有所顾虑。如果再能了结滑州之事。东京当无忧。”

徐卫点点头,但愿如此吧。

“哦。对了,折彦质姚平仲攻取滑州,张叔夜回卫帝阙,京东京南十四县防务由他接手,你徐绍欲言又止,

徐卫闻出味儿来,苦笑道:“调我去京西?”

“正是。”徐绍点,头。

“劫粮一役,虎捷伤亡九千余,现在我手上兵力只三万余,而且还有相当部分是两河溃兵,既没战力又没纪律,”徐卫叫屈道。

“没奈何。连班直都用上了,还哪来的兵?徐原徐胜虽驰援西京以阻粘罕,但据我估计,不太乐观。到时若滑州未破,还得你来挡一阵。只要斡离不被灭,万事都好说徐绍如何不知侄子难处?可没办法,两河部队死的死,散的散,东京兵力本就有限,唯一指望得上的陕西军还在半路上,这时候只能把刚刚经历苦战的虎捷乡军推上去了。

“遵命。”徐卫起身抱拳道。

到底是亲亲的侄子,徐绍终究不忍,小声道:”官家也知你难处,已经着人给你叙功,准备封赏。据说官家比较倾向于留你在身边,有司官员洞察上意,说徐卫功大,应该破格提拔。甚至有人提出,一步到位,直上“殿前都虞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么?这是要把你作为三衙大帅来培养小子,殿帅、骑帅、步帅哪个不是在外磨练几十年才能当上?也是让你撞到了时机,遇上朝廷急需用人之际,官家又偏爱于你,看这样子,到不了三十岁,你就能成为三衙统帅。”

徐卫劫粮之时,斡离不大军回救,他都没慌过,偏在听了这话之后,顿时失色。什么玩意?把我留在东京?如果一直在京师,哪怕官衔再显要。说到底还是看家护院的。就算这次完胜女真,但宋金攻守之势,短期之内不会改变。有了一次二次南侵。就会有三次四次。自己侥幸能化解一两次,可谁敢保证不会有一天阴沟翻船?况且,东京无险可守,河北亦然,留在此地风险太大。最重要的是,眼下国难当头。朝廷正要用武人效命。

等大战过后,金人两三年之内当不复来,到时。崇文抑武的风气必然卷土再上。到时候,在这场大遭到文官集团猜忌。如北宋名帅秋青,从士兵干起,一直做到枢密使。就被文臣们如疯狗一般猖狂攻击,秋青为人忠义,文臣们抓不到把柄。就编造一些故事,什么秋家的狗长角,秋府夜发奇光,秋青宅院的井中有黄气十数丈,冲天而起等等。说白了,就是影射秋青有异心。本来极为信任喜爱秋青的宋仁宗,也不得不在这漫天攻击之下,将他逐出朝廷。半年之后,这位宋军领袖抑郁再死”

徐绍见他神情有异。笑问道:“怎么?看你神情,倒不太欢

?”

“三叔面前,不说虚话。如果这次能击退女真。我宁愿到西边外任。”徐卫如实说道。

徐绍闻言。脸上笑容尽敛,盯着侄儿看了半晌。终于点头道:“一切有三叔在。我来安排。”他为执政,位高而权重,又渐得皇帝信任,说得上话。如果他答应安排。事情便有希望。

徐卫起身拜谢,当即便告辞离开,准备回陈留召集部下,交割防务,开赴京西驻防。网想走,忽地笑问道:“卑职斗胆问一句,枢密相公是如何说动官家痛下决心的?”昨日赵桓召见他三人,虽然极受鼓舞,但最后仍旧没有明诏示下,今日枢密院却已经下发了军令,那肯定是三叔进的言。

“我与少宰相公联合向官家进言,只一句,若能攻灭金军于境内,缚敌酋于殿前。将天下欢动,四海归心。”徐绍说道。

徐卫听后,细细品味一番,这才辞别。姜是老的辣呀,换成自己,绝难说出这句话来。此话初听时。只觉平平无奇,是个人都能说出来。但若仔细想,这话里透出的意思,却是赵桓现在最想要的。

换成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在皇帝你领导之下,取得如此大胜,那么满朝文武,天下军民,士农工商,远近诸夷都会欢欣鼓舞,衷心拥戴。从此,你的权威将无人能撼动!包括,太上皇!

赵估当初迫于形势,又急于逃跑,不得已而将皇帝位传于太子赵桓。可他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岂能甘心?且无论京城还是地方,皆有他旧臣。万一哪天等时局平稳些,他又图复辟,赵桓拿什么对抗?首要,就是民心!

你赵桓受命于危难之中,正值女真入寇,山河破碎。如果你能领导军民抗战。非但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还将入侵大军击败,那就说明,你比你老子强。因为他在大敌当前时选择了逃跑。既然你比他强,那么谁还会希望他重回金殿?童贯?早已身首异处。蔡京?据说已经在潭州病死。蔡攸?也被勒死了。其他宵小之辈,不足为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章节更多,支持作



第一百七十二章 岳飞再兴

猜康二年正月初十,大宋君臣们刚才为徐卫劫粮成功,啦而稍稍宽心,可两头添堵的事情就来了。滑州方面,京畿制置副使折唐质亲自挂帅坐镇,用六万人将城团团围住,一夜之间起巨炮数千座,东京满以为他会即刻进攻。可接连几天不见动静,朝廷里皇帝大臣们急得没奈何,遣人催促。折仲古回复说,金军口粮将尽,等对方饿上两三天自己就会乱,到时不费吹灰之力可破之。如果此时强行进攻,一则金军骁悍,势必增加我方伤亡;二则城内百姓不免玉石俱焚。因此唯今之计,当作势欲攻,架炮车、挖深壕、将滑州之敌困死方休。

东京方面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问题是,粘罕过河了!

三天以前,守河宋军全面溃败,退往西京洛阳。金军在河清(今河南孟津县)、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两地相继渡河,兵锋直指洛阳。西京留守高世由不顾韩世忠等将领的激烈反对,以西京留守的身份强令诸军放下武器,向粘罕投降。时洛阳尚有残兵数万之众,且洛阳虽多次经历兵祸,但城墙坚固,极难攻克。可恨高世由,原为赵估宠信之臣,一旦大难临头,即变节投降。可笑高世由,守河最为艰难时,韩臣忠等人请求他将屯积在西京的军械补充前线部队。可此人却以未得朝廷明令为由加以拒绝,并斥责韩世忠,说武臣尽忠执令取可,勿需多言。

洛阳诸军竟然绝大部分听众他的命令,放下武器,开城投降。韩世忠怨恨福天,领军自东门遁走,退往京师。高逆甚至不忘在投降的前一刻,以宋廷留守大臣的名义发布公告,说韩世忠不遵号令;将有异心,人人得而诛之。

粘罕既得洛阳,以为东京在望,此番灭宋必矣。遂稍加整顿,就准备东进。此时却传来消息,说南朝陕西五路宣抚使范致虚率西军二十万来援,已经渡河。粘罕闻听“西军”二字,也颇为忌惮,即遣军把守潢关。然金军刚上关。陕西王师先头部队已在杜常、夏俶二将率领进抵潢关之下。宋军擅长攻守城池关隘,倒也不是吹出来的。两个。时辰不到,即攻下潢关。

随后,范致虚率领号称的二十万大军入关。此时,军中有位招募乡勇三千人跟随西军前来勤王的年轻人,叫李彦仙。他建议范致虚,说兵贵神速,不应该将大军集于一处,应该分遣诸将统率,前后相行,互相响应。那么即便失利,撤退也不会迟缓,遭到攻击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如果将“二十万”大军绞在一起,一旦遇敌疾袭,就会乱成一团。

不过这位陕西最高军政长官大概想着自己手提大军,驰援京城,必然立下万世之功,将名垂青史。流芳千古。因此踌躇满志,认为李彦仙这等粗鄙武人也敢教他?因此不听。陕西几位大帅都劝,可范家人还是不予理会。

更离谱的是,当地有个和尚,叫赵宗印,很喜欢谈论军事,放在徐卫生活那个时代,估计也就是个军迷的级别。军中有人推荐。范致虚如获至宝,居然直接授任宣抚使司参议官兼节制兵马。赵宗印异想天开,将僧人编成一军,号为“尊胜队。”又将童子编为一军,号为“净胜队。”对范致虚说,只要开战,将这两队人马推上去,就有神力相助。此人真有郭京,“六甲神军”的风范!范大喜,不过想到自己好歹也是陕西一方大员,就算不懂军事也得装装样子。你猜怎么着?他居然派赵宗印率领“水师。前往西京,自己则带大军走陆路,豪气干云地说,我水陆并进,粘罕安能不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