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点头道:“我最看重你一点,你虽是江湖出身。但说话做事都很实在顿了顿。命其坐下,思量一阵,郑重道“今天叫你来,是有件事情交给你去办。”
“指挥妇旦请吩咐”。李贯正色道。
“我要你立即选派得力之人,离开东京,前往滑州至大名魏县李固渡一线。我会批给你足够的钱粮战马,切记,有任何风吹草动,我要第一个知道。至于怎么安排,那是你的事。转告弟兄们,只要任务出色完成,我不会吝惜奖赏徐卫吩咐道。
李贯心思,自己部下士卒,大多是山东大名之人,十分熟悉那边情况。这个任务。并不难完成。当即领了军令,便要辞去安排。
徐卫叫住他:“再说一次,有任何风吹草动,我要第一个知道”。
大宋靖康元年九月,在经过数月休整之后,金国再兴问罪之师,南下攻宋。其进军路线虽然大致不变,但女真人明显吸取了上次南下时,东西两路不能协同呼应的教。有意加强了西路军兵力,其目的,在于攻陷太原。以打通西路,使东西两军能顺利会师,齐攻东京。
河东制置使种师中,连番上奏朝廷请求支援。可这位老将望眼欲穿,等来的却是粘罕排布在太原城外,一望无际的茫茫兵海!而此时,赵桓在经过御前军事会议之后决定送往太原的物资粮饷,才网刚走出东京城门。
银术可兵败太原后,种师中用麾下数万部队,加强太原以及周边防务。寿阳、文水、榆次等县都驻有兵力,太原更是在有限条件下,被他最大程度的加固起来。为保卫太原立下汉马功劳的王禀,正式官拜都统制,全面主持守城军务。
粘罕见太原严阵以待,决定故伎重施,先扫清太原外围,再全力进攻。第一个目标。就是太原西面,东靠纷河的文水县。文水守将张思正,曾与姚平仲合力镇压方腊起义,立有战功。见金军来攻小指挥士卒拼死防守。当天,又夜袭金营,斩首数百级而还。
出师不利,让性情暴躁残忍的粘罕十分恼火,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陷文水,屠尽全城。此时,短暂的胜利让张思正脑袋发热,克率军出城,与金军排开阵势,意图硬碰硬打一场。可在女真人奔雷闪击之下,所部大溃,张思垂急率残部逃往纷州,等待西军折可求部。粘罕大喜,催军急攻榆次,一连厚战十余日,榆次不破。
与西路军的郁闷相比,金军东路斡离不所部似乎更加不顺。在进攻真定一时难以破城的情况下,又像上次一样,趋军南下。可这次,他们赫然发现,大宋河北已成铁柜一块。几乎所有重要州府,都坚壁清野,固守不出。无论攻向哪一座城池,都会遭到当头一棒。
斡离不虽手握数万精兵,却苦于无法施展。游走于大宋河北之地,处处碰壁。此时。熟大宋军情的郭药师向他建议,宋军只会龟缩于城郭之中,必不敢出城野战,不如挥军直趋黄河南渡,攻向东京。斡离不一来见宋军有备,二来担心后路被抄,补给不顺,没有采纳郭药师意见。率军返回真定,继续围攻。如此一来,金军此次南下,便有别于上次的高歌猛进。两路大军分别停于太原真定二府。
时间,河北各地的守将纷纷向朝廷报捷请功。这个说,金军攻城,我部顽强抵抗。歼敌数千。那个讲,我挡金军于城下,便其寸步难行,死伤甚众。若把这些战将所报军嘟加起来,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若真如他们所言,那斡离不的大军都该损失一半了。
赵桓在东京焦急地等待消息,确切地说,是希望得到胜利的消息。当河北报捷文书雪片般飞来时,他欢喜了,振奋了,信心再度树立起来了。于是。兴奋的赵桓下了一道诏命”(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川陕
第一百三十三章川陕
六在两路金军受阻于太原真定二府,大宋朝廷里主战派受鼓舞之际,徐卫却已经连续数次召集所部军官,传达备战命令。东京虽是大宋帝都,但他从缴获金国细作的防务图判断,京城附近的兵力相当有限,包括虎捷乡军在内,恐怕都只有几万人马。一旦前线守不住,金军渡过黄河,东京就十分危险。
自己向赵桓提出的加强太原东京防务,看来并没有得到重视。皇帝眼下看似决意抗战,但从历史上赵桓所作所为来看,一旦局势恶化,他便极力求和,不惜代价。若稍稍好转,又突变强硬,甚至不顾实力悬殊。如此摇摆不定,反复无常,无论是战是和都不能贯彻始终,以致朝令夕改,军心涣散,最后大宋百余年基业亡于女真之手。
现在历史虽因自己的到来而稍有转变,但仍需以最坏的打算来作准备。有鉴于些,徐卫以私人身份写信给邓州知州张叔夜,隐晦地表明东京防务空虚,一旦遇到不测,后果堪忧。信中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因为他知道。以张叔夜的见识,他心里自会有数。
深夜,虎捷乡军主营中,士卒诵读军法操练之后,业已入睡。只有巡逻士卒持枪椅刀穿梭于军营之中,警惕地扫视着各种。徐卫虽带甲两万余,但朝廷从来没有构建营房的意思,上到都指挥使,下到普通士卒,大半年来都住在帐蓬里。从这一点来看,徐卫知道,赵桓没打算将虎捷乡军一直留在京城。
帐中,油灯昏暗的光芒下,徐卫还坐于案后。已至秋凉,他却只穿单衣。手中拿着一物,似已看得入神,那正是种师道临终之前写给他的书信。这封信。他看了不下七八次,可今天再看,却发现味道完全不同。尤其是其中那句“汝当离朝避祸于西,切忘勿忘。”引起了他的格外重视。种师道的本意,是宋金有可能陷入长期拉锯的局面,以徐卫的才干,定能在宋金之余年从未改变。徐卫太年轻,阅历不足,他担心这位后辈不知进退,受到别人排挤陷害,因此善意提醒。可徐卫,却从他这句话中,受到了启发。
放下书信。端着油灯来到地图之前,细细察看。北宋的版图和他所熟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雄鸡形状差距甚大。简单地说,只有鸡腹而已。那么。所谓的大宋西部,也就是指后世的陕西和四川。这两地战略意义极其重要,历史上,无论是女真灭北宋。还是蒙古亡南宋,都极力打通西路。目的,就在于防止大宋天子西逃入蜀。
在地图前站立良久,徐卫方才吹熄油灯,宽衣解带躺上了硬床。最近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一直努力求贤,效果也很显著,网罗到了如王彦、张宪、吴家兄弟这样的将帅之才。但却忽略了另外一种重要的角色,那便是可与之促膝长谈,推心置腹的智谋之士。只是,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
不知何时。沉沉睡去。作为军人,睡到日上三竿那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天网放亮。徐卫已经醒来,亲兵准时送来热水早餐,用过之后,步出帐外。士卒已经开始晨练,呼喝的号子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往各处军营巡视一番后,徐卫单人独骑往城里而去。
眼下,他必须尽可能多地打听消息。不仅仅是前线战况,还有朝廷里的一切动向。但受制度所限,身为武臣的他不可能名目张胆的探听,好在何灌于新君有拥立之功,且在军中颇有威望。因此很受赵桓器重。朝中机要,他多少都能知道一二。
自西水门而入。经过家门前时,正遇上父兄同时出来。令徐卫意外的是。四哥徐胜自受伤入京以后,一直未授实职,赋闲在家。今天怎么也穿上公服。头戴乌纱?问过之后才知道,昨日收到殿帅王宗楚军令,徐胜正式隶属殿前司,进入班直之列。所谓的“班直”是自五代以来,皇帝身边的近卫禁军部队,耸称精锐中的精锐,非“武艺绝伦”形容挺拔,身家清白者不用。也就是说,不但武功要高,还要长得体面,“成分”也不能有问题。因此,徐胜能入班直之列,可以说是一种荣耀。
父子三人说了一阵,徐彰忽道:“老九,今日你三叔五十寿诞,早已派人来请。你”去一趟罢。”
“那你和皿哥,”自从徐卫冠礼那天,徐绍不清自来以后,两家关系似乎缓和了一些。不过看老爷子这态度,心里多少还有些芥蒂。
徐彰干咳一声,敷衍道:“金人南寇,步军司军务繁忙,我就不去
。
你代为转达也是一样。”说罢,跨上坐骑而去。徐胜与弟弟对视一眼,都苦笑摇头。
见四哥今山心情不错,徐卫也很替他高兴,连番称贺。徐胜却是叹道
一注直吊为天子近卫,待遇优厚。但曰讲入班等网,训乐沙场。唉”小”徐家是行伍世家,历代先祖都是在沙场上搏杀建功,他自然也希望能像兄弟一样,统率兵马,征战勤王。只是,身为武臣,只有服从而已,没得选择。
徐卫丹言若有所思,片刻后笑道:“总有机会的。”
“但愿如此吧。时候不早,你还是速去三叔府上,代父亲和为兄转达贺意。”徐胜说完,便往殿前司报到不表。徐卫暗思,拜寿么,不就是送份心意。吃顿寿宴,何必这么早去?转念一想,忆起自己冠礼当日,三叔就在自己所站这个地方说的那番话。遂改变主意,进家取了一件东西,直投徐绍府邸而去。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皇帝分身 (香港大亨)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 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技术流、争霸、...
-
北洋天下 (准噶尔刀王) 我们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就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正义和公理,那么大家就凭大炮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