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皇帝分身 (香港大亨)


葛沽镇按照这些“契约奴”的工作技能和特长,将之编入不同的工农业生产的岗位。而将岸的“八大厂”计划,因为这些劳动力的加入,已经开始提前的进入了筹备阶段。

八大厂计划中,一共吸纳了2万多名劳动力,每次厂子规模都迅速的膨胀。

其中,作为葛沽工业龙头企业——天津煤炭公司更是一口气吸纳了5000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可不仅仅是挖煤和用铁模子手工制作蜂窝煤那么简单了。

在肖图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煤炭厂子更是会利用蜂窝煤的生产销售创造的效益,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

虽然,此时的蜂窝煤的生产工具的简陋,使得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天才能够制作出五六百块的蜂窝煤。

但是,天津煤业已经开始在研究机器制煤,一旦研发有了突破性进展,那么很快的蜂窝煤的生产效率会骤增几十倍、几百倍!

在农业方面,葛沽有50万亩田地,按照计划,葛沽农业人口的上限是5000人足矣,再多的话,就是严重浪费劳动力资源了!

按照大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每个农民种植5亩地,50万亩农田就要捆绑了10万名劳动力,对劳动力本身,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而葛沽的农场经济模式是1个农民照顾100亩以上的土地,这种模式下也许亩均产值低,不过人均的产值却是非常高,非常节省劳动力资源。

当然了,还有一些“契约奴”中的读书人,如果数学成绩相当好,那么往往会被安置到葛沽政府的行政部门,或者是各大企业的管理部门。等到这些担任政企行政管理工作的“契约奴”将来转成民户之后,也可以继续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不过,流民中的读书人本身就很少,基本上20人中才有一名读书人。而数学成绩好的读书人更是罕见。十个读书人,有一个数学成绩好就不错了。

因此,5万契约奴中,也只有200多名读书人幸运的加入了葛沽行政系统。葛沽隶属总顾问衙门,基本上这些人将来表现出优异的能力,也只能在总顾问衙门系统中升迁,倒是不惧大明传统的体制来挖墙角!

“大人,除了老弱妇孺之外,还有大约3000名劳动力,很难找到安置的岗位了!”将岸头疼说道。

人口太多,也使得劳动力的就业安排,产生了困难。

“这样啊?”肖图白思索片刻后道,“让这些3000名剩余的劳动力,去给葛沽镇修建防御体系吧,城墙还是有必要的!”

几个月后,八旗兵十万大军南下,主力自然是兵临北京城下。不过,八旗兵主力在北京城下进行围城仅仅是幌子。实际上八旗兵主要是在直隶、山东各地抢劫人口、物资。

而天津是漕运、海运、盐业生产的重镇,光是堆积在天津各大码头仓库中的粮食、货物、盐,总价值估计有千万两以上。

而葛沽的财富,虽然不如天津城那么诱人,但是天津城有城墙、有大炮、有大军把守。葛沽镇聚集了5万多人口,却没有城墙的保护,一旦满清军队纵兵进入葛沽后果不堪设想



正文 第四十八章 银荒(求推荐票)

大明崇祯九年以来,大明内忧外患非常明显。饥荒、战乱、兵变,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恶化大明王朝的财政。

作为肖图白的分身,崇祯也算是半个穿越者,自然是对于财政问题异常敏感。肖国白在外开府建衙,投资实业用以开源的话,崇祯分身受到体制的束缚更大,所以在节流方面下功夫。

从崇祯八年尾开始,皇帝开始裁撤宫廷宦官内侍的人数,平均每个月裁撤3000人。连续三个多月,宫中实行裁撤了将近万名宦官、宫女,每月可以节省2万两的开支。

除此之外,崇祯九年初的“山西大饥,人相食”、“宁夏饥,兵变”两场的祸患,皇帝的处置相当的漂亮。

除了免灾区90多个县三年税收之外,更是直接敞开内库,拿出200万两款项,用于赈灾和支付宁夏镇官兵的欠饷。

而历史上,朝廷仅能拿出1000多两的赈灾款项,根本是杯水车薪,徒然造成灾区至少有数十万人饿死惨象。

由于此次朝廷赈灾的力度空前给力,先是令灾区当地府库及时开仓放粮,接着又在天津港购买了50万石的粗粮、咸鱼等等救灾物资输往灾区,使得山西的饥荒还未发展到“人相食”那个地步。

历史上的宁夏镇的兵变,士兵先是扣押宁夏巡抚王楫,以此要挟朝廷补发欠饷,但是最终要挟未能达成目的,士兵无奈逼迫杀巡抚造反。之后,虽然兵变风波虽然平息,但是却也杀戮了数千人以上,使得宁夏镇士兵进一步与朝廷离心背德。

这一次对于宁夏兵变的处理方案是派出了钦差,同意补发宁夏镇每名士兵30两饷银,将历年欠的军饷一笔勾销。事实上,宁夏镇到底欠下多少军饷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镇向来是闹饷兵变最积极的一个。正是因为到底欠下多少军饷向来是糊涂账,所以一次发30两,将以往欠下的军饷一笔勾销,以后就没有旧帐可翻。

当然了,宁夏闹饷的士兵也不过是讨要个三两五两银子,解决家庭燃眉之急便可。因此,皇帝给宁夏镇上万名官兵每人一次性发30两银子,不由使得士兵高呼皇恩浩荡。

两场危机的化解,都是从皇帝私人内库中拨款。而内库的银两充裕,主要是来自于总顾问衙门皇庄拍卖所筹集的现款。

此时的皇庄已经卖掉了350多万亩,大约获得了5780万两的银子。不过,由于北方地主们家中地窖藏银耗费过剧,不少地主对于购买土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皇庄拍卖价,也开始屡创新低。

大明朝其实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一年的生产总值规模达到了30亿两白银之巨,但是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不足,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流通的白银大约只有2亿两,远远不足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大明朝大多数的商品交换,还在用铜钱作为货币,甚至部分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

当然了,如果有信誉被市场接受的纸币,倒是能够解决货币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大明朝的宝钞早在明朝中期,已经成为废纸。由于市场不接受持续贬值的宝钞,到了明末宝钞已经彻底废止。而张居正的改革之后,大明开始进入了银本位为主的金融体制。

因为大明市场上流通白银数量的严重不足,总顾问衙门的庄田拍卖生意虽然还在持续进行,但是拍卖的价格却是屡创新低。剩下的土地,平均每亩的价格降低至10两。估计这剩下的70万亩皇庄田地卖掉,再获得五六百万两银子,就是极限了。

至于皇庄拍卖的所得的银两,肖图白将1000万两银子,上缴给了内库,让崇祯去解决一些大明王朝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起到的是“维稳基金”的效果!

而其余的银两则留在总顾问衙门,由于总顾问衙门投资能够创造效益的实业经营之中,因此总顾问衙门的4700多万两的现银,是被看做是“发展基金”!

无论如何,两个目标都是需要有大量的货币!

尤其是总顾问衙门,各项投资都需要与白银打交道,白银在市场上流通的速度,更是限制了总顾问衙门的各项产业的发展。

大明朝虽然是银本位国家,却本身却并非产银大国,这怎么办?肖图白不由想到了日本和墨西哥的海外白银。

日本在此时,乃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产金、产银国,所以尽管在大航海时代,日本的工农业生产并不是很发达,却给人予财大气粗的印象,这主要是日本本土充满了金山、银山。

尤其是日本在16世纪年产银一度达到了200万两以上,占据世界白银年产量半壁江山。而随着不断的开采,日本境内的很多银山逐渐枯竭,产量变低。不过每年日本依然能够产银150万两以上。

而日本的最大的石见银山在万历年间时,一度达到年产银100万两,几乎占据了世界产银量的30%,不过,到了崇祯年间日本的石见银山的产量降低到年产50万两。

而到了17世纪,西班牙人在美洲墨西哥殖民地发现大量白银,并狂热的投入了开采,墨西哥的白银产量屡创新高,逐渐占据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一半,而墨西哥殖民地每年会将五六百万两的白银,运输到欧洲西班牙本土。

西班牙人每年都有运输白银、黄金等等美洲贵金属的大帆船,这种船也被西班牙人称为“宝船”。

当然了,西班牙的宝船载重量不如明朝永乐年的宝船,但是每艘船运输百万两的白银黄金,所以那才是真正的载满宝物的大帆船。

事实上,17~18世纪,欧洲的海盗人最眼馋的就是西班牙运输金银的宝船,如果“某某海盗居然抢了一艘宝船”,那么这个海盗先生除了要面对西班牙人在地中海、大西洋的全面通缉之外,更会成为欧洲海盗圈子倍受敬仰的大英雄。

事实上,西班牙人的墨西哥殖民地,除了大多数的宝船直接驶往欧洲之外,每年至少有一艘宝船载着百万两的白银前往亚洲的马尼拉殖民地。之后这艘宝船,会从马尼拉港口,买进大量的中国丝绸、棉布、纸张、瓷器,以及荷兰殖民地的香料,贩卖到欧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