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犹豫片刻也道:“臣也赞同,不过,北方鞑虏是我大明最大祸患。如迁都,臣愿留守北方,以备鞑虏!”
两位军事大家,被忽悠的附议。而温体仁的党羽,更是露出了空前的气势,露出了一副如不赞同迁都,就是大明的罪人,就是想要害大明天子困死běi jīng。
最终,内阁众阁老,半数以上犹豫着,投出赞成票。
崇祯心中松了口气,顺水推舟道:“既然诸位爱卿赞成迁都,朕也许之!”
杨嗣昌不由向户部尚书使眼sè。户部尚书侯恂,是东林党人,也是与杨嗣昌比较亲近。明白杨嗣昌的意思。
“等等,迁都金陵总需要银子,户部没钱”户部尚书侯恂大声叫嚷,对于迁都之举抗议道。
崇祯道:“去年皇庄拍卖的银子。除了一部分让国师去经营理财,以及练皇家新军之外。朕此时手头还余下1000多万两,皆可拿出来,作为迁都款项。”
历史上,关于迁都的几种反对声。皆是被化解了,最关键的是,皇帝强硬的态度。历史上,崇祯瞻前顾后,在迁都问题上,不能坚定不移。听闻大臣说迁都,便召见之,进行商议。而大臣反对迁都,崇祯又连忙撇清关系,说自己根本没有迁都的意思。皇帝自己都不能坚定意志,如何能让迁都这般大事做成?
而此时,随着温体仁的党羽作为迁都的吹鼓手,并随着崇祯坚定表示赞同迁都,内阁大臣们也逐渐表态同意。
南迁之议,形成了共识后,大明王朝再次偏离了历史,走向了一条岔路未完待续。。)
s
正文 第一五四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 T
定兴县是崇祯九年鞑子入寇,攻破的十五座县城之一,城破之后,满城皆屠。【叶*子】【悠*悠】包括代替定兴县令守城的鹿善继,也遭到鞑子贝勒阿巴泰的残忍杀害。在鹿善继守城战死后,其生死之交孙承宗奔赴定兴县,扶棺而哭。
不过,孙承宗、鹿善继当年在努尔哈赤叛明不久,便认识到后金崛起,是大明的巨大祸患,在萨尔浒之战,两人先后请旨经营辽地。关宁军和东江镇,皆是两者制定出来的战略部署。
不过,再好的战略,也需要zhōng yāng的政策保持连续xìng和一致xìng,才能起到效果。明廷在后金崛起后,政策一直是摇摆不定,忽的激进、忽的保守。摇摆不定的战略,加上财政供给不足,各种美好的战略,都成为泡影。眼见着后金征服蒙古,改国名为清之后,越发难以遏制。
孙承宗在定兴县为鹿善继哭灵,一直到下葬之后,才稍微安定心神。而在定兴县的小吏,将一份抄录的《邸报》内容送至,孙承宗便迅速的翻阅。
而关于温体仁的迁都论,成为这期《邸报》的焦点新闻——“燕都之形胜,不足恃也!”
孙承宗愕然,心道:“燕京虽然有诸般缺陷,这需要多年在燕京领军作战,才能看出道理。温体仁不过是一届文人,从未有过督师军旅的经验,也不知如何得出这般结论?”
燕京的防御缺陷,孙承宗也是心中有数。不过,孙承宗过去的思路,是上书请加固燕京周围长城关隘。
事实上,长城关隘缺口何止数万个,处处皆修补,耗资何止数千万两。哪怕是每年挤出数百万两拨款,也得几十年时间,才能够修补完成。哪怕是长城所有的缺口都被修补完善了,也需要jīng兵强将去守卫吧?
明廷最大的问题。不是长城年久失修,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jīng锐、可战的士兵。[U点com]随着对温体仁奏折的阅读,孙承宗面sè越来越凝重。
“以燕都僻处一隅。关塞之防,rì不暇给,卒旅奔命,挽输悬远。脱外滋肩背之忧。内启门庭之寇,左支右吾,仓皇四顾。下尺一之符,征兵于四方,恐救未至而国先亡也!”
这一段文字。已经将燕都的缺陷挑明了,由于燕京形胜的缺陷,使得敌军很容易攻入京师附近,将之包围。而次次皆需要仓皇召集外镇兵马来救援,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能成功的解救成功吧?如果有一次援兵来迟,恐怕大明便会已经亡国了
孙承宗阅罢,不仅掩卷沉思道:“好一篇气势磅礴的雄文,其气度、深度绝不类温体仁的手笔!不知道。究竟出自哪位大才?”
汉唐兵书重骑兵。宋朝兵书重弓兵、器械,明朝兵书重火器。军事地理方面,历朝皆有所研究,但是清初的顾祖禹,才是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学的集大成者。这篇来自千古军事地理学大成者的顾祖禹手笔,孙承宗也只能叹服。
孙承宗读罢后。却是摸了一把眼泪,道:“这般旷世奇才。如果早生三十年该多好。”说着,孙承宗却是将这篇文章。在鹿善继坟前,进行焚烧道:“老弟,你在九泉之下,也看看这篇文章吧!”
正在孙承宗心cháo澎湃之际,远处传来马蹄。但见到,一名宦官,在数名骑士的护送下,直奔而来。
“可是孙承宗老大人?”宦官喊道。
孙承宗愕然:“我已告老还乡,不问朝野大事,不知天使寻我这个山野匹夫何事?”
宦官道:“圣上口谕,大明将才凋零,圣上有意创‘黄埔军校’专事培养将才,迫不得已请老大人出山”
明朝初年也有培养军事人才的“武学”,不过也就洪武年间曾经非常重视,后期越来越荒废。[U点com]
此刻,请孙承宗出山,筹建的“黄埔军校”也等同于大明zhōng yāng武学,准备从有文化的基层官兵中,抽调人才进行深造。之后,再派回军队中,进行追踪其战场上的表现,对可造之材进行不断的提拔、升迁,给大明培养出一批zhōng yāng军校系的军官,更是有利于改善明末的地方藩镇军阀化的态势。
至于县学中普及军事科目,暂时限于朝廷财政压力,还不准备实行。
孙承宗犹豫半晌,叹道:“走吧,公公,带我见皇上!”
鹿善继的死,给孙承宗刺激很大。如果大明有jīng兵良将,可以将鞑虏挡在国门之外,鹿善继何至于遭此横祸?哪怕是为了鹿善继这位老弟报仇,孙承宗也愿意拼着这身老骨头,给大明培养一些可用的将才。
——————————
迁都的舆论,显然也是很快传到了葛沽。葛沽军民中,纷纷对此进行热议。甚至盖过了朝廷派遣新一任天津巡抚的消息。
“终于要南迁了!”肖图白露出了一丝笑意。
将岸道:“迁至南京,朝廷至少能修生养息吧!“
肖图白点头道:“太祖当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之所以成功,便是因为金陵地区经济繁荣,能够积攒钱粮。用这些钱粮,养jīng兵,从而获得问鼎天下的资本。元末时,蒙元拥有百万jīng锐兵马,但是财政不足,靠着纵兵抢劫百姓获得军费。因此,越是派兵镇压起义,义军规模便越是庞大。而北方的元庭和红巾军豪杰,皆是未能笑到最后。而本朝太祖,在环境安定、经济发达的江南,采用修生养息,获得充沛财政,养出jīng锐之师,反倒能够横扫群雄。由此可见,财政才是国家安稳、强健的根基力量!”
将岸道:“朝廷迁都金陵,效仿太祖故技?”
肖图白点头道:“金陵是创业之地,而非守业之地。若是迁都金陵后,以太祖的创业气魄,广积粮,养jīng兵,自是能够成就一番格局。若是存在偏安的心思,想要求得南宋时的格局,也未必能够!”
在两人交谈中,新上任的天津巡抚杜三策,早就秘密的感到了天津。杜三策来到天津后,第一件事并不是去天津府衙,而是微服来到葛沽。
当然,杜三策微服来访,早被锦衣卫密探发觉。因此,杜三策的行踪,根本瞒不过肖图白。
杜三策也是一名东林党人,不过他曾经奉命去琉球国,代表明廷册封琉球国王。出海册封藩王,使得杜三策逐渐形成了海洋意识。眼界比之大明传统的士大夫,要稍微开阔一些。
半晌后,杜三策在几名家人的陪同下,骑着驴子令人递帖子拜见。
见到肖图白后,杜三策露出一副亲善姿态道:“国师大人,久仰了!本官听闻,天津十多个州县,不如一个葛沽繁盛。不知道,国师是如何将葛沽经营成这般的规模?”
肖图白道:“无它,经营尔!”
像商人一般,将城市当做可增殖、可盈利的项目,不断进行经营。之后,不断的将财政盈余,再次投入到可以创造利益,或者是提高整个城市的竞争力的项目上。有意识的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自能复制出葛沽这般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杜三策以为肖图白藏私,也不仅摇头,但是心中暗想道:“你不告诉我,我还不会自己学吗?”
接着,杜三策也与肖图白谈及了朝廷迁都大事。迁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必是迫不得已才会迁都。
历史上,中华大一统的王朝,迁都的次数总的罕见的。就如两汉都城长安、洛阳之间的迁都,也是因为战乱使然。同样,两宋时期,也是因为北宋都城汴梁被沦陷,逃至南方的南宋君臣迫不得已在临安建立新的都城。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常欢乐) 让吕布多点厚黑,多点谋略,多点女人,多点手下!然后,吕布之后,再无三国!热血、三国、争霸...
-
窃隋 (天天肉夹馍) 起点VIP2013-07-15完结 身为大隋官三代。 爷爷是大隋第一守财奴!家财千万贯,还为了几亩地的田租灭掉自己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