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明统天下 (郑沐阳)



听了李东阳的话,孝宗陷入了沉思,李东也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担心大明也出现“沙丘之变”这样的事情,那样的话无疑会动荡国本。

如果他现在把皇位传给朱厚照,自己退位做一个太上皇,那么到时候大明的势力必然会分为两方,一方是仍然跟随自己的,另一方就是跟随者朱厚照的。如果最后没有出现双方反目成仇的情况还好说,但是一旦两人最后由于自身原因或者受属下连累而反目了,那么到时候大明可有的乱了。

李东阳站在那里也不说话,现在就等着孝宗的反映了,只要孝宗一开口他便可以判断出孝宗最后的决断。

其实最开始他是想说英宗“夺门之变”来着,但是一想到英宗是孝宗的亲爷爷,自己要是说了说不得以后会为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于是李东阳就赶紧把“夺门之变”换成了“沙丘之变”。

不过虽然他没有说这一点,但是聪明的孝宗有怎么会想不到这件事呢。英宗的“夺门之变”和当年的“沙丘之变”是多么的相似啊。只不过是把两父子换成了两兄弟而已。代宗即位之后不想再交出权力于是便把自己的哥哥英宗给囚禁了起来。可惜当年英宗的那些臣下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交出手中的权力呢,英宗被囚禁了,但是他们却是没有限制的。于是经过长久的谋划之后英宗当年的那些臣子逮着了一个时机趁机的发动了“夺门之变”废了代宗又立了英宗。“夺门之变”可是直接导致了之后大明的历次政治动荡的产生,影响不可为不大。

英宗在这件事情上做了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有人主动的自作主张的帮他夺回了自己的皇位。

孝宗犹豫了,“沙丘之变”、“夺门之变”历历在目,他不能不犹豫。

ps:求票了,还有票的朋友千万别忘了啊。

第一百三十四章 阳明出京师

“朕决定了,”闭目思考了一会孝宗终于做出了决定。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阁老,吏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韩文、礼部尚书张升、兵部尚书刘大夏、刑部尚书闵圭、工部尚书曾鉴,左右都御使都督郭振威和史琳全都立马屏气凝神等着孝宗说出最后的决定。

决定历史走向的一刻即将到来。

“朕决定了,传位给太子。”说完这句话孝宗似乎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感到身子骨一阵轻松。

绝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尽管李东阳已经拿出了“沙丘之变”来提醒孝宗,并且也变相的表明了即位大臣的态度,有心反对的人都已经一位自己要成功了,而心里支持的人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是孝宗的一番话令得所有的人都一时反应不过来。几个呼吸之后李东阳几人立马打算再行劝说,可是已经下定决心的孝宗怎么会给他他们机会呢。

因此不等几位大臣再开口,孝宗就已经抢先一步说道:“朕知道你们也是为国着想,但是朕相信照儿不会是那当年的赵惠文王,朕也不会是当年的赵武灵王。当年杨先生还在教照儿读书的时候曾讲到过赵武灵王的事,朕记得那时候照儿听了此时之后还做过一首诗呢,到现在朕还记得呢。”

“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杯。

本籍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

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这首诗到现在朕还记得啊,当时照儿对朕说,要是赵武灵王能够不死最起码赵国的百年霸业唾手可得。百年霸业啊,百年的霸业就因为内斗而没了。那时照儿对还说,大明要想永立世界之巅就必须要改掉几千年来咱们汉人内斗的缺点。”

“信任,咱们大明的君臣之间、臣臣之间缺少信任。照儿是我生的,是我养大的,我相信照儿不会做出那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所以,我意已决。待照儿出征归来之时便是朕退位之时。”

“可是?”李东阳几人还想再说,但是孝宗直接打断他们说道:“没有什么可是的,为君者就要勤劳为国,但是你们看看现在朕连批个奏折都难,还怎么处理国事。占着这个位子却不能为国解忧,朕心里有愧啊。所以你们不用再劝了,就这么定了。好了,你们都下去,朕累了。”

“是,臣等告退。”劝谏失败了,李东阳几人心里不高兴的走了,特别是李东阳现在在心里都后悔死了,刚才就他一人说出了反对的话,这要是将来传到朱厚照这个太子耳中他可就完了,“都是刘健和谢迁这两个人,要不是他俩让我出头也不会这样了。”李东阳心里闷闷不平的想到。

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是李东阳还得和刘健、谢迁还有六个尚书去交流一下意见,最起码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一下怎么保证到时候不失势也是行的。自己这些人都是孝宗朝的老臣了,按照惯例弄不好到时候就不受新君待见了。

刚走到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兵部尚书刘大夏跟前还没来得及说话呢李东阳就看见马文升和刘大夏两人匆匆的走在了最前面。仔细一想,李东阳弄明白了,刘大夏是兵部尚书自然是心里比较支持且希望太子朱厚照提前继承大统的。而马文升虽然现在是六部之首的吏部的尚书,但是在此之前马文是也是干过好几年的兵部尚书的。刘大夏和马文升两人在太子朱厚照登基时候继续受到重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人家现在可是一点都不担心。

“刘大人大展宏图之志的时候可是快到了啊。”走在前面马文升向刘大夏恭贺的说道。

刘大夏虽然心里美滋滋的,但是也不能表现的太过火不是,“哪里,为皇上出力自是臣的本分吗。马大人要不要去寒舍一坐?”

“哈哈,我就等着什么时候把你那珍藏的几十年的琼浆玉液给喝完呢。”刘大夏和马文升两人有说有笑的往刘大夏府上走去。

他们俩倒是高兴了,可是这边的几个人却去全都看着刘健:“怎么办?为国事听君命,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说完不再理会旁人刘健也一个人走了。

随着几人离去,孝宗要提前退位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北京城的人都在议论纷纷。当然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他们顶多把这当做一个可以作为饭后一谈的谈资,因为这件事他们是没有一点的决定权的,在心里面祈祷下一个皇上是一个明君是他们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与普通老百姓纷纷谈论这件事不同,此时北京城的整个官场上可是异常的宁静。孝宗这一会可是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当文武百官们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所有人都出奇的保持了安静。不过私底下他们的动作可是一点都不小。

老臣们都在下面相互探讨一下怎么样才能继续受到新君的重用,刚刚走入官场不久的那些人也大都在欢呼雀跃,新君即位了,那他们的机会就多了。他们高兴的理由很简单,有老臣子在那里占着位子,他们很难上去。新君即位肯定要有一批老臣子下去的,这是惯例,那么到时候空出来的位子就要有人接替了,这样又会空出来一批位子,下面的人再接着接替,一直循环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升官。

就连朱厚照的老师杨延和家里前来拜访的人也多了起来。而杨延和也是只要是来的他就好吃好喝招待着,但是就是不谈政事,不收礼物。让那些前来打算投靠的人除了白吃一顿饭以外什么也没得到。

木拓的酒楼的生意也突然的红火了起来,冬雪作为木拓的亲姐姐,现在她做了太子的妃子,那木拓也算是皇亲国戚了,这太子马上就要登得大宝了,到时候弄不好木拓也会封个侯爵当当。

此时整个京城里面都在谈论着孝宗和朱厚照的事却没有人发有此时正一个人收拾了行悄悄的离开了北京城。

这个人就是王守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阳明先生。

弘治十二年的时候王阳明科考高中从此做了官。根据后来王阳明的父亲的私下调查那一年王阳明应该是会试的第一名的,只不过他的运气不是很好,当年有人私下私通阅卷的考官,一下子就把王阳明给挤到二甲去了,王阳明的父亲调查出来之后也没有过多的声张,王父对王阳明的要求不高,只要他能够高中做个小官到时候别丢他的脸就行了。因为在这之前王阳明实在是把他老爹给气得不轻,整天神神兮兮的弄得他老爹好几次被气的不行。因此王父也就不再要求王阳明在官场上有多大作为只要他能弄个一官半职保住家业就行了。所以虽然自己儿子受了委屈,但是王阳明的父亲也没有把这件事捅出来,他认为只要儿子做官就行了,管他第几名呢。

所以当年科考之后王阳明由于成绩关系被分到了不是太好的工部。在工部呆了几年王阳明也实在是没什么作为,整天什么都不做,几年下来没提过什么有益的建议,干活也不积极。后来更是认识了天下第一才子李梦阳,从那以后就更不干活了整天和李梦阳两人在一起探讨文学。幸好他又一个有能耐的爹,要不然早就被撤职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