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行 [精校] (千斤顶)



最后,吴襄终于长叹了一声,“罢了罢了,去了这一遭就是了,老夫就不信,难道新皇还会把咱们的脑袋全砍了不成?”

祖大寿神色复杂的望着吴襄道,“两环举行,这道旨意从即日起立即执行。

这道圣旨一下,满朝文武顿时集体失声,变数历朝历代上下数百年,还从未有过这么一个古怪的皇帝,坐上那个位子才几天啊,就下了这么一道明显是偷懒的旨意,而且还在旨意中公然给自己放假,这也太不像话了吧!

“不行,咱们得给皇上上书,坚决的抵制这道旨意,否则长此以往成何体统?”

在六科给事中衙门里,一名御史正义愤填膺的举着刚抄录下来的新任皇帝的旨意高声呼喊,“遍数历朝历代。从未有如此宽松之假期也。咱们十年寒窗苦读做官是为朝廷出力,为百姓谋福,不是来享福的。咱们必须给皇上上书抵制这道旨意!”

“嗯,是啊,皇上这也太不像话了。有机会咱们是得好好劝劝皇上。”

这位言官的话一出,周围的言官也有几个人随声附和了几声。

看到有人附和自己,这位高声阔谈的言官性质更高了,立刻大声道:“好,既然诸位同僚也赞同在下的见解,那么咱们就一起上书,给皇上来个死谏如何?”说完,他开始研磨,摆出了一副立刻拼命的架势。

“这........”

但是当这位仁兄叹道要死谏时。周围的言官们顿时都不出声了,一个个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每一个人出声。

什么是言官。言官又称谏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以上是好听的,说白了,言官就是专门挑刺的,最擅长的工作就是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以上就是言官的工作,但是言官不是傻瓜,他们同样也是一群有知识有文化的官员,什么事能说什么事不能说他们心里很很清楚。

在古代,官员们也是有节假日的,例如宋朝的休假制度就显得很宽松。《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宋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省亲,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这样,他们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了九十八天,这么多节假日比之后世的人民公仆们所享受的节假日可要多多了。看来唐诗宋词还是要有闲工夫游山玩水才会有灵感哦!

但是别高兴得太早,以上的节假日仅限于宋朝之前,到了元代,旬休、大休都没了,一年只剩下十六天的休息时间。

而到了明朝就更惨了,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因为大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同志亲自制定了大明官员的休假制度,而且这种休假制度那是既简单又好操作。

三天......只有三天!官员们一年中只有过年、冬至和他自己的生日这三天休假,呵呵......够郁闷的吧。

大明的休假制度是如此的苦逼,以至于当庞刚这位新任皇帝下的这一道圣旨虽然看起来有些古怪,但满朝文武却罕有人反对的。因为说起来其中得利的不止是皇帝,还有全北京城的所有官员。上朝的痛苦是个官员都知道,现在好不容易摊上一个这么体恤咱们的皇上,答应让咱们多休息一会,每隔六天还有一个假期,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啊。咱们若是就这么扎呼呼的跳出去,不用皇帝收拾你,满北京城的官员都能用唾沫星子淹死你,你想死哥们管不了,可你也别拖着大伙陪你一块死啊。

看到自己的提议只是得到了几名同僚不冷不热的几句附和,却没人愿意和自己一同上书,这名言官最后也只能在自个家里生闷气了。

就在这位言官仁兄为庞刚的这道圣旨而纠结的时候,经过三天三夜的赶路而赶到北京城的吴襄、吴三桂父子等数十刚刚进了城门口。

望着城墙上那一排排身着黑色铠甲,手持米尼步枪,威武雄壮的军士,吴襄、祖大寿等人再看看自己身上的黑色铠甲,不禁面上开始微微变色起来。

原来的大明的军队脱胎自元末的红巾军,历来以以红色为尊,所有军中将士皆穿红色战甲,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吴三桂等人此刻身上的铠甲也莫不都是红色。可现在看到满城墙上都是身穿黑色铠甲的军士,他们这才感觉自己和这个新朝已经有些格格不入了。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

当吴三桂一行正要入城的时候,立即就有一名黑亏黑甲的守门军士走了过来大声喝问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吴三桂一行数十人身上的那身鲜红色的铠甲和他们身上的黑色铠甲分别实在太大了。

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怒色,正要上前喝骂,却看到自己身后的父亲却是堆着笑容向这名军士解释起来。听明白了原委后,这名军士也不啰嗦,直接就挥手让他们进城,中间没有什么废话,也没有收下吴襄偷偷塞给他的银子。

吴襄道过谢后,目光不经意的在城墙上掠过,最后才从城墙上收了回来,吴襄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才说道:“大明完了!”

说完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之后,吴襄这才策马从城门口慢跑了进去,吴三桂愣了愣,还没等他搞清楚父亲这句话的意思,他身边舅舅祖大寿也轻叹道:“是啊,大明朝,完了.....”

说完,祖大寿也策马跟了上去,只留下还在琢磨这句话的吴三桂.......(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九十九章 科考 T

乾清宫的御书房内,一个身影正伏在书案上奋笔疾书。【叶*子】【悠*悠】

“呼终于把这些奏折批完了!”

懒懒的伸了个懒腰,庞刚把目光移到了龙案前那一叠厚厚的奏折上,看样子没有两百也有一百多本,这就是庞刚花了一个上午完成的工作。

今天是大华永武元年九月初三星期六,是个不用上朝的日子,庞刚起了一个大早将今天送来的奏折都批完,就是打算下午陪着老婆孩子去御花园逛逛,当了这么久的皇帝,还没去御花园看看呢,听说里头的花长得还是很不错的。

放下了手中鹅毛笔,庞刚揉了揉手腕,嗯,已经有些麻了。说起来庞刚刚用这鹅毛笔批奏折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大臣反对的,对于已经用了大半辈子毛笔的他们来说,用鹅毛笔写字那是对祖宗的不敬,说重了那叫大逆不道。

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乏拍皇帝马匹的人,皇帝喜欢的东西,别说用鹅毛写字了,就算是用脚指头写那也会有人鼓掌叫好。而且下面的官员好奇之下写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也惊讶的发现,虽然用鹅毛笔写出来的字不如用毛笔写的字那般雄浑大气,但也不全是那么一无是处,至少看起来也是朗朗有型,骨架清奇,看起来也挺好看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方便。你只要带着一瓶研好的一瓶磨和一根鹅毛,走到哪就写到哪?非常方便,而且成本也非常的低廉,一根鹅毛而已嘛,想贵也贵不起来,完全达到了用完就能仍,仍了也不心疼的程度,于是鹅毛笔就这么悄然的在下面慢慢的传开了。最后发展到了不但一些官员在家里用,最后连办公写字的时候也用的地步,若是有人歪嘴。他们则会理直气壮的反驳,在说我之前,麻烦你先劝劝皇上吧。

伸了个懒腰,庞刚慢慢站了起来,一直在他身旁伺候几名宫女赶紧走过来递上了参茶,庞刚端起参茶一饮而尽,只觉得一股暖洋洋的热气从腹中升起,将积累了一个上午的疲劳一扫而空。

“嗯。这个参茶真是好东西啊,不但驱除疲劳,而且还有养颜益气的功效,不过就是价格贵了些,顾不得古人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却难,若是喝惯了它今后还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呢。”

放送了心思的庞刚不禁开始有些胡思乱想起来,正在这时,一名宫女悄声走了进来在庞刚跟前屈身道:“启奏陛下,魏阁老、华大人和闻大人三人求见!”

“哦。他们来干什么?”

庞刚心中不禁有些奇怪,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自从一步登天当上了阁老后就仿佛变成了工作狂人,一天恨不得十二个时辰都泡在内阁里办公。仿佛要把前四十多年虚度的光阴抢回来似的,后来生怕他将身体累坏的庞刚不得不强制性的下了道旨意,命令他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五个时辰,否则将会强制将他从衙门里架走,今天难道出了什么大事,让他和闻人君、华严这个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同时联袂而来?

“奴婢不知。[ ]”

当宫女说出了这句话后,庞刚那个不禁哑然失笑,刚才那句疑问他只是随口而发而已,谁知这名宫女却这么规规矩矩的回答他。

庞刚笑笑。挥了挥手道:“好了,你退下吧,顺便让魏阁老、华大人和闻大人也进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