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却是精神一振,上来用力拍着黄宗羲:“太冲,你回来了,正好,正好,我有一个好的计划正要与你说。”
“卧子先生先说说这边的情形吧。”黄宗羲道。
“这边……咳。”
提到眼前的窘境,陈子龙终于短叹了一声,他拉着黄宗羲回家,那破茅屋可谓家徒四壁,而且连屋顶都是漏的,到处都摆着接水的盆碗。牛钝见到这模样,心中不由得突突直跳,这样的家境,比起他家都有所不如,眼前这个陈卧子先生,真是自己导师口中所说的当代大儒么?
陈子龙说的事情,比起那车夫说的就要详细得多了。
他带着这些儒生来婆罗洲,并不是没有预先的计划。在他的计划当中,来婆罗洲建城之后,第一要务便是要发展民生,也就是说,要让随他迁移而来的华夏百姓有工作可做,有粮食可生。与之相比,解决他们的医疗教育问题倒不算是什么大事,毕竟他们来的骨干都是宿儒,既可为良相,又可为良医,更可为良师。他们来这里之后,也确实开拓了一些产业,最主要的就是水稻种植、香料种植与橡胶种植。在陈子龙看来,水稻种植乃是立足当前,解决移民吃饭问题的,香料种植则是针对中期,解决君子城众人薪资与积累需要,橡胶则是长期,从陈子龙对华夏工业发展的来看,华夏今后对于橡胶的需要会极为惊人,若能抢先一步,那么至少可以保证数十年发展无忧。
正是这样的计划,让他打动了晋商,三家晋商联手,投资了他一万金元,相当于旧币一百万两白银。陈子龙也是自信满满,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此,开始了自己的工程。
“太冲,这八年来,我最大的教训,就是德不可恃。最初时,我相信他们,便任他们为各级管事,我总觉得,大伙儿都是君子,又是为弘扬圣人之道来此,应当能尽心任事,即使是有所遗缺,也不至于连累大局。却不曾想,善果好种,心猿难缚,有些人平日里大骂贪腐,说阉党尽是贪官污吏,结果他们手中只有些许小权,便一个个谋私肥己。有一句话,乃我真心之语,虽是粗鄙,勉强也算是可兴国亡邦的至理;相信官员的道德,还不如相信老母猪会上树,若无严刑苛律约束权力,所有的官员都是预备贪腐之徒!”
此语说出,一直在旁听着的牛钝身体一震,抬头看了一眼陈子龙,只觉得这一句,当真是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第十二卷 七零九、再回首处天地新(一)
漫长的旅途终于到了中点,在君子港呆了一天之后,黄宗羲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陈子龙,离开前给陈子龙留下了点钱。牛钝对此甚是钦佩,黄宗羲说的朋友有通财之谊,他倒是真正践行了。
接下来他们先到了新襄,这座城市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其中钢铁冶炼等行业都已经搬迁出去,但它仍然是华夏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因为造船业与各个研究所仍然在此,这座城市繁华依然。而且在这里,牛钝与来部臣第一次看到了电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靠着海的街道上,万灯齐明,看上去如同一串串的夜明珠,映在海上的碧波间,妆点出便是大教堂的烛光也无法映出的美景。
这样的夜晚给牛钝与来部臣极大的震撼,而同样的震撼,让他们忘了彼此之间的芥蒂,忍不住兴奋地讨论起来。
就是黄宗羲,也没有亲眼见过电灯,见得如此情形,不禁瞠目结舌。
“为何我在郑和城和君子港,都未曾见到电灯?”他忍不住询问船上的水员。
“根据华夏《技术扩散法》,凡是甲等水准的科技,皆不可离开华夏大陆。”那水员笑道:“先生离开华夏时间久,恐怕不知道这部法律?”
“确实未曾注意到……这部法是何时出现的?”
“华夏三年时公布,朝廷在大研究院下设一实学技术评估委员会,凡获专利许可的技术,都必须在各级评估委员会下接受评估,若被评为甲等专利,便可以得到朝廷大笔的赏金,同时禁止向大陆以外地域扩散。若是被评为乙等专利,则需经过评估委员会下设的常务机构认可,方可向华夏新附地区及属国扩散。而丙等则可以随意向华夏属国扩散,但不得向属国以外地区。丁等可以经过认可向全世界扩散。发电在华夏是甲等专利。灯泡则是乙等专利,故此发电厂只能建在华夏大陆,部分陆上邻国,在靠着华夏的边境城市,可以从华夏境内引来电线,使用灯泡这种乙级发明。”
“这岂非有敝帚自珍之嫌?便是一时守住秘密,就不怕故步自封?”
在欧罗巴转过一圈之后,黄宗羲认识到华夏文明此前被某些人带入的一个误区。那就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这是违背华夏文明核心“自强不息”的。
“黄先生说笑了,这些实学技术每三年就会重评一次,像蒸汽机车,如今已经重评了两次,据说今年很有可能由甲等转为乙等。若能如此,在婆罗洲、倭国、鲜国等地,便也可以修建铁路了。”
这样做的话倒是谨慎,黄宗羲点了点头,牛钝与来部臣却有些黯然,他们原是想能将这样带来光明的技术也学来带回欧罗巴,可现在看,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休想接触到这种神奇的实学技术了。
不过。这让他们对于即将抵达的华夏都城上海,更有一种期待。
华夏八年六月,在离开七年多之后,黄宗羲终于回到了上海。他原本以为自己对于流放在外的生涯早就习惯了,踏上新襄时他也控制住了自己的激动,但当他踏上上海的码头时,一股情绪让他双足发软,简直无法站立,不得不拜倒在地上。开始痛哭流涕。
人一生并没有多少七年。像黄宗羲,到了现在。已经步入人生最后的一二十年,流放的生涯,让他思考了许多东西。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能够继续坚持,可是真正踏上故土,他就发现自己的坚持是非常可笑的了。
和他一样痛哭的,还有马士英。
虽然一个是东林一个是阉党,一个是被流放一个是主动要求出使,但是这个时候,两人心情却是相通。
“这是怎么回事?”码头上有人见他们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便问道。
“自欧罗巴回来,故此情难自禁,这两位一个是马瑶草,前朝的首辅,一个是黄太冲,东林的砥柱!”
“前朝的首辅,那不是废物中的废物?东林的砥柱,那不就是混帐中的混帐?”
这样的窃窃私语,并不会传到马士英与黄宗羲的耳朵里。八年时间,华夏朝鼎成已经八年了,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俞国振将自己的工作组派到华夏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包括蜀省的深山老林与土蕃省的高原雪山,都已经出现了华夏工作组的身影。
这些工作组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让百姓忘了赋税繁重屡战屡败不停内讧的前朝,包括前朝的那些风云人物。莫说马士英与黄宗羲,就是李自成,现在若是去河南问人还记得么,别人都会回答:“那个被圣上剿灭的流寇?好像还记得,不过谁在意他啊,倒是今天田里的化肥还没有点,我还得去点些化肥……”
华夏目前列于甲等的发明当中,化肥恐怕是最不起眼之一,却也是俞国振最重视者之一,农学研究所从新襄时代就开始进行研究,到现在已经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一些简单的化肥,比如说磷肥,已经可以从南海诸岛的鸟粪中大量制取。这些肥料极大促进了华夏农业的发展,而农业发展也就意味着粮价下跌,单纯的农业已经无利可图。
从华夏四年开始,俞国振推行“富民计划”,引导乡间的中小地主,以土地为资本入股,使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与小型工业,这个过程之中,锅驼机作为动力起了极大的作用。一些佃农转变成为工人,而零散的自耕农无力凭借自己抵抗商品化的大潮须俞国振派出的工作组鼓动下,按照户籍所在地编成组,纷纷进入一座座崛起的工业城镇。
可以说,农业的丰收,为俞国振的大工业提供了足够多的农产品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从而让华夏在短短的八年内进入大工业时代的通道,这种政策只要再坚持八年,那便是一代人,形成了惯性再无可逆了。
就在黄宗羲嚎淘到极至之时,在他身边,出现了一双脚。
因为此时上海正热,牛皮凉靴便穿在这双脚上,黄宗羲觉得一双手搭在自己肩上,将自己撑起。他泪眼朦胧地一看,却是一张熟悉的脸。
与八年前比,俞国振几乎没有变化。
仍然是显得年轻,就像才二十多岁一般,双眼里目光仍然锐利,眼神灵活,气度沉稳,笑容和熙。
“太冲贤兄万里归来,正当喜庆,为何要哭?”俞国振掺起他后,拍了拍他的肩,在另一边,则是马士英。
“臣拜见陛下!”马士英原是想下跪,但想到俞国振第一日登基,便废了跪拜礼,他弯腰下去长揖,却被俞国振伸手挽了起来。
“休要多礼,二位都休要多礼,二位一去七载,万里风波,为华夏效力,当是俞某向二位行礼才对。”
马士英听得这番话,心中一动,暗挑大拇指。
相似小说推荐
-
国士无双 (骁骑校) 穿越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英雄与枭雄,狗贼与奸贼并行的时代。一个光辉灿烂的大时代...
-
[架空]将骨 (我是蓬蒿人) 纵横:2013-05-08完结现代黑道老大穿越大汉从一个边卒小兵做起,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终改变历史影响东方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