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让我来对你说一声,做好去欧罗巴的准备,他说这几天正好有些欧罗巴那边的洋和尚来寻他,这几个洋和尚都精通汉文,你可以向他们学一些欧罗巴那边的语言和风俗,到时也好发挥所长。”
黄宗羲脸色惨白了一下,俞国振让方以智带话,表明他不会再见他,而且所带内容也很明确,他被发配到欧罗巴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太冲,所以我说你糊涂……”
“不平则鸣,我只是不愿意当犬儒罢了。”
“太冲,我来不是与你争执的,你就听一听我带来的俞济民的话。”方以智此时气度也不再像年轻时,他笑着拍了拍黄宗羲的肩膀:“俞济民一直说,华夏文明,就在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八字之中。其中厚德载物,便是百家争鸣兼收并蓄,故此你这次去了欧罗巴,他希望你能精研欧罗巴诸国哲人智者之文,将之译成汉文,然后在国内发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切切不可因为我们此时胜过欧罗巴,便对其有轻视之心……”
“等一下,俞济民……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是将我流放至欧罗巴么?”
方以智笑道:“俞济民说,流放归流放。那是因为你屡屡煽动儒生闹事,更是因为当初史道邻遇刺之事!”
黄宗羲悚然动容:“他……他……他知道了?”
“如何不知道?”方以智目光中有些悲哀:“太冲,你魔怔了,侯家父子胡来,你也跟着他们胡来,你瞧,侯家父子是聪明人。知道隐忍,知道向俞济民坦白,倒是你……济民只是不喜东林鱼龙混杂。你便敌视他,可是有侯家父子这等人物在,东林……还是令尊在时的那个东林么?”
黄宗羲咽了一口口水。正要反驳,方以智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说这个做什么,你啊,在这事上固执己见,劝是没法劝动的。俞济民说,你黄太冲有过,须罚,放逐是必然的,但是你终究是我华夏书生中少有的人物,想必不会蹈前辈覆辙。会以华夏长久利益为重,为华夏引入更多贤哲之说。”
“为华夏引入更多的贤哲之说?”黄宗羲喃喃说了一声。
“另外,俞济民流放欧罗巴的士子不只你一人,第一批只怕就有千余人,还需要你来带领。俞济民说了。这些士子心怀怨愤,少不得有人要投靠欧罗巴人,如宁完我、范文程辈一般引狼入室,如何控制他们,也全在你。”
此语听入黄宗羲耳中,黄宗羲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因为他从其中听到了无边的杀意!
俞国振的想法他大致能懂,若真有士子投靠了欧罗巴人,欧罗巴人自以为明白了华夏虚实,万里迢迢又跑来寻华夏麻烦,俞国振正好省了远征的气力!
而这些士子,都只是些熟读四书五经会做八股的家伙,他们到欧罗巴去,俞国振不虞会将华夏的技术带去。
这个布局,是为十年之后下棋,俞济民所谋,也太过深远了吧?
就在这时,黄宗羲听前面传来叽里咕噜的声音,紧接着,几个华夏人带着两欧罗巴人过来,其中卜弥格黄宗羲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另一个佩着剑的,他并不认识。
“黄先生,听说你将随同达达尼盎先生一起前往欧罗巴,我们特意过来,奉着华夏大皇帝的命令,教会你一般的法语与拉丁语。”
黄宗羲正要回应,突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响声,紧接着,半空中炸开了一朵火花,将天空照得有如白昼一般透亮。
“开始了啊!”黄宗羲虽然不知道,但是方以智却是明白,他仰首向着空中望去。
火树银花,这便是俞国振庆祝登基的焰火晚会了。
“上帝啊,太壮观了,这位皇帝阁下可真奢侈!”达达尼盎看着天空,一脸震惊。
“他有这个财富去奢侈,欧罗巴所有君主加起来,也抵不上他治下一座城市富裕。”卜弥格叹息:“要是他能皈依我主,那该多好!”
“穷奢极欲!”旁边的黄宗羲也喃喃地道。
“错,错,这场焰火晚会,却不需要国库花一文钱。”方以智道。
“俞济民内库之钱就不属国库?”
“也不需内库之钱,这次焰火尽为新襄两家鞭炮焰火厂所赞助。”方以智笑了起来:“太冲,你当真需要四处去增广见识了,他们打的可是赚钱的主意。”
黄宗羲初时一愣,旋即明白,这是一个广告!
有了这个广告,今后人家的婚丧嫁娶,谁都会挑用那两家鞭炮焰火厂的物产,而这将是巨大的利润。
“太……太多钱味儿了。”黄宗羲仍然觉得有些不以为然,眼睛同时亮了起来,他隐约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俞国振开创时代的一个巨大弱点。
到处都是金钱味儿,金钱深入到国家的所有层面,到得后来,恐怕金钱将成为一切的主宰——若真如此,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正是他们这样的儒生!
择善固执死守正道护卫着道德底线的儒生!
当他们对着焰火的时候,俞国振在大会议宫最顶,背着手也同样看着焰火。这焰火与他记忆中另一个时空的焰火相比还差很远,但他仍然看得目不转盯,好一会儿之后,他回过头,看着自己的儿子俞襄。
“你确定?”
“是,父亲浴血而来的江山,儿子若连上前线的胆量都没有,又如何能守护得住?”俞襄对此自信满满。
“那好,你就准备去吧,准备与罗刹人的战斗,顺便将尚不服王化的女真人都打扫干净。”俞国振像铁一样说。
“济民!”旁边的方子仪身体猛地震动了一下,瞪着俞国振。
第十二卷 六九三、胡天八月即飞血(一)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黑水河上游,距离北海不足两百里的大片密林之中,俞襄看了看天空,心中浮起这句诗。
现在还只是八月,这里已经大雪纷飞了。
“连长,发现罗刹人了,他们的据点就离这里不到十里!”
喘着粗气的侦察兵快步跑了过来,虽然备着马,可是在齐膝深的雪里,马匹行动的速度还未必比得上人,因此他是用滑雪板溜过来的。
“多大的围子,有多少人,这狗娘养的天气!”俞襄骂了一句粗口。
他虽然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到了军队之后,少不得学上一些粗话。他如今的职务是北方军团的一个连长——按照俞国振的要求,他是以“方襄”这个名字参军的,因此就连他的顶头上司,都不知道自己手下的这个连长竟然是华夏朝的太子。
否则的话,俞襄也不会有直接来到一线与罗刹人相遇的机会。
北方军团的总督军王浩然倒是知道俞襄身份的,他也特意将俞襄所属的部队设为预备队,为的就是怕俞襄出什么问题。但是最近出了一些状况,西边的蒙古人有些不安稳,王浩然将自己的行营西迁,暂时未关注黑水附近的罗刹人,结果给俞襄找到了机会,瞒着王浩然主动请缨,从上司那得到了侦察罗刹人的任务。
俞襄可不只想着侦察。他心中明白,这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王浩然稍回过神来,那就意味着他再也没有可能亲临一线。因此,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来一场平生真正的战争。
“若是父亲……父皇,他定然会如此,当初他十五岁时便带着叔伯们与水寇搏斗,我是父皇长子。便是比不上他当年也不能差得太多啊。”
俞襄性格确实像俞国振,而且因为环境的原因,他比俞国振更多了几分张扬,少了几分隐忍。那个侦察兵将俞襄手中递过来的大裘衣披在身上,方才还一身汗,可是停下来之后,立刻冷得发抖。缓过劲后。他报告道:“一共一百多个,我大致计算了一下。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之间。武器是火枪,还有一门小炮。”
“军纪呢?”
“军纪很差,隔着老远我就听得他们在大声喧哗,似乎还在喝酒,不过这些罗刹鬼警惕性还有点,比起女真人强,他们在围子里都立了望楼……”
侦察兵拿起一根树枝。将罗刹人的布置一一画在了雪地上。俞襄摸着刚长出葺须的下巴,看着地面上的图案。琢磨了一会儿然后道:“咱们吃掉这个据点,抓些俘虏!”
“好!”
周围没有一个劝止的声音。众人一个个都显得兴奋无比。
俞国振组建北方军团的目的就是与罗刹人打一场大仗,在俞国振给予高级将领的各阶段战略目标中明确说了,对罗刹人要做好打三十年持久战的准备。初步目标是将之赶出黑水以北海之间的广阔黑土地带,这一目标必须在五年内实现,因为五年之后,俞国振就要开始对东北进行开发,需要一个稳固的周围边环境。第二步目标是夺取整个苔原——这是俞国振自拟的华夏歌中明确了的华夏领土,但是因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在这块地方,只会零星建一串据点,用铁路与公路将这些据点连起,为以后的大范围全面开发做准备。第三步则是将罗刹人赶回乌拉尔山以西,让这个传统上的欧罗巴国家回归传统。但俞国振对罗刹人的警惕性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可是知道这些北极熊的胃口有多大,因此他还有第四步终极目标,彻底肢解沙俄,让沙俄在十四世纪以来扩张吞并的各个领主独立,扶持一个亲华夏的莫斯科公国。
相似小说推荐
-
国士无双 (骁骑校) 穿越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英雄与枭雄,狗贼与奸贼并行的时代。一个光辉灿烂的大时代...
-
[架空]将骨 (我是蓬蒿人) 纵横:2013-05-08完结现代黑道老大穿越大汉从一个边卒小兵做起,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终改变历史影响东方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