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俞国振还是第一次问起。
今年收复北方,这是俞国振的暨定方针,但是,击败建虏实在太顺利了,原本以为会在京师出现的攻防战并未出现,因此原以为要持续到来年的战争,秋天就结束了。紧接着的消灭牛金星的战役同样顺利,顺利到连俞国振自己都吃惊的地步。这种情形之下,华夏军略委员会内部,已经不止一次响起“打到金陵去统一全华夏”的呼声。
打到金陵去自然毫无问题,能加速华夏的统一进程,俞国振也是非常欢喜的,但问题是,他做好准备了吗?
河北、河南,有近两千万的百姓需要管理,以如今华夏每五十人一名官吏来计算,这里就需要四十万官吏。
“崇祯十二年时,统帅就已经有席卷天下的实力了,自立为帝,入朝换代,根本不在话下。”顾炎武也没有想到俞国振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回答道:“那个时候,统帅为何不曾动手?”
他和方以智有过很多通信,两人对俞国振行事目的风格进行过仔细推敲,推敲的结果让他们很震惊:在别人看来,称皇为帝开创一个朝代便是人生功业的顶峰,可是俞国振明显不是这样认为的。
他有更大的野心,更高的目标,仅仅是当皇帝还是不够的。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曾经出现多少个开国皇帝!对于俞国振来说,当这样的一个几十位前人当过了的开国皇帝,没有什么意义。
“那个时候,准备不充分,时机不成熟,我便是攻入京城,各省的督抚,各州的知州,各县的知县,只怕大多数还要使用旧朝这员。至于遍布天下的各级胥吏,更是只有留任……”
“尚有乡间劣绅,无耻儒生,把持官司,欺上瞒下。”顾炎武毫不客气地道:“大明走到这一步,实是为这些蛀虫所害,势无可挽也!”
“呵呵,炎武,你比我说得还要激烈。”
“统帅有些话不好说,我却无所顾忌。”顾炎武道:“如今,统帅手中之人,也不过堪堪足够接管河南河北之地罢了!”
第十一卷 六五六、乘风踏雪下洛阳(四)
又是一阵风雪刮过来,敲打在玻璃窗上,声音倒是很清脆。
站在门口的警卫员紧了紧自己的衣裳,专心观察周围。青岛口是俞国振经营久了的,但往来这里的商旅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各方势力的探子。如果能有机会刺杀俞国振,给华夏军略委员会惹上些麻烦,这些探子也会很乐意。
然后警卫员便看到了四个文人大笑着走了过来。
“想来顾炎武又是在写他的评论,今日不知他会写出什么文章来,一定要抢先拜读一番。”
“这等喜事,他写不出好文章,咱们就要他请客!”
“写出了好文章就更要请客!”
“你们啊,都没个正形,炎武兄如今可是忙着正事,和咱们这般混日子不同。”
“什么叫混日子,我今日就要寻炎武辩上一辩,华夏之有君与无君,究竟是好还是歹。”
“华夏之有君?只听闻夷狄之有君也不若诸夏之亡……”
“圣人之言亦未必全可信之,至少句逗之上,圣人之时可无今日之标点,愚以为此乃圣人讥嘲春秋诸国之语,夷狄尚有明君,而诸夏则无明君……”
“胡说,胡说,我华夏如何会无明君!”
这伙人原本是来拜访顾炎武的,但是走到门口,他们自己倒是先争了起来,就在大雪之中,各人引经据典辩论不休,一副要为往圣正视听的模样。警卫员听得微微笑了起来,笑容多少有些不屑。
“休争了。你们争了几日都没有个结果,不如……请这位华夏军来评评道理?”
终于有一人出来打圆场,那人年纪较长,四人中年纪最幼与他眉目有些相似,正跟在他后头。
“哈,俞济民教的弟子,自然是高才。不过他们可是不读圣贤书的……”
“这位先生说错了,我们在新襄学堂里,其实是读圣贤书的。《论语》、《孟子》、《诗经》、《春秋》。我们可都有学习。不过我们教师说,圣人之时非如今之时,如今文人一争圣人本意。只在字面句逗上做功夫,断章取义,实为文贼也。”
因为不止一个警卫员,所以这个警卫员向自己的同伴使了个眼色。他们跟在俞国振身边,知道自己统帅是个随和的性子,因此他们也并不冷傲。
“呃……”
一句“文贼”让原本争论的诸人都哑了下来,然后有人笑道:“看吧,看吧,俞济民教出的弟子,果然有资格作评判吧!”
虽然现在华夏军自己形成了一套教育系统。但是俞国振身边的警卫还是从新襄的初等学堂中征召,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确实是俞国振的弟子。那个年纪稍长的文人这样一句话,让众人都笑了。
他们觉得这个警卫员谈吐不俗。便拉着他聊天,待得知他真是俞国振的警卫员而俞国振本人也确实在顾炎武这里,这几人顿时精神大振:“俞济民真在此,求见,求见啊!”
这个时候,顾炎武刚刚为俞国振端上一杯热茶。两人围着炭火正在讨论时局。
“炎武先生还是觉得,我应该按部就班,不要心急吧?”
“正是,天下不过是统帅囊中之物,何必着急?我看统帅的五年统一计划,就是神来之笔,尽可能分化敌人,化敌人之实力为己用,此时更改,并无意义。”
顾炎武说到这里的时候,眼中带着些狡猾的笑,他办了几年的报,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义愤单纯的书生了,俞国振的五年统一计划背地里藏着什么名堂,他是一清二楚的。
五年统一计划的第一步是经济上的统一,现在是由华夏军略委员会控制铸币权,接下来定然是财税一致,比如说收相同的商税。现在俞国振新控制的上海,便正在推行华夏军略委员会规定的商税制度。而收商税是极得罪人的事情,特别是金陵小朝廷控制下的江南地区,走私猖獗,工商税收偷逃现像极为严重,在签订五年统一计划之后,金陵小朝廷就必须替俞国振把此前得罪人的一些工作先做了。
就算金陵小朝廷不肯做,反而煽动那些劣绅反对,也正合了俞国振的意——他正需要抄没某些不法之徒的财产,以为长江中下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呢。
“统帅今日来我这里,可不仅仅是跟我讨论这个,这个事情,统帅心中早有定论,哪里轮得到我来置喙?”顾炎武与俞国振又谈论了一些五年计划中的细节,他讲了些自己的看法,俞国振也耐心地进行了解释,谈兴已尽,顾炎武道:“统帅有何吩咐,只管说就是。”
俞国振微微沉吟了一下:“主要是两件事情,那个南都周末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吧?”
“是,不曾想到程正夫竟然是如此人物,是我失察!”顾炎武有些窘然。
“算不得失察,人各有志罢了,而且程先贞已经辞去了主编之职,南都周末已经换人了。我看了近几期民生速报,炎武先生似乎有些与他置气,想要反驳其观点?”
“不平则鸣,有些话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何必呢,自有归尔礼去对付他,《民生速报》可不是那种连花生是长在哪都不知道的小报。”
这是一个典故,归庄办的第一期《环宇时报》中,便抓住了《南都周末》的一个漏洞,那上面说花生乃是树上之果,摇之掉落,故此又称为落花生。归庄对此大加讥讽,几乎花了整篇整版的内容抨击《南都周末》的编辑不通实务不明实事,只是坐在书斋里想当然,便捏造出一篇篇文章,进而质疑其“一捧笑话泪满荒唐语”。
归庄还认为,一个负责任的报纸,不怕出错,但错了不认不道歉,才是真正大错。
《南都周末》自然不肯认错,只是说此前那位编辑所言乃是个人观点,而且那位编辑为临时所请,如今已经清退了。
“呵呵,统帅既是如此吩咐,我照办就是。”
“这不是吩咐,只是建议,我只掌控方向,具体如何做,终究是你们的事情。”俞国振接着又道:“有关牛金星集团覆灭之事,你要多报一些,特别是牛金星集团中两个人不同命运……刘希尧负隅顽抗,束手就擒,而刘体纯深明大体,率众起义。”
“统帅之意……黄德功?”
俞国振慢慢点了点头。
他的目标正是黄德功。如今南明小朝廷能够依靠的武力,也就是黄德功。如果黄德功表示坚决抵抗,那么南明小朝廷一时半会还不会退让,可是如果黄德功也表示要和而不要战,俞国振估计,五年统一计划就能够签下来,南明小朝廷能争的,就只是一些有关朱由崧和金陵朝廷中大臣待遇之类的枝节问题了。
两人正待细谈,这个时候听得外头出现了嘈杂声,紧接着一个警卫员进来道:“统帅,几位先生求见。”
“先生?是来见我的还是来见炎武先生的?”俞国振看了顾炎武一眼:“此地炎武先生是主,我是客,见与不见,由炎武先生说了算。”
顾炎武此时也不过三十三岁,俞国振如此敬重,让他颇有些受宠若惊:“既是如此,就请他们来见吧。”
相似小说推荐
-
国士无双 (骁骑校) 穿越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英雄与枭雄,狗贼与奸贼并行的时代。一个光辉灿烂的大时代...
-
[架空]将骨 (我是蓬蒿人) 纵横:2013-05-08完结现代黑道老大穿越大汉从一个边卒小兵做起,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终改变历史影响东方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