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好丈夫[封推] [精校] (上山打老虎额)



  他这族弟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现在并没有出仕,倒不是他的学问不好,而是为了避嫌。

  这内阁大臣的子弟,但凡要参加科举,若是高中,往往会被人质疑,在弘治元年的时候,当时的礼部尚书长子就曾考中过进士,于是当时士林非议不断,无数人上书弹劾,状告这尚书徇私舞弊,这一下便是捅了马蜂窝,最后这礼部尚书不得不黯然致仕,其子也取消了成绩,到了三年之后,再考时才中了第,只是这老子却别想再翻身了。

  有了这前车之鉴,这些大佬们已经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子弟要应试,都要避避嫌,等退休致仕之后再去谋个出身。

  李东栋就是这么个状况,虽然只是族弟,却也怕别人说闲话,索性在家里头读书,准备厚积薄发。

  而李东阳也对他有几分愧欠,便叫他从祖籍长沙府搬到京城来,毕竟京城这边文风盛一些,也好照料。

  “兄长,这一下,只怕要出大事了,谢公这一次想要脱身,只怕难了。

  李东栋皱着眉头,他不是不知道,谢迁这件事对李东阳的影响,这么大的事,整个京城肯定会掀起惊涛骇浪,而内阁,就是旋窝的中1心。

  “实在不行,干脆干脆”李东栋说话时有些犹豫,闪烁其词。

  李东阳淡淡道:“干脆什么?承言,你尽管说就是。”李东栋道:“干脆和他撇清了关系,上一道弹劾奏书,割袍断义吧。”这个办法倒也还算明哲保身,毕竟这事儿谁也不知会闹出什么后果,谢迁的结局,看来也只能是黯然离京了,就算是皇上,也未必能保得住他。

  李东栋见李东阳脸色淡然,并不肯点头也没有拒绝,继续道:“东栋也听到了一些消息,国子监那边已经炸开了锅,市井里到处骂那谢迁是秤砣宰相,已经有不少人上下串联,联名上奏,兄长若肯站出来,既可以明哲保身,撇清关系,也可以搏一个……搏一个……”“搏一个清名是不是?”李东阳吁了口气,替李东栋把话说了,

  他继续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看上去是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李东阳沉默了一下,才慢吞吞地道:“可是老夫信谢迁,谢迁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人。”

  “可是……”

  “不必可是了。”李东阳叹了口气:“明哲保身固然是好,可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与谢公相知,岂能在这节骨眼上与他割袍断义?奏书我要上,以人头作保,保他谢迁断不是见风使舵之人。东栋…”李东阳的语气柔和起来,继续道:“你的学问已经越来越有长进,一个功名,已是不在话下了,将来早晚要位列超班入翰林的。可是君子好学不倦没有错,修身立德也不能疏忽,你没听说过,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吗?朝中诸公都评价为兄狡猾如狐,可是韬略是对敌人,是处置政务,不应该用在知己身上,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是为了我这兄长好,可是这件事兄长已经有了主意,你毋须多言。”

  李东栋的脸上露出惭愧之意,汗颜道:“东栋受教了。”

  李东阳打起精神,道:“拿纸笔来,我这便写一篇奏书,待会儿就去内阁。”

  他双眉皱得紧紧的,叫人取来了笔墨纸砚,写下一篇奏书,随即安嘱李东栋道:“眼下大乱将生,你好好地呆在家里,不要和外头的人去瞎胡闹,读自己的书,不必理会外头的闲言碎语。”

  李东栋道:“兄长放心就是。”

  李东阳吁了口气,便出了门,一顶小轿在这京城之中宛若一叶扁舟,看似不打眼,可是坐在这轿中的人,却是皱着眉,似乎在放眼天下,俯瞰宇内,为这即将到来的骤雨,而心事重重。

  “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这学而报是太子和柳乘风的产业,若是太子的文章当真不好,却又为什么要公布于众?难道这柳乘风当真是睚眦必报?因为谢迁瞧不上他,而故意为难吗?可是这样,却是要搭上一个太子,他为了掰倒谢迁,就这么肯下本钱?”

  李东阳的心思,已经飘到了一个百户所里的小人物身上。

  弱弱地问一句,大家还有票票吗?有的话支持一下老虎,老虎万分感谢!




第一百一十五章:什么叫嚣张

  李东阳到内阁直房的时候,直房里传出激烈的争吵,争吵的两个人,李东阳都认得,一个是刘健,另一个是翰林院前几年点的庶吉士,这庶吉士现在在户部观政,多半也就是在这一两年要调入部堂了。

  “恩师既然硬要与谢迁为伍,门下今日也只能与恩师断义了,奸贼人人得而诛之,事情到这个地步,谢迁的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只当门下看错了恩师,就此告辞吧。”

  说罢,这人已是跌跌撞撞地出来,恰好与李东阳打了个照面,李东阳勉强挤出笑容,对这庶吉士道:“士俊,怎么跑到内阁直房来了?”

  这叫士俊的人年纪较轻,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想要回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便摇摇头,快步离开。

  李东阳进去,便看到刘健看着这庶吉士的背影打哆嗦,显然是气得不轻,李东阳淡淡地道:“刘公,怎么发这么大的火气?”

  刘健摇头,叹了口气,道:“他们还是太年轻,没有经历过事啊。”随即看了李东阳一眼,继续道:“宾之,谢迁的事,你怎么看?”

  李东阳只是淡淡地道:“东阳信谢迁。”

  刘健点头,感受到了一点安慰,道:“老夫亦如此。不管外人怎么说,老夫与他相知二十年,绝不信他是媚上之人,本文字仅由贴吧友情提供。”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奏书,我已带来了,刘公的呢?”

  刘健道:“已经让通政司传递了上去。”

  二人相视一笑,刘健也渐渐变得从容了,道:“谢迁在耳房那边做事,虽然不知道他心里头是什么滋味,我们还是不要打扰,各做各的事吧。”

  李东阳点头,便寻了个位置,叫书吏拿了奏书来,一封封地阅览。

  刘健看了李东阳一眼,却是心事重重,坐回了原位,良久之后,又抬眸对李东阳道:“宾之,老夫来问你,这事儿,是不是柳乘风故意捣鬼?”

  李东阳看着案牍,慢悠悠地道:“刘公何以见得?”

  刘健沉默了一下,道:“学而报就是他鼓捣出来的,现在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他这不是在向咱们示威吗?”

  示威……

  李东阳的眼中掠过一丝冷意,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抬起眸来,慢悠悠地道:“太子的文章,想必不会差,否则皇上不会准许刊印,就是那柳乘风,难道敢取笑太子?或许,这太子的文章里会有变故,而柳乘风这么做到底是无意为之,还是刻意让内阁知道他学而报的厉害却不得而知了。一个学而报,左右清议舆论,确实不能小视。”

  刘健颌首点头道:“正是如此,老夫早就说过,学而报不能留,现在如何?”

  李东阳淡淡一笑,搁下手头的事,慢吞吞地道:“刘公,这东西既然出来了,要阻止已是来不及了。洪武先皇帝订下来的这么多规矩,你可见有谁能遵守吗?只怕就是皇上,也不能恪守祖制,所以东阳一向倡导堵不如疏,一味封禁是没有用的。”

  刘健抚案,道:“哦?怎么个堵不如疏的法子?”

  李东阳淡淡道:“他能办报,别人也能办报,大明若只有他学而报,清议舆论自然都随他的掌握,可要是报纸多了呢?咱们内阁嘛,也可以办一份,到时候你我登场,他一个学而报也就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了。”

  刘健沉默……

  细细想过之后,不由一笑,道:“宾之果然高见,只是要办报,又以什么样的名义?”

  李东阳阖目道:“这种事不能放在官面上来,只能私下里来操作,不过也不必急于一时,现在闹成这个样子,首先是内阁要稳住,但愿不要再生出什么事才好。”

  刘健便不说话了,又低下头去,他的眼睛一向不好,就是在这光天之下,也得移着油灯靠近了才看得清奏书上的字,这时候将油灯移近一些,眯着眼,继续端详起奏书来。

  ……………………………………………………

  潞河。

  河道足有四五丈宽,而这里恰好是潞河的终点站,这条河是通往通州、天津至杭州的漕粮水道,往往是江南的赋税、商品运到天津,再转经通州卸货,此后再用小船将货物运进京城。

  这条河水的水深不过四五米,不能行大船,所以站在河提上放眼看过去,那如镜的河面上,一叶叶小舟如星点一般遍布在河道上。

  靠着这河道,是七八处栈桥和靠岸的石梯,河提处,遍布了货栈、酒肆。

  河提上,行人如织,卷着ku脚的脚夫,担着货物的货郎、招揽生意的伙计,鲜衣怒马的商贾,还有杂耍的艺人,人声嘈杂鼎沸,置身在其中,让人有点目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