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坦能堡大捷为兴登堡赢得了陆军元帅的军衔,并由他统帅东线全部军队。对于这个突然时来运转的“天才统帅”,了解内情的人当然不会买他的帐。霍夫曼就曾愤愤不平地在日记中写道:“真正有能耐的人是否也会碰巧当上元帅?”在兴登堡调到统帅部之后。霍夫曼曾以挖苦的口吻对一个到战地来参观的人说:“这儿是战斗前元帅睡觉的地方,这儿是战斗后元帅睡觉的地方,老实说,这儿也是战斗期间元帅睡觉的地方。”
1914年终于击败俄罗斯军队为他带来了许多荣誉,他被晋升为元帅。他的这次胜利后来成为他的名声和传说的基础;但与他共事的人都认为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真正运筹帷幄的是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
可无论如何,对于德国人来说。兴登堡元帅是“胜利的象征”,或许,他能够挽回整个局面,为德国赢得胜利,而在法金汉被解除职务之后,兴登堡则被德皇任命为总参谋长、最高陆军指挥的首长,而兴登堡在上任时第一道命令,就是由鲁登道夫担任军需总监。名义上是兴登堡统率全军。实际上是鲁登道夫代替他指挥。
“……现在,最为紧迫的并不是索姆河!”
在最高陆军指挥的办公室内,刚刚被委任为军需总监的鲁登道夫并没有像其它人一样。把视线投向索姆河,对于他来说,早在东线作战时期,他就已经开始充分考虑整个德国所面临的问题,而现在的这一职位却给了他充足的权力去按照自己的设想调整德国的战争布置。
“最为要紧的是军需生产,我们必须要重新制造一个新的计划,在指挥全**队的同时,制定新的军需生产制度,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必须要剥夺那些工人在战前争取到的某些权力。只有加大军需生产,德国方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对于德国的军需生产,鲁登道夫可谓是一直都是颇为不满,德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从来未曾满足过前线的需求,作为“次要战场”走出的将领,鲁登道夫曾充分体会到军需物资的不足。如果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资,也许,战争早已经是另一种局面了。
“当然,这是必须要进行调整的!”
兴登堡并没有反对鲁登道夫的意见,对于这位已经六十六岁的陆军元帅来说,在过去的两年间,对于鲁登道夫他可谓是充满了信任,对于他的建议从来都是“无条件的接受”。
“再就是,政治!”
吐出一句话后,鲁登道夫看着兴登堡说道。
“为了确保前线的胜利,最高陆军指挥必须拒绝政府对于军队事物的插手,同时,最高陆军指挥还需要……”
在鲁登道夫的话语中,最高陆军指挥甚至将利用战时的特权,行驶自身的“权力”,干涉一切可能影响战争胜利的事物,从民间到政府。
“……通过向皇帝陛下施加压力,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切!”
在鲁登道夫用了一个小时讲解着他的建议之后,兴登堡却是在沉默片刻后说道。
“那么,鲁登道夫,现在,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眼前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当前索姆河的局面,要知道……”
沉吟片刻,兴登堡站到地图边,看着地图上索姆河,不无凝重的说道。
“要知道,现在我们有差不多三个师被中国人包围着,这可以说是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第一次有德**队被他**队所包围,而且是一支亚洲军队,这……”
看着鲁登道夫,兴登堡用一种颇为无奈的语气强调道。
“这,对于德国陆军而言,可以说不亚于一种耻辱,如果我们的军队在他们的包围圈之中,被全歼了,那么,全世界都将嘲笑我们,而且,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军队的士气随之下降,这……”
沉思着,兴登堡又刻意强调道。
“这种结果对于德国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甚至可能产生极具灾难性的后果!”
“阁下,我想……”
抬头看着元帅,鲁登道夫用极为平静的语气回答道。
“东岸,真正的关键在于东岸!”
第159章 商校军官不受迎
凡尔登,夜空中响起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天际闪耀着向北射到几里之外的炮火。
而在战场之间一座被炮火摧毁的农舍,显得甚至是显眼,虽说农舍很是显眼,可是却很难再吸引炮火了,此时,这座被它的主人所遗弃的农舍,则从一个农舍化成了一座旅馆,对于那些苦战几个小时来说,即便是这样的被摧毁的农舍,也能让他们好好的休息一会。
在农舍中那间还算宽敞的厨房里,三四张木桌边挤满了士兵,这些刚刚从前线撤下来休整的士兵们,正在这里吃着难得的热和饭,与其它国家的军队不同,中**队打仗,对于伙食的要求降到最低,为了便于进攻,所以需要士兵们轻装前进,为此他们扔掉了罐头以及其它的一切不必要物资,只携带弹药和能够满足几天需求的干粮,干粮是那种轻质的高热量的压缩干粮,除此之外,想吃一顿热饭,恐怕只有在休整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汤。
刘明春和赵培仁刚刚抵达法国,他们对着战场上的一切都是惊愕地眨着眼睛,同时两人也伸展了一下双腿,他们先是坐船,再坐火车,然后又坐军车,足足走了两天,腿都抽筋了。他们并没有呆多久。一个脸色苍白的人——根据军装判断是一名下士——跑到他们面前。
“刘明春?赵培仁?”
两人点了点头。
几个月前,他们还是连云高等商科学校里的学生,可是随着远征军的声名雀起,他们怀揣着一种为国效力的信念,加入了军队,然后成为远征军的一员。
他们先是在江苏陆军军官教育队培训了几个月,然后又在青岛一所压抑的过渡兵营里无所事事地呆了更久,然后才终于来到法国。他们俩的军衔是准尉,每人都将带领一个排的士兵。这些士兵和他们一样毫无作战经验。
两人对自己的军事技巧毫无把握,而此时这火红的天际这种陌生的场面让他们的头脑清醒了。
“连长要见你们,长官。”
军士说道,
“他想知道你们为什么昨天没到。我们明天早上就要上前线。”
军士将两人带到了一个地方。那儿一看就知道以前肯定是一间草库——现在已经闲置了,因为草场早就变成了战场。天花板的横梁上悬下来的挂钩上挂着一盏油灯,一名穿着军装的中尉正喝着茶俯身研究一些纸张,穿着军靴的两只脚交叉放在一个放着地图的柜子上。他抬起头来。
“劣质的东西,印度茶味。你们刚从国内来的,带的有茶吗?我是说是茶叶,正宗的中国茶。不是这种印度货。”
两个新人摇了摇头。
“长官,我有咖啡,”
刘明春连忙回答道,
“这是在新加坡的时候,当地华侨赠送的慰问品。”
“呃,”
中尉哼了哼,
“茶,中国的茶叶才是最好的东西。”
说话时。中尉如释重负地放下手头的文书工作,站了起来。他高得出奇,胳膊上满是肌肉。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像是一个水手,而且是帆船上的水手——强壮,非常强壮,浑身上下都布满了肌肉。
“坐椅子上吧。”
他所说的“椅子”是两块放在几块破砖上的木板。
“你们该死的为什么昨天没来?”
刘明春连忙开始解释,可是这时中尉打断了他。
“战场上的态势,总是这样,乱七八糟的,咱们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战役,而且还能到法国来打仗,所以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反正是他们都是这么说,你们居然能来,已经是老天保佑了。我们明天上前线,解救九连。”
“是,长官。”
“赵培仁准尉!”
赵培仁点了点头,
“长官。”
李世清板起面孔。审视了一下他的新下属,然后哼了一声,不情愿地表示认可。然后他看向刘明春。
“那你肯定就是刘明春了,嗯?”
“对,长官。”
“哦!”
这次李世清的哼声则同样是表示认可,事实上,对于这两个“菜鸟”他完全没有任何兴趣,虽说他们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江苏陆军军官教育队,可这两个人不过只是商学校出身来的“书生”罢了,像这种人,做做生意还行,打仗……可现在,他还能有什么选择,现在他的连里能补充进来两个排,已经让他非常满意了。
他从面前的纸堆里拿出一张纸,大声地读道,
“我们注意到,在很多连队里,日常的步枪清洗工作没有得到正确对待……所有连长……等等等等……条令条例……等等等等……视察……等等等等。请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李世清神情厌恶地扔下那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