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定国 [精校] (佛婆)



又想着,自己好歹也来封朝这么长时间,沾染着这些古人的文风,自己未必就做不出一副对联来,因此写完这一联后,自己也想出一联,却不停手,直接跟在顾宪成的对联边,又起一联写道:

自强不息常怀凌云壮志,厚德载物勿断上善若水。

字体虬劲有力,颇有几分颜体的风骨。苏三上下看了几眼,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知道自己这几个月的苦功没有白练。

这才放下笔,退到一边。

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不会挤到案前去观望,也恐打扰了苏三发挥。见他写好了,才有下人上前,把苏三写好的字,拉直垂挂起来。

大家往前走几步,往那字上去看……只见苏三一口气写了二副,显见得是要大家从二副中择出一副来做楹联的意思。

可是大家把这二联读完之后,一时之间便有些难决了。二联果然都是上佳之作,只选一副,可就有些难办了。

前一联固然是极好;写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系国家大事。上联将风雨声与读书声联系在一起,既有诗意,又含着读书须风声无阻的深意;下联有治国平天下的壮志雄心,而且与上联紧密相连。既对仗工整,而且首尾意思相承,难得是,也正合着今天这场合,也很合学院这样的地位。

后一联也是大好;上下联,紧扣了校训,把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更一步地表述了个清楚明白。教导学生,不能只顾着读书,还要有自强自德的修身之心。暗合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若论与‘武陵大学’联系的紧密性,自然是这一联胜出了一些。

一时之间大家议论纷纷,在佩服苏三才思的同时,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济老与李道明、何应文,还有刘老、徐老、黄兴同等人站了一处。他们一边听着边上人的议论,一边说着自己的看法。二联都是好的,肯定是都要用上的,但这门外这幅,还是要仔细地挑一挑才好。

济老考虑了一番开口道:“诸位,且听老夫一言。”

众人便静了下来。

济老指着二联道:“这二联自然是各有胜场,刚才诸位都说了,老夫就不复述。在这里老夫只说一点……武陵大学是义学,既然是义学,那就要与平民百姓贴得更进一些。这门联,便是义学与百姓见面的第一关,门前人来人往的,也要从这门联中,认识咱们这‘武陵大学’。因此,老夫认为,当选一副意思通俗易懂,内容直白一些,好懂一些,朗朗上口一些的对联张贴。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何应文眼睛一亮道:“济老此言最好,若是这般想来,当选这风雨读书联了。”

众官也一齐道:“对,应该选前一幅的;后一幅深了一些,不是读书人,很难一下子看明白,别再把想来上义学的人给吓跑了。哈哈。”

李道明倒是有些佩服起苏三来,倒不是因为他这么短的时间里连做了二幅对联;也不是因为这二幅对联,都堪称名对;他佩服的是,苏三这种处事不乱,胸藏万壑的胸怀。苏一的事情,他到底是绷得住的。

众人一齐叫着,便选定了那前一幅对联。李道明便又对苏三这字夸奖了起来。这字写得铁骨金钩,力透纸背,一看便让你眼前一亮,端地是一手好字。

经李道明这么一点,大家被对联本身吸引的目光,又转到这字上来了。

不免又是一番谈论,什么好话都往苏三身上堆了过来。苏三只是淡淡地笑,有夸奖的,他便只是‘谢谢’二个字回过去,倒显出一种大家的风范。

下面观望的人中,尽多报了名的新进学人,早就听说苏三的才名,今个亲眼见着了,再想起这人是自己的院长,不由都感自豪起来;再加上那帮天天与苏三打混的穷学生们,一个个地,对苏三更是崇敬有加,心里早就把他当成一个大师级别的存在。

因此,众人看苏三的目光,便有些仰视了……心里,自动地与他拉开了距离,把苏三放在了一个高出自己几层的位置上去了……

苏三的字再好,也有夸完的时候。这时众人才由宋平导引着,走进武陵大学参观。

苏三得了今天的头彩,心知再出风头,便要惹出某些人的怨言,便没往前去,而是慢慢地托在后面,在一边陪着。

第221章 报信的李技

林府原本就大,所以里面的房舍也自然极多。本着尽量少改动,少花钱,高效使用的原则。对原有的房舍,只是局部地进行了改造;

推倒重建的是不可能的。多数的改造,无非是把房舍里多余的东西清出去,摆上大通铺,尽可能地先解决睡的问题。

有些院子,改成了学生们居住的地方;有些院子,改成了授课的课堂;原来的正厅被专门腾出来,做了‘读书馆’。馆里,摆了许多书柜,分门别类地放着许多书籍。

因此,大家一进了大门,进第一进院子,便能看到正厅门外,立着二面大铁牌。

一面写着:读书馆;一面写着:入内噤声。

于是众人便一齐走进了这‘读书馆’……

正厅原本就大,宋平又把左右侧厅,连着通往后院的通道一并打通,因此,更显得大了。由于墙上多开了许多窗子,若不是阴雨天,光线相当充足。

整个正厅的中央,摆了许多长桌,板凳;靠墙的地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柜。许多书籍分门别类的放置着。柜头上,更是写着许多明细的分类……

李道明看着这些,笑对宋平道:“嗯,这处地方,置得好……能把有限的书籍,充分地利用起来,这便比什么都好。而且,能在这样的地方读书,旁边再坐着同龄的学子,互相激励着,这做学问的气氛,比自己一个人闷着头读,要强多了。不错,着实不错,这点子好极了。只是这许多书架还空着,而且这书,也少了一些,人多的时候,只怕会不方便……”

宋平忙道:“便是这些书,那还是在何大人的支持下,费了许多力气,才收集起来的。我们正准备发动全城藏书的人家,好心为这个读书馆,再捐赠一些书籍,若是成了,到时候,这书便多了。”

何应文听了宋平这话,心里其实是有些不太好意思的。

宋平来找他筹书的时候,他不仅没怎么上心,而且隐隐觉得没这个必要,因此只是象征性地拔了一些书过来。无非是一些教习的课本,品种少不说,数量也不多。如今,这里的这么些书,绝大部份,应该都是宋平另外想办法弄来的,这里面,其实没他什么功劳……

不过,宋平如此说了,他自然也不会点破。便笑道:“也没想到这读书馆的规模这么大。宋平他也不早点说!早知道的话,本府家下那些空置的书,也该一起捐过来的。”笑对着李道明说了这些后,便一转头对道后面的官员乡坤道:“大家也都看到了,这读书馆的藏书并不多。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做不做得出学问,与藏书量丰富不丰富,还是大有关系的。所以,你们回去后,家里有书的,便选一些捐过来,这可是造福学子的一件大好事,大家一齐抬柴,这火才烧得旺啊……”

众人纷纷道:“应该的,这都是应该的……回去就办。”

何应文却知道这些人面子上是应了,回头却不一定会照做。如今书的价钱很贵,许多人舍得买去装裱门面,却不舍得捐出来,便对宋平道:“本府原就管着学政,如今是统管全局,这学政,也还是当管的。你这里好生地记着,有谁捐了,捐了些什么书,都要一笔一笔地记好,回头呈给本府过目……”

宋平心中大喜,忙点头应是。

当初他向苏三报怨,何应文太小气,不肯给书。可是苏三却教他今天在这里捧捧何应文。虽然不解,为什么何应文拔得书少,还要捧他,但他还是按照苏三的意思来做了,却不想收到这样好的结果。

眼看着何应文身后的这些人,一个个都盘算着要捐多少书的样子,他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心思一动,便紧接着对何应文道:“大人给‘读书馆’这四壁,题几幅字吧。要不然,这空荡荡的墙上,没个警语,也不太像。大人这回可千万不要推脱了。”

何应文见宋平这么灵活,便哈哈一笑:“那好,便写几幅字?钦差大人您别躲,也得写几幅。”

李道明这回也不推辞了。笑道:“何大人先请。”

说话间,自然有人搬来了条案。何应文见李道明礼让,便不客气了,提笔写了几幅字:‘慎思笃行’‘不耻下问’‘勤学’

这些字何应文平日练的最多,因此写起来,还是很顺手的。众人便一迭声地叫好。

何应文把条案让给了李道明。李道明便也笑着提笔写了几幅字:‘将勤补拙,笃学不倦。’‘品学兼优’‘天道酬勤,宁静致远。’

李道明停了手,自然也是有人叫好,不过这叫好声,却没有为何应文叫好的声音响。这也就是官样的文章,李道明倒也不在意这些,把笔一放,与何应文对笑而过。

大家参观完这里,便往后面各个院子里转去了。

苏三没有跟着他们,而是坐在读书馆前面的院子里,等他们转出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