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人 ?[-99down]”孙全兴不顾身边的战况,一口气冲到侯仁宝的身旁,却见侯仁宝脸色苍白,嘴唇发黑,瘫坐在一棵参天大树之下,身边还守着一小队士兵,可是侯仁宝似乎连动动手脚的力气都没了。
孙全兴到底在邕州和侯仁宝是多年同僚,一看他这般模样就知道是中了交趾人的毒箭,急忙将侯仁宝抱起交给身后的士卒:“快,冲下山,到指挥使大人那里,找军医官!”
侯仁宝微微动了动手指,嘴唇也轻轻蠕动:“孙……”
孙全兴急道:“现在就什么都别说了,快点下去吧!”他知道侯仁宝已经一把年纪,毒箭上的毒性只怕他的身体承受不起,要是救治的不及时,只怕这条命就去了。
“跟我冲!”孙全兴大刀一样接着朝山头冲去。
从山头上冲下来的越军越来越多,孙全兴百忙中回头望去,却见杨延彬的中军大旗已经进了山道,孙全兴不由得一愣,不是杨延彬自己说的,黎桓要等大军全部进入山道再利用地形和宋军决一死战么?那杨延彬自己上来干嘛?
高启德轻声笑道:“指挥使大人,这次,咱们的秘密武器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杨延彬点了点头,他们手上的确带着一些秘密武器,却是造兵工署在谢慕华的提一下改良的石炮,这些石炮脱胎自后世蒙古人从阿拉伯人手中夺下的回回炮。这回回炮说白了也就是一种投石机。
但是以前大宋的投石机都是靠炮手来掌握投掷的角度和力量,而且体积庞大,移动不便,要是在这样的山地里,光是推着投石机走都要了那些骡马的命。谢慕华提议造兵工署改良设计一些小型的投石机,不但移动方便,而且第一次在投石机上增加了刻度,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武器革命。
炮身上有了刻度,就无需熟练的炮手反复调整角度方位,而可以由有经验的指挥官统一调整角度,进行打击,操作的士卒甚至不需要懂得如何调整,只需要按照炮身的刻度,将石块安放好,牵动机括,投掷出去即可。
杨延彬一摆手,身后的士卒推着三十多架小型的投石机走了出来,大瞿越国到处是山地,采集石块极其简单。三十多架石炮对准着孙全兴玩命狂攻的山头。富有经验的指挥官站在高处,身边几名战士举着庞大的木盾为他遮挡箭矢。那指挥官仔细看了看角度,大声喝道:“一号炮,试发!”
一门石炮缓缓推了出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士卒搬起一块巨大的石头,放置到炮身上,那指挥官亲自调准了角度,一声令下,一颗巨大的石弹飞了出去,远远落在左侧的山头上,只不过距离越军的弓箭手阵地略有偏差。
那名指挥官是军中有名的炮手,嘴角不禁露出得意的微笑,就这一下,他已经知道再做一些调整,就可以将倾盆而下的石弹砸在越军阵地上,叫他们知道在高处也并不安全。
杨延彬见他如此轻松,也松了口气,越军占据了地利,杨延彬就是要用这一招逼迫他们下来作战,只要交趾人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在平地上,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精锐是大宋禁军会将他们送到无底深渊里去。
这也多亏了造兵工署的那群能工巧匠,谢慕华哪里记得回回炮的做法,而且回回炮本身也是非常巨大的攻城利器。只是谢慕华记得最关键的三点。
其一,回回炮不是中原设计的那种以人力拉拽的投石机,而是改用了扣发装置,纯粹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弹射出去。
其二,回回炮不是讲石弹放在皮窝里,而是用吊钩之类的东西将抛物给勾住发射出去。
其三,就是回回炮上边有类似于标尺的刻度,可以用来调整射击的方向的角度。
有了这三点,中国人又是投石机的祖宗,那些造兵工署在谢慕华的提醒下,玩了命的研究,居然弄出来一种小型投石机,一经实验,效果非常满意,虽然现在还没有时间来制造大型的回回炮去攻打幽州这般的雄城,可是这样小型的炮已经足够对付大瞿越国那些土坯城墙了。
只不过这是谢慕华自己悬赏三百贯让造兵工署石炮工坊的匠人们造出来的新型武器,三百贯,给的谢慕华无比肉疼,一个半月的工资就这么没了!
杨延彬望着两侧山头上的越军,山上旗帜飞扬,却看不清楚是否有黎桓的王旗在上边,只不过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消灭了这里的越军,黎桓想不出来都不行,逃?只怕他是没有机会了,杨延彬还准备了五百铁骑,一旦越军舍弃多罗村阵地朝大罗城方向逃匿,没说的,这五百骑兵就一直追杀到大罗城下。
“大王,你看那是什么?”一个越军将领指着山下的石炮问道。
黎桓身材很矮小,还不到五尺,跟三寸丁谷树皮的千年绿帽王武大郎有一比。可是黎桓的相貌却很威严,长长的八字胡在他坚毅的脸上显得格外醒目,浓黑如墨的长眉,炯炯有神的双目,那些身材比他高大的战士在他面前都情不自禁的微微弯下膝盖,不敢比黎桓高。
“石炮?看起来小了点,再说这是攻城的东西,丢出来只怕丢到哪里他们都不清楚,难道要指望这点石炮来攻打我们的山头吗?”
黎桓嗤之以鼻,石炮是攻城的利器,不过必须许多石炮一起发射才有威力,原因就是石炮发射的准头不行,要不是密度射击的话,大部分石弹根本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况且人力发射,人力有大有小,吃饱了饭和没吃饱饭的力气也不一样,并不是说八个士卒一起拉拽,就是那等力气,那不是开玩笑么?
“大王英明!此役宋军必败……”一个看起来颇为高大的越军将领索性跪在黎桓的面前拍起了马屁。
黎桓没有理会他,面前的数万宋军是他的生死大敌,他也知道,宋军说什么帮助丁氏复国只是个幌子,丁氏关他们赵家什么事,想吞并交趾才是真的。可是黎桓上台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时间太短了,还不足以让他拥有和大宋对抗的力量。
“大王,你……”一个部将刚刚开口说话。
“呜……呼……”
一颗石弹飞上山头不偏不倚的砸中那个部将的脑袋,跟着势不可挡的落在地上,带着红艳艳的鲜血和白花花的脑浆,再看那个部将的脑袋已经被砸的血肉模糊,根本分不清五官了……
【第五十五章 不可错过的时机】
谢慕华坐在回去的马车上,四周都是戒备森严的侍卫,五郎和九妹更是手按刀柄时刻提防着有刺客出来袭击。他们比寻常的侍卫更多了一份细心,要知道谢慕华要是有什么闪失的话,八姐就变成了寡妇,那还得了?
谢慕华脑子里想的都是常睿冬说的那番话。
“要是大理国现在就上表请封,谢相公就不能坐视不理吧?”
“实不相瞒,今日请谢相公来到皇宫之前,大理国的太子段素英就已经带领队伍出发,前去东京求封。之前大理国都是派大臣前去大宋求封,未免有些不够诚意,这一次太子亲自去东京求封。料想大宋应该不会不同意了吧。既然如此,若是此时大理国有人造反叛乱,就算大宋皇帝陛下还没有接受大理国的请封,那谢相公于请于理也要保住大理国的安全。您说,对不对?”
“高杨两家狼子野心,一直觊觎帝位。这样的乱臣贼子,大理国早就要清除他们了。谢相公,大宋南征大军回师之时,求封一事就应该有了结果,若是求封成功,大理便会请求大宋皇帝陛下出兵帮助大理平叛。与其到时候再派兵马,不如现在就以南征大军为主,进驻大理……”
常睿冬那张看起来老老实实的脸,在谢慕华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到底姜还是老的辣,这些人无论是在大国还是小国,都是在政坛厮混了一辈子的人。居然给自己来了个破釜沉舟,生米做成熟饭。于请于理,大理现在正在请封,只要太子路上走的慢点,走个两个月才到东京城,那这段时间内,大理要是有什么意外,谢慕华还真得帮忙,不然的话,一旦赵德昭答允了册封大理段氏,可是段氏已经被人推翻了政权,岂不是让大宋颜面无光?段素英已经出发了,从大理到开封府山水迢迢,沿途就算是路过一个小城,段素英也可以大摇大摆的住进驿馆,这是礼节……
谢慕华越想头越疼,他倒不是就像看着段氏被人推翻,但是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非常难受,谢慕华习惯了掌权,习惯了自己主动,占据着制高点。但是现在大理国的君臣站在更高的地方,对着谢慕华发出得意的狞笑:这次你不动手都不行。
于子廉低声说道:“大人,不如咱们派人密报皇上,提前断了大理国求封的心。反正太祖皇帝有言在先,不暇远略嘛。就算是当今皇上也要考虑考虑是否就接受大理国的求封……”
谢慕华摇了摇头:“不妥,段肃顺既然敢告诉我,他心里就有底,咱们要是派人去和皇上说不册封大理,那就是要跟段肃顺撕破脸皮。他不敢杀我,可是杀咱们的信使却是无所畏惧,他怕什么?大不了往山贼身上一推,死的只不过是区区小卒,大宋难道能因为一个信使死在大理就对大理用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