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还请不要心急,陈公公平时少有出来,今天却特地赶到了寿宁侯府,可不是证明皇上对殿下关心至深,哪有什么要罚的意思。”
陈宽这才发现徐勋竟然也在。虽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张鹤龄安排的,但这会儿他也顾不得那许多,顺着这口气就想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忙点点头道:“是是是,殿下,皇上得知太子殿下出宫来探看寿宁侯,自然是极其欢喜的。只是礼部刚刚送来了外藩所贡的一些小玩意,皇上预备让殿下选几样,其他的分赐诸王,让您赶紧回去挑。”
可怜陈宽随侍弘治皇帝多年,早已习惯了这位天子宽容公允的作风,这还是第一次尝试用这种小伎俩来诱惑人。然而,总算是这话有了些成效,话音刚落,他就发现对面的朱厚照狐疑地端详着他,直到把他看得发毛这才微微点了点头。
“算了,那我就姑且信你一次……刘瑾,预备着回宫吧”说完这句话,朱厚照突然又扭头看着徐勋,“徐勋,好好把府军前卫练好,别忘了刚刚你说的话什么时候咱们都有能耐了,那时候就能做到你刚刚所说之事”
“是,臣谨记。”徐勋深深躬下了身,继而才头也不抬地说道,“也恭祝殿下回宫之后,心想事成。”
直到目送陈宽紧随朱厚照出了门去,徐勋瞥见寿宁侯张鹤龄面色阴晴不定,哪里不知道是朱厚照的说翻脸就翻脸惹恼了这位国舅爷,灵机一动,他就冲着张鹤龄说道:“侯爷,今儿个真的是全都靠你”
“靠我?世子这是说笑话吧,太子心里头哪里有我这个舅舅”
对于张鹤龄的愤愤不平,早有预备的徐勋便笑呵呵地说道:“太子那时候是一时情急,不论谁插话,那都肯定是要倒霉的,侯爷只是正好撞在了枪头上。刚刚太子在里头还追问我小侯爷的情形,得知人真的极善于火器,还对我得意洋洋地说不愧是张家子弟,给他长了脸,还说等操练好了,立时奏请皇上加他的官,还要嘉奖侯爷这位叫教子有方的父亲……”
当徐勋父子离开寿宁侯府的时候,寿宁侯张鹤龄亲自笑眯眯地送出了门来,那脸上哪里有半分愠怒,那股子喜色简直藏都藏不住——亦或者说是根本没曾想藏。而徐良那些疑问一直忍着回到了自家正房,他才面色古怪地问道:“张宗说真有那么出色?”
“当然不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浪子回头就能一鸣惊人的纨绔?”见徐良一下子张大了嘴巴,徐勋这才笑道,“爹,你以为人人都是你儿子?”
“臭小子”徐良没好气地在徐勋脖子上拍了一巴掌,随即才气不打一处来地骂道,“那既然如此,你在太子殿下和寿宁侯面前吹嘘这些干什么,不怕到时候拆穿?”
“拆穿不了。我又不是随随便便说这话的,照现在这样的标准化程序训练下去,哪怕张宗说到时候不是最出色,那也决计不会是拖后腿的。我只消回去对他说,已经在太子和他爹面前夸下了海口,到时候他要丢脸,那别说是寿宁侯世子或许要换人,就是太子殿下的怒火也能把他烧到天涯海角去数星星。”
听到徐勋已经心有成算,徐良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可想起朱厚照先前脱口而出的话,他仍是不免忧心忡忡:“勋儿,你真的已经劝说了太子殿下回心转意?先头殿下那番话实在是太过骇人,如果他是真的这么想的……”
“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爹你不用杞人忧天。”徐勋嘴里这么说,心里却知道,朱厚照这想法兴许是不止一时半刻,怕是憋着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否则,他说出那些话的时候,朱厚照就不会立时三刻顺顺当当地接受了。只是接下来会是怎样的结局,他却没多大把握。
朱厚照这种性子,让他去和大臣虚与委蛇也就罢了,可让他在皇帝面前真的服软,却是比登天还难。正因为那是他自个爱戴尊敬的父亲,所以才很难说假话敷衍过去说起来,还是他自己这个当儿子的,对徐良隐瞒的事情,实在是很不少……
然而,和徐勋设想的并不同,当朱厚照踏进斋宫闻到那股刺鼻的药味时,他一下子就停了下来,侧头看了看陈宽,这才突然加快了步子入内。直到床前看到张皇后正站在床榻边,他才一下子变走为奔,几乎是倏忽间就冲到了床前。
“父皇怎么了?”
张皇后一扭头,这才发现朱厚照回来了,然而,她却先看了一眼床头,这才一把拉起朱厚照往外走。直到从后门出了大殿,她才看着朱厚照劈头盖脸地问道:“你这不懂事的孩子怎么陈宽去了这么久你才回来,你知不知道你爹刚刚昏昏沉沉的时候,还在叫你的名字?”
朱厚照一时只觉得五雷轰顶:“我……”
“我什么我你之前和你父皇怄气,我说话你也不听,这就算了,可你父皇病了你还赖在外头不回来,你这是什么孝顺?”张皇后原本就是性子极其急切的人,今天乍闻惊讯的惊怒慌张,这会儿免不了全都流露了出来,“你知不知道,你父皇那会儿一时控制不住给了你那一巴掌,这几天背地里后悔成了什么样子?你父皇原本就是日理万机,还要日思夜想地担心你,硬生生熬出了病来太医院的几个大夫都说一半是风寒,一半是给气的,厚照,你太不懂事了”
朱厚照原本还存着一丝侥幸,指望父皇不过是一丁点小病,可见张皇后这越说越气,越说越急的样子,他的一颗心就渐渐沉了下去。张皇后素来是最不会装的,真要是父皇和母后联手演戏,他怎么也能从这位母后脸上看出端倪来,可这会儿张皇后的眼睛已经红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不说,攥着的手帕几乎都要给绞烂了。
“母后……”朱厚照不知不觉跪了下来,却是嗫嚅着说道,“儿臣……儿臣知道错了。”
“这话你对你父皇去说”张皇后强自扭过头去,竭力不去看可怜巴巴的儿子,又狠狠心道,“除非你父皇宽宥了你,否则你就别叫我母后了,我没你这么个不省心的儿子”
“母后您别生气,儿臣这就去,这就去”
朱厚照赶紧一骨碌爬起身来,满面惶然地转身冲进了斋宫。面对这情形,张皇后在原地呆立了片刻,终究还是忍不住,连忙也追了进去。直到这时候,长廊转角处,一个人方才探出了脑袋。见那对母子再也看不见了踪影,他方才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谢天谢地,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第二百四十九章 风云陡变
皇帝病了
当天天上朝的弘治皇帝突然传旨免朝时,文武大臣一时间全都知道,至高无上的天子出了什么岔子。尽管这些年皇帝偶尔也有因病废朝的旧例,但毕竟次数不多,因而早朝时刻,礼部尚书张升就率领几个大臣在左顺门递本问安。直到宫中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亲自出来传了皇帝口谕,道是不过区区小疾,经御医调理已经渐渐痊愈,诸卿只管回去继续安心办事,几个大臣方才散去。
然而,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能够放下心头巨石,尤其是吏部的二把手焦芳。马文升依旧在家养病,可他这个真正熬出了几分病的反而不敢在家养了,只能勉力带病出来操持事务。尽管不少人都赞他的勤勉,他暂时占了上风,可只有焦芳自己知道,前次皇帝那口谕给了他多大的惶恐和忧惧。群臣对他的风评再好,皇帝那里通不过,就是如今稳若泰山也是枉然;而群臣对他的风评再糟糕,只要圣眷在,就算他被打发到南京投闲散置,也能东山再起。
圣眷二字,最是奇妙,前吏部尚书王恕何等样人,还不是说倒就倒了?若没有圣心偏向,哪怕丘浚支使刘文泰诬陷,又怎可能扳倒那样的人?
因而,这天得知皇帝病了,焦芳仍不敢有丝毫造次,在吏部一直忙碌到晚上酉时过后方才归家。随便用了几口晚饭,他就吩咐去请狄举人,径直起身去了书房。在书房落座后不过一小会儿,随着一阵轻轻的叩门声,狄罗就进了屋子来,躬身叫了一声老大人。
这些天焦芳时常把狄罗叫到书房,时而问江西人文地理,时而问河南老家诸多情形,时而又问士林出名人物,时而问及各种经济治理之道。发觉狄罗竟是什么都能答得上来,虽谈不上极精,可毕竟样样皆通,他自然对其心生看重,渐渐就把人当成了幕僚一般。这会儿待人在身前入座,他就把皇帝今日免朝的事说了,继而就问道:“如今老夫带病操持部务,朝中风向颇有些扭转,可皇上之前传的口谕意味深长,现如今皇上这一病,若是老夫不做些什么,只怕马文升回来之后,于老夫更加不利。”
“老大人,皇上一病,您之前病在吏部衙门一事,反而不会有人怀疑,最多是觉得时气不好,不利于贵人。只是,晚生听说,老大人和马尚书同是河南人?”
听到最后那句话,焦芳的面色倏然间阴沉了下来。朝廷南北之争从洪武年延续到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意气之争了。马文升几朝元老,原本早几年就该拿到天官之位,可最后却因为廷推失利而足足晚了数载,只因为其是北人的缘故。而他和马文升早年间因同是河南人,还有点头之交,可自从马文升荣升六部之首,而他也随之被调到吏部之后,便真正成了冤家对头。这除了隔山拜佛之外,何尝不是南人故意推波助澜?当然,要是马文升能收手些,念在同乡不那么打压他,他焦芳何至于如此过分
相似小说推荐
-
食王传 (小灰雀) 吃货悲催的穿成了一乞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肿么办?且看他如何以食开路,让大唐泽被天下! 种田、生活、技术流...
-
天下枭雄 (高月) 说枭雄,谈往事,看今朝。品味回忆,畅谈人生。你看到的英雄是否真的是?你看到的美人是否真的没有抱负?你看到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