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最明白妻子那急躁护短的性子,见人气冲冲就出门去了,他不禁看着一旁的儿子,突然意味深长地问道:“厚照,你是不是还有话没说完?比方说,这流言你是怎么听到的,又是怎么知道今儿个那郑旺会去仁和长公主府,还有,怎么撞上的徐勋和刘瑾?朕记得承乾宫那些个内侍都说,刘瑾今日告假,可没有陪着你去文华殿。”
“父皇,我去仁和长公主府是因为这个。”朱厚照因为徐勋千叮咛万嘱咐,哪里会说自己听到流言已经有一两年了,刚刚回来之前还和徐勋刘瑾一块计议过,说是北镇抚司归北镇抚司,外头不能就这么断了追查。于是,这会儿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皱巴巴的纸团塞到了弘治皇帝的手里,不等父皇瞧看就满脸无辜地说道,“至于儿臣碰到刘瑾和徐勋,这确实不是碰运气,儿臣早就让刘瑾去和徐勋说好了,他们早就在一个地方等着儿臣。”
徐勋的思量是,有些事情与其说成是巧合,还不如说成是设计,这样反而能去人疑心。至少此刻弘治皇帝听到这话,心里倒是还算满意。不管怎么说,太子是小君,他们本就该惟命是从。况且,徐良这个兴安伯,他本来就是看着其子徐勋的份上让其袭封的。然而,当他皱着眉头看了纸条,又听到朱厚照的下一番话时,那脸上就再也挂不住了,竟是勃然大怒。
“另外,儿臣确实有一句话刚刚没说。那个郑旺……那个郑旺竟然胡说八道,说儿臣不是母后生的,是他女儿生的,还说他才是儿臣的外公”
“狗东西,混账东西”
弘治皇帝霍然跳了起来,在屋子里来来回回走了几步,几次三番险些撞着了墙和桌案等等各种摆设。良久,他才陡然停下了脚步,看着朱厚照说道:“厚照,你既是亲自去审了此人,那依你,郑旺刘山等人,是该审了处决,还是押着?”
“当然是秘秘密处决”刚刚瞅见张皇后这么恼怒,因此小太子立即不假思索地答道,“这宫中已经有流言,他又在民间招摇撞骗许久,不赶紧杀了,难道让外头人胡说八道么?而且,母后要是知道人居然说我不是他生的,肯定要伤心的”
孩子长大了
此时此刻,弘治皇帝心中简直是说不出的欣慰,伸出手去摸了摸朱厚照的脑袋,这才淡淡地说:“你母后既然已经知道了不少,那光是瞒决计不行。你记住,事情闹得这么大,那与其压下去,还不如索性办得大一些。只要你将来江山坐稳,何愁有人胡言乱语”
见朱厚照似懂非懂,弘治皇帝突然又话锋一转道:“不过,你可知道,你今天这突然一逃课,朝中那些老大人们会说什么?另外,这样的大事,你这太子居然让徐勋一个外人参与其中,亏得是个可靠的人,但若是别有用心,那又该如何?还有,你说此次朕是该赏他当时急中生智搬出北镇抚司的名头,替你这个太子遮掩,还是该罚他大闹长公主府的胆大妄为?”
朱厚照哪曾想过这些,瞪大眼睛想了老半天,他才突然自作聪明地笑道:“当然是赏了父皇不能赏他,让母后赏……不不不,干脆这样,让儿臣那两个舅舅好好犒劳犒劳他,这样朝堂上的官儿就不会吵吵闹闹了”
“你呀你呀”
弘治皇帝不禁哑然失笑,看着儿子的目光里一时满是宠溺。朱厚照却没觉察到,拉着父皇的手又絮絮叨叨说起了那郑旺的可恶,末了甚至恼怒地说:“还有民间那些人,一个个把他当成皇亲供着不说,听说送他各种东西的商旅就有六百余人还有,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宫中器物就有好几件,对了对了,我还带回来一样”
朱厚照一拍脑袋,赶紧从怀里摸出一支珠钗递给了弘治皇帝,嘴里又说道:“父皇,这就是那个刘山送给郑旺,说是郑旺之女托其捎带出宫的。要我说,这东西肯定是偷的”
偷的?
弘治皇帝拿着珠钗反反复复看了半晌,确认上头的御用监印记确实如假包换,他不禁渐渐皱起了眉头。他身边虽有宫女,但只是伺候起居,他更不会随随便便拿这种东西去赏赐了人,更何况,如今宫中需要这些器物的,也就是张皇后和两宫皇太后。
想到这里,他随手把东西拢在袖中,漫不经心似的笑道:“当是如此,朕到时候让御用监好好彻查就是。”
又掉到历史第八了,求支援!
昨天在大家支援下好容易冲到历史第六的,今天又一下子掉到第八了。除了那一骑绝尘的两本,其他的差距都很近啊,距离上一名只差十三票,大家能帮帮忙吗?我知道不少同学都习惯了月底按各本书的更新投票,但月初的一票对俺们这种成绩中流的书来说最重要不过我最讨厌开单章乱章节目录队形的,可实在不想月初就掉后头啊,拜谢大家了
另外贴几个人物资料在这里,回头整理到作品相关去。(都是太监-。-)
1.李荣,字茂春,祖籍西女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他生于宣德五年(1430)四月二十五日,景泰年间进宫,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1478),李荣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宪宗赐其玉带、蟒衣,许禁地骑马,其地位可见一斑。弘治十年(1497),他曾主持德清公主与驸马都尉林岳的婚礼。当时,凡国家大政,均有李荣参与,足见弘治皇帝对李荣何等器重,亦可见李荣之权势。正德皇帝即位之时,李荣已经77岁高龄,请求退休,正德皇帝是李荣从小带大的,一天也离不开他,不同意退休。李荣和正德皇帝是这种关系,刘瑾岂不也惧他三分?当然,李荣也不是傻子,“妖书案”还没查清,就主动“休假”了。
正德七年(1512)九月十日,83岁的李荣与世长辞,正德皇帝命太监丘聚、莫英、柴历、田智治其丧。同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之原”。李荣生前,在这里自营生圹,并预建祠堂(墓地的享殿),孝宗赐额“旌义祠”,并派人守护。
2.郑强
福建同安人(今属福建厦门),生于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卒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郑强生而端重不凡,甫九岁,即被选入内廷为宦官,并入“内书堂”就学。天顺初年,英宗皇帝复辟,郑强被选入太子*侍奉太子。天顺八年(1464)太子继位,是为宪宗,郑强因侍奉年久得以升为内官监太监,极受宠幸。成化十六年(1480),宪宗念及南京为根本重地,改郑强掌南京内官监事。成化二十年因修建皇陵功,敕郑强守备南京机务。立兄郑珩子郑节为嗣,有三孙男一孙女。郑节为应天府学生,正德四年五月被擢为中书舍人
傅容(1437-1511),字体仁,号松庵,广东顺德人,幼年被选入宫,读书内书堂。孝宗弘治初擢升司礼监太监,后调南京守备。晚年于南京城南构祠、寺,为终老计焉,并请得帝赐额“昭功祠”、“永宁寺”,官一僧至左觉义,兼主永宁寺,以备祭祀。傅容卒于正德六年正月,三月葬于昭功祠之阴,永宁寺之右。
第一百六十九章 寿宁侯谢礼,天子兴大狱
徐勋这个新鲜出炉的兴安伯世子自然不知道宫中那对至尊父子竟是论及了他的话题,这一整天奔波下来,晚饭早就错过了,如今饿过头了又没胃口,他强打精神对一直等在家里的徐良解说了两句,随即甚至连洗漱都懒得去做了,就这么昏昏沉沉倒头就睡。这一觉睡得死沉死沉,兼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搅,他最后竟是被咕咕叫的肚子给饿醒的。
“来人”
出乎他意料的是,应声进来的不是他意想中的陶泓或是阿宝,而是一个绮年玉貌的丫头。见人上前要服侍他起身穿衣,他本能地往后头一躲,旋即眉头一皱道:“你是何人,我怎么没见过你?”
那丫头闻言忙含笑万福行礼:“回少爷的话,奴婢朱缨,是寿宁侯送来服侍少爷的。”
寿宁侯张鹤龄送来的丫头?他和那位国舅爷可没什么交情,唯一见过的一面,还是张鹤龄呵斥了他和王世坤,结果把朱厚照这位张大小姐好容易请回来的太子爷给气走了。
徐勋目光闪烁了好一会儿,终究还是不惯一个陌生女子替自己打理这些私密的勾当,斟酌片刻就开口说道:“既是寿宁侯送来的,我这儿暂时不需人,你去服侍我爹吧。”
“回少爷的话,侯爷统共送来了八个丫头,老爷身边已经有人了,咱们四个是服侍少爷的。”朱缨闻言却是神色如常,照旧言笑盈盈地解释了这缘由,见徐勋仿佛吃惊得很,她才又低头说道,“侯爷说,少爷于寿宁侯府有恩,嘱咐奴婢等人务必尽心竭力。”
一句有恩说得徐勋心头顿时敞亮了起来,知道昨儿个朱厚照回宫必然是好一番闹腾。见门外又有三个丫头捧了沐盆漱盂手巾等等东西过来,他想了想便下了床,任由她们围着自己张罗更衣穿衣。见四人都生得俏丽,这一番服侍亦是规规矩矩不带什么**,他也就暂时把她们的事丢在了脑后,心中一面寻思外头如今究竟怎样了,一面草草漱洗。想着想着,他不免随口问了一句。
相似小说推荐
-
食王传 (小灰雀) 吃货悲催的穿成了一乞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肿么办?且看他如何以食开路,让大唐泽被天下! 种田、生活、技术流...
-
天下枭雄 (高月) 说枭雄,谈往事,看今朝。品味回忆,畅谈人生。你看到的英雄是否真的是?你看到的美人是否真的没有抱负?你看到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