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风冷眼旁观,见原本还在生闷气的朱厚照不假思索接过帕子就胡乱擦了擦脸,心里顿时暗自纳罕。他本觉得今天这几个人竟是和徐勋有关,太子就算不怪罪,也总会心里存下疙瘩,可没想到太子竟是比徐勋更生气,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要不是他亲眼见证今儿个徐勋第一次见到太子,几乎就要认为这两个人非但认识,而且必然有深切的关联。
徐勋瞥见李逸风若有所思地将一团麻胡桃塞进了那汉子的口中,旋即手起斩落一下子敲晕了人,他这才开口说道:“小侯爷,这几个人就交给北镇抚司处置吧,随便寻个罪名足够他们喝一壶了。至于他说的什么指使,小侯爷不如当成没这回事……”
“没这回事?那几个人可是要对付你,你居然能当成没这回事?好啊,你就这么胆小怕事,我看错你了”
面对朱厚照先是不可思议,继而则是怒气冲冲的目光,徐勋便微微笑道:“小侯爷,对于那些想要你死想要你倒霉的人,你平平安安风风光光地活着,就是最好的报复了。别人算计越多做得越多,就犯错越多破绽越多,否则怎么会有句话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再说了,如今的兴安伯毕竟算我的长辈,和长辈置气理论,别人总免不了要算到我这晚辈头上,我何苦给自己找麻烦?”
听到这番话,朱厚照本能地想起自个那两个讨厌却摆脱不了的舅舅,而且为了这个还老被父皇训斥,一时竟有些心有戚戚然,当下竟同病相怜地重重点了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当成没这么一回事我可不干,回头我一定告诉我……爹,让他评评这个理”
第一百四十章 父子君臣
“小侯爷不可”
徐勋和李逸风几乎异口同声叫了出来,旋即不免彼此对视了一眼。朱厚照大为奇怪,盯着两个人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气鼓鼓地往后一靠问道:“为什么不可?”
李逸风脱口而出叫了这么一声,还真是全心全意为徐勋着想。这要是朱厚照真的去禀告了皇帝,那事后追究下来,兴安伯府那边固然讨不了好,可徐勋一个教唆太子的罪名却怎么都跑不掉,指不定闹开了还会有言官在那啰啰嗦嗦地说什么以下犯上,欺凌病重长辈诸如此类云云。只这些话实在是不好在才十二三的小太子面前剖析明白,他不免有些犯了难。
就在他斟酌话语之际,徐勋却开口说道:“小侯爷,若是在一个大家族里,底下人中间发生了小纷争,一个被另一个欺负了,可结果却只能跑去老太爷那儿告状,别人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没本事?”
“呃?”朱厚照闻言一愣,旋即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说得对,被人欺负了就是要回头再把人教训回来,只会告状算什么本事那我就不告诉我爹了,赶明儿你要是撑不住,就来找本小侯爷,我给你做主”
听朱厚照又把自己这小侯爷的身份搬了出来,李逸风再也忍不住笑,旋即却赶紧一本正经地连连点头道:“小侯爷说得极是,徐勋是您护着的人,天底下还有谁敢欺负了他?至于这几个人,进了北镇抚司就别想好过,您尽管放心就是。倒是小侯爷今天淘到了不少好书,回去献给老侯爷,老侯爷一定会欣喜于您这一片孝心。”
“嗯,只要爹高兴就好”朱厚照嘿嘿一笑,继而洋洋得意地说,“我当然要给爹瞧瞧,我也是会挑好东西的别人是献好东西讨他的欢心升官发财,我是只想让他高兴高兴。爹太劳累了,而且还老是因为人家告我的状生闷气……唉,他还老不说,我宁可他骂我两句。”
朱厚照说着说着,就皱着苦瓜脸唉声叹气了起来。要不是李逸风在旁边,徐勋简直想伸手去按一按那小脑瓜上硬挤出来的皱纹。发现李逸风不敢接话茬,他就故作好奇地问道:“别人家的孩子都怕打骂,小侯爷怎么居然会希望老侯爷责备?”
“爹骂我两句就能出出气嘛”这不是在宫里,徐勋又不知道他的身份,不至于整天诚惶诚恐,因而朱厚照竟自然而然把憋了许久的话都说了出来,一时大倒苦水,“爹的脾气是太好了,对底下那些人都是客客气气的,惯得他们整日里没事就啰啰嗦嗦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好,我看他白头发和皱纹都多出来好些唉,别人骂不得,那当然只好骂我了”
尽管徐勋很想笑,可是,品味着朱厚照这番话中的那股稚子孺思,他却怎么都笑不出来。斜睨了李逸风一眼,他赫然发现,这位北镇抚司凶名远扬的二把手竟也是一副深受触动的样子,于是想了想就轻咳一声说:“皇上曾经褒奖我仁孝,要说我实在是比不上小侯爷。小侯爷的这份心意若是明明白白告诉老侯爷,老侯爷必定高兴得很。”
“这个……这个也能说?”朱厚照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见李逸风也把头点得犹如小鸡啄米似的,他不免仍然有些犹豫,“可爹老是说,我只要好好读书,他就最高兴了。”
“小侯爷,话不是这么说,就比如您刚刚那些话,那是不但要做,而且也要明明白白说出来的”这时候李逸风终于把握住了机会,循循善诱地说,“就比如卑职对我家大人一片敬爱之心,那平日做事不但要随时听候他的吩咐,必要的时候还得在面前出谋划策,但最要紧的是,卑职在我家大人面前一定要表白这心意。光说不做不行,光做不说也不行”
外头驾车的刘瑾听到里头这七嘴八舌劝解的声音,想笑又不敢,最后嘴角顿时咧得高高的。虽说有些不忿朱厚照竟然会听这两个外人的话,但一想到回头弘治皇帝手捧这些书,又听到朱厚照那些心里话的表情,他就忍不住得意地想哼小曲。
这些外人又不能进宫,况且今儿个那几个暗中窥伺的王八蛋还是那个徐勋招惹的,回头皇帝龙颜大悦,功劳还不是得落在他们头上?
从国子监街到东安门是顺路,可去锦衣卫和魏国公府芳园却不顺路,因而,心知肚明的李逸风半道上就拉着徐勋告退下了马车,连同北镇抚司的那十几个校尉把几个捆得如同粽子一般的人押了回去。而剩下的一行人则是沿着崇文门里街徐徐前行,拐进金鱼胡同后一路往西直行,在东安门前停了下来。随行的一个太监上前一亮身份,守卫自然立时放行。
一行人从东安门进东安里门东上中门,却不进东华门,而是折向北,沿着河边直房过了东上北门,一路绕着护城河到了北边玄武门,马车这才停了下来。见朱厚照下车,早就备在这儿的一乘凉轿立时迎了上前,众人簇拥了这位主儿上轿正要走,朱厚照却突然在凉轿上东张西望了一阵,手指遥遥一点刘瑾道:“别忘了本小侯爷……咳咳,别忘了我的书”
见朱厚照当了大半天的小侯爷,这会儿还改不过口来,一众内侍不禁都是暗自偷笑,而刘瑾却一本正经地答应着,竟是不辞辛苦亲自安排人把东西重新分拣装箱,如此一来就落在了后头。而前头众人一路簇拥着朱厚照到了乾清门外头,就立时服侍这位太子下了轿,又上上下下替他理了理衣裳,这才送了人进去。
“父皇,父皇”
正在乾清宫西暖阁书房里看书的弘治皇帝听到这一阵嚷嚷,立时知道是朱厚照回来了。一想到之前下头来报朱厚照到了寿宁侯府,没盘桓上一刻钟就气匆匆地拂袖而去,他忍不住暗自叹了一口气,心想儿子必然知道自己和张皇后张婧璇串通了一块骗他,这会儿十有八九要来兴师问罪。于是,未雨绸缪的弘治皇帝预先端起了一张肃然面孔,却不料朱厚照兴冲冲地进了大殿,随随便便磕过头后就一溜烟跑到了他的身边,哪里有半点不高兴的模样?
“父皇,看我给您找来什么好东西了”
朱厚照浑然没注意到弘治皇帝那惊奇的表情,连声吆喝招手。见刘瑾领头抱着一个大箱子进了来,他立时飞跑过去,一把掀掉箱盖,从里头拿了一本书后就跑到了弘治皇帝跟前,献宝似的说:“您看,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是什么……嗯,唐版的八十华严。还有什么苏东坡的手卷,都是我从文庙书市给您淘回来的”
面对兴高采烈的朱厚照,弘治皇帝只觉得有些糊涂了,见这孩子一本一本书在他那案头上摞得老高,最后竟是把整个台面全都给铺满了,他不禁干咳了一声,扳住朱厚照的肩头把人拉了回来,这才问道:“你今儿个出了寿宁侯府,是到文庙去了?”
“是啊,去文庙淘书去了”朱厚照使劲点了点头,随即得意洋洋地一指那还未搬空的箱子,笑着说道,“这里头还有呢,都是我的收获,都是我带回来孝敬父皇的”
此时此刻,弘治皇帝先前那些担心也好忧虑也罢,一瞬间都扔到九霄云外了。他根本没顾得上去翻看那些书,当即慈爱地摩挲着独子的脑门,连连点头道:“好,好我儿果然是有心,没辜负朕的期望”
“父皇……”虽说父子相得,但弘治皇帝这样的真情流露,朱厚照仍然是鲜少遇到,此时嘟囔了一声之后,他一咬牙,就抬起头说道,“父皇您政务劳累,日后若是有不高兴的时候,就训斥儿臣出出气吧儿臣一定乖乖听着,绝不回嘴”
相似小说推荐
-
食王传 (小灰雀) 吃货悲催的穿成了一乞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肿么办?且看他如何以食开路,让大唐泽被天下! 种田、生活、技术流...
-
天下枭雄 (高月) 说枭雄,谈往事,看今朝。品味回忆,畅谈人生。你看到的英雄是否真的是?你看到的美人是否真的没有抱负?你看到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