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这番话让元庆也颇为感动,他点点头,“狐皮就送给姑祖母,我再亲手给婶娘猎一只。”
这时,元庆想起一事,连忙问道:“妞妞,你住在哪里?”
“我和姑祖母住在都会市万春茶庄,那是她曾收养是一个孤儿所开,你可以去那边找我,我会在京城呆一段时间。”
妞妞又笑盈盈问他,“元庆哥哥,那你住在哪里?不会还住在杨府吧!”
杨元庆摇了摇头,“前几天是住在这里,但今天准备搬家,我在光福坊有一栋宅子,原打算让你和婶娘住,这两天正在收拾,后天就可以了,你和姑祖母就搬过去住。”
妞妞见元庆事事都替自己和娘考虑得周到,她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感动,低下头小声道:“元庆哥哥,谢谢你!”
元庆揪了揪她的小辫笑道:“都是一家人,还谢什么。”
他见妞妞穿的长裙有点旧了,头上戴的钗子还是当年上元夜给她买的那支双凤铜钗,他自己穿旧衣服无所谓,但妞妞穿旧衣服就会使他有些心疼,便笑道:“妞妞,今天有时间没有?”
“有啊!”
妞妞眨着一双含情如秋水的美目,笑靥如花问道:“是要带我去哪里玩吗?”
元庆捏了捏她的鼻尖,笑眯眯道:“我带你去买糖粥!”
他一拉她的手,“走!先跟我去取钱。”
“元庆哥哥,去哪里取钱?”
“去皇宫,皇帝还欠我五百两黄金!”元庆拉着她便向西院门跑去。
...........
杨元庆带着妞妞出了杨府,他让妞妞稍等一下,自己去马房牵马,当他牵出马来到西门前,却发现多了一人,一名骑马的男子正和妞妞说话.此人年纪约二十四五岁,身材魁梧高大,长了一蓬赤红色大胡子,赤髯如虬,他似乎在让妞妞跟他走,妞妞却不肯。
杨元庆忽然认出此人,在宫途驿站见过,齐王杨暕的四个贴身侍卫之人,那一脸红胡子给杨元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妞妞,他是谁?”杨元庆牵马上前问道。
“元庆哥哥,这是我的大师兄,也姓张,你可以叫他张三!”妞妞笑着向他介绍道。
杨元庆拱拱手,淡淡笑道:“原来是张供奉,久仰!”
那男子身子微微一颤,目光如电一般,锐利地射向杨元庆,但很快,他目光柔和下来,也拱手笑道:“哪里!哪里!阴山飞将才叫人久仰。”
“你们在说什么?”妞妞一脸疑惑地问。
那男子笑了笑,“师妹,我和杨将军见过,杨将军是边塞有名的将领,号称阴山飞将,昨晚和突厥、高句丽比箭,被皇帝御口亲封天下第一箭,现在可是京城第一名人。”
“那大师兄呢?你做了什么供奉?”妞妞目光十分警惕地注视着他。
“一份差事而已,是陈叔替我安排的。”
男子淡淡一笑,话题一转,“师妹,你要跟我回去吗?”
妞妞摇了摇头,“我跟元庆哥哥在一起,你自己回去吧!”
“那好!我们回头见。”
男子向杨元庆一抱拳,“杨老弟,有机会向你请教一二!”
“没事,我随时奉陪!”
杨元庆也抱拳拱拱手,男子调转马头而去,杨元庆的目光落在男子挂在马鞍上的长弓,竟和自己的弓相差无几,至少也是三石弓,还有那一壶箭,上等的野鸭羽毛,修剪得整整齐齐,使他所有所思。
“元庆哥哥,我们走吧!”妞妞笑嘻嘻道。
“好,走吧!”杨元庆有些心不在焉,翻身上马便走,脑海里还在想着那野鸭毛的箭羽。
“元庆哥哥!”
妞妞气得一跺脚,“你让我跟着你跑吗?”
杨元庆这才反应过来,他挠挠头,歉然道:“我走神了!”
他翻身下马,四处张望一下,见不远的街角停有一辆牛车,便远远招了招手,很快,牛车缓缓上前,赶牛车的老汉笑道:“公子,要坐车吗?”
一般邸店里有出租的马车或者马匹,像这种街上正好遇到牛车的,倒是不常见,他们运气不错,妞妞见牛车还算干净,便钻了进去。
老汉也坐上牛车,轻轻一扬鞭,牛车缓缓而行,“公子,我们去哪里?”
杨元庆翻身上马,吩咐道:“去朱雀门!”
“元庆哥哥,你是在哪里见到我大师兄的?”妞妞拉开牛车小窗问道。
“是在一个驿站。”
杨元庆表情有些不自然,停一下,他又忍不住问:“妞妞,你这个大师兄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他叫张仲坚,扬州人。”
“那你昨天一直和他在一起吗?”杨元庆又若无其事的问。
“没有啊!我怎么会和他一直在一起。”
妞妞又看了他一眼,“元庆哥哥,你问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只是随便问问。”
妞妞又悄悄看了看他脸上的表情,她心中敏感异常,她已经感觉到杨元庆的不自然,就是自从她大师兄出现以后,他好像有点失魂落魄,她轻轻咬了一下嘴唇,低声道:“元庆哥哥,你不要想得太多,我大师兄其实....是我的一个族兄!”
这句话让元庆心中‘怦!’地一跳,妞妞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回头想妞妞望去,却见她满脸通红,目光躲闪,低下头‘哗!’地拉上了车窗。
不知为什么,杨元庆心中豁然开朗,就仿佛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从他心中被一脚踢开。
他也笑了起来,“妞妞,你还记得吗?当初我说过要给你买一支金钗。”
“怎么不记得!”
妞妞埋怨的声音从马车里传来,“结果你给我买了铜钗,我都戴了七年,今天你一定要给我换一支金钗。”
杨元庆大笑道:“没问题!我今天给你买一百支金钗。”
“对了,元庆哥哥,我当年送你那把将军锁呢?”
“那铜锁啊!我送人了。”
“你!”
妞妞拉开车窗,满脸不高兴道:“你送给谁了?”
杨元庆却解开领口扣子,从衣服里扯出铜锁......
..........
*
第三章 南华之会
夜渐渐深了,都会市的大门已经关闭,整个都会市内十分安静,很多店铺的后院都亮着灯,这是晚上住在店里看铺的人,一条黑影借用勾索动作敏捷地攀上了高墙,迅速翻了进去。
都会市酒行内万春茶庄后院也同样亮着灯,这是都会市内唯一一家卖茶的店铺,茶叶在南方已是普通人家的日常饮品,但北方却还没有普及,也只是少数大户人家享用,因此京城中卖茶的店铺很少,整个京城比较大的店铺也只有三家,除了都会市的这家万春茶庄外,在利人市也有两家。
万春茶庄虽然生意不是很好,但占地却颇大,占地足有四亩,比一般的店铺大了一倍,万春茶庄分前堂后院,有上百间屋,院落重重,结构十分复杂。
在正中间的一座小院里,同样地也是灯火通明,在正中的一间客堂内坐在几人,正中间坐着一名带发修行的女居士,年约四十余岁,但头发已经花白,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比丘袍,从她眉目之间还可以看到年轻时的美貌和端庄,她姓沈,俗家名沈婺华,出身江南吴兴沈家,十六年前她曾是陈后主的皇后。
贵妃张丽华得宠,使她冷寂居于深宫,当太陈胤被废,陈后主重立张丽华所生长陈深为太后,沈婺华便绝望了,在宫中一心向佛,不久,隋军灭陈,隋军攻入皇宫,沈婺华在一片混乱中被心腹sh女花莲救出皇宫,她们逃去了衡山,利用衡山行宫创立了南华宫,自称南华居士。收养了三百名无家可归的南朝遗孤,在衡山一住便是十六年。
昨天上午,她带着外孙女刚刚入京,这次进京,她是听说从前的丈夫陈叔宝已到弥留之际,特地赶来京城见故人最后一面。
这家万春茶庄是她收养的一名义所开,义姓袁,是原太詹事袁宪之。名叫袁思祖,此时,袁思祖就坐在下首,他年纪约二十五六岁,皮肤偏黑。身材中等,一双眼睛格外有神,显得他精明能干,这座茶庄便是他名下的资产。
而坐在他对面,则是一名三十余男,看起来身体不是很好,脸sè苍白,一脸病态。不过今天晚上精神倒还不错,这名男名叫程南,但程南只是化名,他真实身份却是前陈朝皇太陈胤,陈朝覆灭后,他作为战俘被一同押送到京城,寓居京城十几年。
刚开始那些年,隋朝官员将他监视非常厉害。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已渐渐淡忘了陈朝,对陈胤的监视也日益松懈,开皇十七年,他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平民,没有人再关注他。
现在是仁寿四年。在官府的档案中,他应该在开皇二十年病逝了,事实上他并没有死,而是化名为程南,在江南和京城一带活动。
陈胤一直念念不忘故国。他在开皇十二年创立了一间学堂,叫南华学堂,和他母亲沈婺华创立的南华宫同名,专门教授南朝汉人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