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八年 (庙街四斗米)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庙街四斗米
- 入库:04.13
户部尚书方从哲直接就是一句没钱,完了就站在一边上不做声了方从哲也知道这修铁路是那郑国舅的主意按理说他已经和这郑国舅的麾下镇国公魏刚打上交道了,甚至买卖都做了一年多了,也算是郑国舅夹带里的人了,这事他该是支持配合才是可是他背后听了魏刚的劝告,说是郑国舅就要求他说户部没银子,然后这铁路最后还是按照山海关到京师这段的修筑法子来修,由泰和钱庄出钱,这回条件不是什么铸造银元了,而是要单独成立一个铁路局,归属工部来管,先是泰和钱庄替工部管理等到十年后,才归还给工部毕竟,这铁路是人家私人修的,朝廷可是什么都没出
方从哲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所以才如此表现沈一贯在旁边一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道这方某人看来和自己还算是一路人,以后谋划大事,还得找这方某人
不过沈一贯没想到赵士祯接着就提出来用以往老法子这办法,朝廷出面借贷,从泰和号借贷,然后钱庄管理十年后,归工部管理
沈一贯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事大概那郑国舅背后早就谋划好了,哪里还在乎他这个阁老他干生气也是没有办法而且这个时候司礼监那边还送来了小皇帝的旨意,说是就按照去年的办法办沈一贯心道你不是不管了吗,怎么现下又过来横插一杠子他有心反对,可是又找不出什么理由后来他索性也是不管了,不过他存了个心眼,他要让人知道,这事是那郑国舅在背后谋划的,他要让江南那些士大夫们知道,一切都是这郑国舅闹腾的
至于魏刚,没有人知道他在这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去年平复宁夏回来后,很多人还想着皇上该给这位功勋卓著的国公一个什么功绩,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皇上竟然啥也没说,直接就把这镇国公的功绩忽略掉了而那位镇国公,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局面后来众人一想,也该如此了,那魏和尚已然做了国公,再往上升,那可就是要封王了这可是个敏感话题,此时是不易说出来的
对于这一切,魏刚早有谋划天启二年,小皇帝已然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好到两年了魏刚自己培养的人也是培养了一年多了前头已经派出去一批了分在过去的九边军镇他们都是按照魏刚当初在培训班抑或是学校里教他们那样,在地方上执行政务具体的一个任务就是把流民还有闲杂人等抓起来往关外送其次还有任务就是治理地方上的山水说的白一点,魏刚让这些官们在九边地方广种树木特别是黄河左近的边镇,那是要注意这条所谓的母亲河的问题了
魏刚在那个时空的中学时代,对于地理和历史也是学的很好的他学历史知道在唐朝的时候,山西陕西地方还不到处都是黄土,很多地方都是有树林子的到后来,这气候变了,这黄土高原便也坐实了这名称跟着流经这黄土高原的河,也变得黄了一瓢水能有半瓢沙子生活在这个地方上的人,都是要从土里刨食的旧有的土地因为土壤沙化问题,渐渐的变得没有肥力,然后变得贫瘠想要找到好地那就又要重开荒,重把树给砍了这里是汉人的发祥地,几千年的耕种和战乱,这地方越来越变得贫瘠最终还只是为了从土里刨出那么一点吃食他对这个地方的想法就是,直接把人口减少,然后广种树木只要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好了,以后这条河带来的灾害就会少一点不然,下游洛阳开封那边一到下大暴雨就要小心这黄河堤坝的崩溃后世的地上河是怎么来的,谁都知道
天启二年,魏刚和他的麾下一如既往的按照他制定的计划在做事虽然出了那郑国舅这个意外,但是一切还都在魏刚的控制中
其实从京师到山东济南府的铁路线路,魏刚早就让人勘测好了,他没有修,实际上是不想背那包袱现下既然这郑国舅挑头要修,那这顶事的差事就交给这郑国舅了,他倒是可以在背后闷声干事了通州到泰安这段子运河,现下早就没有了纤夫以及各种帮派,因为人都被锦衣卫的人给抓走了那年京师闹民变,后来拉着一部分人走了的沙大牙就是去了山东地界混江湖了李豹给他的任务就是摸清运河上各个帮派的情况,以便于到时候魏刚行事现下功夫早就做足了,朝廷一旦要抓人,那肯定是一抓一个准纤夫都是被泰和钱庄的人雇佣到了铁路局,帮着修铁路每日里都是不少吃食,银子倒是不多比他们拉纤的时候稍微少了那么一点可别光看银子,拉纤的时候可是不管吃食的至于帮派,则是直接被车马行的人拉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被送到何处,反正知道是往北走了整个东北现下都是在开发中,老李现下可是总负责这吉林和黑龙江地界的田地开发的这里可都是黑黝黝的黑土地,种子种下去,都不用怎么伺弄,自己就能张好但是就是缺人,于是北直隶和山东、山西左近现下是见天的少人
若是以往,这样的大工程,那几乎就是要让社稷动荡了的按照前朝和前朝的官吏们管理国家的经验,国家越是疲惫的时候,越是不能进行大的土木工程因此当皇帝的但凡是修筑宫殿的,那都是要扣上一个昏君的帽子的那修了大运河的隋炀帝,在史书上则是加的被丑化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隋朝的天下,便是因为这杨广修运河还有征伐高丽给掏空的
可是魏刚现下做的这些,却是丝毫没有见到什么乱像虽然修铁路和打仗都是耗银子的事情,但是他让下边的人用的都是的技术,的方法,绝对的不会乱花一分银子辽镇上下,他已经经营了好到十年了,早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魏刚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相信制度,他觉着好制度能让懒人变勤快,能让贪墨的人变得小心谨慎还有就是的思路粮食不够吃,从南边运来便是北直隶和山东山西左近,粮食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可是大员岛还有吕宋岛上,粮食可是一年两熟或是三熟的便是还不够吃,也可以上安南那边买一口钢刀在那边能卖到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在大明粮价稳定的时候,可以买到差不多两三千斤的粮食了安南那边粮食还便宜,加上这海上的运费,也贵不了多少而现下在大连港和高雄港的钢铁机械厂里,做出一把钢刀,大概也就是十分钟的事情,而且质量绝对不比手工打造的差未完待续)
p
万历十八年的第三百六十八章天启二年
第三百六十九章黯然离去
沈一贯此时突然感觉到了无助和孤单原本以为方从哲会和他一个鼻孔出气,可是哪里想到,这位方大人现下竟然是什么事都不想管,什么事也都不管他不知道方从哲为什么变成这样,他只是觉着这方从哲已经变了心,和他不是一条心了
若只是这方从哲和他不一条心,他也不会像现下这般无奈关键是他现下几乎是什么也说了不算他自任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可是大明现下也是没有什么战事了便是去年有那么一场战事,也是和他这兵部没什么大关联,皇上钦点的让那锦衣卫都指挥使,镇国公魏刚挂帅,让工部尚书赵士祯总督兵事他这个兵部尚书,压根就没什么事征伐朝鲜的时候,那个倒霉鬼石星还是四处找人找兵找将的,万历皇帝也是全权委托给这石星户部拨出的银子,那石星经手后也是沾了不少的各处将官,若是想在这征伐战事中捞点什么实惠出来,也是要跟那石星联络好感情的,孝敬那肯定是少不了的可是现下,他这个内阁首辅兼任的这个兵部尚书,竟然是什么事都没有户部没有银子拨出来,而朝廷的京营据说是皇上拨的内帑,他这个兵部尚书自然是捞不着伸手的还有就是将官任命,人事安排,都是和他无关,那从辽镇过来的魏和尚竟然都自己安排了至于粮草和行军什么的,他就是够不着边了仗是打胜了可是他这个兵部尚书在这其中好像什么也没做若是有人质疑他估计他都没法辩解
打仗他管不着了,任命官吏的事情他还是插不上手那任的吏部尚书竟然只是个举人出身,就因为身后靠着郑国舅,所以才和他同殿为官他有时候还想嘲笑那范楠,可是真到办起事情来,他又没法嘲笑人家了人家做什么事都是井井有条,你想挑毛病,都是跳不出来而且这吏部任命的官员,皇上那边也插手司礼监发过来的折子他倒是看了,但是他没有权改了里外里都是吏部和司礼监在运作他本想要替他笼络来的那些士子争取一下,可现实情况是,他拉拢来的那些士子,在那什么任职资格考试中竟然都是不知所云,而那些郑国舅暗中蓄养的士子,竟然对这一套和政务有关的事情极为熟悉,其中很多法子,他自己看了都是佩服那考卷他也是看了的,和八股文截然不同其实他拉拢来的那些士子要是好好学一下的话,也不见得比郑国舅推荐上来的那些人差大家都是读书人,脑袋都是差不到哪里去能考上进士,就该有这个智商可是他拉拢来的那些人一旦经过那所谓的培训,最后竟然纷纷脱离他的体系成了那郑国舅夹带里的人了
礼部是没有什么事了,当今皇上也不存在像神宗和世宗皇帝那样的大礼议还有立储的事情,顶多就是个大婚可是现下这位皇帝,好像对于找皇后这件事并不怎么上心按照岁数计算,天启二年这小皇帝已然十八岁了若是在民间,这个岁数的男人不结婚,那不是家里穷找不起老婆,就是自己有问题可是这位皇上可不穷啊,他自己也是没有什么问题沈一贯也是从侧面了解到了皇上在宫里头宠幸了一个贵人的但这女人毕竟不是按照大明正统娶来的皇后,没有经过礼部那一番标准的挑选算不得数的何况这小皇帝不知从哪里听说辽镇那边男子十八岁才算成年,才能娶嫁,便也要学那边的规矩皇上一坚持下来,他这个阁老也是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