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八年 (庙街四斗米)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庙街四斗米
- 入库:04.13
对于这郑国泰连自家姐姐都能搭进去的狠辣,沈一贯忽然觉着这京师已然不是什么好地方了。所以在新皇帝,也就是年号天启的朱常洵登基两年后,他就申请告老还乡了。
像沈一贯这么聪明的人,其实这个时代也是不太多的。一个是他们没有像沈一贯想的那么多,另外一个就是他们没有像沈一贯知道的那么多。毕竟,那一夜,更多的人都是担心着自家,哪里还有闲心思看别人家的戏。更不会有人像沈一贯一样在事后还能仔细核对,自己思虑,大家都是在想着如何在新皇帝眼前表现,如何在新皇帝眼前获取更多的实惠。
当然,被沈一贯认为是这幕后主使者的郑国泰,也是没有什么自知之明的。第一天晚上他虽然也惊诧于反贼不攻打他的宅院反而去攻打别人家的宅院,但是随之而来的最后一波反贼的叫嚣,以及强令他交出二皇子朱常洵,却是让他没了这疑虑了,反倒是多了更多的惊讶。他脑子还不算笨到家,知道这是自家那外甥没有被这些人给抓住,所以这些人才以为是他给救了。但是他这里却是没有,当时他真想跟这些贼人说自家真没有这二皇子,奈何自家的家丁亲兵都是在他跟前,人多眼杂,若是当时他这么一说,估计带来的便是自家家丁的鄙夷,以及那些贼人的得寸进尺。好在后来那伙贼人的一个头喝止了他手下的行为,他那国舅府暂时的保住了。可是他知道,这事挨过初一,挨不过十五。就在他为这事焦虑的时候,第二天晚上,他就得知辽镇总兵魏刚领着人马打进京师了。并且还派人说二皇子已然寻到,就在城外,同时让他领着自己的家丁出门帮着辽镇兵丁对反贼进行清剿。得到这一消息的郑国泰一瞬间便没了先前那烦恼,只要把反贼都宰了,还交个屁的二皇子,而且看着架势,估计自己这国舅要成功升级了,若是在家那外甥做了皇帝,自家这富贵想保不住都难。
和所有京师的百姓看到的都是一样,第一夜,反贼很是轻松地就从东直门和朝阳门打进来了,然后满城的放火杀人,间或有爆炸声,皇宫那边虽然放的火刚烧起来就给扑灭了,但是喊杀声却是不小。而第二天晚上,辽镇兵马竟然和那些反贼一样,也是很轻松的就攻进城了,感觉就好像那些贼人都没怎么反抗,这攻城的事就结束了。虽然还是皇宫那边喊杀声最大,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爆豆般的火铳声。别人不知道,郑国泰可是知道这辽镇火铳的厉害,他这护卫里边,可是有一队火铳兵的,当然,这东西在辽镇被叫做火枪。他这一队家丁也是私下里偷偷装备这火枪的,别人那是不知道的。
再然后,就一切渐渐归于寂静,整个第二天晚上,若是睡觉睡得死的,怕是都不会知道这北京城又变了天了。
当然,第二天白日里,满城就开始所谓的戒严了,只见辽镇兵丁不是骑着马便是背着火枪排成一队,在京师各大街道和胡同中巡逻,对于可疑人等,只要是没有证件或是身份的,直接就是抓走。有的地痞无赖昨天晚上跟着反贼们也是闹了一把,捞到不少好处,第二天晚上想故伎重演,却是不知道正好撞到这些人头上了,直接就被绑了起来了,白日里也是有人想玩这一手,带头的几个直接就是被当街砍了脑袋,挂在树上,用以警示众人,其他的也都是绑着出了城,至于这些人被送到哪里了,还真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后来京师当中有一个跟着那新封的镇国公魏刚去北边开荒地的,回来后告诉大家,那晚上被抓去的人大多都是被送到北边苦寒之地当奴仆了。当然,这都是后话。
总之,在知道底细的人眼中,京师在两日间竟然换了两遍主人,很多人跟着死了;而在不知底细的人眼中,这京师和平素没什么样,就是封了几天,出城费点劲,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城里的地痞无赖好似一夜之间都没了似地,大街上往日里偷东西的,调戏妇女的,现下竟然都没有了。便是那些差役还有锦衣卫当中的番子,都是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满街不时出现的巡逻的辽镇兵丁。这些兵丁很是好认,大多数都是一身花里胡哨的衣服,然后头上戴着个圆顶的钢盔,身后背着火铳,那火铳上边还带着刺刀,有的隐约还泛着血迹。不过这些兵丁却是不扰民的,一开始众人都是害怕,但是有大胆的把自己的麻烦事和那些大兵一说,哎,还真给解决了。五六天之后,京师中众人都是对这辽镇兵丁重新认识起来。
第三百零八章不一样的国舅
第三百零八章不一样的国舅
无论是老刘,还是他手下的刘明,其实都是魏刚手中的一颗棋子,一颗有利用价值的棋子。他们不像那郑国泰那样不受控制,所以很好的完成了魏刚的预定动作。当然,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长时间谋划的结果。
老刘致死都是觉着自己只不过运气差罢了,不过刘明临死前倒是有些觉悟,因为他对马壮手下的兵士战力还是清楚的,他知道就算那些人再怎么差劲,也不至于不声不响的就被人打进来。不过等他明白过来后,一切都晚了。他当时倒是想拉着老刘从别处逃遁,然后东山再起。可是他没有想到,作为一颗棋子,哪里容得他逃脱出弈棋人的掌心,没等他反应过来,他就被一枪打到在地了。至于老刘,也是被乱枪打死的。刘明平素招揽那些江湖侠士,此时还以为对面来的是他们昨日晚间对付的京营里的士卒,抑或是宫里的太监。哪里知道只是一个照面,他们就全都趴下了。
老刘临死前还想着把皇宫烧了跟他陪葬,哪里想到火还没等着起来,就被人给扑灭了。他和他麾下的那些人,愣是掀不起多大浪花来。他们昨天夜里那样的轰轰烈烈,到了今天夜里,竟然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就好像昙花一样,开花就在那刹那之间。老刘和他麾下众人的“壮举”,只是在夜里,到了第二天夜里,这一切又都归于原来的模样。
四月二号临近中午的时候,魏刚簇拥这那二皇子朱常洵,还有一直跟着他的小春子,当然还有王作武一干人等,在士兵的鸣锣开道中,从朝阳门进了京城。朱常洵虽然贵为皇子,但是这骑马还是会的,他当日跟着那些师傅学习的时候,也是学了这骑射的。只不过更多的内容都是走走样子,不过这骑马还是能行的。其实他就是想坐轿子,魏刚也不会让他坐的,魏刚可是要指望这个时候跟着他来露脸的。好歹自己谋划了半天,可别让别人看不出他这功绩来。尽管此时他这行为有点像那汉时的董卓,但是他必须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保护皇上,他是有功的,最后可不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把他给忽视。
沈一贯等一干大臣,当然是指还没有死的,这个时候也都是被叫了出来,站在城门两侧迎接这皇子。他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知道了,这皇城里,皇上和皇后,还有贵妃以及其他的皇子,甚至包括皇孙此时都是被那些反贼给杀了,宫女不少还被反贼给奸污了,至于太监,当时倒是不少投靠了那些反贼,但是在第二天晚上,他们又旋即投降攻打皇城的辽镇兵马。
刚进城的时候,沈一贯等文臣对于拥簇皇帝进城的魏刚还是觉着看不顺眼的。正如之前说过那样,魏刚这个做派,像极了那董卓,这些文人,又有几个不知道这个典故的,更何况大明以文御武,这武人再怎么能耐,那也要在文官的下边排着的。当年便是辽东大帅李成梁抑或是他的大儿子李如松从宁夏得胜归来的时候,也是没有这般做派的。不过现下也不是和这样的丘八计较的时候,好歹此时这京师的稳定还要靠着他们,所以沈一贯等文臣也就没有跟他计较。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万历皇帝死了,宫里头的其他皇子也都是死了,就剩下这二皇子朱常洵了,这个时候,也没什么立储的问题存在了,就剩他自己了,难到还能立别人。所以朱常洵便顺利成章的先是成了太子,然后马上就登基当了皇帝,年号还是那些文人起的,便是天启。
魏刚后边一听,就觉得耳熟,后来一想,这不是他侄子用的年号吗,那个做木匠胜过做皇帝的家伙。不过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反正年号这个东西,就是个叫法。他现下要考虑的,可是要让这郑国舅帮他忙了。
沈一贯此时还远没有后来的觉悟,他领着众文臣,临时做起了这新皇帝登基的各种事情。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安葬已经死于乱兵当中的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当然,除了这两位,还有就是住在宫中的李太后,还有一干嫔妃。好在万历皇帝身边的女人还真不多,所以后事倒是好料理,丧事在四月三号就办了,这种事情是宜早不宜晚的。万历皇帝早就替自己修好了陵寝,所以这一切也都是不费劲。
然后接下来便是新皇帝登基,然后要完善六部各处的空缺,并对这次事变当中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然后要对那些半路投降的,后来又投降回来的人做清算。这些事情都要干,但是最需要干的便是先把这各处的官员空缺给填满名额,不然,这许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干的。毕竟,在万历皇帝当政的时候,这六部很多处都是空了人的,原本应该进人的,但是因为皇帝没批准,所以就一直空着。这两天因为反贼到了京师,一阵杀戮后,文官们又是少了许多,光剩下他们几个给现下的天启皇帝朱常洵上过课的老人了。这要是干起活来,他们可是应付不了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