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知道了。”项庄收回思绪,当下在项政的陪伴下直趋上书房而来。
上书房中,太师百里贤、右丞相项他、左丞相白墨、太尉项佗、太傅武涉等首要大臣正在激烈地争论着项庄的尊号,战国以前,诸侯的尊号称君或王,赢政一统天下之后首创了皇帝的尊号,项羽灭秦后又给自己上了个“霸王”的尊号。
项庄虽久有称帝之心,却鲜少在人前流露,因此五位首要大臣也分成了两派。
白墨、百里贤还有武涉明显偏向皇帝尊号,而项他、项佗则倾向于霸王尊号,个中原因不言而喻,项庄若上霸王尊号,那就是第二代,项羽才是大楚的第一代霸王,可项庄如果上皇帝尊号,就是大楚首任皇帝,就没项羽什么事了。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到最后甚至还吵了起来。
“吵什么吵什么,有什么好吵的?”项庄进来看见五人已经吵了起来,不禁蹙了蹙眉没好气道,“尊号的事待会再定,先议国号。”
“议国号?”百里贤、白墨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
好半晌后,太傅武涉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大王打算更改国号?”
项他、项佗更是勃然色变,连声劝阻道:“大王,千万不可更改国号,不可哪!”大王竟然打算更改国号?他想干什么?难道他想跟先王划清界线?国号若改了,这江山还是大楚的江山?这天下还能是老楚人的天下?
项庄却不容置疑地道:“国号必须得改!”
项庄决定更改国号,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秦、齐、燕、赵、楚等都是周天子治下的诸侯国,地方色彩太浓厚了,若以楚为国号,恐怕很难获得其余各个诸侯国治下百姓的认同。
大秦帝国之所以灭亡,秦二世、奸相赵高的倒行逆施固然是最大的诱因,但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楚、赵、齐、燕、魏、韩等诸侯国治下的百姓并不认同大秦,正因为关东百姓不认同大秦,再有人登高一呼,他们就群起造反了。
在五位大臣的目瞪口呆之中,太子项政小心翼翼地说道:“父王,我中原各支素以华夏自称,不如就以华夏为国号,如何?”
项政的提议自然是项庄事先安排好的,不过项庄还是装模作样地沉吟了片刻,然后连连点头道:“嗯,华夏这个国号好,就是它了!”
白墨、百里贤、武涉、项他、项佗面面相觑,真改国号?
同样是目瞪口呆,五位大臣中间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项他、项佗是不甘,老楚人流了这么多的血,好不容易才推翻暴秦、扫平天下,结果却居然把楚国也给扫没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儿?这不成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武涉是纯粹的震惊,改国号?儿戏了吧。
白墨、百里贤却是佩服不已,作为当世大贤,以楚为国号的弊端两人当然是清楚的,不过他们绝不敢在人前提出来,甚至连私底下说说也不敢,大忌呀!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大王竟主动提出来要更改国号,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英明?
项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上前劝道:“大王,真要更改国号哪?”
“国号必须更改。”项庄两眼微眯,淡淡地看了项他一眼,道,“朝堂上还有太学里的江东藉官员、生员很可能会想不通,你务必要跟他们解释清楚,告诉他们,更改国号乃是大势所趋,绝非人力可以逆转。”
项他心头一凛,应道:“喏。”
项庄微微一笑,又道:“现在再议年号和尊号。”
“年号?”五大臣再次面面相觑,尊号他们知道,可年号是个啥玩意?
太子项政忙道:“是这样的,父王觉得以王号或帝号纪年,太过繁杂混乱,不如创出一个万世一系的年号,这样编写历法、史书时也可有序得多。”
项政话音甫落,项庄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寡人欲以秦始皇元年为皇帝元年,此后万世一系,皆奉此年号,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穿越之前,项庄读史时最头疼的就是年号,后世大明以及满清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还算好,可在明以前,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好几个年号,譬如武则天,竟拥有令人发指的十八个年号,以致历法、史书乱得一塌糊涂。
所以,采用一个万世一系的年号可以说是项庄这个穿越众的历史责任。
此外,至于为什么要以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尊号为年号,又要以秦始皇元年为“皇帝元年”,那就是出于对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的极度推崇了,项庄以为,纵观华夏历史,也只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才配用来命名万世一系的年号。(未完待续)
正文 第568章 内阁、武院
公元前179年元旦,楚王项庄在再三推辞之后最终接受了各路诸侯的劝进,先于洛阳东郊筑坛祭天,然后诏告天下正式继皇帝位。(本章节由网友上传)
同日,项庄颁下继位后的第一道圣旨,改国号为华夏。
这道圣旨在朝中引起极大的争议,江东藉的勋戚贵族、官员士绅对此极为抵触,但其他地域的勋戚贵族以及官员豪强却是赞不绝口。
次日,项庄又颁下了他的第二道圣旨,正式推行皇历,钦定以秦始皇称帝的次年即公元前220年为皇帝元年,而项庄称帝的年份则是皇帝四十二年,从此华夏族的纪年彻底走向另一个方向,五花八方的年号被万世一系的皇帝纪年所取代。
皇帝四十二年二月,经过一个多月的叙功、论功,项庄正式下诏封赏群臣,百里贤受封楚国公、蒙殛仍为秦国公、高初仍为魏国公、庞钰迁齐国公、钟离昧封吴国公、虞子期受封越国公,皆世袭罔替,食禄一万石,是为华夏帝国六大国公。
再封项他、项佗、武涉、晋襄、呼延、子车师、西乞烈、百里茂等三十六人为彻侯,皆世袭罔替,食禄两千石。
彻侯以下爵位以及封赏由武院议定。
武院是项庄想出来的武官机构,有些类似于大明的五军府,主要功能就是蓄养武将,蓄于武院中的武将平时不统兵,只有对外作战时才由皇帝授予兵符印信,然后才能前往各郡折冲府调兵,战事结束后再将兵符印信交还给皇帝。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程序,也会有特殊情况。那就是边关。
因为边关与周边蛮族领地相邻,譬如辽东、九原或者陇西等郡,战事通常会在突然间爆发,如果等蛮族打过来再上奏朝廷,然后再由皇帝选派大将统兵前去讨伐。显然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必须在边关各郡常驻武将,并赋予统兵权。
项庄效法明太祖朱元璋在辽东、九原、陇西、黔中、闽越、丹徒设六镇总兵,其中辽东镇负责攻略乌桓、鲜卑、夫余、肃慎、高句丽等蛮族,九原镇负责攻略匈奴各支。陇西镇负责攻略月氏、羌、白马等蛮族,黔中郡负责攻略夜郎、漏卧、句町等蛮族,闽越镇负责攻略山越,百越各族,丹徒镇却是水师总兵。
边镇总兵拥有统兵权,如果跟地方长官勾结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形成军事割据。所以为避免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形,项庄给负责军事的边镇总兵、负责民政的边郡郡守设置了任期年限,以五年为一任期,而且绝不允许连任!
这种“兵蓄于府、将蓄于朝”的制度虽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却可以有效地杜绝手握重兵的军阀的出现。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
此外,魏王魏错、莒王吕台、齐王田横、韩王韩信、汉王刘恒等诸侯王的王爵不除,但不准予世袭,换句话说,这些诸侯王只能确保自己一世荣华,他们的儿子就不能袭王爵。只能依靠自己的本事去获取荣华富贵了。
设置武院之后,项庄遂即开始改革文官机构。
华夏历史上的文官机构历经演变,由先秦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发展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到了明朝,最终演变成了高度完善的内阁六部制。
说到内阁六部制,就不能不提朱元璋这个布衣皇帝。
后人说起大明朝,第一印象便是专横跋扈的锦衣卫和阴气森森的厂公权阉,仿佛大明朝就是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王朝。说起明太祖,世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胡蓝二案、剥皮塞草。仿佛朱元璋就是封建史上最残暴不仁的皇帝。
其实这根本就是满清对大明朝和明太祖的污蔑。
事实上,大明朝绝对是华夏历史上吏治最清明、田赋最低、农民负担最轻的朝代,而明太祖朱元璋,也绝对是华夏历史上最具政治智慧的皇帝!
如果说,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又遍修驰道,为华夏各支融合成为一个大一统民族奠定基础的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如果说兴科举、修大运河的隋炀帝是千古二帝,那么将官僚机构完善到极致的明太祖就是当仁不让的千古第三帝。
朱元璋虽然是布衣出身,可他的政治智慧却堪称空前绝后!
以内阁大学士取代宰相,以五军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赋予低品级的御史言官无话不可说、无权贵不可弹劾的特权,设锦衣卫监察百官,又设东厂制衡锦衣卫,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朱元璋这个布衣皇帝的过人智慧。
相似小说推荐
-
宋风 (戒念) 身为部队医务兵的王静辉莫名其妙的回到了宋朝。他凭借现代的知识,快速赢得了巨大财富的同时,又结识了宋朝即将...
-
年代:梦回1998盛夏 (贪杯的饺子) 起点VIP2022-12-31完结232.22万字 1.45万总推荐本书原名《梦回那年盛夏》公司上市在即,就要踏上更大舞台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