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正医书局,虽然各位名医研究方向不尽相同,但对于这么一部中医奠基性的著作,都是非常精通的,据王静辉所了解的那几位校正医书局的名医如高保衡和林亿都是此道高手。他修订《素问》除了能够得到这么多高手的指点,也有利于他在校正医书局立足。
孙兆和孙奇两兄弟平时也对《素问》颇为自负,但当他们看到这张稿纸后便对王静辉有点肃然起敬的感觉了,因为这张纸上所记录的问题都是直指《素问》的要害,都是他们也为之疑惑的地方,看着矮几上还散乱的放着几十页稿纸,王静辉并没有意识到身边站着两个大活人,还在矮几上用鹅毛笔奋笔疾书呢!对此兄弟两人也是佩服不已:有此等治学之心,能够在《素问》这种医学典籍上有所造诣也不足为奇了。
孙兆站在王静辉旁边拍了拍王静辉的肩膀说道:“王兄,怎么还在这里忙呐?现在已经到饭点了!”
王静辉抬起头看到孙兆,说道:“哦,原来是孙兄!你来的正好,你来看看这里我写得对不对?还请你多多职教!嗯?这位兄台是谁?孙兄还请代为介绍。”
孙兆对他说道:“这是我哥哥孙奇字子月,他也是校正医书局的编修,我们也对王兄整理的《素问》感兴趣呢。”
王静辉说道:“两位孙兄,你们就直接叫我改之吧,子为兄你刚才说你们兄弟二人也对《素问》有专攻,正巧我正查阅有关的典籍,想从中把一些错误更正过来重新修订《素问》,你们也来看看我修改后的书稿吧,给我提提其中的错误!”王静辉对历史上校正医书局的成员都十分敬仰,当然对他们最主要的贡献也知道的一清二楚,眼前的孙兆、孙奇兄弟两人在中医理论上最得意、最精通的便是这《素问》,如果把他们也卷进来,那对他修订《素问》会有莫大的好处。
孙兆笑着说道:“改之恐怕是忙得忘了时间,现在已经是正午了,我们也该去吃饭了!”
孙奇也在旁边说道:“改之也不用忙于一时,我们带上书稿便吃边谈!”
王静辉也笑着说道:“还是子月兄深和吾意,我收拾一下,待会儿我们边吃边谈!”
三个人把矮几上的文稿都收拾了一下,把王静辉从书架上选取的参考典籍也分门别类的放回远处后便一起出了校正医书局。校正医书局所在之地也有其他朝廷官员办公的地方,在这里同样也有很多酒楼为这些官员服务。王静辉对这里并不熟悉,便随着孙氏兄弟进了一家酒楼,从这家酒楼的店小二对孙氏兄弟的熟悉程度来看,他们肯定是这里的常客。
三人被安排到酒楼二层的雅间,孙兆熟练的点了几个菜来招待王静辉。不一会儿,精制的菜肴便摆满了酒桌:文君酒,姜虾、酒蟹、排蒸栗子鸭、姜辣黄河鲤、獐巴、鹿脯、虚汁垂丝羊头、炉烤莲子鸡……香味盈室。这最和王静辉的心意,他来到这个时空后最感兴趣的还是这让他爱不释口的精制菜肴。
在店小二摆放酒菜的时候,孙氏兄弟两人也正浏览王静辉刚刚写好的书稿,不时的向王静辉提出一些疑问。王静辉当然不可能被这些问题难倒,他虽然在大学学习是西医,但他可是从小继承家学精通的便是中医,在家族长辈言传身教之中他对这些中医理论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孙氏兄弟两人也被王静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给折服了,但问题归问题,这两兄弟也是出身于中医世家,要是让他们以现在的资历写一本医书可能有些勉强,但挑出一本医书中有问题的地方,他们还是非常胜任的。
但王静辉已经被这满桌的酒菜勾走了魂魄,终于无法忍受孙氏兄弟的提问了,说道:“两位孙兄,这医书不是一天能写完的,这里面的问题也不是这一时半刻就能说清楚的,但我的肚子可再也无法忍受这一时半刻的饥饿了。你们两个如果不饿的话,那这桌酒菜就由我来解决了!”说完便一筷子伸向那鹿脯肉。王静辉的话也逗乐了两兄弟,他们把书稿往旁边的空椅子上一放,也拿起筷子吃饭。
王静辉把桌子上的菜肴都品尝了遍后说道:“我平生也自以为自己很会吃了,但和子为兄比起来,看来还是差远了,今后如果孙兄发现有什么好吃的,千万不能忘了我!”三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经过刚才讨论《素问》后,更是对对方的才学所敬佩,所以此时言语之中显得颇为密切了。
酒足饭饱后,王静辉用手上的茶碗盖来拨弄浮在茶碗上的茶叶,说道:“两位孙兄,这《素问》与《灵枢经》合称《黄帝内经》,托名黄帝所作,唐人王冰补订,原为9卷,冰重订为24卷。此书实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我看藏书楼中有些不知是何年何月的竹简,上面居然也有几句《素问》的内容,我想此书约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魏以后,传本多有,王冰整理后,始定81篇,成于宝应元年,卷一“上古天真论”等四篇,总论调摄精、神、气、血重要意义,强调顺应自然变化规律,首论人类生理、生殖发育过程。不过我这个本家可能当时手头上也没有这校正医书局藏书楼中这么多典籍可供其参考,出错、漏编也是在所难免,况且现在流传版本中的《素问》都有许多错误的地方,我想咱们校正医书局应该也必须把《素问》重新修订,给杏林中人一本都能认可的权威典籍!”
正文 038章 收徒
孙兆说道:“校正医书局有很多名医都擅长《素问》,我们兄弟二人也算得上对此书精通,但我们都只是增注或是修改错凡,还没有想过重新修订《素问》呢!不过改之兄说得好,这《素问》既是中医奠基之典籍,如果还有那么多的错误实在是让我杏林中人感到不便,确实应该重新修订一本权威的《素问》了!”
王静辉说道:“岂止是单单一本《素问》?韩琦上奏当今皇帝‘医书如灵枢、太素、甲乙经、广济、千金、外台……请择知医儒臣与太医参定颁行’。其实朝廷设立这校正医书局本来的目的就是聚集天下杏林高手利用朝廷皇家这一百多年来所收藏的医书来修订一批医学典籍,只不过这校正医书局才刚刚建立,以前都是做些整理分类医书的工作罢了,我想用不了多久便会开始组织校正医书局的精干力量来专门修订这些典籍了!两位兄台可以想想这《素问》、《灵枢》等典籍在我辈杏林中人来看,其地位不亚于读书人眼中的《论语》、《春秋》,能够参加修订这些典籍的工作对于我们杏林中人是何等的荣耀!”
孙奇说道:“改之兄说的好!能够参加到这项工作中确实是我辈杏林中人天大的荣耀!你现在修《素问》便是缘于此吧?不过我们刚才看到这书稿上怎么还有写奇怪的符号?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王静辉说道:“我现在修订《素问》确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到时候真是需要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只需要把它拿出来让各路杏林高手参考一下,多少也能加快此事的进度,让天下的杏林中人早一日能够读到权威的《素问》便是救人无数了!子月兄问的这些奇怪的符号是标点符号,是用来断句的。我观现在所有的书籍都是没有用来断句的符号的,这样的书平时读书人读错了也就罢了,要是我杏林中人读错了,那可就是人命!这点儿可轻忽不得,所以我就想了个法子,便是子月兄问到的符号了,这样能够使医书更有可读性,从中产生的歧义也会大大减少。”
孙奇说道:“改之果然是好心思,有了这些标点符号确实是让医书中因为断句产生的歧义少多了,这种好办法应该加以推广才对!”
王静辉说道:“嗯,子月兄说得好,原本这些标点符号是给我自己用的,现在看来倒是我的错了,我待会儿就写奏章给提举宰相韩大人写奏章来说明此事。”说完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两位孙兄,在下有个不情之请,我一个人来修订这《素问》实在是有些吃力,不如你们兄弟二人也加入进来吧,这样速度会更快些,而且所出的错误也会更少。”
这倒不是王静辉惺惺作态,确实是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因为这端本寻支,溯流讨源的活简直就像考古一样繁杂,速度慢不说,其中的麻烦只要一天就让他有些苦不堪言,实在不是人干的。虽然他能把校正医书局众位医道高手共同工作几十年最后的成果直接拿出来,但那样做的话会使很多有价值的部分被摒弃,这实在是让他有些舍不得,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让孙氏兄弟加入进来,一方面分担自己的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勘察书中的错误,他想这样的差事,孙氏兄弟是不会拒绝的。
果然,孙氏兄弟听后非常感兴趣,毕竟这样一个留名杏林的工作,他们二人身为医学世家的子弟是不可能拒绝这样有意义的事情的,他们毫不思索的便异口同声的答应下来了。三人在酒楼中又坐了一会儿,便由王静辉买单会校正医书局去了。
有了两个帮手,王静辉修书的速度果然是快了很多,毕竟孙氏兄弟自小便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同王静辉有着同样的经历,也一样受到家族中严格的医学熏陶,其功底是非常扎实深厚的。三个年轻人都很年轻有朝气,修订医书的过程中也都是各自旁征博引,不过在这方面王静辉显然更胜一筹,他那个变态的脑袋只要是他看过的书都能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见到他这样博学,孙氏兄弟也颇为心折。
相似小说推荐
-
征战天下 (雨过天晴) 圣龙历七五三年绝对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呼兰人的南侵;然后是皇帝萧纪驾崩,引发圣龙大危机;危机中风雨乘势崛起,智...
-
天下节度 (克里斯韦伯) 架空历史小说:节度使:唐代外臣之首,掌总军旅,颛诛杀。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反复无常的枭雄,流民,乱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