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物资国家同意采购化这只是王静辉优化社会资源的第一步,等他搞定度量衡问题,那将武器一标准化零件生产然后组装起来将不会是一个梦想,这样便可以进一步降低朝廷在军事上的开支。一支弓箭所花费的成本大约是四五十文钱,要是能够实现他心中的标准化生产,那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以后若是连弓弩这样复杂的武器也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那在战场上可以互换零件,提高其使用寿命,这样点点滴滴算起来,那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
王静辉并没有按照皇帝赵顼所想的那样写出两道札子,而是合二为一列出“综合减少对外战争朝廷成本”的题目。因为有了保安军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王韶收复熙河的样板,在前半部分中,王静辉只是就事论事把事实摆在那里就可以让人非常清楚战争与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且如何协调和合理的运用这种关系,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在后半部分关于把军队的一些物资交给商人来生产,王静辉则停笔找来李管事,向他详细咨询了关于大量生产棉花制品的成本,并且委托李管事向外朝那些有着特殊背景的商家放风,希望他们背后的势力能够支持自己的主张——这时候一种有利于国家并且互惠互利的事情,他们背后的势力既可以在这种政策实施后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有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一举两得的事情自然要“大家一起做”!
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服那些朝廷大员,王静辉还拜托赵公公通过一些渠道来获得朝廷生产棉花制品的成本价格,毕竟在庞大的国家系统中,这宦管内侍是特殊的存在,如李宪身为一个太监都能够领兵打仗,太监也并非都窝在宫中不露面——他们在军器监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赵公公的哥哥太监总管,只要他们想要做,要想得到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难事。
王静辉写的东西赵公公几乎都看过,自然知道驸马写奏章与他以前所见过的奏章全然不同的地方便是能够知道准确数值的地方绝对要核查一遍才会往上写,所以一句淡淡的:“请驸马稍侯半天!”在晚上的时候便递给王静辉一张单子,上面详细列出了冬夏军服帐篷等棉织品的成本价格。
三天后,王静辉这道《综合减少对外战争朝廷成本札子》送到了中书省的各位相公面前,对于这份奏章的内容,对中书省而言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皇帝赵顼利用单独召见的方式对王安石和司马光进行了预先说服工作,不过效果不是很大。王安石倒是还可以,认为驸马的办法倒是可以试试,但司马光却是有些反对。
不过当司马光真正看到这份札子的时候,也不禁有些动心——朝廷想要打仗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算大宋不发动战争,西北的党项等到恢复元气之后说不得又要开始作乱。打仗就要花钱,王静辉的这份札子最核心的地方便是如何花最少的钱让朝廷取得最大的利益,对此司马光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比王静辉差得远。不过真正能够让司马光心动的便是那些数据,他本人属于“节流”一派,驸马的札子虽然也有很中的“开源”味道,但却符合他的胃口,唯一有些诟病的地方便是让商人参与到军工系统的运作中来。
“商人参与相关简单的零部件或是类似棉衣这样难度并不大、并不复杂的生产当中来有着朝廷作坊所不具备的优点!”王静辉在中书省临时整理出来的会议厅中向周围的官员及皇帝赵顼解释道。在他的眼中整个会场布置得跟博士论文答辩现场差不多,不过人数更多——中书、门下、枢密三个大宋核心部门的头头脑脑都来了,轮番向王静辉提问。
“这中间有什么不同吗?不都是工匠所制作地?”门下省的舍人院虽然官衔并不高,但却有着能够封还诏书的权力,其中一个官员长相倒是很让人有好感,但说起话来就是句句带刺,令王静辉感到自己是不是欠了他什么债没有还一样。
“当然不同!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便是汉时桑弘羊等人将本来是民间可以生产的东西收归国家垄断生产,造成其产品质量非常差劲,老百姓都不愿意用,更何况是要在战场上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军队了!商人的作坊和朝廷的作坊运作起来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商人的作坊中若是干得好的话,不仅可以在金钱待遇上有所提高,连地位也跟着长;朝廷的作坊不过是工匠人浮于事而已。其工匠根本没有上进心的动力,两者的不同便是商人作坊的产品越造越好,而朝廷作坊的产品就很难说了,那要看谁来当这个作坊的管理者!”
王静辉走到自己的桌子前拿起一杯茶一口气喝下。接着说道:“别人的作坊在下不知道,但在下的作坊中,只要工匠能够提出改进建议并且能够得到采纳,那奖励甚至可以达到千两白银!这位大人不知一年的俸禄如何?”
王静辉非常恼怒这个舍人院的官员老是纠缠不休,末了不忘要讽刺他一句,惹得中书省这样严肃的地方居然有哄堂大笑的场面,还是皇帝赵顼摆摆手压下了笑声,才给那个官员一个台阶下。
“驸马的札子虽然写得好,但又拿什么来保证朝廷向商人订购的货物能够保证其质量呢?”司马光慢慢地说道。
“君实相公,对于这种交易,朝廷可以事先将朝廷所需要的各种要求严格地标定出来,然后将订单分割成几份进行拍卖。经过第一笔小额交易后,朝廷就知道哪个商家的做工更好,把不合格的商家勒令赔偿损失并且不允许以后竞拍便可以了。这样就保证了商家之间互相竞争,不仅在价钱上朝廷能够得到好处,就是在质量上也没有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朝廷的暴力机构的保证下,哪家商家敢冒着身家性命来铤而走险呢?”
司马光听后点点头,虽然要与商家合作实在是心中不甘,但他更晓得与国家利益相比起来,“谈利”也未尝不可!在得到驸马的解释后,他细细思量了一下也是如此,便做下来让别人继续提问。
“若是将军服等物交给商人来制作,那朝廷的作坊该怎么办?”曾公亮问道。
“在这本札子当中,在下已经说明了要在西北和河北诸路建立四个一棉纺为支柱的中心城市,若是从本地招揽织工肯定是不够的,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在下觉得不如又商人来分拆朝廷的织布作坊。将这些作坊中的工匠许以厚利迁移到西北,这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生产能力。况且西北屯田棉花也是指定种植作物,在西北设立纺织中心可以很好地消化屯田所产的棉花,并且供应军队也省去了不少的运费!”
……
中书省的会议厅中,数十个人轮番向王静辉提问,他应答如流、进退有度。这种本事颇让一些大臣为之心折,况且驸马平时为人正派,人缘不错,就算心中有些反对意见的大臣也都逐渐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想法,准备支持了。
皇帝赵顼看见驸马犹如浑身长满了嘴巴一样来对付这些大臣的提问,嘴巴都快要成了“O”型,不过他很快便发现进行提问的程度已经超出自己的底线了,便摆摆手说道:“驸马之策甚好,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要问的?若是没有便通过这道札子吧!”
众位大臣一看皇帝这架势便知道驸马已经赢得了皇帝赵顼的许可。札子所提出的办法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犯不着和皇帝作对,便都住口不提了,中书省这一场唇枪舌剑算是落下了帷幕。其实参加会议的人自己心中也都明白,王静辉的这道札子明着是为商人说话,但实际得到好处的都是朝廷勋贵乃至后宫重要人物,“官商”、“官商”,能够被驸马捆绑在一起做生意的人,其背景如何,这些大臣心中是有数的。甚至诸如曾公亮自己就有份子在里面。
在大宋最顶级的商家中,几乎每一个都是朝中某位大臣的代言人,否则如何能够把生意做得这么大?王韶西进,不说战利品有多少,单单是河湟之地每年的牛羊马匹是多少?其中的两成连续五年,要是把这些牛羊运送回汴都或是江南之地,那财富的数字恐怕就要乘以十了!反对通过驸马的奏章简直就是断了这些身居幕后大佬的财路。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正如驸马所说的那样,皇帝、大臣乃至大宋的百姓不会看到一场战役下来消耗国库的银钱有多少,只要能够迅速取得胜利,那将战争的红利拿出一部分又如何?不过是五年而已,到时候那些马场、牛羊场不都是大宋的吗?至于朝廷的纺织作坊也是烧钱的地方,各级官员扯皮推诿严重,还不如直接拆散了卖给商人,朝廷也好甩去一个大包袱,不过就是断了赖以捞此油水的官吏而已。
与现在大宋不断修补内部问题不同,西夏梁太后和李清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尤其是李清,也不知道是哪个多嘴的家伙放风出来说自己诽谤梁太后淫乱后宫,结果吓得李清在连接两道圣旨后居然不敢去兴庆府了。借口最近大宋在边境频频有举动的事情,来搪塞兴庆府使节——纵然手中有西夏最后一支十多万精锐部队,李清还是没有胆量靠近兴庆府——恼羞成怒的梁太后手上的刀已经磨得锋利无比,就等李清送上门来让她砍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征战天下 (雨过天晴) 圣龙历七五三年绝对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呼兰人的南侵;然后是皇帝萧纪驾崩,引发圣龙大危机;危机中风雨乘势崛起,智...
-
天下节度 (克里斯韦伯) 架空历史小说:节度使:唐代外臣之首,掌总军旅,颛诛杀。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反复无常的枭雄,流民,乱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