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顾铭章隐约听明白张硕话里的意思了,竟是无言以对。
他没想到。
张硕会想得这么远,格局会这么的高。
“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顾铭章说。
“或许吧。”
张硕也不能说顾铭章不对,毕竟谁都有时代局限性。
别说是2011年的现在了,哪怕就是再过五年,怕是都没有多少人能预料到,国际形势会那般风云变幻吧?!
简直就是一锅粥。
“当然这会是另外一个故事,跟我们现在谈论的事情,其实并没什么相关。”张硕压下芯片的话题不提,适时发出邀请:“愿意加入萌芽吗?”
“我......”
顾铭章还在犹豫。
“如果萌芽向诺基亚购买一份十年期的非独占专利许可证,诺基亚会卖吗?需要多少钱?”张硕突然又换了一个话题。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诺基亚虽然在智能手机业务上转型失败,之后更是将手机业务打包卖给了微软,但并不代表说诺基亚就从此烟消云散。
除了是手机生产商,诺基亚还是排名全球前三的通讯设备商。
之后在5g领域也颇有建树。
哪怕是在手机业务上,依靠在功能机时代积攒下来的无数专利技术,就算不做手机,每年也能从专利授权费上赚到一两百亿的利润。
实在是让小咪之流难望项背。
上个月,张硕就已经让蒋悦注册好了一家新公司“麦粒科技”,作为萌芽进军手机制造业的运营主体,也将是萌芽旗下第八家一级子公司。
麦粒科技跟小咪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小咪说白了,只承担操作系统适配、整机设计、营销等少数几个环节,元器件全靠采购,生产环节也是由代工企业完成。
难怪说被吐槽为小家电商。
而且小咪自身也是以“互联网科技企业”自居,只有半只脚踩进制造业。
麦粒科技不同。
想要实现跟苹果比肩的水准,那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极其完善的研发体系,还要具备相当水准的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把控能力。
就像苹果。
虽然并不自行生产手机,却通过投资、合作、资助等各种方式,布局全球产业链,扶持其成百上千家上下游供应商。
结果就是。
苹果打个喷嚏,整个产业链都要抖三抖。
麦粒科技作为手机行业的全新玩家,想要一切都从零开始研发,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分分钟就会被手机巨头状告侵权。
首先要做的。
就是向诺基亚这样的巨头购买一份专利许可证,获得一大批基础专利,再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后续研发,继而积攒出属于自身的专利池。
就像华威那样。
哪怕是像小咪这样的手机组装厂商,每年也是要向诺基亚缴纳不菲的专利授权费用,张硕只是想一步到位。
“是所有的跟手机制造相关的专利技术吗?”顾铭章就有些吃惊。
“当然。”
张硕毫不掩饰他的野心。
“这个我不敢保证,就算诺基亚同意卖,那也会是一个天价。”
“能有多高?”张硕追问。
他心里其实大致是有个谱的,印象中,原时空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时,就有一项交易涉及到专利许可证。
那时微软开出的价码好像是22亿美刀。
但那是2013年,此时的诺基亚在4g、5g领域还有很多新技术没有获得突破,整个的专利授权费用肯定要更低一些。
“保守估计,也不会少于15亿美刀。”
顾铭章评估的更专业,他很怀疑,萌芽能否支付得起这笔惊人的费用。
第194章 合作落地,光刻机困局!
“还行。”
张硕远比顾铭章预想的要淡定。
“如果你加入萌芽,那么我将授权你代表萌芽,去跟诺基亚洽谈专利许可证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将谈判成功,作为你留在萌芽的先决条件,怎么样?”
等于是说。
只有萌芽拿下了专利许可证,顾铭章才需要真正留下。
否则随时可以离开。
“这……”
顾铭章是真的被张硕的魄力给镇住了,也终于是相信,萌芽想要进军手机行业,确实不是玩票兴致。
而是认真的。
“伍佘元说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在萌芽愿意拿出至少百亿资金为这个理想买单。我实在想不到,你还有拒绝的理由。”张硕笑着补充。
初创的小咪可是一穷二白起家。
当然也因为起点低,小咪未来的成长上限也不高就是了。
“那我试试。”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顾铭章确实已经退到了墙脚。
已经退无可退。
当然也是因为出面谈话的是张硕,如果换做伍佘元,分量肯定又不同。
“这就对了。”
张硕终于是笑了,“事先声明,萌芽系暂时还没有管理层持股的先例,萌芽可以为你和你的高管团队提供高薪+绩效激励,但短期内不会有股权激励。”
“可以。”
顾铭章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倒不是说他高风亮节。
因为顾铭章这并不算是自主创业,而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萌芽,麦粒科技所需的资金、技术许可证等事情,都将由萌芽一手操持。
这样的大手笔。
光凭顾铭章跟他的合作团队从零开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时间也不站在他们这一边。
再退一步说,高管们想要得到股权奖励,最终目的无非也就是实现财富+社会地位的双丰收,伴随着企业成长,自身也成为商业巨子。
萌芽也可以通过绩效激励来做到这一点。
比如萌芽副总裁兼骄阳控股总经理吕凯,拿着千万年薪不说,一旦绩效达标,还能获得数千万的绩效奖励。
实现财务自由完全不成问题。
当然了,这种形式的奖励机制,肯定比不上那些公司上市之后,瞬间就诞生十几二十几位亿万富翁来得震撼。
震撼是震撼,可弊端也很明显。
那就是公司上市之前,创始团队可能还都干劲十足,一旦公司成功上市,瞬间暴富,那便丧失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很多联合创始人就是在公司上市之后,开始陆续掉队的。
因着主要激励手段就是上市套现,那么整个创始团队的工作重点,从一开始就是奔着“上市”这一终极目标去的,难免就会失了初心。
这也不是张硕所乐见的。
麦粒科技有萌芽这个最大后盾,也根本不需要像初创公司一样运营,从一开始,就能放到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去。
比如说购买诺基亚的专利许可证。
这事要是做成了,那等于是站到了很多企业的终点线上了。
哪里还需要给高管股权激励?
事实上,像腾达、阿狸这种已经发展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哪怕是给高管股权激励,股份其实也都是非常非常少的,占股远低于1%。
未见得就比绩效激励来得优渥。
远的不说,腾达内部就有几位年薪破亿的存在。
不快乐吗?
而且所谓的股权激励,本身也是一种并不怎么高明的金融游戏,很多时候都是居心不良的,目的就是为了少交税。
这更是张硕深恶痛绝的。
他甚至都不准备学习华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固然可以大大地提升员工的忠诚度,让公司创造的利润惠及到每一位员工,但本质仍然是“让少数人富起来”。
萌芽可以为员工提供行业最高标准的薪资、福利待遇,但也就止步于此了,大部分利润最终还是要回馈给社会的。
没理由让萌芽圈地自嗨,只养活一小撮人。
“对了,除了购买专利许可证,你能从诺基亚拉来多少人?要的是能够取得诺基亚方面谅解,不设置障碍的那种。”张硕关心问。
如果因为挖人而得罪了诺基亚,那专利许可证的事情根本就没得谈。
双方合作的基础更是就不复存在了。
可以的话,张硕当然是希望说,能够长期跟诺基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要知道。
诺基亚可是一座超级富矿,可供挖掘的价值一抓一大把。
哪里是薅一次羊毛就行的?
手机毕竟是极其精密的电子产品,涉及到的技术门类众多,哪怕说是有诺基亚的专利许可,也要人来设计开发。
哪怕是小咪。
创始人团队里,那可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大拿。
雷布斯本人就是大佬且不提。
其他创始人有来自微软研究院的开发总监,有懂软件设计的,也有懂硬件设计,工业设计的,还有本身就在手机行业里呆了很多年的老手。
所以才能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推出第一款手机。
顾铭章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懂经营,而且在手机行业呆了十几年,能力确实比较全面,能一个顶两,甚至是顶三。
但也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就将麦粒科技做起来。
还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