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镜头是通过反向安装摄像头获得从车头前方拍摄天驰超跑的正面视角,拍摄效果取决于超跑能否紧跟穿越机,同时穿越机沿着赛道贴地飞行,试图拍摄到轮胎印。
在雪地丛林中飞速穿越,几乎无障碍,不得不说拿300万酬劳的飞手是有原因的,这是世界最好的飞手之一,只手可数。
视角飞出雪地丛林时,再一次无缝隙转场到了第三个场景,来到了一片麦田公路。
此时,镜头中的天驰超跑打开了车窗。
而接下来将呈现宣传片里最震撼也是拍摄最具挑战性的镜头,穿越机直接通过车窗穿越超跑内部并从另一个车窗飞出来。
这是整个宣传片拍摄环节里最难完成的部分,即便是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飞手,但前后总共失败了16次。
穿越机撞在天驰超跑身上,撞的不是车,都是钱啊!
但天驰技术不差钱,这个镜头铁了心要做出来,穿越车窗的镜头不容易,但不容易才要做,如果这很容易那早就有人做了。
此时,放映着的宣传片里面,伴随着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专题音乐,穿越机迅速追上天驰超跑,跑车在前方的一个弯道再次漂移,穿越机径直的穿过了车窗。
在进入跑车内部的时候,镜头也迅速放慢,车内的场景一览无余。
首先是无人驾驶,如果是有人驾驶肯定也无法展现这个穿越镜头,毕竟这是两门两座设计。
穿越车窗的镜头除了向观众展示这辆车是无人驾驶,同时车前视角的挡风玻璃下方或边框出都显示出了各种数据,驾驶座没有仪表盘也都呈现在镜头里,这个震撼的镜头将天驰超跑未来感的画面展现到了极致。
同时,画面中也列出了一组穿越机飞跃车窗时的数据:穿越机角度32度,穿越机速度75千米/时,天驰超跑速度57千米/时。
慢镜头持续1.3秒左右紧接便快速穿出车窗,迅速环绕拉升视角聚焦弯道漂移中的天驰超跑。
紧接着镜头连续在一模一样的弯道半径分别无缝隙转场到雪地、沙漠再到第三次又转回公路的场景。
穿越机的镜头之下迅速追上完成漂移后开始直行的天驰超跑,并且穿越机的速度快速超越跑车,镜头之下的跑车越来越远,但依然在朝着穿越机追来。
这时,镜头翻转环绕,画面中出现了一位身穿劲装的美女,身材颜值都属于天花板级别,长镜头到此结束。
紧随其后的镜头切换到了美女拿出了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地图信息,天驰超跑的信标正在向她靠近。
整个宣传片没有任何旁白,而这个镜头语言是告诉观众,美女用智能手机在召唤天驰超跑,说明车与手机两个终端实现了互联互通。
镜头给了手机屏幕一个特写之后,转至美女一侧的公路,天驰超跑又一次出现在镜头之内,正沿着笔直的公路行驶而来。
不一会儿,镜头再次回到美女身上,不过这一次的镜头特写是一双修长雪白的美腿,天驰超跑在这个镜头中直接掠过美女,似乎没有理会她的意思,而镜头画面依旧定格在那双雪白大长腿没有切换。
过了两秒,天驰超跑自动倒车回来,回到了镜头之内,并且停在了雪白大长腿旁边。
镜头随之放大角度,从雪白大长腿的特写画面将美女和天驰超跑的全身画面展示在镜头里。
随着车门自行打开,美女迈着优雅的步伐进入车内,车门闭合,天驰超跑再次驱动引擎在笔直的公路扬长而去,镜头也逐渐虚化转而浮现出了公司的logo商标。
这个2分30秒的宣传片就此结束。
……
第1079章【互相跨界】
“不错!”
陆鸣看完之后言简意赅的点评了两个字,天驰超跑为了拍摄这段宣传视频,耗资超过了3750万元人民币,其中最耗钱的就是穿越车窗的镜头。
直接上特效都花不了多少钱,但天驰技术没有,而是要展现出最真实的镜头。
加上追求细节上的完美,拍摄穿越镜头失败的时候,不只是穿越机得换新的,天驰超跑本身也要马上恢复如初,一点划痕都不能有。
尤其是穿越机成功进入车内,但最后没能出来,内饰不得不修复,这些都是要钱的。
在这个镜头成功穿越车窗的时候,整个拍摄团队都兴奋的相拥欢呼。
这段宣传片的另一个震撼点就在于无人驾驶,那些令人血脉喷张的漂移镜头都是自动驾驶完成,而不是车手操作,这是天驰技术在展示自己无与伦比的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堪比顶级职业赛车手的驾驶能力,甚至比之犹有过之。
因为理论上,只要智能化自动驾驶的算力到位,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反馈然后快速处理,就能展现出匪夷所思的驾驶能力。
比如宣传片中有一个镜头是贴着之前留下轮胎印痕重合在一起跑了过去,如果是人来驾驶,很难做到如此完美的操作。
这是AI的强项!
“看这宣传片结尾的镜头画面,你打算跨界开辟智能手机业务?”陆鸣看向郑鸿瑞问道,之前宣传片里的那位美女用智能手机召唤天驰超跑,让他想到了这一点。
“董事长果然是洞若观火!”郑鸿瑞笑着点头道:“公司内部的确很早就组建了一个秘密团队在做了,一开始我其实也不想跨界,但我最近收到一些消息,那些智能手机大厂也想跨界玩造车,我不能坐以待毙,肯定也要背刺他们。”
郑鸿瑞知道这个消息,主要就是最近好多人都想从天驰技术这里挖人,不乏一些手机大厂。
不过核心骨干基本都不愿走,公司的企业文化让底下的员工很忠诚,待遇也高,这都要得益于当初的大胆改革,跳槽到其它大厂,到三十五岁给你毕业了就知道还是天驰技术香。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国内一些顶尖天才首先就去天驰技术,其次就往国外跑,其它技术大厂根本就不屑进,当然这是对于顶尖天才。
因为真正的顶尖天才,都是全球流动的,到哪都会被抢着要。
“有点意思,玩手机的想跨界玩造车,玩车的想跨界玩手机。”陆鸣笑了笑,点头道:“你是天驰掌门人,你说了算,我不干预你的决策。”
陆鸣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外行不指导内行。
反正跨界去玩手机,对于天驰技术来说也只是一个副业,做不成功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若是做成功了反而收益不菲。
不过话说回来,郑鸿瑞对跨界玩手机感兴趣,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举动,而是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的互联互通是未来的一大核心应用场景之一。
而且天驰技术跨界,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独门优势,那就是背靠天盛资本,要知道天盛资本一样在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会少很多助理。
线下店也不用额外搞,在现有的新能源车线下门店里加一个柜台的事情。
总而言之,天驰技术要想造手机,起点并不低。
将来天驰技术旗下的新能源车有望达到年产销量千万量级,郑鸿瑞的操作质朴无华,一句话概括就是:买一台车送一部智能手机!
把智能手机完全当成是新能源车的营销成本,那一年就可以创造保底千万部手机的出货量,秉承着日拱一卒的精神也能拱出一片天来。
手机这个东西,就算是免费送出去的,只要用户使用,就能创造价值,比如安装市场,一部手机上预装的APP,这些都是要收钱的,不然我凭什么让你的APP在我的手机上预装?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只要用户愿意使用,公司就不会亏,就算车主自己不用,但崭新的一部手机也不可能扔一边,给孩子用或送人什么的,反正好好地东西不可能扔一边。
不同于现在的那些手机大厂,智能手机是它们的核心业务,显然不能这么玩儿。
但在天驰技术这里,是把智能手机业务当成边缘副业在做,做失败了也不会对公司本身有太大影响,但成功了可就不得了。
下行风险小,上行效益巨大,所以,郑鸿瑞没有道理不跨这个界。
反倒是手机大厂跨界玩新能源车,下行风险巨大,上行效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因为天驰技术成气候了,对于手机大厂跨界造新能源车,天驰技术在它们眼里绝对是最终关卡的超级BOSS,玩造车可不是一般的烧钱。
当然啦,只是想骗骗补贴,割割韭菜是另一回事。
但想要真的造车,在这个行业长期玩下去,那是真的烧钱,天驰技术旗下的新产品云驰,光是这一个型号的研发经费就超过500个亿。
更别说公司从成立至今以来不知道烧了多少钱,要不是陆鸣对郑鸿瑞团队给予十足的信任,和他强大“钞能力”为天驰不惜成本的输血支持,早就爆雷玩脱了,哪有会今天这个局面?
到现在,公司的负债率都维持在280%的水平,理论上已经是资不抵债的状态。
不过要做当下最落寂的科技大厂,当属互联网三巨头“BAT”中的百渡了。
喜欢玩“梭哈”的百渡是真的惨,曾经互联网大浪潮时代里,在“BAT”中位列首位,如今掉队不要太严重,简直是越混越下去了,各种“澳硬(all-in)”澳了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