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先生的判断非常准啊!”王大满笑呵呵地说道。
呃!
贺不凡楞了一下,他吃吃地说道:“王先生,您...,您也同意我的判断?这...,这只是我通过管理香江置业,隐隐约约地得到的一点感觉。”
“香江置业?”王大满笑道:“不错。我也是从香江置业上面得到这个判断的。”
贺不凡有点懵逼了!
我...
我管香江置业已经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里,我发现香江置业的那些物业都特别好租,所以我才这么说的。
可...
你又没管香江置业,你凭什么说‘从香江置业上面得到这个判断’啊?
不过,好吧!
你是老板,你喜欢怎么说都可以喽!
看到这货一脸别扭的表情,王大满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于是,他笑了笑,解释道:“贺先生,你注意到没有,我们从香江置业转出去的那块大坑道的地块儿,可是一直都没动工呢?”
呃!
贺不凡先是楞了一下,紧接着,恍然、震惊的神情交替地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王先生,您的意思是,曹大亨和李大亨拿到这块地后,他们...,他们根本就不想动工,他们要捂在手里?”
“对!”王大满点点头道:“他们就是要捂地,囤地了。
像他们这样的人都开始囤地了,你想想,香江的房地产市场岂不是马上就要起飞了?”
“这...”贺不凡惋惜地说道:“王先生,这岂不是很可惜!
大坑道那块地,我们原本是可以留下来的。”
“留不下来的,贺先生。”王大满苦笑着说道:“怎么可能留下来呢?
香江置业最核心的资产就是那两栋中环的写字楼啦!
现在,我们不仅把那两栋写字楼握在了手里,甚至还多拿了三十几间的写字间、商铺。
如果不把大坑道那块肥肉扔出来,就算是已经在手里的东西也是不可能拿得稳当的。
这一点或许就是,我们和四位大亨在香江置业上的一点小默契吧!”
听了王大满的话,贺不凡恍惚了一阵儿,才缓缓地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王先生。
不过,既然几位大亨在囤地的话,那我们...?”
“当然!”王大满点头道:“我们当然也要囤地喽!不过...”说到这里,王大满犹豫了一下,才接着说道:“今年之内,贺先生囤地的额度只有星光控股账上的这1.3个亿了。”
“是,王先生!”
......
贺不凡出去后,进来的是口水文。
这家伙嬉皮笑脸地把星光影业这两、三个月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其实,也没什么好介绍的,星光影视在这段时间里最重要的业务,就是做好《大丈夫》在春节档的上映工作。
而现在,香江的春节档已经是过去了。
《大丈夫》在整个春节档期间,一共获得3800万左右的票房。
虽然不是春节档的第一名,但也还说得过去。
这些票房在与星光院线对半分之后,星光影业拿到了1900多万。
除去这部片子的拍摄成本700多万后,星光影业在这部《大丈夫》上面,一共盈利1200多万。
其中的1000万已经被星光影业上交到了星光控股。
星光影业自己的账上大概还有1000万左右的运营资金。
另外,星光影业手里还有两部小成本的电影,现在正处于拍摄中。
这两部电影的投资都不大,只有100万左右。而且,剧本也是口水文自己找的。
据口水文自己说,他为了确定这两个剧本的好坏,充分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向影视圈内的几乎所有大神都请教了一遍。
一直到这些人都认可了,他才敢投钱进去。
反正,这家伙为了向王大满表功,把自己当时的辛苦和劳累很是夸张地说了一遍。
这家伙说着说着,甚至还挤下了几滴心酸的眼泪!
要是不了解他的人,听了他的那番话,肯定会认为这家伙是一位特别靠谱的,能为老板尽心尽力做事的好马仔,好员工!
最后,口水文又捎带脚儿地把星林影业的情况汇报了一下。
林其英出去和洪新宝他们拍的那个鬼片,在去年的12月份就上映了。
结果,票房扑得是一塌糊涂。
据说,洪新宝,房是龙,麦加,曾小伟四位出钱的人,连三分之一的的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这让林其英既感到脸上无光,又觉得对不起朋友。
可是,他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
最后,灰心丧气的他只能是回到星林影业,继续琢磨他的殭尸片了。
第三百零七章 安途服饰有限公司
口水文之后,是黎定山。
他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向王大满汇报了星光院线这几个月的运营情况和盈利状况。
最后,就是青衣社的张家良和刘建生了,这也是王大满最重视的一次汇报。
王大满把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都给了两人。
让他们详细地介绍了青衣社合并香江置业服装加工部的过程,以及现在的运营情况。
从第二天开始,王大满还专门花了三天时间,亲自走访了青衣社下属的工厂和专卖店。
这些工厂和专卖店又可以分为四方面的业务。
第一块儿业务,就是它的工装业务了。这一块儿的业务由老青衣社在北角的那间工厂负责,大概占用200来号工人。
第二块儿业务,是‘青衣社’这个服装品牌。
在香江,这个服装品牌属于中下层的服装品牌,一般也都是一些收入不高的人才会买这个牌子的衣服穿。
这个品牌的专卖店在香江一共有陆家,而且位置不是太好,都开在像深水铺这样的底层人士聚居的地方。
这个品牌的服饰生产是由老青衣社在北角的那间工厂的50多号工人负责。
第三块儿业务,是给米国的一家服装品牌做贴牌加工服务,也就是人家出设计、出钱,而青衣社这里按照人家的要求,把服装生产出来,挣一点加工费而已。
这一块儿的业务是从香江置业的服装加工部并过来的,由位于新界的两家工厂的300多名工人负责。
第四块儿业务,则是一个叫‘安途’的运动服饰品牌。
这个品牌在香江的运动服饰品牌里,算是中等档次,在全香江有10家专卖店。它的生产则是由位于元朗的一家100余人的工厂负责。
也就是说,在兼并了香江置业的服装加工部之后,现在的青衣社,一共有2个服装品牌,4家工厂,1陆家专卖店。
对青衣社的基本情况掌握之后,王大满立刻对青衣社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首先,他把公司的名字由‘青衣社服饰有限公司’改为‘安途服饰有限公司。’
公司除了财务、行政等后勤部门外,还有两个业务部门。
第一个部门就是‘贴牌加工部’,由这个部门管理新界的两家工厂,对米国的那家服装品牌进行贴牌加工服务。
第二个部门是‘品牌运营部’,由这个部门统一管理‘安途’和‘青衣社’两个服装品牌的设计、生产和出售事宜。
至于青衣社原来加工工装的业务,王大满给打包卖了出去,其价格也感人,不过区区的50万港币。
不过,只要能卖出去,王大满就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这一块的工装业务已经彻底沦为了鸡肋一般的存在。
有时候,那200多个工人辛辛苦苦干一个月,公司一算账,居然只有不到1万块的利润。
像这种业务,还留着干什么?
在这之后,王大满又以私人的名义斥资5000万港币,在全香江收购了20间中小型的商铺,然后,他把这20间商铺租给了安途服饰。
这样一来,安途服饰的两个服饰品牌,便各增加了10间专卖店。
一个月后,当这20间服装专卖店装修完毕,开门营业的时候,整间公司的销售顿时增长了一大截。
这些做好之后,王大满便找了找新华社的那位马科长。
可是,还没等他找上门呢,马科长居然主动过来找他了。
王大满亲自去星光控股的门口把马科长迎了进来,这让马科长很是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双方坐下后,简单寒暄了几句,马科长便直接道明了来意,“王先生,您在内地期间托我们找的人,已经找到了。”
呃!
王大满楞了一下,吃吃地说道:“找...,找到了?”
“是的!”马科长点点头。
“他...,他们在什么地方?”王大满急切地问道。
“事情是这样的!”马科长干咳了一声后,说道:“陈强同志,也就是您的舅舅,在前几年的边境战争中眼镜受了重伤。
伤治好后,他虽然没到完全失明的程度,但两米之外基本上已经看不清东西了。
于是,他便被转到桂省桂市的一家军人疗养院,在那里静养。
三个月之后,陈飞同志,也就是您的姥爷便从帝都赶了过去。
那家军人疗养院看到陈飞在桂市没有什么去处,便给他在疗养院安排了一个打扫卫生的临时工的职位。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小医神 (一抹青阳) 悠空网VIP2019-11-26完结24118次点击 3114639字一次见义勇为,他得到了神王传承。高深莫测的医术,夺造化得长生...
-
农民天王 (今来) 鲸鱼阅读VIP2018-08-24完结在很多年前,面对时代周刊记者的采访问题时,杨元回答:“呃,我的下一个小目标,是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