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我滚!反正今天夏天我一定要到你们那里去看看,借口我都想好了,保证不会给你留下尾巴!”
白雪这种女人一旦打定了主意,大马力拖拉机也别想把她拉回来,她说来就肯定会来。
万帆开始头疼,这生活怎么就不能让他静下心来好好的过日子呢?
非得给他找点别扭。
第五百九十章 成本销售的房子
和白雪通完电话,万帆也正好走到了东山山顶。
怎么好像下雨了?
万帆抬头看天,有雨点稀稀拉拉的落下来。
学校好像在下第三节课,操场上都是一些打闹的学生,也不管天开始下雨了。
这个学校今年冬天就不复存在了。
万帆在下边的三角地盖起了一栋两层楼的学校,学校大概十月一前后可以竣工,等新学校竣工以后,这所老学校将被拆除,将变成一片住宅楼。
不过现在在学校的东面已经有一个住宅区成型了,现在已经盖到了第四层,六月中旬这片住宅区的楼就会封顶,进入后期工程。
八月份基本就可以入住了。
天气不怎么太好,说下雨就下雨了,雨点越来越密。
万帆还没拿伞,赶紧紧走几步,就这样到工地的时候头发都湿了。
苏平工程队的人,也都躲在楼里面避雨,有人还拿出了朴克正在吆喝谁凑个数。
万帆在苏萍的陪同下楼上楼下的看了半天。
这九栋五层的楼房,每栋可以容纳五十户住户,基本上可以满足今明两年企业员工的需求。
这楼也快盖好了,也该是向员工说明情况的时候了,有谁需要就可以接受报名了。
“第一期这些楼房的成本给我核算出来没有?我要准确点的数字。”
要对工人宣布这些楼房的消息,自然需要准确的成本数字。
不然人家不知道买一栋楼房需要多少钱怎么买?
“核算出来了,一平成本的准确数字是二百二十三元,所有的东西都包括在内了。”
二百二十元,这个成本比万帆心里预计的成本还要低一些。
他心里预计的一平成本在二百五十元左右。
这样一栋七十平市内净面积的楼房才一万五千多块钱。
企业里有住房需求的人应该消费的起了。
“学校盖到什么样了?”看完了楼房万帆就想起了学校。
“学校快,才两层高,现在刚把地基弄好,七月底八月初楼房就能盖完,就是加收拾九月份开学,肯定来得及。”
这个学校除地皮外都是万帆投资盖的,算是一个公益事业。
这座学校总投资为八十万元,所有的建筑面积加在一起有八千多平,想彻底的解决从现在到未来十年内姜崴村所有学生的入学问题。
哪怕将来隔壁的平山村也合并到姜崴村来,教室面积也足够用了。
“你的活动房生意怎么样?”
看看外边的雨下的还挺大,万帆就准备和舅舅再唠五块钱的。
“挺好!你小舅门带着人干,挣得钱比我还多。”
如果说万帆是姜崴村最有钱的人,排第二的自然就是林志久,那么苏平就稳坐第三把交椅。
民间传说苏平家现在有几百万的家产。
他给万帆干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活动房是他的另一个主要经济来源。
他家做的活动房从第一代现在已经全部过度到了第二代,几乎占据了红崖市一大半的活动房需求市场。
这一块每年给他家产生的利润超过百万。
他说活动房比他干建筑挣得钱多不是假的。
“等我这几天开始统计一下有多少员工需要房子,如果需要房子的人多,第一期住宅楼盖好了就盖第二期,等学校搬迁走了把第三期也盖起来。”
“这三个住宅群能容纳一千三百户,你有那么多人往里住吗?”
“先盖起来再说,没人住就空着呗,空着也好看不是。”
苏平无语,这房子是空着的东西吗?
房子空着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不是他自己的企业员工需要房子。
栾深家徐斌以及安全的企业员工也有需要的,虽然它们的比例不会太大,但需要个几十套还是不成问题的。
再一个就是现在盖楼成本还是比较低的,随着城市里开始出现开发商品房的开发商,楼房的造价会越来越高。
上一世九八年云华公社开发,那时楼房的成本就已经达到四百元左右了。
云华第一栋楼商品楼的售价是五百和六百元一平。
万帆因为就是盖楼工程队里的一员,因此他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今年把楼盖起来就比明年盖一平能省几十元。
一平就算是省十元,一套就能为员工省出七八百元,他凭啥不盖?
万帆站在四楼向南看。
南边这还有一个面积巨大的山坳,这个山坳也是他的地盘。
这个山坳东北两面环山,如果将来还需要盖住宅楼,万帆就准备盖在这里。
至于现在盖不盖他还没拿定主意。
看看这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万帆就在工地里捡了一块纸壳子顶在头上一溜小跑回了家。
虽然形象有些狼狈,但好歹是顶雨回来了。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落实楼房需求的问题。
他草拟了一份告示。
告示的意思就是为了照顾企业年轻员工结婚的住房问题,公司盖了一批商业楼,以成本价出售给企业员工,每平售价是二百二十五元,有需要的员工可以到公司总部报名,联系人:XXX。
这个XXX就是谢美铃。
告示写完后,万帆打发人四处张贴。
你还别说,中午把这些告示贴出去,下午就有不少人到公司总部来打听消息。
万帆担心谢美铃又犯迷糊病瞎解释,就亲自坐镇进行解释。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企业里单今年要结婚的员工就有几十对。
这些人种相当一部分是家在北山来的人,大部分都准备在姜崴落户。
姜崴现在的土地控制的相当严,要批个新房场是难上加难,也没有闲置的房子出售,这些要结婚的人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想不到企业把这个问题给他们解决了,而且价钱比盖房子还便宜。
随着物价的的不断提高,现在农村盖一栋四五件房的成本已经上升到了将近两万元左右,如果盖大平房就接近三万元了。
企业的楼房买到手也不过一万五千多元,收拾收拾装修一下两万也就下来了。
万帆耐心地解释了一下午,不过一套房都没有订出去。
这个很正常,他们要和家人商量一下才能做决定,当天自然不会有什么决定。
第五百九十一章 表哥的生活
六月一号,万帆和赵永泉合作的年产五十万台影碟机的万泉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扬帆起航。
万帆没有去参加开业仪式,上千里的路程就去参加个开业仪式,他觉得非常不划算,就虽然那个企业有一半是他的。
他只是在电话里问候了一下。
这样一来,国内的影碟机市场在九五年下半年就有了年产二百万台的实力,万帆和赵永泉这边占据了将近一半的份额,万燕电子现在也有年产五十万台的能力,他们这个联合体承包了国内影碟机三分之二左右的产量。
其他厂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大概有七八十万台的产能。
不过这个数字明年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每台影碟机他们有五十元的权利金收益。
万帆赵永泉和江万梦每人每年从这些厂家身上还能有一千多万的权利金分账。
虽然影碟机的产量上来了,但是销量反而出现了下滑,毕竟现在影碟机的售价太高了。
四千元一台的影碟机可不是普通大众能消化的起的。
现在能买得起影碟机的几乎都是高端消费群体和商业用户。
满大街的卡拉OK和酒店里的配置成为商业用户的主力战场。
高端的消费群体虽然还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毕竟是少数,该是考虑影碟机普及的问题了。
由万燕电子牵头,国内生产影碟机的厂家派代表进行了一次磋商,讨论影碟机降价的问题。
电子产品通常十八个月会进行一次产业升级,一些新的革命性的电子原件出现进行更新换代。
这样那些老式的电子部件就会进入白菜价阶段,产品的成本由此大幅下降。
江万梦是九三年下半年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影碟机,到现在两年的时间,影碟机上用的部件正好进入这么一个阶段。
这次电子元器件的周期性革新浪潮让影碟机上运用的诸多部件都成了大路货,也让影碟机的成本像断崖一样直降了八百元。
这中间降价最多的大概要算解码芯片了。
斯高帕公司发现华国最大的影碟机生产企业千帆已经不采购他们的芯片了,就是和斯高帕合作的万燕电子采购量也越来越少,一打听才知道华国国内有企业山寨出了解码芯片。
人家不单完美的山寨出了他们的解码芯片,还弥补了芯片本身的一些不足。
这次斯高帕公司也不得不进行了腰斩式的降价。
既然老外心不甘情不愿地降价了,但他们芯片的价格依然高于国内自己生产的芯片。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古代有片海 (十月鹿鸣) 起点VIP2020-07-19完结总推荐数 8.73万您突然拥有了一片海。左手一只龙虾。右手一头鲍鱼。脚底还踩着一只青...
-
日娱假偶像 (小飞鸟大和田) 起点VIP2020-07-10完结总推荐数 13.63万秋元康:“何悦你不是要毕业吗?”何悦:“不,我改主意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