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大亨崛起 (流浪de橘猫)


  徐志问:“李生是什么意思?”
  李嘉成道:“我希望能够从徐生手中买下一部分天水围的土地,将来我们一起开发,这第一,徐生可以早日收回当初投入的部分成本,而第二,徐生也是长江实业的大股东,长江实业获得收益,你也一样可以从中获利,这第三就是大家可以倾力合作,集中所有人的资源,来开发出天水围的价值。”
  当年的天水围,几乎被所有的地产公司嫌弃,虽然面积够大,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也就华润这种内地跑来的憨憨才敢接手这个工程。
  李嘉成当初虽然也入股了进去,但只是小股东,更多的程度是交好华润以及背后的内地政府罢了,再加上当时他的主要精力是从汇丰银行手中收购和黄,因此并没有在意天水围的开发计划。
  而后续和黄争夺战爆发,天水围的股份也卖给了徐志,李嘉成自然更不会再关注天水围的事情。
  直到最近一年,前任总督麦理浩在离职之前,公布了港府正式同意了天水围开发的规划,意图重建一个新市镇,未来将会有50万人口居住在此,同时,徐志旗下的几大公司也同步公布了天水围工业区的计划,计划将会兴建数家大型现代化工厂,至少能够直接招聘两万员工。
  两万直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5万甚至更多的间接就业,如此一来,50万新市镇的计划极有可能能够成功。
  在去年,这个计划刚出来之时,所有的地产商人都对天水围的地皮眼红不已,只不过后来地价开始下跌,又碰到了铁娘子摔跤这种政治危机,大家都是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谋图其他土地。
  “李生想要多大的面积?”徐志没有直接拒绝,因为他很想知道李嘉成到底有多大野心。
  李嘉成道:“50公顷,5亿港元,徐生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不过位置方面我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在工业区附近的土地才可以。”
  “价格的确还算可以,不过我并没有出售天水围土地的计划。”徐志摇头拒绝道,他当初收购整个这一片天水围地区,差不多花了10亿港元的现金,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此刻卖掉这总面积十分之一的土地,就可以收回一半成本。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上来说,这的确是一笔划算的生意,但徐志可是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再过个五年,等中环及其附近地区的房价涨得连中产阶级都承受不了的时候,天水围这种地方就会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
  在原先的历史上,天水围基本上没有任何商业配套、交通不便、本土没有任何就业机会,在这种条件下,李嘉成都能通过一块总面积只有38.5公顷的土地,净赚了上百亿港元。
  而这一世,天水围将会变成一个新的市镇,能够自己自给自足,形成良性的商业循环,徐志为数十万百姓提供工作岗位、住宅、商业设施、金融服务等等,而在方便这一群体的同时,也可以自身获得巨额的利益。
  李嘉成并没有对被拒绝感到惊讶,问道:“徐生,你设计的这一系列开发天水围的布局很让人佩服,但我可以明说,只靠你们一家,是很难独力开发这么大的工程项目。。”
  “或许吧,不过那也是将来的事,在短期之内,我并没有出手天水围的任何土地。”徐志说道。
  李嘉成问:“徐生的意思是,将来还是会出手部分地皮了?”
  “有可能,不过那也是几年甚至十年后的事情了,现在讨论并没有任何意义。”徐志摇头说道。天水围接近5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此大的面积,不太可能所有的项目都是自己一家开发,适当的放出去部分,一个可以与一些人形成利益同盟,第二个,则是可以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强化整个天水围的人气及经济,只要保证自己能拿大头,适当的给一些盟友一点肉汤也是必须的。
  李嘉成笑道:“可惜了,本来还准备与徐生能够再合作一次。”
  徐志问:“听说,最近长江实业的业绩并不好,股价跌了不少,市场上早就有了风声,不过今天看来,李生的资金还是很充沛的啊!”
  李嘉成虽然因为背靠内地,在之前就已经推测出了地产危机的到来,但并不代表他可以彻底的高枕无忧,整个地产行业陷入低迷,长江实业准备的再好,也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毕竟,大批的房产卖不出去、商业商铺无人可租,这种情况现如今遍布整个香江,连徐志旗下的几家收租物业都受到了影响。
  “长江实业是受到了影响,不过如果碰到合适的投资,只要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即使会增加负债我也不在乎。”李嘉成笑着说道。


第394章 鸿门宴(3)
  “这倒也是,所谓的危机就是危中有机,只要能够熬过这段寒冬,将来的收获必然十分可观。”徐志点头同意道,香江的华资财团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因为他们眼光够好,胆子够大,在地产危机之时,大量动用资本吞并优质的廉价资产,待春天来临之后,这些资产的价值就翻倍的提升。
  当然,能被后人知晓并崇拜的也都是成功的这批人,实际上,能预测危机爆发的人很多,但准确预知准确时间的却少之又少,很多人也知道抄底,但却抄错了时间,在杠杆融资的情况下,这是个致命错误,一不注意,也极有可能倾家荡产。
  面临这种黄金机会,徐志实际上也没有错过这一场盛宴,只不过即使是地产危机时期,香江黄金位置的大厦也很少有出手的机会,而普通的物业,都是由手下去操作购买,每个月统计一次,交给徐志过目即可。
  只是最近半年,恒大就已经动用了3亿港元,收购了大量的商铺、小型写字楼、工业写字楼等等,这些资产只要等到几年之后,可以轻轻松松的翻个几倍。
  “二位在聊什么呢?”正当徐志与李嘉成继续闲聊之时,包玉钢与霍营东二人走了过来。
  徐志笑道:“也没什么,只是聊一聊地产生意上的事情罢了。”
  包玉钢开玩笑说道:“哈哈,那我可得好好听听了,两位的商业眼光可都是香江一流,说不定能够学到不少好东西呢。”
  徐志笑着说道:“包生你这可就说笑了,论起商业眼光,在场的可没几个可比得上你,听说香江的几位船王之中,也就包生你现在最潇洒了。”
  香江虽然面积狭小,但二战以后,凭借着优势的地理位置以及内地商品的窗口,贸易及运输也变的极为发达,其中以海运业最为强大,小小的香江,诞生了排名前十的数个船王,在世界商业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迹。
  70年代末,英国泰晤日报评出全球十大船王,包玉钢以2000万吨的航运吨位位居世界第一,这份吨位重量,超过了当时苏联的国家船队。
  而在香江,同时还有数位其他船王,如东方海外的董家、赵从衍、许爱周等等,除了华人船队之外,英姿财团也有数家涉及航运,和黄原本也有船队,但徐志入主之后就已经全部卖掉,怡和、太古、会德丰也都拥有自己的船队,只不过除了会德丰,其他三家的规模都不算大,并非整个集团的主业。
  70年代末,包玉钢预测到了航运业将会进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低潮,于是开始进行“弃舟登陆”的事业大转移,以极低的价格卖掉手中的海轮,再与怡和在资本市场硬碰硬干了一场,成功的将家族的资产转移到了陆地之上。
  而其他的船王则没这么好运,董家创始人董浩云心也看出了航运业即将到来的危机,不但没有清理船只,反而逆向操作,大规模扩大自己的船队规模,结果去年突然脏病发去世,为两个儿子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公司濒临破产。
  另一个船王赵从衍自发家以来一直就有收购古董的爱好,然后这次航运危机,逼的他套现了手中大部分古董,获得3亿港元的资金,最后慢慢经营,熬了过去。
  英资洋行会德丰则也与几大船王一样,航运业务亏损严重,不过好在会德丰早就实现了业务多元化,其他行业的利润还能够填平船运业务的亏损。
  另外两家洋行怡和与太古因为船队不大,损失较小。
  当初包玉钢白菜价出手手中海轮之时,无数吃瓜群众坐井观天般的大肆嘲笑,直到最近,所有人才明白当初包船王的策略是多么的有远见,于是,一堆媒体又开始吹捧起来。
  包玉钢摇头道:“也算不了什么潇洒,海上的劫难逃过去了,可陆地上又来了一场,日子也一样不好过啊!”
  “包生,这地产市场价格下跌,也只是账目数字的损失罢了,顶多在损失一些租金,哪天经济恢复了,这些自然会回来。”霍营东在一旁笑着说:“可这海轮可不一样,每过一天价格就降低不少,而且即使没生意,这维护成本可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是啊,相比而言,房地产的确要安全很多。”包玉钢叹气说道。
  “的确,香江的房地产要安全很多,只要不进行大杠杆投资就好。”徐志喝了一口红酒说道,香江的不少船王,据说在晚年时,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利用资金在香江购置房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