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大亨崛起 (流浪de橘猫)


  “大桥?”徐志想了想说道:“你是说浦西这和浦东之间?”
  吴鹏点头道:“不错,现在整个上沪市的长江之上只有一座松浦大桥,但离浦西很远,根本满足不了长江两岸的需求。
  现在的浦西是整个上沪市的中心,大量的单位都在这里。
  而对面的浦东,却是最大的人口居住地。
  目前浦东浦西两岸的两岸居民只能依靠浦江两岸的渡轮来过江。
  但渡轮这玩意效率极低,一旦到了上下班高峰期,那不是堵车,而是经常堵人,特别是陆家嘴地区,你能想象上万人在排队等渡轮的场景吗?如果再碰到恶劣天气,下雨下雪,那更无法形容了。”
  徐志笑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吴鹏苦逼的说道:“别提了,有一次没注意时间,跑去坐渡轮,结果碰到了下班高峰期,不能进也不能退,硬是在那站了一个多小时,比香江的堵车痛苦多了。”
  徐志笑道:“你在上沪可是经历丰富啊。”
  “所以啊,这人流量简直大的吓人,你要是建这座桥,不但能够赚一笔,还能搭近和上沪市高层的关系,一举两得啊!”吴鹏笑着说道:“据说市政府早有打算建桥,只不过一直没钱。”
  “你想的倒挺仔细的。”徐志笑了笑说道:“可是有一个问题你没考虑清楚,在香江或者其他地方,不管是建桥、隧道还是高速公路,采用的都是建完后收费来回本的策略,这些收费都是针对的轿车或者货车。
  上沪市虽然是内地最发达的城市,但汽车拥有量并不高,你到时候怎么收费回本?”
  “问人收费啊?”吴鹏耸耸肩说道:“现在坐渡轮,也是要收费的,来回过江一次一个人是6分钱,一个月下来也得一块多钱,你的桥可以便宜点,而且还不会拥堵,通行效率更高,不是更好吗?”
  “你这想法倒有意思!”徐志笑了笑说道:“虽然未必行的通,不过投资这座大桥是个不错的选择。”
  后世的黄浦江上,大桥非常之多,但在现在的80年代初,也只有一座松浦大桥屹立在黄浦江之上,这座桥兴建与1974年,76年通车,改变了“黄浦江无大桥的历史”。
  但这座桥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上沪市石油化工总厂的货物运输,并非为了民用,所以在地理位置上,并不能解决黄浦江两岸百姓的需求。
  整个80年代,两岸百姓都靠渡轮通行,虽然后续有隧道通车,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不够方便。交通的不便也导致了浦东浦西地位的天差地别。
  直到1988年,因为财政收入的增长,黄浦江上的第二座大桥南浦大桥才被提上议案。
  现在如果兴建这座大桥,不但可以与上沪市高层增加关系,亦可以为百姓服务,即使大桥收费,也必然比渡轮便宜,而且更加方便。
  吴鹏笑道:“那当然,我可是在上沪市考察了很多地方才做出的选择。”
  “你考察了很多地方,有没有去过文物商店?”徐志问道。
  “文物商店?”吴鹏愣了下说道:“去过几趟,也买过几样古玩,不过也没什么大兴趣!阿志你要买古董?”
  “对,你去过就好,等会我们一起去一趟。”徐志笑着说道,从78年底改革开放开始,内地政府对古董和一些文物的法律保护并不完善,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要有外汇,就可以在官方的古董文物店买到正宗的古董,还附带官方的证明,如果发现假的,还能退钱。
  古董收藏一直以回报率高而广受古玩收藏家喜爱,许多古董价值连城,炙手可热,这不仅仅是因为古董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很多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有数量的东西就容易被资本炒出价值,比如钻石、黄金。
  超级富豪们并非无欲无求,只是欲望与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更希望得到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因为超级富豪也是人,人活着就需要有目标,除了本身在商业领域的追求,私人方面,传统的豪宅跑车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于是一些极为稀少的物件就成了目标,如稀有的钻石,罕见的珍珠又或者无法被工业化生产的古董。
  如香江的船王赵从衍就极为喜好古玩,几年之后船灾降临,他一口气拍卖了价值超过3亿港元的古董,靠着这笔钱才挽回了家族的事业。
  当然,对国家而言,这是其文化历史的精髓,现在因为法律容许的原因导致了国宝从家门口被光明正大的搬走,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与其便宜一群外国人,还不如徐志来接手,这样既可以保住文物,也可以获得经济方面的回报。
  徐志站了起来,向吴鹏扔过去一瓶雪碧说道:“走吧。”
  刚走出门口,徐志敲响了隔壁的门,王维德开门见到徐志问道:“徐先生,有什么事吗?”
  王维德被市政府安排在徐志身边,这样不管是市政府需要约见又或者徐志有什么要求,都可以通过他进行通传,因此也住在了徐志的隔壁。
  徐志说道:“我想劳烦王先生一次,替我一次黄书记,我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投资想法,所以想就这件事与黄书记亲自面对面交谈一次!”
  王维德点头道:“明白了,那我立刻去联系,不知道徐先生什么时候有空?我根据您的时间来安排!”
  徐志笑道:“什么时候都可以,只要提前和我说一声就好。”
  王维德笑道:“好的,等我定好了时间再通知徐先生!”
  徐志点点头说道:“那多谢了。”
  与王维德告辞后,徐志与吴鹏以及身边的几名保镖,开着两辆车从著名的黄埔外滩绕了半圈,很快就到达了上沪市最大的文物商店。


第282章 古玩商店
  文物商店并不是一家只卖文物的店铺,而是国家设立的文物事业单位,在60年代曾经归新华书店管理,后来又独立出来,并且在全国各地都设立的分支的文物商店,收购文物、组织出口成为各地文物商店的主要职能。
  特定的年代造就了当时特殊的观念,当时“文物属于废品,鼓励以旧换新、文物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是文物界的主流思想舆论,这种观念也导致了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从现在看来这种观念自然是大错特错,可当时老百姓很多都吃不饱肚子,国家连钢铁都难以自给自足,追求保护文物又有什么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文物的观念并没有立刻改变太多,在很多人眼中,文物就是废品公司捡回来的,据说京城文物局还办过一个展示会,参展的香炉、古钱币甚至铜鼎都是下面文物单位从废品里挑选出来的,而且都是正宗的古董!
  1983年,国家出台了“返还个人文物的政策”,当时很多年轻人被通知去领回父辈收藏品,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破烂”有什么用,不少人在文物局门口就把“破烂”贱卖了,当时的一块正品乾隆玉墨才卖5块钱,而再等十年,价格将会在十几万到二三十万之间。
  同时,国外商人也注意到了这一块利润,收购价低的惊人,一个官窑碗才10块钱,齐白石的一张画250元,甚至更有黑心的海外华侨,拿着各种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去农村兑换古董,这些“零价值”的文物以集装箱为单位被运往了国外。
  这种现象直到90年代才被缓解,不是因为法律完善,而是因为京城拍卖会上一小批古董被海外商人炒到了300万元,这个成交额比全国文物商店加起来的都要卖的多,这才让有关部门认识到古董的价值,后又形成了相关法律。
  目前,除了收购文物,在对外出售方面,内地的文物商店和友谊商店一样,只卖于外宾,只收外汇券,不收人民币。
  徐志等人的车刚刚停下,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有车的人,比21世纪的劳斯莱斯更让人震撼,就说现在的上沪牌轿车,一辆的价值可以抵到上沪市的5套房子,而进口轿车的价格根本就是有市无价,能开得起的基本上都是海外商人。
  下车后,徐志等人一眼就看到大门之外的右边有一个红色的宽敞帐篷,帐篷并没有密封,而是半开着,外面也有几个年轻人在晃悠。
  徐志问吴鹏道:“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吴鹏笑道:“这文物商店除了出售文物,也会向民间开放收购业务,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只不过太多的人从家里随随便便取来一样,就想跑过来碰运气,或者赌鉴定师走眼。
  来的人太多,送来的东西都是一真九假,于是文物商店就定下了规矩,任何人想来鉴定,必须先买票,听说票价还不低,所以很多人被唬住了,一些人就比较犹豫要不要赌上一把!”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啊!”徐志笑了笑说道,文物商店收购古玩的价格的确不高,但一些不错的古董还是能值个几百元的,在现在工资只有几十的年代,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80年代,实际上流落在民间的古董还是很多的,据说有一位收藏家,5块钱买了一块破布,结果是王羲之的书法珍宝《平安帖》,后世直接拍了3个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