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笑道:“您好,我是周瑾,和宁导合作过几部电影。”
在电影界,他实在资历太浅,想自夸都不知道从何夸起。
宁皓在旁找补了一句,“《心迷宫》他是制片。”
“噢,难得难得,”许主席恍然大悟,“《心迷宫》真是好片子,能投资这样的电影,真是很有眼光了。”
周瑾有些汗颜地笑笑。
他这个制片人做得实在有些不称职。
闲扯几句后,许枫和宁皓往后台走去,周瑾和黄博看着那俩人的背影,都挺有感触。
黄博道:“这前辈厉害啊,有她在西宁,看来这影展还是很有搞头的。”
周瑾道:“是有搞头……我怎么感觉自我介绍的时候,那么心虚呢,没什么可拿出手的。”
“你不是有《心迷宫》吗,什么时候都做上制片人了?”黄博拿着板砖锤他一下。
周瑾道:“我也就拉个线而已,电影跟我可没多大关系。”
“能拉线也不容易啊,没听人家许主席夸你眼光好,什么时候我给我拉拉线?”
周瑾被他那猥琐的笑容吓一跳,“你要干嘛?”
黄博摆摆手,“没什么。”
可周瑾分明看到他喉咙微动,把想说的话又咽下去了。
不急,迟早会吐露出来的。
俩人举着板砖,站在走廊里闲聊,来来往往的是一个个陌生而又年轻的面孔,西装革履,脸上都带着自信和骄傲。
和周瑾、黄博这样的老年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这俩已经是成功人士,而那些年轻人99%都会扑街到死,再难得到机会。
“周先生?”
一个男子本来已经走过了,忽地又转回来看着周瑾。
“你是……忻钰琨,”周瑾认了出来,“嘿,你怎么在这呢?”
“我是来交流的,”和周瑾说着话,忻钰琨的眼神已经飘到黄博身上了,“黄老师,久仰久仰,我最想合作的演员就是您了……”
黄博道:“看完《心迷宫》,我也很想见见你,能拍出这样电影的导演,真是了不起啊。”
“您过奖了,我当时筹备的时候,最想找的演员就是您了。”
“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合作。”
黄博说着,瞥了瞥周瑾,你丫有这种资源,不介绍给我?
周瑾耸耸肩,谁让你价钱那么高的,全部投资扔给你当片酬都不够。
忻钰琨本也是沉稳之人,眼看着自己的处女作在电影节大受好评,又见到黄博了,难免有些激动。
正好他们俩都是在社会上打滚起来的,还挺有共同语言,又是刻意结交,一时聊得热火朝天。
周瑾站在一旁保持着微笑,顿时就觉得无聊起来。
参加电视节,他倒没什么感触,反倒是来回电影节,给搞得连连打击。
在这里,人家可不看什么人气,看的是真诚、梦想和热情。
可惜了,毛雪旺不在这儿。
周瑾在心里发誓,下回再来这里,一定把毛导带上。
“周先生,”周瑾开小差的时候,忻钰琨转头道:“我有一个朋友,对您十分仰慕,他也在电影展,很想见一见您。”
“哦,他仰慕我什么?”周瑾饶有兴致地问。
“呃……”忻钰琨尴尬了。
人家就是听说你有钱,还愿意投资新人的电影,于是我就顺口客套一下,你还非问仰慕什么?
他本想直说,可看看周瑾手上的板砖,又怂了。
“仰慕你八阿哥风光霁月,行了吧?”黄博打圆场道:“要不一起聊聊,反正我们俩在这待着也没事儿。”
“好啊,”周瑾自无不可。
两人跟着忻钰琨向场馆深处走去,路上,周瑾随口问:“你那朋友拍什么片子啊,有剧本吗?”
忻钰琨道:“剧本还没有,他是拍纪录片的,想法特别好,真的。”
“纪录片?”周瑾脚步一顿。
忻钰琨毫无所觉,继续道:“他找了好多影视公司,都没人愿意投,他一想,实在不行只好卖房了……”
“卖房?”周瑾跟了上去,笑道:“我现在对你那位朋友,也非常仰慕了。”
黄博闻言笑着摇头。
他可是知道周瑾对那些文艺片从来不感冒,也瞧不上特效和爆米花式的大片,对电影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故事好不好看。
至于纪录片?
还是完蛋算逑。
现在开始起劲儿,八成是看上人家的房子了。
“记录片现在可没有市场啊,题材特重要,除非你做舌尖上的天朝,”黄博好心提醒了一句。
忻钰琨道:“具体做什么,我也不太清楚,据他说,好像是慰安妇题材……哎,你们俩怎么了?”
他忽然发现那俩人同时顿住了脚步。
黄博偏下头,“国内还有这种导演,咱们还去吗?”
周瑾也偏下头,“去,当然得去,这是个人物啊。”
他已经大概能猜到是什么记录片了。
这种片子不说赚钱,能拍出来就是功德无量啊。
第三百四十章 三十二
郭可,80年出生,川省人。
这哥们从02年开始在剧组打零工,演员助理、替身之类的,一路做到副导演。
2012年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一篇《世界上唯一公开身份慰安妇:儿子至今未婚》的文章,大受触动。
于是赶往了桂林小古告屯,找到了92岁的韦绍兰和67岁的罗善学,想要将他们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下来。
然后问题就来了,他没钱。
影视圈其实挺小,他也不知道从哪打听的,忻钰琨是因为搭上周瑾这条线,才搞到的投资。
于是就想请忻钰琨代为引荐。
四个人找了张白色的圆桌坐下,周瑾打量下郭可,发现这哥们浓眉大眼的,随身带着双肩包,很有学生气。
简单的一番介绍后,郭可从包里翻出一沓资料,拘谨地道:“这是我搜集的一些文献,还有去桂林,对韦绍兰老人的一些对话记录。”
那模样不像是在忽悠投资人,更像是一个学生拿著作业证明给老师看——我不是没写,是真的没带。
周瑾笑笑,开始翻看资料。
魔鬼藏在细节里,一个导演有没有用心,从他搜集的资料就能看出来。
黄博道:“你没把这项目提交给电影节的创投会吗?我觉得这个很有意义啊。”
郭可摇头,“我投了,还找了几个影视公司,得到的回复都差不多,他们觉得太平淡、太无聊了。”
周瑾其实上辈子就听说过这部纪录片,但没敢去看,因为觉得太沉重、太残酷了。
此时听郭可这么一说,还挺惊讶,抬头道:“怎么会呢,这样的题材拍出来都带血,戳一下都痛,怎么会无聊?”
郭可比划着道:“不一样的,他们就想让老人说点什么,把伤疤揭开来,我不想揭伤疤,不想让她们说过去。”
估计怕周瑾和黄博不大明白,又给解释了下:
“这就跟数数一样,慰安妇这个群体,我不去讲一二三四,我想从五开始,讲五六七八九,去拍她们的现在时……”
这话说着他自己都心虚。
慰安妇之所以受到关注,就是因为她们的过往,如果只拍几个老太太的悲惨现状,未免也太平淡了一些。
这一点,即使是郭可,也不得不承认。
黄博点下头,他向来不泼冷水,笑道:“你这想法不错,可惜要想找投资,那就难咯,得找其他的法子。”
“什么法子?”忻钰琨适时地问。
黄博一摊手,戳戳周瑾,“问他,这个他比我熟。”
又道:“你看了这么半天,看出什么来了吗?”
“三十二,”周瑾颇为感慨,“20万受害女子,现在就剩三十二名了,这数据准确吗?”
“准确,”郭可连连点头,“我联系了一个从事慰安妇生存现状研究的教授,这是他给我提供的。”
“你没打算把她们的故事都拍出来?”周瑾又开始循循善诱。
郭可眼神一黯,带着泪光,“想过,但是不太现实,我现在就想拍个短片,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我之前去桂林找韦绍兰老人,你知道吗,她每个月才拿30块钱,临走我给她留了500块钱,她拿个红纸包了又还给我,让我给我妈买点东西……”
三个人谁都没说话,静静听郭可讲述着。
从他的那些描述里,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位老人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
她年轻的时候很苦,靠割草卖柴活着,现在做不动事了,镇里每个月给30块钱,喜欢买白菜吃,因为白菜便宜,她乐观,甚至还能唱几首小曲……
如果抛开慰安妇的那段经历,她就是最普通的农家老奶奶。
四个人一直聊到日头偏西,情绪都有些复杂,除了同情、怜悯和无奈,还有一些国仇家恨。
“要不先吃饭?晚上还有颁奖礼呢,”周瑾提议。
“你们先吃吧,我还有点事情,”郭可和忻钰琨都表示了推辞。
黄博也乐得自在,“那好,我们先吃,去莫家街怎么样,我来之前问过了,那里的手抓羊肉特棒。”
相似小说推荐
-
巨星洪泽 (懒人长庚) 起点VIP2020-06-13完结总推荐数 3.24万张昂,中国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童星,八岁站在了金马奖的领奖台上,但在发表获...
-
我家养着小妖精 (以惰七少) 起点中文网2018-05-08完结她们会唱歌,会跳舞,会撒娇,会卖萌,会酿酒,会养植,会炒股,会赚钱,也会治病救人。她们能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