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不由咳嗽两声,打了个哈哈。刚才是顺嘴说的,他俩都不知道这“京华散人”的事儿。其实自己故意“不慌”,也是为了沉一沉,以免见到东西之后不够细密。
沈歌给臧冠勋打了电话。
“下午三点,没问题吧?陈总也参加,他说不用多请人,就找了东江省博的蔡老。”沈歌挂了电话之后说道。
余耀点头,“陈总有两把刷子,这种东西,找书画鉴定专家没用。蔡老是搞古画修复的专家,的确很适合。”
中午,三人一起吃了午饭,饭后又回到格古斋喝茶休息了一会儿。
余耀和沈歌去了天和拍卖,濮杰留在了店里。
“小余,你看看,又把你请来了!”鉴定室里,陈良典笑着说了一句,接着简单向蔡老介绍了一下余耀。因为臧冠勋他本来就认识。
蔡老已是年逾古稀,退休后又被东江省博返聘的,一头稀疏的白发,眉毛却赛两道浸了油的刷子;脸瘦,高颧骨,眼睛不大,却晶晶亮。两只大手如同蒲扇,格外引人注意。
余耀没见过蔡老,但是早就听过他的名声,“蔡老的大名如雷贯耳,今天算是见到真神了。”
“你没见过我,我见过你,你那次和贺文光一起去东江省博,咱们擦身而过。”蔡老微微一笑。
“那是我失礼了。”
“不愧是古玩行的人,这么会说话,只是太虚了。”蔡老的微笑依然挂着,“客套话就免了吧,抓紧时间。”
陈良典立即接口,回旋了两句,便朝臧冠勋递了个眼色。
臧冠勋将锦盒摆上桌,打开了。
蔡老不客气,先上手了。余耀也没客气,直接站到了他一侧,就在旁边看。
装裱用的材料的确是民国时期的,封面用了暗绿带花纹的绫子。里面的画页,的确是明代的老纸老墨;水墨画,没有用彩,但十二生肖的神韵却出来了。
蔡老一页页地细看。
余耀一边跟着看,一边暗道,这笔法,还真是和唐寅有相似之处。
唐寅的画,题材很广泛,人物、山水、花鸟等等都有涉猎,而且他画风多变,不太容易捕捉。不过,从唐寅的水墨花鸟画来看,一般是墨色明净,生趣盎然。这十二生肖的水墨画,也能看出这个特点。
同时,这册页中图画所用笔法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比唐寅差了不止一点半点,特别是刚柔并济这方面,明显达不到。
虽然谁也没见过唐申的画,但是有他哥哥唐寅的特点,是正常的。明显比唐寅水平低,也很合乎逻辑,要是比唐伯虎还高明,应该不会在书画史上籍籍无名。
而最后一页,就如沈歌所说,竖写四字:甚有意思;落款:京华散人。字体是行草。而封面题名“明唐申十二生肖册页”的字体是行楷;但是余耀仍然能看出,这是一个人写的。
从这些信息来看,这就是“京华散人”得了明代的册页,从一个收藏者的角度,重新装裱、题名、落款。
余耀跟着蔡老看完,脸上微露讶异之色。
因为,这题名和落款的笔迹,不是林丰草给他看过的“京华散人”的笔迹,对不上!
虽然一起看完了,但余耀的重点肯定和蔡老不一样。
余耀肯定得先研究这个“京华散人”,结果一下子就对不上!余耀不由离开了蔡老身边,重新回到原先的座位坐下了。
蔡老放手后看了看余耀,“小余你这么着急,该让你先看的。”
他刚才说余耀“虚”,自己这也挺“虚”,都看完了才说该让余耀先看。
余耀回神笑笑,“我跟着看完了,不必浪费时间了。”
“噢?”蔡老脸色微变,“那你就先说说吧?”
“长者为先,我哪能班门弄斧?”余耀摆手。
蔡老似乎很受用,点点头,清了清嗓子,“陈总,臧主任,这纸和墨都没问题,是明中期的宣纸和歙墨;装裱是民国时期的,所用花绫产自浙省,覆背纸用了两层单宣,也是民国时期的。不过,这到底是不是唐申的画,我就无法定论了。”
陈良典刚要接口,蔡老却又继续说道,“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这装裱的水准,堪称大师之作!而且,从册页来看,必定和这个‘京华散人’有关,要么是他亲力亲为自己装裱,要么是他请人装裱;但这个名头,老朽倒是孤陋寡闻了。”
陈良典这次等了好几秒,见蔡老不再开口才道,“谢谢蔡老指教。这本册页,在你们来之前,我和老臧简单研究了一下,和蔡老的观点基本一致。这画的水平吧,在明代入不了高手之列,可也不算庸手之笔,而且有唐寅的特点,从逻辑上是讲得通的。可问题是,没有唐申画工的参照,哪怕是文字史料。”
陈良典说完便看向了余耀。
第522章 京华散人——何上善
余耀在他们说的时候,心里略有凌乱。
难不成有不止一个京华散人?
或者,手抄本和这册页上,故意采用两种笔迹?
这册页上的落笔,比起手抄本,感觉收敛很多,中规中矩,没什么太明显的特点。
同时,“许太炎”的笔迹,和这两种也都对不上;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京华散人”应该不是许太炎。
余耀正在沉思,所以陈良典看向他时,他一时没有回应。
“小余先生,你来说说?”陈良典只好开口提醒。
“嗯?”余耀看了看陈良典,“陈总,我还是再看看吧!”
“好!你上手吧。”
余耀上手,先是径自翻到最后一页,细察笔迹,而后才再度翻看十二生肖的水墨画,最后,轻轻试了下纸页和墨迹的手感。
他依然无法判断,纸墨有没有做过旧。
但凡高仿,即便采用老纸老墨,往往也会做旧,因为老纸老墨即便对,长时间的氧化感觉也不一样。比如,现在常用的“高科技手段”,是采用特殊的“光线”照射。
即便没有“高科技手段”,做旧的手法也各种各样,有用烟火熏的,有用特殊药水浸泡的,等等;同时还有一些辅助手段,比如放到陈芝麻烂谷子里,制造“虫眼儿”。
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对于一流高手而言,多多少少都会看出蛛丝马迹。
这是这册页,余耀却不能判定。老旧得很自然。
这里头还有一个关键,如果是民国时期的伪造品,本来就过了百年;当时的做旧水准如果极高,再加上百年的沉淀,那辨识难度可想而知。
正在此时,余耀突然有了一丝感觉!
同时也连带了一丝兴奋!
同样的感觉又出现了。
他曾经有过的“三幅仿画皆出一人之手”的感觉!
那三幅仿画,清代钱维城的《流江重峦图》、宋初董源的《晴岚飞瀑图》、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余耀都见过。
他当时,也是产生了一种感觉,进而判定三幅仿画皆出一人之手。
这个人,自然就是何上善。
如今,细查“十二生肖”,也有了“同源”的感觉。
这十二生肖册页,应该就是出自何上善之手!
只不过,其他三幅画,都是设色作品,这“十二生肖”是水墨作品;而且其他三幅都有明确的模仿对象,这册页上的水墨画,是在杂糅唐寅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作品。
所以,余耀第一遍看,还不曾有感觉。
直到上手之后,渐渐才有了体察。
到最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明确,那就可以判定了。
所以余耀才会兴奋。因为照这么看,京华散人,应该就是何上善!
如果是何上善,那本手抄本上的笔迹,和这册页上的题款笔迹不一致,就能说得通了。那本手抄本上的笔迹,就应该是何上善本来的笔迹,而且字数众多,也不好刻意改变。
但这册页上的题款,何上善刻意改变笔迹,只因是伪造品!
同时,从题写的“甚有意思”和落款“京华散人”来看,何上善伪造这本册页,未必是奔着出手去的,很可能是兴之所至,造来玩玩儿,自娱自乐。
至于最后是怎么流出去的,这就不好判断了。不过,料想何上善在战争时期离开华夏去美国,或许会很匆忙,就连手抄本《文博轶事》都佚失了。也可能是留给了何以涤,是何以涤在辗转的过程中佚失的。
不好判断,也很难追查。但不管怎么样,如果京华散人就是何上善,那么鬼眼门秘藏在华夏西南区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想到这里,余耀不禁微微露出了笑容。何上善真是一代奇人,不仅高仿功力出奇,就连想法也都那么出奇。
“小余先生看来有什么新发现了?”蔡老看着余耀的表情,瓮声瓮气地问了一句。
余耀放下册页,抬起头来,转而又轻轻摇了摇头。
他的所谓判定,其实是说不清楚的,因为不是具体证据,而是综合笔力、笔法、笔意所产生的感觉。
这是顶级高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说白了,我就觉得是,你觉得不是,是因为你眼力不够!
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说清楚呢?
相似小说推荐
-
我能暂停全世界 (沁东风) 起点VIP2020-01-02完结青蓝星球,灵气复苏,武道兴盛,异兽横行。有个穿旗袍的长腿御姐导师,拿82斤青龙刀,极不讲理...
-
绿茵之翼 (工商) 创世VIP2019-06-30完结大空翼的曲线射门,日向小次郎的猛虎射门,葵新伍的直角假身,罗伯特-本乡的倒挂金钩&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