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余耀的预料,老周并不客气,“行,本来我也想多要点儿呢!我倒无所谓,小余老板的眼力可不一般!人家跑一趟,我请来的,少了,我的脸面也挂不住啊。”
敲定了之后,两人也没多待,便告辞了。
这事儿,主要交给老周跑了,他人脉广,路子多。这笔买卖,本质上余耀赚的是鉴定费。
晚上,老周非要请余耀吃饭,又叫上了濮杰。
老周让余耀定地方,余耀无所谓,最后还是濮杰定了地方。
他们去的馆子,名叫“大肘子”,一听有点儿腻得慌。但其实这家馆子的特色菜红烧肘子,却是肥而不腻。
这馆子风格粗犷,是个大院子,院子里以小棚间隔,分成了一个个的小“包间”。而正房除了一个带吧台的主厅,其他房间是厨房和操作间,不设座位。
吃到一半儿,余耀起身去卫生间,卫生间在后院,需要穿过小厅。
就在穿过小厅的时候,余耀不经意间发现,吧台旁边有张贴墙的供桌,墙上贴了幅对子: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而供桌上,有一只个头不小的铜香炉,香炉后面,则是一尊赵公明铜像。
赵公明是财神。
实际上,在“封神”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是封了“玄坛真君”,不过手下有四神: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天官姚少司。
因为他手底下是四个“小财神”,民间便将赵公明奉为正财神。
饭馆也是商铺,供奉赵公明并不奇怪,引起余耀注意的,是这尊铜造像的工艺。
不仅人物造型极为生动,而且五官和衣饰处理得细腻灵动,绝非一般工手。
再者,铜质也很精良,显然是上好的纯铜,微微泛紫。还有这皮壳,也就是包浆,相当醇厚。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而是传世的老铜像!
对比铜像之前的香炉,就会更加明显。这个香炉看着个儿大,几乎和铜像一样宽,黄澄澄的造型优美,而且三足盘龙,双耳冲天,但只一眼,就能看出是现代工艺品。
余耀想看看这铜像后面有没有落款,但铜像就在一幅对联中间,贴墙而立,总不能随手去搬动。
转头想找吧台服务员问问,但服务员正在给人结账,余耀便先去了卫生间。
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正好有个男子在香炉前面,里面的线香烧完了,他换上了三支新的。
这男子看着约莫四十来岁,身材偏瘦,收拾得挺利索。
“您是店老板啊?”余耀笑着上前。
“对,您是?”男子扭头,打量了一下余耀。
“噢,我是来吃饭的,刚才去了趟卫生间。”
“第一次来?怎么样,还满意吧?”
“口味非常好。您供奉的这财神铜像看着也很好啊。”
“好是好,不过摆这里不合适,我正准备另摆一尊瓷的财神像呢。”老板随口说道。
“怎么说?”
“这香炉是铜的,财神像也是铜的,请人看了说金气太重。”
“那为什么不换香炉呢?”余耀话一出口,就后悔了。他既然要换,那就是入手的好机会,干嘛多嘴说这个!有时候就是习惯性条件反射,怪不得古人说三缄其口。
“这香炉是我定制的招财香炉,摆上之后店里生意越来越火,哪能换呢!”
余耀松了口气,“还真是缘分!老板,我也开了家小店,正缺个财神摆着,你既然要换,匀给我算了。”
老板看了看余耀,“您误会了,我不摆在店里,也没打算出手啊。再说了,这尊铜像,是个老物件,未必便宜。”
“价钱,可以商量嘛!买东西,讲究个眼缘,要不是老东西,说不定我还看不上呢!”
“这······”老板犹豫了一下,“这东西是我老婆家里留下的,我得和她商量下。”
余耀心道,原来说了不算哪!“那行,我姓余,给您留个电话。商量好了,成不成的告诉我一声。”
老板笑了笑,“好吧。您可真行,来吃个饭,还瞅上我店里的东西了,要是我不打算换呢?”
“君子不夺人所爱,您不换我就不买呗。”余耀笑了笑,“不过,能先让我看看后面和底座么?”
第23章 王玉兰
老板点点头,“看吧,小心着点儿。”
余耀从一侧探过身子,轻轻移动了一下,就在“赵公明”身后下方,发现了一方印鉴。
小篆,阳文。
王玉兰制。
余耀心里一阵惊喜。
随后,他轻轻复归原位,“后面也没啥损伤。”
“嗯,这铜像得有小一百年了,保存得这么好不容易。”老板点头。
这铜像当然不止百年,余耀抽了口烟,“您怎么知道?”
“这后面刻着印啊,王玉兰制!”老板煞有介事地解释道,“我老婆的太奶奶就叫王玉兰,这又是她们家祖传的。你想啊,兴许是当年找人定做的,陪嫁的嫁妆。不过,她太奶奶一个妇道人家,应该不会做铜器,落个名款儿,可能是讨个彩头。”
余耀苦笑不得,心说这老板想象力还真丰富!
这又是巧了。
要说这“王玉兰”,听着像个普通的女人名字,其实,明代有一位民间铜器大师,也叫王玉兰。
因为是民间大师,所以历史资料极为有限,大致能知道王玉兰生活在明代,目前仅有少量传世的铜器出现。
同时呢,王玉兰所制铜器,流传下来的多是铜壶;这人物造像,不要说见了,余耀压根就是第一次听说。
根据拍卖纪录,“王玉兰制”精品铜壶,市场价值应该在百万以上。至于人物造像,虽然没有先例,但也不会便宜了。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
因为王玉兰传世作品太少,所以很难系统地判定艺术风格。大致上,那些铜器行家,也就是根据年份和工艺的精湛程度来判定。
比如,先断了代,确定是明代的;然后又不是一般水平,再加上个“王玉兰制”的款儿,基本这样就可以认定。
但实际上呢,华夏自古以来从来不缺仿货。不管是现代作伪仿制古玩,还是同朝代或者后面的朝代,都会有仿品出现。古代更不讲知识产权,“王玉兰制”好卖,那就仿着来再加个款儿呗。
当然,即便是同朝代,大部分仿货是比不了真品的,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高精尖的仿品。
余耀判定这件赵公明铜像,也只能如此认定。说白了,如果是同朝代的高仿精品,他也没办法。
但,有王玉兰制的款儿,总比没有让人心里踏实。
“那行,老板您贵姓?也给我留个电话吧。”
“好,我也姓王。”王老板留了电话,还不忘嘱咐一句,“余老板要是吃得好,多介绍朋友来啊!”
回去之后,濮杰叫道,“你掉坑里了?这么久才回来。”
“我和老板聊了两句。”
“和老板有啥聊的,这么久?”老周问道。
余耀压低声音,“既然碰上了,就给你们说说。不过现在你们别去看了,等我拿下再说。”
结果,濮杰和老周听余耀说完,大眼瞪小眼。合着他俩虽然都算是行里人,可灯下黑,竟都没听说过王玉兰。
应了爱看书的好处,不仅仅是光有眼力。余耀是考古专业,古代史本来就是必修的重头,他又特别爱看书,包括很多野史杂记。
同时,虽然入行时间只有三年多,但余耀有理想啊,玩着赚大钱的理想,所以最近十年八年的大大小小的拍卖年鉴,他不能说全都看过,但也是八九不离十。
余耀只得又简要解释了一番。
“一说明代铜器,首推宣德炉;民间的大师,我也就知道个‘石叟’。你说王玉兰铜壶上拍过,我还真没印象。”老周笑道。
“先看看他卖不卖吧,不卖也是白搭。”余耀应道,“我就怕惊了他,查到王玉兰。”
“照你说的,他早就知道有这个印鉴了,不也一直没上心么?关键还碰巧有这么个太奶奶!人哪,有时候惯性思维能带一辈子。”老周道,“还是那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他不带这个财运,那就没辙。”
濮杰嘿嘿笑道,“你最近运气不赖啊,先是崇祯官窑笔筒,又是赵公明铜像。走一个!”
余耀苦笑,这哪里是什么运气?就像那句话一样,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是缺少古玩真品,而是缺少真正的眼力啊。
要搁以前,他怎么会不经意地看一眼,就能发现是明代的精品铜像呢?
第二天上午,余耀在店里收拾了一番,把看不上眼的东西和“工艺品”,全部整了出来,打算打包低价卖出去。这样的东西,现在在他眼里,有碍观瞻。
不过,格古斋原来也没多少好东西,这一打包,货架空了大半。
折腾了一上午,余耀累够呛,中午小憩了一会儿,下午泡了壶茶,在店里喝着。
喝不多会儿,格古斋的门开了,推门进来一个男子。他带了一顶棒球帽,帽沿压得很低,穿着一件条纹立领夹克,手里提着个硬皮塑料袋,里面好像是个鞋盒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我能暂停全世界 (沁东风) 起点VIP2020-01-02完结青蓝星球,灵气复苏,武道兴盛,异兽横行。有个穿旗袍的长腿御姐导师,拿82斤青龙刀,极不讲理...
-
绿茵之翼 (工商) 创世VIP2019-06-30完结大空翼的曲线射门,日向小次郎的猛虎射门,葵新伍的直角假身,罗伯特-本乡的倒挂金钩&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