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点点头:“之前不是都说跟《黑天鹅》有点像么,估计也是舞蹈演员出现了臆想之类的吧。”
一一蓦然反应过来:“我是说季铭这次的表演很不同,应该是一种不真实感的漂浮感,因为他把这种漂浮感几乎放到每一个动作里头,导致后来我们习惯了,那种异样反而消退了下去。”
“这个处理很困难啊。”
“当然,一般来说这种漂浮感,都是通过电影技术来实现的,比如调色、调光之类的,通过表演来实现,我一下都想不到还有其他的例子——而且真的很入骨入肉啊。”一一啧了一声,突然住口。
此时杨鸣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充满活力的身体,他意识到有些事情并不正常,四肢的轻微扭曲,眼神大特写里变脸式的的挣扎,唰唰唰的,这一段的一幕幕几乎能够组成一张多幅的画,如弗洛伊德·培根的自画像,意味深长。
啊,多少人轻轻惊叹出声。
排练室外,有人在喊杨鸣,咔一下,这油画一样的画面碎裂开来,他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现实一次一次在这个幻想世界里突进,停滞的数码表,五年前的宣传单,不够优秀但像极了五年前自己的青年舞者……
电影的节奏是很紧凑的,因为本身时长就比较短,90分钟的电影,去除了不少冗余的画面,让它的可看性变得更高了,不然搞个120分钟,大量的长镜头,情节换面,很多人容易睡着。
杨鸣最后登台跳《寂静湖》的时候,他看了一眼老师,笑了一下,竟让一一想到一个词“赴死的祭品”——接下来那段舞,就是献祭之舞了。
现场的呼吸都细了很多,尽管大家都只是电影爱好者,但《寂静湖》这支舞的高妙之处,已经超越专业的藩篱,尤其它本身还处于整个电影的叙事中,有大量的情感和剧情的铺垫,很容易帮助行外人感受里面的情绪。
美的惊心动魄,这是舞蹈。
惊心动魄的美,这是燃烧的杨鸣。
而这惊人的过程中,还在快速地切入青年舞者的消失,演员们的变色,观众席回闪到五年前的样子……舞台顶部的光像一个窗,缓缓关闭:
“家属确定放弃了是么?”
结束了。
一一张了张嘴:“呃,整个电影是个梦?垂死之梦?”
“梦?”同事想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暗示:“最后说放弃,应该是一直在维持生命的病人吧,如果他并没有睡着呢,也许他只是不能开口,但还醒着呢?”
“……这么绝望?”
在一声显著的,长长的叹息之后,放映厅里的每一个座位上,都响起发自内心的掌声。
短短几分钟之后。
意大利影评人罗伊就在自己的脸书主页上发了一条短短的“影评”——“现在,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杰昆还是Ming吧。#伟大的威尼斯#伟大的电影。”
第0421章 开心的锣鼓
“他是醒着的,还是在梦中——《默》远比《黑天鹅》更加绝望。”
“如烟花一样死去,在最灿烂的时刻粉身碎骨。”
“《默》是一部让你从舒适到惊疑,再到悚然,最后瞠目结舌,浑身颤栗的电影。”
“毫无疑问,Ming献上了足堪称为经典的表演,他将一种存在于个人幻想中的挣扎,演的比现实存在的更有力度和层次感,这是一种绝少的表演史级别的贡献。”
“在《小丑》首映之后,杰昆·菲尼克斯被认为将是沃尔皮杯的新主人,但在《默》上映之后,这一切变得未知起来。”
“从戛纳到威尼斯,从《遇见神灵降落之地》到《默》,季铭展现了一个青年演员伟大的可能性和角色创造力。”
“大师级的舞蹈表现,《默》是一部舞蹈电影,还是一支电影舞蹈呢?无论如何,Ming的表演配得上他的舞蹈,他的舞蹈同样让表演相映成辉。”
“又一次!MIng让意大利为之欢呼。”
以上只是《默》上映之后一天内,来自专业和非专业领域的欧美媒体报道内容——某种程度上,丝毫不逊色于广受关注的《小丑》。其实如果换一个环境,比如两部电影同时上映,《默》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小丑》的热度,无论从题材还是卡司,在西方,两者都不是同一量级的。
然而在威尼斯,这是个比赛,《小丑》看似没有敌手的时候,《默》出现了。
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而远在国内,《默》更是把《小丑》压得结结实实的,杰昆·菲尼克斯也好,DC世界的小丑也好,都不可能跟季铭比较影响力。
“主场待遇,季铭新作威尼斯首映,意大利人万众追捧。”
“好评如潮!影评人称季铭将是威尼斯影帝的最有力竞争者。”
“像《黑天鹅》?不,评论家称《默》远比《黑天鹅》深刻。”
“新作口崩爆棚,红毯内外,季铭惊艳威尼斯。”
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以来,在国内媒体上,其实没有太多的讨论热度,对于各大电影节,其实都一样,吃瓜群众只关心奖单,至于奖单之前,全是八卦,爆不爆看大家心情,以及媒体的关注度——季铭毫无疑问引爆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第一个高峰。
影评人黑暗骑士,给《默》打出五星:“季铭没有让人有任何失望的机会,也没有丝毫降低作品标准的计划。《默》是一部比《遇仙降》更为成熟的作品,从镜头到节奏,从剧情到理念,从剪辑到表演,它几乎称得上尽善尽美。
首先必须提及的是季铭的表演,在首映之后,我们看到大量的电影节影评人毫不吝惜地给出高度肯定,认为他将和杰昆竞争影帝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不同于杰昆非常典型的好莱坞标准的顶级表演,季铭给出了极具灵性和不拘一格的答案——和他在《遇仙降》中给出来的也不一样。我们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表演是为《默》量身定做的,合乎它的设定、背景和需要,非常有诚意。具体的,有待于上映后大家去看了。
此外值得一说的,还有导演,爱丽丝·洛瓦赫,中国观众可能非常陌生,但在欧洲,她并非籍籍无名,在戛纳电影节战绩煊赫。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知道季铭找了一位意大利人来导演他的新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悬起一颗心,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太多水土不服的中外合作了。不论是外国电影为了中国市场做出的定制,还是中国电影为了奖项和逼格而强行国际,失败远多于成功。
但看完电影之后,必须说,洛瓦赫导演可能是最适合这部电影的导演,她和季铭的联手作为,为这部电影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氛围,贯穿电影的方方面面,从最表面的镜头,到最深处的思考,无处不在——我认为这种氛围的建立,在整个电影史上都是创造性的。
期待它在威尼斯有好的消息,也期待它在国内正式上映。”
“我的娘哎,所以是真的要拿威尼斯影帝了?”
“这帮写影评的,应该去写玄幻小说,吹得比修仙还厉害。”
“外网吹爆了都,之前《小丑》有多火,《默》就有多火——考虑到《默》是一部华语片,你们就知道它有多牛叉了。”
“哎呀呀呀,说实在的,我不希望季铭今年就拿影帝,如果真拿了,我感觉他就要进入退休状态了。”
——“还有戛纳和柏林呀。”
——“那太渺茫了吧?要碰到好的剧本和项目,没那么容易的,看看现在的片子质量就知道了。”
——“只剩下追求三大影帝的目标,难道还不是退休状态?两三年拍一部戏那种,拍出来就至少得入围啊。”
——“才22岁呀他,果然还是搞音乐剧去吧,退休太可惜了。”
《默》上映之后的热度,是很多人都不曾想到的——尤其威尼斯组委会,简直乐坏了。《小丑》作为好莱坞漫改片,大受欢迎之下,可以说一洗威尼斯跪在好莱坞脚下的指责。而《默》作为亚洲艺术电影,三大的基本盘之一,同样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好评,足堪力证威尼斯在好莱坞之外依然宝刀不老,能够发掘出最优秀的作品来。
在这种奇妙的心情里,《默》也是获得了很多电影节官方的支持——比如他们的发布会行程,采访安排,组委会都大开方便之门,而且主动给不太关心亚洲片的一些媒体发邀请函,力求营造出五洲四洋,共庆佳节的喜庆场面来。
锣鼓敲起来,敲起来……
敲的季铭头昏脑胀,发布会上大家用的大多是英文——但各种各样的口音,简直像个英语博物馆。季铭也是这一刻才意识到,尽管英语是世界语言,但区别也太多了,岛国和棒国就不说了,还有印度的媒体,都是出了名的难听懂,甚至连澳洲英语也不是那么“标准”,可能做电影的有不少兼职的,比不上新闻线。
“我觉得全场我的英语是最好的。”季铭跟洛瓦赫导演嘀咕,爱丽丝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除了口音,问题当然也非常多。
你觉得你能拿影帝么?我觉得也没有用啊。
你觉得你跟杰昆谁的表现更好?我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医武圣手/国手圣医 (清歌暮) 掌中文学网VIP2020-03-01完结总阅读量:2744627他是医圣世家唯一传人,一代武学奇才,医道圣手,却在一夕之间遭遇巨...
-
影帝之巅峰演技 (玉米骨头) 起点VIP2020-03-07完结总推荐数 3.99万巅峰的演技,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一个拥有如同鬼魅附体般表演天赋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