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清的自言自语,真是一听就很有时代特色。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寻找新增行政审批手段来解决——遇到麻烦,就想办法立个规章,多要几种介绍信。
恨不得证明“尼玛是尼玛”。
顾骜听了,免不了正色劝诫:“仇局长!不是我说你,这个思路就走到死胡同里了。发展经济不是你这么搞的,靠增加介绍信、那是官僚注意作风!要解放思想!”
仇清一惊,意识到对方更有能耐,倒也虚心认错:“顾处长是见过大世面的,是我想差了,那,要不咱就学习沪江同行的先进经验?可他们完全不是收门票的模式,黄浦江边一个收费景点都没有,都是吸引外国人来购物创汇的呀。人家有十里洋场的历史基础,咱学不了啊。你总不能让我把西湖边全部放开了免费吧,卖纪念品根本赚不回来的,陈市长非撤了我的职不可。”
景区打通免费、从此不收门票,长久来看当然是有利的。
不过顾骜也知道,眼下确实不是实施的时机。
就跟1980年代搞不了农家乐,一个道理。
要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并非超前就是好的。
前世的顾骜是85后,所以并不知道80年代早期,钱塘是怎么个德行。如今亲自经历了数年,对旅游业基础的恶化是深有体会的。
因为西湖是“三面环山一面城”的格局,湖东岸是市区。
而闭关锁国时代没有旅游业,所以从涌金门往北、武林门以南,整个后世一公园到六公园、少年宫之间,黑压压一片都是违章建筑。
最夸张的甚至还有造纸厂临湖修筑、直接把工业废水往西湖里排。
所谓西湖十景的公园,只在湖的南北西三侧,湖东就是杂乱的违建群。所以八年前尼克松来的时候,必须车队直奔花港观鱼和净慈禅寺因为只有转到湖南面,才有景点,东边都是破烂。
这才有了历史书上尼克松总统那句“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也可以翻译为“古朴的城市”,尼克松这句话有争议)
而这一切,历史上其实要到1983年,外调过来的厉市长,在胡总枢机的力挺下,才得以解决——把所有湖东岸的违章建筑统统拆掉,占地的全部拆迁,改建了七个免费公园和少年宫。后来钱塘的旅游业才算真正第一次起飞。
而湖的另外三侧,虽然没有民间违建,但乱占地也不少,都是各大疗养院,甚至空疗之类级别非常高、连大军区都管不了,是中央级别的军兵种总院。这一切,要到1984年,伟人亲自主持完“百万CAI军”,才彻底清退出来。
仇清如今求上顾骜,完全是有点超前的,属于手上都没硬货底牌,盲目羡慕江州和沪江的同行。
他想办的事儿,等个两年,才比较稳妥。
并不想非太多力改变政治史的顾骜,也只能对此有限地支招:
“全面废除门票,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我给你支个招,你可以打申请试点起来,阻力应该会比较小:你就申请,西湖十景门票,凭外国护照免费参观。
但是要外商承包景区内的外汇商店,为他们提供只使用外汇券的高价纪念品和餐饮、交通、按摩这些,把外国人少花的门票钱几倍赚回来。这就相当于双轨制,赚中国人钱还用老办法,赚外国人钱用新办法。
至于承包方式,你可以采用招投标,按上一年景区门票的外汇收入作为基数,乘以一定增长率,作为承包费,让承包外商来竞标。
承包期也不用太长,你先给个三年经营权好了。我相信会有千金市骨的外商来这么干的。三年后,如果确实有利可图,政策也更加明朗了,你再租金涨价好了嘛。等你把基础打好了,我当然会帮你拍宣传片的。”
第271章 横店模式?
顾骜的说法,瞬间就让仇清耳目一新。
他是听说过,南方特区那边,如今是有一种声音,要把地皮使用权卖给外商的。
这算是中国房地产业的渊薮吧。
不过卖地的时候,地方政府最大的担心,就是起拍价定低了,会不会导致将来被政敌攻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这是一个暂时无解的问题,不管你定多高,都有人会觉得“本来说不定还能卖更高”。
因为这块地多值钱,此前是没有对标标杆,从无到有的。
所以也就特区官员敢动这种脑子,哪怕是其他沿海相对开放的城市,如今碰都不敢碰地,至少要到84年第二批开放城市公布。
但顾骜说的“出卖三年承包经营权”,就稳妥很多。
因为上一年门票收入是多少钱、前年是多少、年均增长率是多少,那都是有财政数据支持的。
就算挑一个78到80年,相对较高的年增长率,乘以今年的门票收入,推算出后面三年该赚多少,再给点余量,去找外商招标承包,那怎么说国家也是赚了的,官员也不会留下贱卖的嫌疑。
同样三年的时间也短,将来可以重新调整。这种经营灵活性,外商也可以接受。
如此一来,推行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哎呀,小顾同志,你这个办法好,而且这个法子,相当于是把所有低估的风险,都丢给资本家了。咱只要先研究个报告,给市长打上去,市里开会决定了,就可以试点。如果没有外商投标,流标了,那就再说,反正也没损失——啧啧,市长十有七八是会同意的!”
仇清两眼放光,对顾骜愈发信任了。
今天这一趟不白来,哪怕顾骜不给拍电影,有这个点子,都值不少钱了。
顾骜看对方诚恳,也就稍微再多点拨两句:“如果同意投标,你们投标的时候还可以增加一些附加折算条款,比如允许以对旅游业设施的硬件投资额,折抵直接缴纳的承包费,具体你找搞经济的专家研究吧。”
仇清精神抖擞地答应:“行,那我这就去推动,争取过完春节就能招标。顾处长,您这边,就等你明年5月份回来,咱再拍宣传片,反正你可以慢慢拍嘛,拍个一年也没关系,关于题材,要不你先给掌掌眼?如果觉得没看得上眼的,您自己想也成。”
仇清说罢,拿过来一张节目清单,上面罗列的都是本地各种古代文化传说,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IP素材”。
顾骜见对方并不逼着他马上拍,只是给点选题意见,当然也不好推辞,勉强看了一眼。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题材,是“苏小小”。
顾骜脸颊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这个仇局长啊,为了发展旅游业,连这种“古代名女支”的剩余价值都不放过?
艾喂你是发展旅游业诶,不是发展红灯曲诶。有点儿觉悟好不好?
虽然苏小小题材的影视剧,好像后世确实有人拍过,但顾骜完全记不得了,应该就是个扑街吧。而且这种故事也没法展开,除非只借个名字,然后随便找一篇女频言情文瞎套。
所以顾骜直接就过滤掉了。
再往后看,《白蛇传》。
看到这个题目,顾骜脑子里第一反应闪过的是赵雅之的扮相。
没办法,那个形象太有画面感了。而且顾骜刚刚年初跟周闰发赵雅之合作过,自然容易先入为主。
但他依然有自己的担心:“仇局长,这种选题,是不是都太封建积垢、或者迷信了?名女支也好,传说也好,那都是四旧啊。你要拍的话,两年之内是绝对不敢上映的。”
“不上映也没关系啊,能不能先去南洋、湾湾和香江上映呢?我也不图赚内地人自己的钱,只要吸引了花外汇的人来旅游,就值了。”
没想到仇局长倒是目标感非常明确,甚至到了国内暂时不让放都没关系,优先保障创汇客户。
顾骜不禁莞尔。
“那我暂时选第二个题目吧,到时候有空,帮你联络点资源。不过我话先说在前头,吸引内地游客,至少两年之内,还是电影这种载体比较好——因为中国人普遍还没有电视机。
但要吸引海外游客,最好还是拍成电视剧,那样传达率要高得多,外国有钱人家里都有电视机,他们没空去电影院看内地电影的。
《少林寺》好歹还有点功夫元素,很符合外国人刻板印象里的中国元素,《白蛇传》的话,肯定吸引力不如外国本土的言情传说,那种东西太多太泛滥了。”
仇清想了想:“电视剧也成啊,那就电视剧好了,咱就对标《沪江滩》的旅游业提升效果,能做到一样我就知足。”
顾骜:“那就需要大改剧本,可能会被一些守旧的老派知识分子骂呢——原来的传说,能撑起两小时剧情就不错了,撑不起几十集电视剧的。电视剧需要的是更加琐碎、日常、有血有肉的角色。”
仇清无所顾忌地说:“想骂的让他们骂去吧,咱是为国发展旅游业,又不是老学究。九年前,我领受紧急任务的时候,三个月内要抢修完笕桥机场、机场路和这两处景点。当时还有红色思想捣乱呢,我都挺过来了!”
顾骜知道,仇清说的是九年前的接待任务。当时是71年11月份,基辛格定下日程后,中央就下了死命令,让钱塘的旅游基建部门三个月内完成上述任务,第二年2月份美国总统来之前必须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