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笙的脑海里,无数的知识在拼凑成型。
修改,安装,电路集成……
杜小笙沉默,专注,他的动作时而停顿,似在思索,时而加快,似乎有些想好该怎么继续。
渐渐的,谩骂和不认同的声音越来越少。
他的专注,他的执着,他的智慧,他的技术,还有波澜不惊的态度,所有的一切,都足以称之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无比优秀的——宇航员。
第九百零四章 采访
“火星近地日的登陆窗口,马上就要到来了,通过采访,我们邀请到了宇航员赵韵寒,请她为我们来解答一些关于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所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距离宇航员选拔赛,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
从杜小笙和赵韵寒决定加入这个项目,已经过去了三年半的时间。
自从去年杜小笙和赵韵寒完美通过各方面的严格考核,展现出了远超同批次宇航员的水平之后,确定成为宇航员的赵韵寒和杜小笙,落定成为了世界宇航员们所关注的焦点。
而与他们一起去,兼顾负责火星返航的能源专家克里斯蒂娜·阿斯姆斯,以及生物工程学教授保尔·阿克曼也同样赢过了小约翰等人,与他们二人组成了世界第一支火星探险小队。
因为近地日窗口还没有到来,这个筹划了长达十三年的项目,仍在紧张地进行着部署和测量。
来自全球的目光汇聚于此,让华蛾这个项目越发的备受关注。
眼看就要登陆火星,为了进行宣传,世界媒体对于杜小笙的采访邀请已经多不胜数。
没有办法,作为极为重要的驾驶专家,杜小笙连睡觉的时间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倒是为了避免一些疾病的产生,刚刚做完阑尾和胆囊摘除手术的赵韵寒,抽出时间,在杜小笙旗下的‘极限’传媒公司中,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采访。
此时,基本完成康复的赵韵寒,坐在演播间,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她微笑着说道:
“难点和问题太多太多。不过第一个难点就是距离,我们都知道火星距离地球5000万-4亿公里,且这个周期每15年才出现一次。所以,想要到达火星,我们要尽量选在火星近地日出发。”
“而即使是最近的距离,到达火星的航行也需要6至9个月,但只有等到火星和地球运行到相对太阳较一致的位置,才能返航。”赵韵寒轻轻翘起腿,双手十指交叉,思路清晰地回答说道。
“至于第二个难点,就在于火箭的载重。
我们大家都知道,火星的重力和地球相差不多,所以载人登陆火星比载人登陆月球要困难得多,宇航员要克服长途宇宙航行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阻挠,并且飞船上要携带更多的食物以及其它必需品,像水与氧气……等等这些。”
“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之外,着陆和着陆点都是巨大的问题,我们知道,NASA的火星探测器——好奇者降落在盖亚陨坑附近,而我们则需要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这涉及到人类航天史上,此前从未用到过的着陆技术发动机点火反推的方式着陆……”
听到赵韵寒侃侃而谈,记者也是相当的好奇。
“这听上去相当困难,具体有多难你能为我们讲一下么?”
赵韵寒略一沉吟,仔细组织语言后,回答说道:“耗能高就是要想把火星飞船和宇航员发射到火星轨道上,这需要极大推力的火箭,而且来回都需要消耗大量燃料。”
“而我们这次前往火星,不止是插个国旗那么简单,携带的东西有太多太多,比如各种探测器,火星降落设备,返回设备,宇航员生活设备等。
除此之外,我们火箭的发射并非像很多观众朋友想的那样,直接一个巨大的火箭,搭载全部的设施,直接飞往火星,而是需要先将太空飞船、返回设备、大量燃料以及宇航员所需要的东西
运送到地球附近的太空中,组装好之后再用自带的发动机加速,之后利用地球引力弹弓效应发往火星!”
一边说着,赵韵寒眨了眨眼,形容说道。
听到引力弹弓这么高端的词汇,主持人吃惊地说道:
“半年前,我听说杜小笙又再次追加了40亿,投入的重型运载火箭,配有39个火箭发动机,高达106米、重约2.7吨。
虽然其额外重量增加,但有效载荷能力也更强,这种火箭可以将73800公斤设备、货物以及乘客送出地球轨道,这是航天飞机能达到同样高度的有效载荷的3倍还多。”
主持人的身体前倾,目光中露出探寻的光芒。
赵韵寒没有避讳,这些资料,早在一个月前,蛾国航天城就已经公布过这些信息。
克里斯蒂娜·阿斯姆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甚至还说了一些关于火星登陆的具体任务。
“没错,一旦我们确定无误后,我们会按照计划,先建造一个小型火星基地。
然后,将火星登陆舱,以及一辆带有科学实验室和栖息地的房车安顿好。
在我们住下来以后,我们将组装好一座用于在火星的发电站,进而隔离辐射,以基地车为中心,搭建试验基地,尽可能地制造热能,种植食物……”
说着说着,赵韵寒莞尔一笑,补充说道:“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得是顺利的话。如果登陆舱不能够顺利返回地球。我们将不进行登陆,只是把资源和货物投入到火星,然后在火星轨道上绕行一段时间就返程。”
主持人点点头,对于赵韵寒的说法表示理解。
“对于本次任务,很多星际探索的粉丝充满了期待和疑问,他们最想问的问题是:我们宇航员在到达后,将需要部署一个人工地球环境,以用来种植粮食,本次我们的火星登陆,能否将这样一个基地保存下来呢?”
赵韵寒没有犹豫,直接开口说道:“这将是我们登陆火星重点尝试的事情。不过现阶段,空间站已经彻底试验成功,我们将会收集岩石样本,以便在其栖息地模块内的一个小型实验室进行分析,并且尝试钻到地下去寻找水和任何可能存在的生命。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将会尝试建造一个小型的安全基地,它为宇航员提供安全用水,进行水处理,以及过滤空气。当然,这需要充分的尝试,并且不在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里。”
随着谈话慢慢结束,观众们更加期待起这次为期接近两年的火星任务,很多人甚至因为有生之年能看到人类登陆火星而感到兴奋。
毕竟,这又将是载入人类历史的重要一笔,而杜小笙又将完成一项永载史册的大事。
第九百零五章 上天了
火星近地日。
这是人类载人航天史上,迎来的第一个窗口日。
今天,全世界航天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定点。
许多杜小笙的粉丝,自发地摆起了祈求平安的蜡烛,祝愿偶像能够顺利升空。
足有四十五层楼高,超过106米的超巨型火箭下,四个缩小的辅助发射器看上去仍然和正常火箭大小相仿。
只是,与普通运载火箭不同的是,巨大的驾驶舱外,悬挂着这艘巨大的航天飞船,看上去极为雄伟。
此时,一个拿着麦克风的记者,背对着火箭介绍说道:“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是在海姆音发射中心发射场,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火星一号运载火箭呢,是全世界最快的也是第一艘的运载火箭。”
“火星一号不仅发射速度快,还能够实现快速集成,快速响应,是人类首次进行火星往返发射的重要运载工具……”
“火星一号,是华蛾共同研发的一款超大型运载火箭,它不但具有超高的入轨精度,超大的载重容量,同时具备高分辨率,大幅宽,高速数传等特点,为此,它也可以快速与地球联系,为我们全世界提供更加丰富的火星数据!”
不止是各国记者在报道,此时此刻,作为世界上航空技术最强的米国,此时都被火星一号的外观所震撼。
“华蛾时隔六十年,又要开启新的一轮太空竞赛,我们可以看到,火星一号比现役米国的‘猎鹰’号运载火箭大了足足一圈,它的直径粗略估计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七米,全长106米,据专家分析,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在燃料上应该突破了米国最先进的液氢液氧技术。
这种推进技术,力气更大,起飞推力应该远超千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也将突破近百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更是未知。”
直播间中,NASA客座教授此时捋了捋自己金色的头发,震惊地说道:
“实在是太强大了。
不懂行的人,在外观上看不出来什么,不过你看它的底部,那下面足有36颗强大的大心脏,这其中蕴含着超过36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16台氢氧发动机。”
听到NASA客座教授的话,主持人不敢相信地问道:“教授,这是什么意思?华蛾这次会成功吗?他们的宇航技术超越我们了?”
NASA客座教授摩挲着拇指上带着的金戒指,他摇摇头说道:“这么巨大的运载火箭,想要发射成功,都是幸运。”
“它携带的燃料太多了,庞大不是成功的关键,虽然华蛾的航天技术,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但是火星探测,还是我们米国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