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厅内的500多位同志集体起立,他们拍掌拍的猛烈,把手都拍肿了。
有些干部,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泪水。
更多干部,则对沈奇团队在两年内完成别人几辈子也做不完的实验的具体细节,感到十分好奇。
带着丰硕的学习成果及强烈的好奇心,干部们离京返回地方上。
干部们纷纷表示:“沈院士的这节课,使我的灵魂升华。伟大科学家的胸怀和情操,令我终身难忘。”
沈奇瞅了眼系统中的信息,政治12级升13级任务进度:2%。
跟这些干部们上课,真的是很累啊。
口水都讲干了,也才2%进度。
接下来,沈奇将离京进行全国巡回演讲。
在沈奇踏上旅途之时,欧叶带着小黄、赵天、小云、曾寒等人,来到了水木大学。
去往水木报告厅的路上,赵天代表学弟学弟们向小黄表达了敬意:“黄师兄,久仰久仰。”
小黄摆手道:“应该是我久仰你们三个学弟学妹,你们仨可是《强BSD猜想证明》的作者。”
赵天谦虚的说:“我们仨就是做些最基础的工作,整个《强BSD猜想证明》的方案,是叶子姐搞定的。”
“叶子姐为啥不选别人,而选了你们三个?那是因为,你们仨是天选之子。”小黄蛮羡慕三位学弟学妹的,如果是他的名字出现在《强BSD猜想证明》这种级别的论文上,甭管是七作八作,那都是值得吹一辈子的科研资本。
“你们也别太谦虚了,你们几个,都挺优秀的。”欧叶说到。
欧叶一行燕大数学人已达水木报告厅。
水木数学系的杜洋早已等候在报告厅门口,他与欧叶握手:“欢迎你,欧老师。”
“让你们久等了,杜老师。”欧叶客气的回应,这便随杜洋进入报告厅内。
报告厅内坐了十几个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苏文燮院士。
“来了。”苏老爷子打招呼的方式言简意赅。
“苏院士您好。”欧叶礼貌的回应礼节。
“坐吧。”苏院士做了个请的手势。
欧叶等人入座,欧叶居中,其余四人两两在她左右。
“我先介绍一下我的团队。”苏院士说到,“这位是杜洋,水木数学系研究员。其余的团队成员也都在水木数学系工作学习,他们的名字都在名牌上。”
苏院士团队的每位成员,其面前都立着名牌,以便对方有个基本印象。
欧叶一行人的名牌,由水木大学提前做好,也搁在他们的面前。
总而言之大家算是认识了,这便进入主题。
苏院士首先说了说学术背景:“我在巴黎读博时,就对BSD猜想很感兴趣,那段时间,费马大定理被怀尔斯证明了,BSD猜想上升到极高的学术地位。当时我对导师说,BSD猜想,将由我苏文燮来证明。”
“可惜,我没能做到。而欧教授,你的团队给出了一份看上去很接近真相的方案。我组织了一支团队,就是我身边的这群人,我们自作主张的开展《强BSD猜想证明》的解释工作,已有一个多月。”
苏院士团队自愿承担《强BSD猜想证明》的解释工作,他们是拿不到任何报酬的。
不仅没有报酬,苏院士团队还得从他们的科研经费中挤点钱出来,以开展解释工作。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崇高学术精神。
为了求证真理,其他的事情不值一提。
欧叶对苏院士表达了敬意:“燕大、水木的友谊传承百年,很感谢苏院士能为我们的《强BSD猜想证明》做解释。”
“好了,背景就说到这里,下面进入具体的细节。我是主攻代数几何、椭圆曲线的,对于数论,也有一定的研究,怀尔斯用椭圆曲线证明数论问题费马大定理,对我起到了一定的学术启迪。欧教授请看屏幕,你论文中的这一部分,令我们颇为费解啊。说直白点,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解释不通。我想就算是怀尔斯本人,也很难解释的通。而据我所知,怀尔斯的团队也在推进《强BSD猜想证明》的解释工作。”
第680章 原来如此!
大屏幕上显示出《强BSD猜想证明》的核心部分:
analytic rank≥2,Gauss conjecture in quadratic……h(D)>1/55(ln∣D∣)∏(1-2√p/p+1)……L(E,s)∏p(1-ap/p^s+p/p^2s)^-1→L(E,s)=c(s-1)^r+High-Order Items!
苏文燮院士说:“有一个地方,我解释不通,analytic rank≥2的条件下,椭圆曲线上的有理点分布不一定遵照你的证明方案。你绕了一圈,看上去花里胡哨,但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即坐标是有理数的点没有满足局部整体原则。所以欧教授,我认为你这份方案,在某些细节上值得推敲。”
苏院士此言一出,水木数学团队其他成员纷纷点头,他们眼神炯炯的盯着欧叶,相信与质疑共舞,肯定与否定齐飞。
小黄心中一凛、感到紧张,苏院士提出的这个问题既刁钻又关键。
对啊,欧老师你如何解释椭圆曲线上的有理点分布绝对遵守你设定的方案?
小黄当然研究过《强BSD猜想证明》,但是研究过不代表一定能研究透彻。
解释《强BSD猜想证明》的这份工作,需要极高的数学水平。
赵天、小云、曾寒三人虽是《强BSD猜想证明》的作者,然而这三位学生也无法完全解释清楚这篇论文的每一处细节。躺狗嘛,躺着喊大佬666就行了。
这场燕大、水木之间的数学研讨会,似乎演变为了欧叶课题组的毕业答辩会。
参加过毕业答辩会的同学都知道,答辩会评审老师首先假设你能通过答辩,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基于这种假设,根据你撰写的毕业论文,评审老师提几个关键问题,让你进行回答和陈述。
通常情况下,只要学生老老实实做实验、勤勤恳恳写论文,在答辩会上把关键问题陈述清楚,就能顺利毕业。
苏院士亦像是一位善良且严格的导师,他首先假设《强BSD猜想证明》成立,然后带领他的团队去解释。在解释过程中,苏院士团队有了些疑惑。
真正的毕业答辩会上,评审老师对于学生的论文也会有疑惑。疑惑点主要是:你的论文数据是不是作假?是不是抄袭?是不是请人代笔?
而苏院士团队的疑惑,欧叶的理解是,他们可能是看不懂吧?
数学史上不乏已成名大佬看不懂别人论文的案例。
挪威数学天才阿贝尔写的论文,同时代的高斯看不懂,柯西也难以理解。
高斯、柯西在当时已是开山立派的宗师级大佬,他们确实没能看懂阿贝尔的论文。
一百多年后,阿贝尔的论文被数学界所证明成立,阿贝尔群、阿贝尔几何学成为数学史上的经典,被写进教科书,供学生们学习。
19世纪的高斯、柯西没能看懂阿贝尔的论文,也不能全怪两位大佬。阿贝尔自己也要负一定责任。
当时年轻的阿贝尔十分贫穷,穷到连饭都吃不起,整天饿肚子。
阿贝尔写的论文的原文有一万多字,但因为贫穷,他将他的一万多字手稿压缩为6页,然后拿去印刷为几份,分别寄送给高斯、柯西等权威数学家。
高斯、柯西没能看懂阿贝尔压缩版的6页论文,大佬们一致认为阿贝尔在扯淡。
有人说阿贝尔直接把他的一万多字手稿寄给高斯、柯西不就完事了吗?
但阿贝尔并未这么做,具体原因不明。
或是因为当时的文件快递费按页数收费,而快递费更贵。
贫穷令人自闭。
穷困潦倒的阿贝尔在年仅二十多岁时就死了,死时憔悴又悲凉。
由此可见数学界的规矩,大佬说你写的论文成立,那就成立。
大佬说你写的论文狗屁不通,那你就重新写一份吧。
跟大佬作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今日的数学界,同样是这个规矩。
好在欧叶不差钱,她的手稿42页,最终扩展为405页的论文。她付得起印刷费、版面费以及快递费。
当年的阿贝尔面对大佬的质疑时,显的比较自卑。
一方面是穷,另一方面或许跟阿贝尔是白羊座有关。
富裕的处女座欧叶站了起来,她走到报告厅的黑板前:“我来解释一下,苏院士的疑惑。”
众人望向黑板。
欧叶拿起粉笔写写画画。
她首先画了一个标准的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是3、4、5。
很明显,这是毕达哥拉斯三角形。
这个经典的三角形蕴含一个定理:在斜边d=5的情况下,不存在边长为整数而面积为5的直角三角形。
“这是……中学生的几何方法?”小黄暗道,解释千禧难题级别的BSD猜想,莫非要从中学数学切入?
水木团队亦感疑惑,他们默默不语,保持关注。
紧接着,欧叶又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2、20/3、41/6。
这个三角形同样蕴含一个定理:存在一个边长为有理数而面积为5的直角三角形。
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正整数b的比,这是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