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阿达马团队对于《强BSD猜想证明》的推翻性验证工作,哥伦比亚大学龚长伟团队对于《强BSD猜想证明》成立性的解释工作,其团队核心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私人感情去开展工作。
而克雷研究所的人不一样,他们是完全中立的一群人。
BSD猜想由英国数学家伯奇、斯温纳顿·戴尔提出,由一位富有的美国业余数学爱好者克雷先生将其设立为千禧难题之一。
克雷研究所本身就是个数学、物理科研机构,所里拥有不少顶尖学者。
要说感兴趣,恐怕克雷研究所对《强BSD猜想证明》是最感兴趣的。
所里的顶尖学者们自发组织起一支强大的数学团队,他们的工作方式是,先凭直觉判断,《强BSD猜想证明》是否成立。
若成立,则继续开展解释工作。
若不成立,则通知作者欧叶,很遗憾,请继续努力。
十一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数学家围坐一圈,坐在老大位置的这个男人,他发如鸟窝,眉若弯月,厚重的眼镜片之后,是一双深邃睿智的黑色眼睛。
这位带头大哥是曼纽尔·巴尔加瓦,他是拥有美国/加拿大双重国籍的印度人。
巴尔加瓦大哥是2014年的菲奖得主,他的获奖理由是,在数的几何领域发展了强有力的新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计算小秩的环数和估计椭圆曲线平均秩的界。
拥有菲奖得主的头衔,专业又特别对口,因此巴尔加瓦大哥众望所归的成为了《强BSD猜想证明》验证/解释小组的组长。
巴尔加瓦说到:“初次直觉是最美妙的,也是准确率最高的,这已经在数学上被证实了。所以各位,觉得《强BSD猜想证明》成立的请举手。”
刷!
刷刷!
有五人举手。
“看来,我们产生了一些分歧。”巴尔加瓦笑了笑,然后举起了他的手臂:“我的直觉告诉我,《强BSD猜想证明》是成立的,所以六票对五票,接下来我们进入《强BSD猜想证明》的解释阶段。”
……
全球各单位各部门的数学家忙碌了起来。
对于《强BSD猜想证明》的验证、解释不是朝夕之功,根据国际惯例,短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
欧叶、沈奇十分了解数学界的工作流程,对于夫妻俩而言,他们关于BSD猜想的工作已经做完了。
沈奇牵着欧叶的手,在住院楼下的花园内散步。
“感觉你的身体越来越好了。”沈奇用心感受、用手去摸,直觉和客观的临床数据告诉他,他发明的新药在欧叶身上的效果相当不错。
欧叶的心情非常美丽:“嗯,我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确实好多了。I期临床就要结束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夕阳西下,阳光洒在小两口身上,为他俩镀上一层金色。
“小叶子,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啊。”
“嗯,呵呵,是蛮像的……哎呀,他是我的病友啊!他的情况,看上去很不妙!”
第672章 迅速成长的沈诺菲
欧叶的那位病友,他以爬行动物般的姿势在地面上爬动,嘴里喊着:“你们能把我怎样?你们能把我怎样?”
屈教授大喝一声:“何元凯,够了!”
病友忽然抱住屈教授的大腿,嚎啕大哭起来:“屈教授,我是个病人,你要跟他们说明情况,我是个重病患者,他们不可以把我带走!我要留在医院,我要治病!”
屈教授大手一挥:“把他带走!”
疯疯癫癫的病友被带走,沈奇不由警觉起来,欧叶则是一脸厌恶的表情。
“老屈,这位何元凯是什么个情况?我记得,他好像是三氮杂辛烯素临床试验受试者吧?他的精神出了问题?应该不会是药物副作用吧?”沈奇有些紧张,三氮杂辛烯素好不容易推进到I期临床阶段,万一出现了精神类的副作用,那就完蛋了!
“他是在装疯卖傻。”屈教授摇摇头道,“这人是大学里的老师,我也是刚收到消息,他因贪污挪用项目经费,被立案调查。”
沈奇长吁一口气,同时义愤填膺:“靠!这种道德败坏之人,怎么把他招进受试组了?”
老屈以45度角仰望空中的绚烂晚霞,深沉的说:“在医生眼里,只有患者和非患者之分。”
欧叶愤愤不平:“这个姓何的,真是个败类!他因贪污公款被立案调查,他睡了那么多女学生,难道就没人管?”
沈奇说到:“学生写不出论文或者考试挂了,去找老师求情求放过,这种事情在某些大学里并不少见。几年前,我出了张数学分析的卷子,数院的学生有80%的人没及格,一些没及格的学生求着我给多加几分……这没法管啊,老师又没逼学生,是学生主动送上门的……”
欧叶猛掐沈奇的腰部:“沈奇,我允许你组织语言再说一次。”
沈奇义正言辞道:“管,要管,必须管!别的地方不归我管,但在燕大,我一定要管。话说从那以后,数院再也不邀请我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出试卷了,我已经好几年没出过卷子了。”
欧叶问到:“我记得那次数分挂科惨剧,最后好像只有30%的学生挂了,剩下的50%,你全给放过了?”
沈奇:“真实分数50分以上的,我都给加了几分。学生们来燕大读书也不容易,而且我那次出的题,确实很难。”
欧叶警惕起来:“睡了女学生没有?”
沈奇连连摆手:“没没没!来求我的都是男学生。我带的博士研究生,也全是男生!”
“哦。”
“老屈,咱聊点正事,去你的办公室。”沈奇让欧叶先回病房,他和屈教授在一起探讨医药学方面的问题。
新药I期临床做完耐受性试验后,就是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试验。
三氮杂辛烯素目前推进到了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试验阶段,在此阶段,研究团队通过PK研究药物在受试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时间过程,通过PD研究药物作用时间过程。
通过PK/PD及相关的数学方法,结合临床观察,三氮杂辛烯素的I期临床数据初见端倪。
包括欧叶在内,一共有60位I期临床受试者。
作为欧叶的丈夫,沈奇最关心三氮杂辛烯素在欧叶身上的耐受性、药代/药效指标。
作为三氮杂辛烯素的研发者,沈奇亦需全面关注这60位受试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之前的动物实验数据,以及后续的II期、III期临床试验。
一款新药是否能够上市,取决于它在绝大多数目标受试者身上的安全性及药效。
沈奇当然希望三氮杂辛烯素最终能上市销售,他的关注重点逐渐转移至其他受试者。
屈教授向沈奇展示了基于60位受试者所建立的药代/药效模型,目前来说是个半成品,需要继续补充数据,但也能看出一些趋势。
“Tmax、Cmax是通过实测得来的,AUC0~t通过梯形计算法获得,我们用λ2求出t1/2以及AUCt~inf的估计值,这是非房室模型,是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生物利用度研究中的主要药代计算方法,也是新药申报中法定的计算方法。”
“但是非房室模型获得的参数有时难以用于建立PK预测模型和进行PK/PD关联分析,所以在本次临床试验中,我们也运用到了房室模型,进行了严密的数学分析。沈主任你看,这是样本6,药物进入样本6的体内后分布到作用靶点,与靶点结合后产生药理效应,由此引起生理、病理上的变化,从而带来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样本6的数据很好,这谁啊?”
“样本6是你老婆。”
“哦,不错不错,挺6的。但样本27,貌似不理想啊。”
“样本27是何元凯,就是刚才那个装疯卖傻的大学老师。”
“看看整体的模型化分析吧。”
“整体模型还没做好,不过也没事,看看过程数据吧。沈主任你瞧,我们通过LC-MS/MS分析,在我们设定的范围内,药物浓度与其信号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加权线性回归函数来描述,也可以用二项式来描述……”
“老屈你让开,我来帮你用二项式描述。”
沈奇自告奋勇承担起数学模型计算分析的工作,半个多小时后,他完成了整体模型的二项式描述。
对比加权线性回归函数描述,二项式描述揭示了更为细致的药物浓度与其信号响应之间的关系。
“菲奖得主出手,果然不一样。”
三氮杂辛烯素I期临床试验进行到了收尾阶段,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分析处理,最终形成书面报告。研究团队、临床团队申报新药或者发表论文,都是以数据说话,以书面报告判定研究成果。
沈奇顺手帮屈教授做了二项式描述,加快了该临床团队的数据处理进度。
从现有的数据上可以看出,综合考虑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三氮杂辛烯素通过I期临床试验的希望非常大。
随着欧叶的《强BSD猜想》正式论文发表,世界范围内不少数学团队宣称,他们已开展《强BSD猜想》的解释、验证工作。
这些数学团队包括,克雷研究所巴尔加瓦团队、哥伦比亚大学龚长伟团队、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林登施特劳斯团队、牛津大学阿达马团队、水木大学苏文燮团队、UCLA陶哲轩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