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全本校对] (术小城)


  这太人吃惊了!
  沈奇科研中心的别称是沈奇论文批发中心吗?
  近百篇论文的署名栏中,全都有沈奇的名字。
  一作、二作、三作、通信作者,沈奇换着来。
  你可以理解为,沈奇在一个月内独自撰稿或与人合作撰稿,共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这近百篇论文,几乎都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学术界的朋友对这个震惊的消息进行了研究。
  一篇论文,不可能今天写完,明天就发表。
  做项目、写论文,最少也得几个月吧。
  期刊那边审论文也有一定的周期。
  署了沈奇名字的论文,一个月内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各大期刊上发表了九十几篇,这种操作是如何做到的?
  有记者问到:“沈奇院士一个月发表九十八篇论文,而且全是《自然》、《科学》、《PRL》、《数学年刊》这种顶级期刊,这个新闻成为了热搜榜热度第一的新闻。沈院士,能说说这是怎么做到的吗?”
  沈奇的解释是:“这九十几篇论文涉及的科研项目,最早启动于三年之前,最晚启动于今年1月。这些论文在一个月内发表于相关期刊上,纯属巧合。大家都知道,期刊审稿的周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比如说《代数几何中的算法问题》这篇数学文章,一年半之前就投给了《数学年刊》,而《一种新型的重排反应》这篇化学文章,是上个月投给了《美国化学会杂志》。有的期刊审稿慢,比如说大多数的数学期刊,而有的期刊审稿较快。所以我还是那句话,纯属巧合。”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论文发表时间较为集中,这是巧合,但这些论文涉及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不是巧合。感谢我们中心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所做的努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篇论文多则几十页上百页,少则几页。而完成一篇论文,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记者:“沈院士,你曾说过,你最喜欢的数学家是欧拉和高斯。欧拉是科学史产量最高的人,他一生中发表了886件论文或书籍。我们给沈院士做了统计,您目前的发表数量,已经逼近欧拉了。您是否想过,有一天会成为科学史上发表学术文章最多的人?”
  沈奇:“有可能吧。”
  科研工作者体现自身价值的方法有很多种,发表论文是最直接也是最主流的一种。
  外界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把沈奇刷成科学史上更新量最大的科学家,沈奇科研中心全体学者参与了这个计划,故而发生了“沈奇一个月发表98篇论文”的轰动性事件。
  一篇论文特别是顶级期刊论文,为作者带来的利益无需多言。
  学术界不乏为了争夺论文署名权扯皮撕逼甚至大打出手的案件。
  有的学生颇为怨恨,课题是我做的,论文是我写的,凭什么一作要写导师的名字?凭啥知识产权属于导师?
  沈奇科研中心不存在这种现象。98篇署了沈奇名字的文章,沈奇大多不是一作。
  一作,是一个科项目里,做最具体、最核心工作的人。很多科研机构招人或评职称,明文规定应聘者或职工须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以一作身份发表多少多少篇论文。
  二作、三作、N作,也为一个项目付出了一定的贡献度。
  通信作者是一个项目的统筹者,负责宏观上的全局把控。
  外界也有质疑,咱不扯远了,就说这98篇论文所涉及的诸多科研项目,沈院士每一个都亲力亲为的参与了哇?
  沈奇的答复是:“废话,我不参与科研项目,论文上凭啥写我的名字?你这个记者同志很有趣诶,你是在怀疑我的职业素养吗?”
  保安,把这个搞事的记者带走,关起来!
  那是不可能的。
  言归正传,98篇论文共涉及了四十二个科研项目。
  这四十二个科研项目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医学乃至环境学等科研领域。
  有些论文报道的成果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吸引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国内外学术团体纷纷申请赴沈奇科研中心学习交流。
  沈奇微微一笑,他坐镇中心笑迎八方来客。


第614章 大胡子与光头佬
  这天清晨,沈奇在家穿上王府井裁缝为他私订的银色西装,打一条鲜红色领带。
  每逢代表国家与外宾接触,沈奇都会打一条红领带,红色是国旗的颜色。
  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帅的一比,沈奇颇为满意。
  “爸爸好帅!”诺菲一顿尖叫,眼里满是小星星。
  男人三十一朵花,三十岁之前的沈奇只是小帅,一过三十岁,他莫名其妙的就帅到一塌糊涂了。
  欧叶帮沈奇整理西装的边边角角,瞅着这么帅的老公,她忽然又想谈一次恋爱了。
  “今天接待英国代表团是吗?”欧叶问到。
  沈奇点点头道:“英国佬、美国佬其实不好打交道,他们表面客客气气,内心中却别有用意。”
  欧叶:“哪个国家的人最好打交道?”
  “我觉得东欧人比较淳朴,东欧很多国家并不富裕,却盛产各领域的天才。我不止一次的跟上面建议过,咱们可以从乌克兰多进口一些粮食嘛。”
  “乌克兰小野猫很出名。”
  “呵呵,是啊。”
  “沈教授有没有在外面勾搭小野猫?”
  “没有,绝对没有!”
  “去吧,时间到了。”
  “嗯,我走了。”
  沈奇乘外交署安排的专车离开沈院士别墅,目的地是驱车3分钟之遥的燕大对外接待大楼。
  对外接待大楼前聚集了一群白人,也有少数肤色较深的人,总而言之都是歪果仁。
  这些歪果仁身材高大,神情冷酷,像是莫得感情的杀手。
  他们是英国代表团科技交流小组。
  英国访华代表团这次来了很多人,他们将在经贸、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与我国进行交流合作。
  英国代表团科技交流小组将访问我国几所名校以及几家高科技企业,第一站就是燕大。
  沈奇的专车抵达对外接待大楼,一位等待已久的中年男子快步走到汽车旁,为沈奇拉开后门。
  “曲主任,这多不好意思。”沈奇在车里挥挥手手,这便下车。
  外交署的曲主任握住沈奇的手用力晃动:“沈院士您可算来了,这些英国人从昨天开始就一直跟我打听你各方面的消息。喏,那位大胡子是他们科技交流小组的组长,叫查理·兰道夫,是一位官员。”
  “了解。”沈奇这便随曲主任来到英国人身边。
  如果是中英双方纯粹的学术交流,沈奇自己就能接待,不需外交署出面。
  既然英方派出了政府官员,那我方也得派出相应的人员陪同。
  英方科技交流小组的带头大哥查理·兰道夫先生,他蓄着一脸伦敦南部风格的炸薯条色金黄络腮胡子:“早上好,沈教授!我是查理·兰道夫,经常在新闻里看到你的名字,今天终于很荣幸的见到了你本人。”
  “请。”沈奇笑了笑,遂带领这群英国人进入对外接待大楼VIP会议室。
  英国人入座后直入主题,兰道夫说到:“我们恳切的希望,在数学、物理基础理论,以及材料、能源、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与中方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中方推荐沈教授与我们洽谈,这是我们十分乐意的,也感到特别荣幸。”
  兰道夫在短时间内连说了好几个“荣幸”,一是出于外交礼仪,二是沈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确实很大。
  “要不我们聊聊具体的合作项目?”沈奇也是个直接的人,他亲自接待英国代表团,因为他觉得在兰道夫提到的这些科学领域,英国人还算比较有实力。
  “好的,下面请洛瑞博士发言。”兰道夫望向身边一位秃顶汉子,说到:“洛瑞博士拥有先进的实验室,他是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专家。洛瑞博士,来吧。”
  洛瑞博士起身,在眼神上与沈奇进行了交流。
  他秃了,他很强?沈奇对洛瑞博士并不是太了解,全世界那么多专家,如果不能在某个领域成为全球前几名,所谓的专家那也是区域性的专家。
  洛瑞博士自带了一份PPT,他在大屏幕上播放PPT,向沈奇进行展示。
  卡尔·洛瑞,拥有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BNE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在BNE的资助下,他运营着一间新能源研发顶级实验室。
  BNE即英国新能源公司,其前身是英国石油下属的一个前沿科技研发分公司,后独立出来,专门从事新能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沈奇对洛瑞博士不是很熟,但他还算比较了解BNE。
  英国是欧洲最早提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燃油汽车”的国家。
  汽油车、柴油车被英国政府给制裁了,是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
  全面禁止生产销售燃油汽车,并不意味着英国不需要汽车了。
  所以新能源汽车在英国拥有极大市场,HEV、PHEV汽车是过渡,最终英国将全面实现纯电动汽车,乃至氢能源汽车、太阳能汽车或其他形式的新能源汽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