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全本校对] (术小城)


  “光点计划”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将搭载于长征运载火箭,分批次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如果火箭不能正常升空,卫星没能进入预设轨道,那就没有然后了。
  明天凌晨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文昌发射基地。
  包括沈奇在内,“光点计划”的所有参与者都将目光聚焦在我国南海的那一个起点。


第593章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长征运载火箭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迄今已过去了几十年。
  长征家族依旧在履行使命,他们将各种卫星和航天飞船送入太空。
  即将被长征火箭送入同步轨道的是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这些反射卫星代表了中国最高的科技水平,它们被命名为“紫微”卫星。
  中国古人认为紫微星是北极五星中的帝星,紫微大帝是非常强大的一位神仙。
  名字霸气的“紫微”卫星的体积、重量其实很小,“紫微”卫星的单体重量只有北斗卫星的十二分之一,体积是北斗卫星的十六分之一。
  长征火箭运载北斗卫星可以做到一箭双星,即一次运送两颗北斗卫星进入预设轨道。
  一百二十颗“紫微”将分四次被送入预设轨道,每次长征火箭的发射会携带三十颗“紫微”。
  一箭三十星,这是航天史上的首创。
  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航空人完成了“一箭三十星”的工程技术研究,并即将付诸实践。
  而“一箭三十星”的独创技术并非“光点计划”的核心,它只是做运输服务的。
  单单把“一箭三十星”这项运输服务技术拎出来,中国航空人已能笑傲江湖。
  时间接近0点,首都指挥中心总指挥室内灯火通明。
  所有工作人皆紧张的等待着,紧张中充满期待。
  为了做好“光点计划”,中国研究者发明了无数的创新技术,并通过了各项模拟实验。
  真正的考试即将到来,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在黎明之前。
  只有“光点计划”成功了,一万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才有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高考。”为了缓和一下凝重的气氛,沈奇跟身边的章总师聊了起来。
  “很形象的比喻,高中三年做一万张卷子都不算数,只有高考那张卷子才是决定命运的钥匙。”章总师为这个项目付出了许多心血,最关键的时刻就快来临,他希望能在这次考试中取得最优秀的成绩。
  章总师想了想,问到:“话说沈院士,你不是因为参加IMO拿了冠军从而保送燕大的吗?”
  “对,我是保送的,但我还是参加了高考,体验生活呗。”
  “高中年代的IMO冠军,果然可以为所欲为啊。我儿子今年读高一,他非常喜欢数学,等这个项目结束了,沈院士你得指导指导我儿子。我儿子数学天赋挺好的,但IMO也不敢奢望了,他在你的指导下能拿个CMO的国决名次,我就很开心了。”
  “以老章你的数学水平,亲自教你儿子高中数学竞赛的知识,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吧?”
  “问题大了去了!我在我儿子眼里,就是个长期不回家的不称职父亲。而你沈院士,是我儿子的偶像,是他们这些爱好数学的高中生心中的男神。”
  “哟,想不到你们家还有我的粉丝呢。”
  沈奇和章总师有一茬没一茬的唠着嗑,眼睛却是时刻盯着大屏幕上的信息。
  0点已过,日期跨进4月8日,距“紫微”一号~三十号的发射进入一小时倒计时。
  文昌发射基地一切就绪,长征火箭矗立在发射台前,静待点火命令。
  西北基地一切就绪,库姆塔克沙漠里的微晶硅电池组凝望无尽的黑夜,这片区域的工作人员能见到黑夜的日子所剩不多了,他们从来没有如此珍惜过黑夜。
  4月8日凌晨1点整。
  首都指挥中心变的很安静,没人说话,只听得见仪器设备的运转声音。
  此时的沈奇仍有权利终止“紫微”卫星的发射。
  沈奇深呼吸一口,随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零号,按原计划执行发射任务。”
  文昌发射基地的“零号”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收到!”
  1点01分。
  “零号”浑厚而坚定的男低音响彻在文昌、西北、首都三地的指挥大厅里:
  “各单位注意,我是零号,1分钟准备!”
  各单位严阵以待,一场科研领域的重大战役就要打响。
  1点01分01秒。
  02秒。
  03秒。
  ……
  数十万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建设者二十年呕心沥血的努力,到底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耗时二十年打造的国之重器进入了读秒阶段。
  4月8日1点01分50秒。
  文昌发射基地的零号指挥员以沉稳的语音读秒: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起飞!”
  “零号”口令声落,文昌发射基地发射台处浓烟喷薄,长征运载火箭底部的烈焰喷涌而出。
  轰!
  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中国南海,搭载三十颗“紫微”反射卫星的长征火箭拔地而起!
  最黑的夜,最亮的火焰,长征火箭急速升空。
  舱内九百吨重的零下252度液氢燃料提供了强大的推力,起飞后的17秒,长征火箭不再垂直向上飞行,而是遵循程序拐弯动作沿地球的倾斜度飞行。
  长征火箭越飞越高、渐行渐远。
  起飞后的174秒,火箭助推器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与长征火箭主体脱离。
  长征火箭尽情的放飞自我,起飞后的285秒,它飞出了大气层,保护有效载荷的顶部整流罩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与火箭主体分离。
  火箭顺利飞出大气层是个重要节点,“光点计划”的首飞成功了一半。
  距离文昌发射场几公里之外的铜鼓岭测量点紧张有序的开展跟踪火箭、测量数据的工作,最先进的测量设备和雷达将长征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第一时间传到三地的指挥大厅。
  沈奇紧握双拳,专注的盯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数据显示,此时一级火箭燃料耗尽,一二级火箭分离,二级火箭的发动机启动。
  “907,907!”沈奇凭他的肉眼和大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计算分析着长征火箭后续的飞行情况。和沈奇做着类似工作的是首都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
  没人知道沈奇反复念叨的“907”代表什么技术含义,沈奇也没时间跟同事们解释。
  “稳住,稳住啊!”章总师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与不安,激动是因为目前看来一切顺利,不安是因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第594章 爸爸爸爸好爸爸好爸爸我有一个好爸爸
  起飞后的769秒,长征火箭关闭二级发动机,进入滑行阶段。
  又过了700多秒,二级发动机进行二次点火。
  起飞后的第1825秒,火箭二级发动机在抵达预定位置后停止工作。
  此时星箭分离,有效载荷三十颗“紫微”反射卫星被送到预设轨道,长征火箭完成了它的使命。
  文昌发射基地的零号指挥员长吁一口气,他和他的发射团队圆满的完成了运送第一批“紫微”上天的重要任务。
  沈奇的任务并未结束,他坐镇首都指挥中心,指挥后续的工作。
  首批三十颗“紫微”反射卫星静静的漂浮在同步轨道上,它们在等待其余的九十位战友。
  轰!
  轰轰!
  接下来的一周,文昌发射基地陆续发射三次火箭,将余下的九十颗“紫微”送入轨道。
  南太平洋的上空,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百二十颗“紫微”反射卫星沿轨道曲线布成阵列,其平均间距为一颗卫星展开后的直径。
  地面上的中国科学家无数次的模拟实验在此刻成为真实。
  “紫微”携带的流体平面膜缓缓展开,这种单分子层流体平面膜比纳米还要低一个数量级,其核心技术专利的发明团队是沈奇科研中心凝聚态物理实验室,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由沈奇亲自解决掉了。
  “紫微”在太空中华丽绽放,数小时之后,完全展开的流体平面膜的面积为136平方公里。这只是一颗“紫微”的携带量。
  一百二十颗“紫微”同时绽放,它们携带的流体平面膜严格遵守已设定好的程序,无缝连接为一个可弯曲的弧面。
  地球同步轨道上史无前例的出现了一张巨型反射镜,它的面积为16320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半个海南岛的大小。
  地面指挥中心的沈奇心情澎湃,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他亲自启动焦点偏移防错机制A-MODEL,命令天上的“半个海南岛”反射镜锁定地面焦点坐标为“北纬39.76度,东经93.54度”。
  “北纬39.76度,东经93.54度”受光区位于中国西北库姆塔格沙漠,此时是中国首都时间晚上十一点四十三分。
  天上16320平方公里的卫星群反射镜将四百倍的自然光强聚焦于中国西北的沙漠一角,罕见的奇观在瞬间发生。
  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受光区原本是黑夜,忽然天空骤亮,天上赫然显现一个新太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