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幸福。
此刻的温暖,就现在。
沈奇猛的抱起欧叶往宽大的床上一抛。
欧叶预感到了什么,她仰面躺在床上,问到:“你用密码向我表白,在数学公式前吻我,今晚,你的新技能是什么?”
沈奇躺在欧叶身边,散去欧叶的马尾辫,深情的说到:“今夜没有数学,只有三个字,我爱你。”
欧叶轻抚身边男人的面庞,纤纤玉指触碰到沈奇的胡子茬,刺刺的让她感到真实:“把灯关一下,可以吗?”
灯灭了,爱情升华了。
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
……
沈奇和欧叶这厢恩爱,爱情持续升华。
没有人可以拆散他俩。
……
唔……坏蛋……这就是……你的新技能……
喜欢吗,小叶子?
唔……
怎么了……小叶子……
灯……灯开一下……我想看着你的脸……沈奇,你这个坏蛋……唔……爱你……
……
孙二雄和周雨安在酒店大堂等了半小时,沈奇和欧叶没有下来。
又等了半小时,还是没有下来。
孙二雄给沈奇发了条微信:“酒店外面有间喝晚茶的店铺,有空你俩就过来。”
然后孙二雄和周雨安吃宵夜去了。
一直吃到凌晨一点,沈奇和欧叶还是没有过来。
……
天亮了,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洒进房间。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当你每天醒来,最爱的人就在你身边。
暖暖的,有点疼,欧叶亲吻了尚未醒来的沈奇。
她很幸福,变成女人的过程有点疼,但是值得。
欧叶从床上爬起,想倒杯水,却发现走起路来好艰难,她只能扶着墙壁,以小碎步的方式缓慢移动到卧室外。
哐当一声闷响,玻璃杯掉落地面。
豪华套间铺着地毯,玻璃杯没有摔碎。
欧叶腿软手也软,拿玻璃杯都拿不稳,身体虚弱极了,但内心中的幸福感填充满满。
沈奇醒了,他抱着欧叶返回卧室,轻轻放下在大床上,柔声说到:“再睡会儿,颁奖仪式傍晚才开始。”
“嗯……你去忙吧,准备一下发言稿。”欧叶说着说着就睡了过去,安安静静乖的像个婴儿。
沈奇、孙二雄、周雨安三人一起喝早茶。
沈奇十分抱歉的说:“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最晚临时有点事情,放了你们的鸽子。今天晚上我请客,当面赔罪。”
孙二雄一看欧叶没来,大概能猜到昨晚发生啥事了:“欧叶呢?”
“她身体有点不舒服,让她多睡会儿吧。”沈奇说到。
“年轻人呐,年轻人。”孙二雄将一笼虾饺推到沈奇面前,说到:“年轻人要多吃点虾,补充体力,沈奇你今晚可别掉链子啊。”
“我已经准备充分了,放心吧孙教授。”沈奇自信满满的说到。
“沈奇你跟欧叶处对象处了这么久,都见过对方家长了吗?”孙二雄问到。
沈奇如实回答:“我见过她爸,她还没见过我父母。”
“你家不是离香港很近吗?”孙二雄又问。
“是很近,看情况吧,香港时间的后天,我要从香港起飞返回普林斯顿。今天是颁奖仪式,明天是学术研讨会,我只有后天上午半天有空,下午的飞机就走了。”沈奇说到。
“哦,这样啊,你们年轻人的事情我也不懂,反正你和欧叶都是我学生,我希望你们能修成正果。”孙二雄夹了块排骨,吃的津津有味。
周雨安将一个叉烧包撕成两半,说到:“孙教授,我就不是您的学生了?”
孙二雄:“小安砸,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满意了吧?”
“小安砸,喝茶。”沈奇给周雨安倒茶,又道:“我爸这两天会来香港,跟我碰个面,我妈单位比较忙,她可能走不开。”
按照议程,先开始的是陈省身数学奖颁奖仪式。
傍晚六点,港大的大礼堂张灯结彩,来自大陆及两岸三地的中国数学家们欢聚一堂。
一年一度的中国数学家大会,是中国数学界最盛大的活动。
今年恰逢陈省身数学奖颁奖仪式,更是让这场活动充满意义。
颁奖现场来了不少记者,媒体的消息很灵通,他们已得知,这届陈省身数学奖的两位获奖人是谁。
离六点半的颁奖仪式正式开始还有一点时间,两位获奖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黄维峰教授,这是你第三次参与陈省身数学奖的评选,恭喜你终于获此殊荣!”
黄维峰教授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于复旦,博士就读于MIT,在宾大当过讲师,目前在复旦数学系工作、任教,是国家千人计划招回来的海外高级人才。
39岁的黄维峰教授是应用数学领域的专家,去年入选杰青名单,他面对记者说到:“我觉得吧,这个奖项应该给我,中国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工作者中,我是走在最前的。”
咔咔咔,记者们纷纷拍照,黄教授这番话说的很霸气啊。
“黄教授,据说你正在研究障碍期权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方程,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涉及到国家重点项目的保密程序,恕我无法透露。”黄维峰教授一脸严肃的表情,然后补充一句:“我相信,一旦我的项目顺利完成,期权界的规则将被重新制定。”
咔咔咔,记者们纷纷拍照,黄教授这番话说的更加霸气啊,太牛了。
黄教授瞬间成为了记者眼中的学术明星,能让期权界的规则重新制定,这是奔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去的。
偏应用的数学家,特别是主攻金融、经济方向的数学家,拿菲尔兹奖很难,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许是他们追求的最高荣誉。
但是黄教授,老哥,牛逼吹大了吧……旁边的沈奇虽然对应用数学不太感冒,但他也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你吹几句就能吹出来的啊。
第231章 陈省身数学奖颁奖
“咳咳。”
沈奇若无其事的清咳了两声。
学术界也讲究个尊长辈分,年长的黄维峰发表完学术观点后,轮到沈奇了。
“沈奇,作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被誉为数学天才,你如何评价自己?”记者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沈奇身上。
“曾经,我只是个普通人。”沈奇谦虚的说到,“现在,我同样普通,只不过是一个喜欢数学的普通人。”
咔咔咔,普通人,记者疯狂拍照。
黄教授堂堂MIT数学博士,国家点名招揽回来的精英人才,复旦数学系正教授,他的风格是明人不装暗逼。
沈奇,普通人,21岁获得陈省身数学奖,他的风格是装B于无形。
不怕装B飞上天,就怕你不爱表演。
记者们乐于采访装B达人,有爆点,有噱头,利于后期的新闻传播及流量运营。
“可是沈奇,外界普遍认为你并不普通,你年仅21岁就获得中国数学最高荣誉,用两年时间发表了其他学者十年才能完成的论文量,有媒体评论你的人生开了挂,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记者又问。
沈奇摇摇头:“无可奉告。”
记者继续提问:“开挂只是个比喻,那我们换种说法,沃什猜想自从提出以来,37年未被攻克,而你完成了这一瞩目成就,沈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沃什猜想是丢番图方程系列猜想中的一个,这涉及到国家及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保密程序,恕我无法透露。”沈奇严肃认真的说到,转而用稍微舒缓的语气说:“我只能说,一旦系列猜想被完全破解,整个数学界的游戏规则将重新制定。”
沈奇的整个数学界,包含黄教授的期权界及应用数学界,这就很高端了,值得期待。
沈奇成为了记者们眼中新的学术明星,采访气氛达到高潮。
自从百家讲坛及类似的科普节目流行起来后,“学术明星”成为了一种新概念。
当代的学术明星不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也得善于表达。
颁奖仪式即将开始,会前的媒体通气会到此结束。
在获奖者休息室中,黄维峰盯着沈奇瞅了良久,终于开口:“小伙子,你可真能吹。”
“黄教授,彼此彼此。”沈奇答到,他作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B-S模型项目即便被黄教授顺利完成,也改变不了期权界的规则吧?能做的研究全被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做完了,这个领域很难再颁出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小伙子,瞎说什么大实话。”黄维峰并不气恼,反而笑了:“跟这些记者,我敢说我真正的研究课题吗?但B-S模型的研究依旧有它的意义,沈奇你的丢番图方程系列猜想,实际上也只剩下一个BSD。”
“黄教授也对基础理论感兴趣?”沈奇问到。
“没有理论,哪有应用?理论高度决定了应用等级,我选择应用是因为家里穷,没办法,我得养家糊口,人穷志短呗。”黄维峰叹了口气。
原来是人穷志短黄教授。
沈奇忽然对黄维峰产生了一点好感,这演技,这气质,同道中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