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去常数项后,不难得到曲线在原点处的切线方程,这时原点不是多重点。
如果曲线没有一次项,那就存在几种不同的情况。
如果原点是一个二重点,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做双纽曲线的方程。
沈奇做出了双纽曲线的方程,并由二次项得到y^2-x^2=0
但求解到了这一步,只不过是躲开了曲教授设置的陷阱而已,并未真正逃出生天。
沈奇当然会考虑另一种情况,当两条切线是虚的时候,共轭点的坐标满足曲线的方程,但这个点和曲线的其余部分分割开来。
克莱罗也好,瓜德马尔维斯也罢,或者是麦克劳林,他们都直接或接见的证明过拐点问题。
而真正的大佬是牛顿,代数对他来说只是工具,牛顿偏爱的是几何。
沈奇引用了牛顿的流数法,从而忽略虚的分支。
最终,沈奇计算出圆G的半径r为2/3或-6/5。
-6/5当然是要舍去的,所以答案是2/3。
“解几这5个学分得来不易啊。”
沈奇做第一题就花费掉了半个小时,考试时间是90分钟。
数学系可以说是整个数院的核心,数学系学生的整体实力最强。
但包括周雨安这种IMO金牌选手在内,数学系学生做这张解几试卷并不轻松。
沈奇也不轻松,他耗时80分钟完成了全部三题,检查10分钟,90分钟刚刚好。
考试结束后,数学系的学生们纷纷吐槽:“人不可貌相,想不到温文尔雅的曲教授,居然是这种人!”
“笑里藏刀的曲教授!”
“胖老孙,瘦老鲁,曲教授是笑面虎!”
“高代难,数分烦,解析几何是炸弹!”
“挂了挂了,这份解几考卷,我就会做一道题。”
“谁说解几简单,我跟他急!”
沈奇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召集数学系全体同学开会:“各位同学,都说说,什么个情况?”
“有啥好说的,挂科呗!”
“重修呗!”
“哭呗!”
沈奇问欧叶:“你呢?你也挂?”
欧叶摇摇头:“挂不了。”
“她说挂不了。”沈奇对其他同学说到。
其他同学:“她跟我们不一样。”
沈奇问同寝室的三位室友:“你们呢?”
周雨安面露愁容:“我只能拿到90分左右,最后一题的三问,我差一问没答。”
罗季:“我80分左右,两问没答。”
蔡青:“我最后一题没问题,倒是第一题没太大把握,要么70分,要么满分。”
沈奇补充:“我的三道题,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我的答案是2/3、1……”
周雨安抱头:“废了废了,我90分。”
罗季捂脸:“完了完了,我才80分啊。”
蔡青狂喜:“我三道题的答案跟沈奇一模一样,所以我有可能考满分啊!如果步骤不扣分的话。”
沈奇看了眼欧叶。
欧叶说到:“我的答案跟你一样。”
沈奇面向全体同学说到:“同学们,你们看嘛,大家基本上都能考到80分以上,所以不要再埋怨曲教授了,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同学们抓狂了:“原来装B会传染,沈奇你们寝室四个人,组团装B啊!还有你,欧叶!”
周雨安摊手道:“这也能叫装B?真正的逼王从不刻意装B,咦,逼王呢,沈奇咋不见了?”
第141章 运气王
“数院逼王跑了,那周雨安你来承担一切后果。”
李真强愤愤不平的谴责到,他不是保送燕大的,而是通过高考考取了燕大,他第一志愿填的不是数学专业,却被分到数学系。
“周雨安,你是代班长,说,该怎么办吧!”同学们群起攻之。
“我……”周雨安懵逼了,他四顾张望,沈奇呢?
沈奇早已不见踪影。
装完B就跑!
这身手,这矫健的身姿,果然是燕大业余长跑之王啊!
沈奇这个魂淡,长期甩锅给我!
周雨安心生一计,拔腿就跑!
没跑出两步,周雨安被其余同学抓住,天罗地网围的水泄不通。
看,这就是不热爱体育运动的下场,好不容易装了个逼,装完跑不掉!
柯尔莫哥洛夫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因为他特别热爱体育运动,跑的快所以命长,他活了80多岁。
活的久了,什么都见过,什么都懂,成为大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周雨安,你拿过IMO金牌很了不起吗!”
“周雨安,你为什么肆无忌惮的拉仇恨!”
“周雨安,你必须接受制裁!”
“发红包!”
“慰藉我们受伤的心灵!”
群众的意志不可违背,一向抠门的周雨安不得已发了10块钱红包到数学系的微信群,消财免灾。
沈奇去哪儿了?
他回寝室了。
沈奇投论文用的邮箱绑定了手机,手机提示有新邮件,他在手机上大致浏览了一下,浙大《数学研究报》的编辑再次来件,反馈了同行专家的意见。
回到寝室,打开笔记本电脑,沈奇仔细阅读编辑发来的新邮件。
“沈奇你好,关于你论文《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请见附件。”
“请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你的论文,完成后上传PDF及LaTeX文档到我刊投稿系统,请知悉。”
附件是份PDF文档,沈奇点开一看,就那么几句话,几个式子。
编辑肯定是懂数学的,作为专家审稿人和作者之间的联络人,编辑将审稿人的意见转化为数学语言,反馈给作者。
“所以,过审了?”沈奇看完专家意见后,得出初步结论。
专家的意见篇幅很短,大意是说沈奇这篇论文99%的内容都没问题,剩下1%需要改善。
只有一点点的内容需要修订,意味着沈奇这篇论文基本上通过了同行专家评审环节。
沈奇并不知道专家审稿人是谁,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审稿人很有水平。
“虽然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成分,但能挑出我论文里可对可错的小争议,这位专家值得尊敬。”沈奇立即操作电脑,对《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进行修正。
局部修订工作很快完成,从10月份起草到12月份定稿,历经两个月,沈奇终于出了版终稿。
将论文终稿上传的《数学研究报》的投稿系统,沈奇心中一块石头基本落地,他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审稿人肯定是OK了,不会再挑什么毛病。
《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其实就是一篇普通的数学核心期刊论文,翻成英文版能刊登在B辑上,无非就是一篇普通的SCI论文,《数学研究报》的IF连0.4都不到。
如此普通的论文,只要审稿人那边过审,编委会一般会尊重审稿人的意见。
除非是那种特别牛逼特别深奥的论文,编委会有可能一审再审,国内排名前几的数学期刊编委会成员中都有院士坐镇。
沈奇心中有数,自己的这篇《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就是篇普通档次的核心期刊论文,不值得编委会一审再审,更加轮不到院士出马。
所以搞定审稿人,基本上大局已定,论文刊登出来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审稿人是哪所大学哪家研究机构的大咖,沈奇并不知道,他也没必要知道,反正已经搞定了。
“太好了,终于拥有了一篇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值得庆祝一下。”沈奇读高中时发的那篇数学论文刊登在普刊上,它太普通了,普通到沈奇都不愿提及这段黑历史。
这时周雨安仓皇逃窜回到寝室,他一进门,就听见沈奇说什么核心期刊论文之类的话。
“沈奇,赔我十块钱!”周雨安摊开手掌,无比冤屈。
“谁欺负你了?”沈奇问到。
“你装完B跑的比兔子还快,我替你背锅,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十块钱红包,消除民怨!沈奇你真是太没良心,仇恨你来拉,伤害我来扛!”
周雨安憋了一肚子的委屈,不吐不快:“这次解几的考试,我最多考90分,而你考100分,你说,这十块钱的红包是不是由你发比较合适?”
“居然还有这事?”沈奇掏出手机进入微信,嘿,周雨安在不久前确实发了个红包。
点开看看,你的手速太慢,红包已被抢完。
运气王是李真强,5毛整。
手最黑的是欧叶,1分钱。
“我不管,赔钱!”周雨安的家庭条件中等,父母工薪阶层算不上富贵人家,但也不至于让周雨安过的穷困潦倒,而周雨安这人就是特别抠门,别说十块钱,一块钱他也会心疼很久。
“这十块钱我必须给你,但是,你得凭本事拿。”沈奇进入班级微信群,操作红包界面:“周雨安同学请做好准备,我要发红包了,大红包,在班级群。”
“算你还没丧尽天良!”周雨安的语气依旧幽怨,手速却快如闪电进入班级群界面,等待抢红包。
“三、二、一,发!”沈奇在班级群发出一个拼手气红包,金额是最大的200块。
周雨安秒点红包,红包封面上有一句祝福语:“祝大家考试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