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坛救世主 (卖萌无敌小小宝)


  当然,肯定有人不怎么关心过去的事情,就算以前是头等大事儿,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已经无足轻重,似乎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半点关系。
  能吸引过来的都是愿意看的人,因此张楚这条微.博的阅读量迅速超过了一个亿!
  微.博的数据统计固然有许多水分,可间接还是能看到它的恐怖传播量,不少人甚至都浏览了好几次。
  粉丝们当然觉得这个数据很正常,毕竟是在内地能单册销售过千万的畅销级作家,而且网络人气一点也不低,没这么多点赞转发才不正常。
  更何况,这个数据比起《悟空传》时期来说已经有些下降,未来几天那些卸载了微.博的读者们会慢慢被宣传吸引回来。
  张楚自己并没有被数字的高低所影响,正好周末没课当然窝在家里多写点。
  很多人都觉得在家里写作容易分心,比较喜欢去咖啡厅、茶馆、书店或者图书馆写,这样会更加容易集中精神一些。
  于是他也将笔记本电脑搬到了院子里面的亭阁里面,点上一柱倒流香,将茶具摆放在一边,迎着秋风码字起来。
  抹茶则是躺在假山的石头上,闭着眼睛晒太阳,肚皮朝上,四肢蜷缩在一起,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口水,不知道在梦里品尝到了什么美食。
  十月的燕京其实已经有一丝凉意,张楚穿着棒球夹克坐着刚刚好。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章 发出去之后收到了不少积极反馈,好评占了大多数,因此他也就开始着手后续章节。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有太多太多可以讲诉的点。
  只要讲明史,就不可能略过去!
  整个《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卷 的卷名就叫洪武大帝,可想而知朱重八的重要性,从出生前一直讲到去世之后。
  这位草根皇帝出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
  没有任何背景,没有后台,也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争取而来。
  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当他从死人堆中爬起来掩埋战友尸体之后继续战斗,从放牛娃成为执掌大明王朝的皇帝,他绝对称得上是最优秀的统帅!
  只不过驾崩之后将皇位传给皇长孙朱允炆,而孝文帝上台便要削藩,结果被二叔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明朝的都城也从南边的金陵(应天府)迁移北边的顺天府。
  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一般都是天灾与人祸并起。
  当元朝的统治者们还在为黄河泛滥修不修河堤争论的时候,民间已经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还不到弱冠之年的朱重八亲眼看着父亲、大哥、侄子、母亲相继饿死,之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为了能有饭吃,能顺利活下去,朱重八决定去当和尚,这也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皇觉寺!
  然而灾年和尚们也没有余粮,他只能被派出去化缘。
  正是这趟化缘之旅让朱重八收获了最珍贵的东西,同时也让明教浮出水面。
  多少人是在金庸作品《倚天屠龙记》的陪伴中长大的?
  里面主角张无忌就是明教教主,里面明太祖朱重八就曾经担任过明教中的小头领,最终建国都取之为“明”,可想而知其中的渊源有多深。
  估计很多读者都会好奇,朱元璋到底跟明教有没有关系!
  这同样也是史学家们的关注的东西,不过在史学界几乎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历史上朱元璋的确加入过明教!
  不过这个明教跟里面的明教并不一样,属于摩尼教。
  这类型的文章很容易就灌输鸡汤,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还能从黑暗中看到一缕阳光,那未来可能会拥有一切。
  诙谐的语言在幽默中将朱重八的心理历程给描写出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显然正经的史书是不会有这么主观的描写,没有史官会把这些猜测的东西写在纸上记录下来,但这些大事儿小事儿就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明朝作为十分强盛的朝代,不仅仅是皇帝们有名,还有各种大臣以及王阳明、唐伯虎这样的文化名人,他们都会陆陆续续在作品中露面。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朱元璋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大概是中国历代皇帝中身份最为草根的一位,同样也是最具传奇性的一位。
  只要将他写好了,那么关于明朝历史就成功了一半!
  张楚检查了这一章的内容之后就将它传到了自己的微.博上面,准备将其更新出去。
  每个人都喜新厌旧,作者们都不例外。
  写新书的时候一个个都是文思如泉涌,恨不得多更新几章。
  一旦写到了中期,那么疲惫感就会排山倒海一般涌来。
  现在张楚能保证每天更新一章《明朝那些事儿》,不知道过了十天半个月之后还能不能拥有这样的热情。
  发出稿子以后,张楚并没有休息,而是站起身来做两下伸展运动,他准备将明天的内容写出来,因为明天要去参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映礼,很大可能是写不了。
  总不能在发新书第三天就断更,那节操还要不要了!


第1108章 老教授的称赞
  历史系教室办公室内,一个穿着毛衣衬衫的老教授推开门,手上拿着两张新鲜出炉的打印纸说道:“老杨,你那学生又在写历史啊,居然还是明朝!”
  杨轩琮原本正在批改课堂小文章,现在抬起头的时候顺便将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取下来。
  虽然没有直接说名字,可他很清楚自己同事在说谁。
  整个燕京大学藏龙卧虎,会写书会创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现在一提到燕大的作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楚。
  原因很简单,两三年来这货的人气是最高的,恰好也正在燕京大学读书,比那些已经毕业的校友们身上的燕大标签更重一些。
  “你才知道?张楚发第一章 的时候,就有学生把手机交给我看。”杨轩琮话语里有说不出的得意,虽然张楚的成功跟他没有多少关系,不过能有一个这种学生是件心情愉快的事情。
  杜俊杰摆了摆手上的A4纸道:“这还是今天助教帮我打印出来的,实在有些弄不清楚那个微.博到底怎么回事。我让他每天过来第一件事儿就是帮我把今天的稿子打印出来。你既然已经看过了,觉得他这本《明朝那些事儿》怎么样?”
  杨轩琮之前就知道张楚的文学功底以及历史方面的学识很扎实,同时也能在传统方式叙述历史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现在才看过了两章内容,说评论什么的也太早了些。
  “我觉得他这种方式挺好的,说不定会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不过目前来看,他写的内容很有意思,完全不是戏说,是真正的历史作品,甚至都不能称为,因为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只不过用了现代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的叙事方式加以描述。”
  戏说历史的东西,他们这些老教授其实已经看得太多!
  但张楚这玩意儿全是正史,只不过说得好看,所以一下子就被打动了。
  正史其实是最难写的,但杨轩琮没想到张楚小小年纪竟然能够从浩繁的明朝历史中整理出轻重缓急,有些地方浓墨重彩,有些地方一笔带过,很少拖泥带水。
  这就显得非常清晰好读,读者们看起来一点也不累。
  若非上一次《万历十五年》打下的基础,恐怕写这本书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轻松。
  大概是说得不过瘾,杨轩琮喝了口茶之后自嘲道:“我知道自己不是写书的料,但好歹看过的书很多。他的文笔非常生动,这大概是年轻人们才有的朝气吧。每个章节内容并不长,大概一两千字的样子就形成一个故事。可能是最近悬疑写得比较多,张楚这孩子竟然在章节结束的时候设置一个悬念,一个等待破解的悬念,让人读历史竟然能读出点悬疑的味道!”
  这种频繁设置悬念、搞出噱头的方法非常管用,读者不断有新鲜感,而且活跃度极高,让读者们更加关注下一章的内容。
  一夸奖起来,简直就是滔滔不绝,根本停不下来!
  杜俊杰没想到杨轩琮竟然打开了话匣子,不经意间炫耀这个学生,看来对张楚十分满意。
  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
  “不得不说,这孩子真的是有当大作家的潜能,我觉得他对读者的心灵研究得非常透,知道读者们想看什么。”杜俊杰恨不得自己也拥有一个这样的晚辈,那样的话可真就能跟好朋友们吹半辈子!
  战争、官场、人物命运跟人物心灵都是普通读者最喜欢的话题跟元素,张楚现在虽然连第一个皇帝都没有写完,但已经能看出些许端倪。
  用很强的个人感情倾向去描写特定的历史场景,并且还会发表一些很好玩很能引发吐槽、共鸣的议论,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性格跟形象就格外鲜活突出。
  杨轩琮很赞成老友的观点,“这孩子就是涉猎太广,我担心他有些博而不精。什么题材的作品都去写一些,都能获得不错的评价。但也有可能造成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通,比如前段时间去写什么外国的恐怖就有些浪费才华。还好他回归到正途,不然的话可就浪费才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