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救世主 (卖萌无敌小小宝)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卖萌无敌小小宝
- 入库:04.13
它就像是一个文化大熔炉,在这里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任何肤色、任何族裔、任何信仰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大苹果城来者不拒,兼容并蓄,复杂多远的环境造就了《纽约客》的独一无二!
如果问一个纽约人,什么东西最能代表纽约这座城市的精神,答案可能就是这本跟纽约一起长大的杂志。
高质量的内容以及厚实的读者基础,使得它在当下纸媒寒冬里依旧可以自由而任性。
其余媒体都因为读者减少而削减忍受、缩短报道周期。
可《纽约客》却依旧严守传统,重要的作者每两三个月才出一篇稿子,每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需要一两周进行校对。
所以它们的格调并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得益于对每周内容的严格把控!
看看纽约客现在的编辑部阵容就知道了:39名文字编辑,音乐、影评、书评三类文艺评论员共11人,艺术设计部门15人,版权部由16人组成,事实核查部18人,编务助理8人,制作、图书室、公关等21人。
另外还有特约撰稿人70人,漫画插图师24人,摄影师5人。
阵容非常豪华!
这个签约员工数量跟纽约时报比起来都毫不逊色。
但它仅仅是个周刊而已,后者却是日报。
苏茜-福斯特只不过是这一百多位雇员中的一位罢了!
她本以为是恶作剧的电话,但没想到传真机真就开始运转起来,不停歇的打了十来张A4纸出来,后面还附带有兰登书屋的地址。
“这位张楚真的写了篇科幻短篇?”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就是这样,苏茜印象中根本没有这篇叫做《AI》。
但为了验证一下信息,她谷歌了一下这些关键词。
实力强大的搜索软件瞬间将结果带给她,竟然已经有很多读者在网上询问了!
“上帝,已经快十天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看不到英文版的人工智能?”
“谁去中国的社交媒体上面提醒他一下,我们许多人都还在等着。”
“其实我已经悄悄用谷歌翻译将人工智能看了一下,只不过这个翻译确实需要再智能一点点,看得非常难受!”
“我恨你。”
“把人工智能交出来!”
“人工智能、挪威的森林都看不了,我想说F开头的单词!”
“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们?”
“心碎了。”
原来是真的有这篇,而且也已经在中国用中文发行了!
苏茜的确也搜索到了中文版的《人工智能》,她将谷歌翻译之后的结果拿出来跟自己传真收到的版本做了一下对比。
“果然还是自己这边翻译得更好,这谷歌翻译还需要再加强加强!”
确定了张楚的作品之后,苏茜才把目光放在作品身上。
《纽约客》本身人气很高,并不需要蹭张楚的热度。
杂志社的短篇稿件一直都处于过剩的状态,一周才发一篇,99%的作品都会被淘汰!
并不会说这是知名作家写的短篇就特别照顾,反而会要求更加严格。
其实现在一个不利因素已经摆在面前了。
那就是字数太多!
杂志在字数方面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都正常来说八千字就是极限,少部分极其优秀的作品可以放宽到一万字。
但在传真过来的文件统计上面直接就写了三万多单词,超出太多太多!
如果狠心将进行删减的话,想要删减的内容肯定非常多,到时候看起来就支离破碎,甚至完全改变原意。
苏茜从心里就不看好这篇,她已经在心里下了死亡通知单。
没戏!
不过好奇心却驱使着她想要一探究竟,能引发推特、Reddit、Instagram等地方网友们吐槽的作品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推不推它是一回事儿,看不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闲着也是闲着,苏茜将打印好的文件放在办公桌前面,她手里习惯性的拿上笔准备开始批注!
时间一点点过去,她阅读的速度放得很慢,其中不少习惯性用语跟书面表达都做了修改提醒,甚至部分单词的使用跟语法也有提醒。
哪怕沈云华在美国生活了好些年,但距离地道的美国人还是有所差距。
平时可能无关紧要,但是在这时候就显得尤为突出。
苏茜第一遍阅读的时候都还没准备改剧情,起码得让她觉得有修改的价值才行!
现在社会都是快节奏的社会,如果《人工智能》没有被放在《纽约客》上面的价值,那么她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帮张楚修改。
一个弱小的机器人男孩被赋予了爱,可正是这份深沉的感情使得弱小的他执着又徒劳地去追逐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这部探索了人类进化的问题,也许是未来社会要面临的问题。
有了这个思维,紧接着来的问题便是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人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张楚这篇找寻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人是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没有自主意识,服从是唯一,为了这个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的结尾表达了一个极端的进化论思想:存在是永恒的,但人类的存在不是永恒的!
苏茜将鼻梁上的眼镜往上推了推,她并不难看出中存在一种对人类前景的思考,有一种对人和生命的生命的关怀。
这些思考和仁慈的思想超越了故事本身,又借用故事的名义,使之升华!
“这几句话好像是叶芝在《被偷走的孩子》里面的诗句,没想到放在里面这么恰当。”
第一遍阅读完之后,苏茜的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己果然是看轻了张楚的作品,如果字数短点的话,的确有资格出现在《纽约客》上面!
她也是一位妈妈,能理解到里妈妈莫妮卡的心情。
不过理解并不等于说赞同。
既然把机器人小男孩领养,那就要对他负责才行!
“这下可就有点麻烦了,真要把它作为本期的选题交上去?”
苏茜面容纠结,不想去做那种毫无把握的事情,但却又抱有一点点希望。
第775章 真正的万里挑一
此前苏茜准备提交的稿件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另外一本叫做《猫系少女》的作品。
那部作品的女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玛格特,偶然认识了一个中年白人男子罗伯特,一开始她觉得他颇有吸引力,也觉得他们之间有某种联系。
在一次约会中玛格特主动把两人的关系从看电影推进到接吻然后回家上床。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罗伯特的床上表现让她非常失望,于是她马上终止了这个关系,从而不可避免的给男方造成了伤害。
本以为这次关系就这么结束了,可当两人偶然擦肩而过之后,玛格特就收到了罗伯特一条又一条的短信轰炸。
故事在罗伯特给玛格特的短信中戛然而止,会让人意犹未尽,典型的纽约客风格!
读者估计会觉得身后发寒,因为里面一直透露着“他可能会杀了我”这种想法,给人的暗示就是罗伯特这种闷闷的中年男人心里有疾病,如果得不到,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
这篇会让女性拥有共鸣,各种细微的描写里面能找到自己。
同时罗伯特这个形象也很典型,透露出微妙、力不从心的中年感。
这真的就是超级真实的纽约纪实文学!
苏茜心里很有把握,如果把《猫系少女》递上去的话,下一周的短篇或许还可以争一下。
从若无其事强行友好的问候,变成急不可耐的逼问,到最后歇斯底里骂婊子,这位女作者对于人性的了解以及两性心理的把握非同一般。
玛格特就像是标题那样,猫系少女,对新鲜事物好奇,迅速的失去热情,如同猫咪一般难以揣测!
《人工智能》跟《猫系少女》都这么优秀,偏偏集中在了她一个编辑手下。
“时效性比较重要,还是选《人工智能》吧。下一周再把《猫系少女》提交上去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么好的作品舍不得让它蒙尘。
短篇很少会在网络上蹿红。
大多数人不会经常关注短篇,甚至还有的人嫌弃短篇篇幅太长,恨不得几十个字就给他讲个故事。
在中国,在英国,这类型的文章都是很难发布的,美国这边却比较重视!
相比起享有盛誉的长篇家,短篇的作者却无人问津。
苏茜做了决定之后就开始忙碌准备起来。
《人工智能》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故事能打动人,但篇幅太长。
……
“苏茜,你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提交出合适的作品。这个月选的哪部作品?”
比较熟悉的同事安娜抱着文件夹坐在苏茜旁边,这周在纽约客上面刊登的就是由安娜提交上来的。
每篇能跟读者们见面的都是真正的万里挑一,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被挑选出来,必须击败其余对手才行。
既是同事,又有竞争关系。
苏茜虚以委蛇道:“我准备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推荐一篇三万字的短篇!”
相似小说推荐
-
篮球之上帝之鞭 (不爱吃草的羊) 起点VIP2019-05-02完结他是狡猾的狐狸,他是勇猛的雄狮,他是突然窜入篮球世界的精明野蛮人,他是东部旧王朝的新...
-
香江1972 (钱西峰) 起点VIP2019-03-05完结1.2万总推荐1970年代,全球电子产业于萌芽中勃发。1972年,张恒来到香江,踏上追逐电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