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养鸡大亨 (山村养殖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山村养殖户
- 入库:04.13
自己身为一个重生者,怎么可以坐视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呢?
不过,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想要干点什么,也是有些难度的。
接下来,赵青山觉得有必要加快赚钱的速度了。
养鸡怎么样才能赚更多的钱呢?
养殖业,赚的是规模效益,规模越大,赚钱肯定越多。
现在赵青山家的养鸡场,最多一批能养一万两千只鸡,就算每只鸡赚5块钱的话,也只能赚六万块钱而已。
虽然说在2002年的时候,45天的时间赚六万块钱绝对是一笔相当惊人的数字。但是,在2002年的时候,相比较205国道边上的那些钢材贩子,这点钱根本就不值一提。
在整个莱钢县范围内,到2002年的时候,身价千万的大款已经有不少了。
首先有一点,赵青山要证明给大家看,养鸡也可以造就天文数字一样的财富。
而要想扩大生产,光凭着他们一家三口肯定不行的,所以下一步招聘工人是很有必要的。
上次的4日龄防疫,赵家请的是农大公司的技术员来的,然后这次的11日龄防疫呢,基本掌握了防疫技术的赵青山和赵志江,决定亲自干。
实际上上次4日龄防疫的时候,最后剩下的几百只鸡苗的防疫,就是他们父子两个干的。曹喜才告诉赵青山,他们俩的技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11日龄防疫了。
在修路等11日龄防疫的这些天里面,赵青山跟父亲赵志江商量着招聘人的打算。
赵志江没什么主见,儿子提的想法他也提不出什么意见来,反正基本上就是由着自己儿子折腾就是了。
就这样,距离11日龄还有两天的时候,赵青山心里揣摩了两个人选,那就是刘涛的爸爸刘玉仁和村里的老光棍马进昌。
刘玉仁的脾气秉性是赵青山非常喜欢的,待人忠诚,而且干活不惜力气,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一块儿也不陌生。而马进昌呢,年龄虽然稍微大点,已经六十多了,但是这个人还是很好的。
马进昌的祖辈原先是凤凰岭村最大的地主,买卖一直做到县城,而他当年也当过十年多的阔公子。不过,土改以后呢,他的好日子就结束了。然后到了结婚年龄,他因为成分不好,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最后就成了光棍。
马进昌虽然年过六十,但是身子骨很硬朗,干建筑比年轻小伙子还有劲头,大家说这是他童子功的功劳。
基本上确定了这两个人选呢,然后赵青山便先找到了刘玉仁家里。
刘玉仁的儿子刘涛,是赵青山的小学初中的同学。
找到刘家的时候,刘玉仁和儿子还没有放工。刘涛初中毕业之后就没有再去上学,现在跟着他的父亲干建筑,当小工。
在2002年的时候,小工一天的工钱是10块钱,大工的工钱是15到20块钱左右。
赵青山稍微等了几分钟,看到刘涛父子两个一块回到了家里,忽然改变了主意。
他决定把刘涛也一块招聘过来,而这个刘涛也是个忠厚老实人,是比较适合自家招工的。
说明情况之后,不等刘玉仁表态,他老婆便抢着答应。
赵青山讲得明白,给他们家养鸡场帮工,父子两个工钱一样多,都是一天20,一天管三顿饭,早晨六点上工,下午六点放工。若要是家里有事呢,一个月可以请四天假,而请假这四天,工钱照算。一个月请假超过四天,工钱按天算。
这样的福利待遇,简直跟工人一样了,刘玉仁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再加上以后就在东岭工作,离家又进,刘玉仁的老婆当然高兴得很了。
刘玉仁见自己老婆很高兴地答应了,然后也没多说别的,就说了要等建筑队那边完工之后跟队长说一声才能到赵家干活。
赵青山满口答应,问建筑队那边什么时候完工,刘玉仁说明天就完工。
赵青山微微一笑,然后刘玉仁家便招聘了两个工人。
从刘玉仁家里出来,赵青山直奔马进昌家里。
马进昌终身未娶,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
听了赵青山要招聘他到赵家养鸡场工作,福利待遇还这么好,他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赵青山跟马进昌订的是明天就上班。
第0020章 分棚
没想到自己儿子很快就从村里招聘了三个帮工,让赵志江觉得,自己儿子各方面确实比自己强太多了,然后以后听儿子的准错不了。
距离11日龄防疫还有一天,马进昌已经开始在赵家的东岭养鸡场上班了。
赵青山很有信心,将来要将自己的养鸡场办成世界范围内都数得着的大型养鸡场,而自己现在雇佣的员工,将来就是自己伟大的企业的元老,这些人将来的身价,必须得以亿计呢。
赵青山领着马进昌在养鸡场这边转了一圈,告诉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着运料。
随着鸡仔的越长越大,然后这些鸡仔的食量也一天比一天大,到10日龄的时候,12000只鸡一天要吃的鸡饲料数量已经是接近一千斤了。
到10日龄的时候,养鸡场饲料仓库里面储存的30吨饲料,已经消耗了十分之一了。
而将来等到这12000只鸡长到食量最大的时候,一天的饲料投放量就是两吨半左右。
这么多饲料,要是光指望赵青山他们一家三口来运料,填料的话,那估计得累个够呛。
所以赵青山直接雇佣三个人,也是有道理的。一个负责在饲料仓库里面往小推车上面装料,一个负责推小推车,而一个负责在大棚里面卸料,三个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现在赵青山家的养鸡大棚很简陋,没有养鸡笼子,喂料的时候比较麻烦一些。不过呢,所有的人身上都携带着一些细菌病毒,要是鸡群里面各种各样的人都进出的话,很容易让小鸡得病。
所以,就算家里面有了三个雇工,赵青山也没有打算让刘玉仁、马进昌和刘涛到鸡舍里面帮着添水填料。
到小鸡第11日龄的时候,赵青山的三个雇工都来上班了。
而雇工有了,接下来肯定要发工钱的,这样就得需要一个会计计算工钱。马进昌有些文化,虽然说只有三个人,但是赵青山也决定像模像样得让马进昌来计算工钱。
白天的工作结束了,然后11日龄晚上,赵青山用高锰酸钾溶液给马进昌、刘玉仁和刘涛他们三个的衣服消了毒,然后大家一块进了鸡舍。
刘玉仁上次有帮着抓鸡防疫的经验,这一次自然轻车熟路得当起了老师的工作。
不过,由于人手比上一次少了一些,同时实施防疫的赵青山父子两个的效率要比曹喜才他们差了许多,所以他们六个人一直忙活到凌晨一点,这才将全部一万两千只鸡仔的防疫工作给完成了。
晚上加班,情况说的清楚,工钱是多加一天的。
因为加班了,然后赵青山让马进昌他们三个回去睡了一觉,到中午十二点再来养鸡场这边工作。
虽然养鸡场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马进昌他们却很开心幸福。为什么呢?因为这边的工作是每月一结的,跟城里的工人一样。
干建筑的工作,是干一年,到年底的时候才算账的,完了之后包工头子还会克扣篷工的工资。
在2002年的时候,包工头子克扣篷工工资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这个年代发生过一件事情,叫总理帮篷工要工资,被传为美谈。其实这根本就不能当什么美谈,而应该当做耻辱。
如果说,篷工的工资,都得需要总理才能帮着要来的话,那么这篷工的权益也实在太没有保障了。
2002年的农历九月份眼看快要过一半了,再过两周多的时间,就可以拿到工资了,马进昌他们能不高兴吗。
今天是这批鸡的第12日龄,小鸡要比刚入舍的时候长大了不少,整个600平米的大棚已经看起来有些拥挤了,接下来今天晚上,必须要分棚了。
12000只鸡,今天晚上要分到4个鸡棚里面,每个鸡棚容纳三千只鸡。
散养鸡的密度要比笼养鸡小得多,而且散养鸡的鸡病防疫压力也比笼养鸡大。
可以说,笼养鸡的养殖效益要比散养鸡大,可惜养鸡笼子的投入是很大的,甚至于说在这个600平米大的养鸡大棚里面投资一套现代化的养鸡笼子的话,成本相当于建造大约四个养鸡大棚。
对于起步阶段的赵青山来说,这样的投资显然不是多么值得。
东岭这边有三百亩地的苹果园,但是要说全部建造养鸡大棚,下一步进行肉食鸡养殖的话,顶多也就能建造40个大棚,最大规模也就能养殖十二万只鸡。
前世的时候,赵青山见到过超大型的养鸡场,一次上鸡苗就是四百多万只,一年养殖五千万只鸡。
而实际上,一批养殖五万只鸡以上,就是规模化养殖了,而一批养殖十万只鸡,就是大规模养鸡场了。
在东岭这边搞规模化肉食鸡养殖,实际上出路并不大,赵青山有自己更好的想法。
12日龄整个白天一整天,赵青山带领大家忙着在另外三个鸡棚里面铺垫料,也就是将碎木屑、碎麦秸等垫料铺在大棚的地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