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遍地沧桑)


  “还不会走,就想着跑,早晚要吃亏”。
  “唉,就是小钱儿看不上,老是想着一夜暴富”。
  “这样的人,往往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用我们算命的话来讲,就叫做身轻不能承财”。
  “黄大爷,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人的德行不够,承受不了太大的财富”。
  “这么跟你说吧,和珅你知道吧?一个大贪官,贪了无数财富,但是最后下了大狱死了”。
  “有的人抢了钱,偷了钱,钱是到手了,但是最后进监狱了”。
  “便是皇家也是如此。古代的皇朝,哪朝哪代,皇陵的风水都是最好的,都想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
  “但是哪个皇朝最后不是灭亡了?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以后,就逐渐衰落”。
  “这是为什么,就是越往后,后代越不争气,最后德不配位,一个个灭亡”。
  “歪脖林这样的事儿,你以后还会遇到很多。能够帮助人一下,固然好。但也不是帮得越多就越好”。
  “一个人能不怀害人之心,顺其自然就好。至于别人怎么看你,就任其评说去吧”。
  跟黄老道唠了一阵,林驹心情好了许多。
  这些道理,林驹其实都懂。只是一时心情郁闷,转不开弯儿而已。
  回到家里,歪脖林虽然走了,但又来了不少人。
  都是听说林家买了收音机和缝纫机,前来看热闹的。
  见林驹回来,不免就像歪脖林一样,跟林驹打听是如何赚钱的,论调也不外乎就是你发财了,我们也跟着沾光之类的。
  沾光一说,倒也不一定就是出于恶意和故意占便宜的心态,只是在这些人心里,咱们既然是熟人,亲戚里道的,就理应均贫富。
  不过是一种传统心理而已。如果跟他们太较真,自己就有生不起的气。
  林驹也就跟人们嘻嘻哈哈的,说些无关紧要的话。
  他是有心帮助一下这些人,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他们认为的方式。
  只是因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等到时机成熟了,自然水到渠成。


第101章 渔村

  同港县位于绿江市西部,濒临黄海。
  这里南部临海地区是平原,主要作物是水稻。北部地区是山区,主要作物是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水果,其中以苹果为主。
  大炮台公社,就靠近海边。更加靠近海边的是小炮台大队。
  “炮台”这个地名,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因为这里以前就是炮台所在地。
  这里在明代和清代的时候,属于重要的军事要地,在海边修建了炮台,是海岸防御工程的一部分。
  现在,林驹正在小炮台大队的一户人家里喝酒。
  这家人姓韩,家里的大儿子叫韩奎,是林驹前世的朋友。
  这个韩奎今年二十三岁,以前是生产队的渔民。
  跟马家堡子一样,这里的土地也分了,生产队也解体了。
  从明年开始,他们也将单干。
  在林驹的前世,这个韩奎在单干之后,承包了生产队一条小渔船,自己打鱼。
  后来在滩涂上养殖对虾,发了大财。之后自己建立了一个船队,有十多条渔船。
  不过,那个时候他还都是小船,等到近海的资源过度捕捞,几乎灭绝之后,韩奎组织一只远洋捕捞船队,到非洲一带去捕鱼。
  当然,到那么远的地方捕鱼,路途遥远,捕捞物不一定都运回本土来卖,而是在海上的时候,就直接卖给了收购海产品的船队。
  后来韩奎岁数大了,不愿意漂泊,就回来承包了一片海域,开始养殖海参和鲍鱼。
  不过,眼前的韩奎,还只是个农民,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林驹。
  之所以把林驹引到家里来,是因为林驹给了他一块电子表。
  这也是林驹手里最后一块电子表。
  黄天大当初拿回家里两块电子表,黄老道留了一块自己戴,剩下一块,昨天晚上又给了林驹。
  现在给韩奎的这一块,就是黄老道给的那一块。
  靠近海边的渔村,桌上的菜自然以海货为主。
  螃蟹是蒸的,不过这个季节不是捕捞螃蟹的时候,所以是以前留下来的咸螃蟹。
  个头很大,有几个还带着蟹黄。
  第二个是腌制的皮皮虾。不过这是外地人的叫法,本地人一般都叫做虾爬子。
  第三个盐卤青虾,个头不大,只有一寸来长。用烟盐腌制的,不蒸不煮,跟虾爬子一样,也是生吃。
  吃的就是这个鲜味。海鲜么,就是要个鲜劲儿。
  剩下的一个菜是海螺。也都是大个儿的。
  这就是一桌海味。
  “老弟,你来的不是时候,春秋的时候来,吃大黄蚬子,那才叫一个美”。
  韩奎已经是第二次说这个话了。
  林驹自然知道吃蚬子的滋味。
  海边的人吃蚬子,跟别的地方人有所不同。
  他们最常用的做法是蒸法。
  把蚬子下锅,里面加上少量的水,只要保持不干锅就行。
  蚬子张嘴之后,扒开蚬子,用蒸蚬子的汤,把蚬子肉里的泥沙涮掉,这个时候是味道最为鲜美的时候。
  吃着蚬子,喝着白酒或者啤酒,简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好,那我就等春天的时候来。到时候,你可别说不认识我”。
  “老弟,你骂我呢。咱哥俩今儿个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以后就常来常往。你放心,你要的大米和鱼,我都给你联系好了,一会儿就送来”。
  林驹这一趟来,就是为了买大米和鱼的,这就是今年的两样主要年货。
  往年生产队的时候,队里会用自己玉米和大豆,到这里来换一些大米回去,分给社员们过年。
  现在分地单干了,也没人组织这件事儿。林驹就只好自己来。除了大米,还要买一些鱼回去。
  “现在单干了,韩哥以后打算干点儿什么”?
  “唉,这不也在琢磨着么。家里那些水稻,俺爸俺妈他们就能种,其实用不了那么多人”。
  “韩哥为什么不搞点儿副业”?
  “在海边儿住着,有什么副业”?
  还是脑筋不灵活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你都忘了么?
  “海里的鱼虾、蚬子、虾爬子,哪一样不能卖钱”?
  “卖给谁啊?这里这么远,谁来买”?
  “别人不来,你不会送出去么?反正我知道,要是有人到我家去卖鱼,卖蚬子,卖大米,我是会买的。你要是送上门儿了,我还用从风城跑得这里来买?坐在家里,便是多花两个钱,也省事儿得多”。
  “咦,别说,你说的还真有些道理,我好好琢磨一下”。
  废话,什么叫道理,这就是真理。
  不过,林驹说到了这一步,也就不再啰嗦。
  要是这样了,韩奎还不开窍,也就没必要再点拨他。
  正喝着酒,就有人陆续送来东西。
  两人把杯中酒干了,韩奎给过称,林驹点钱。
  用了半个来小时,收了三百五十斤大米。每斤三毛钱,也不要粮票,比用全国粮票从国营粮店里面买,一斤要便宜七分钱。
  然后就是冻鱼、咸鱼、小海米,还有一罐子虾酱。总共花了三百多块钱。
  这个时候还没有塑料编织袋,就都用麻袋和布口袋装上。
  这其中,有不少都是韩奎家的东西。
  忙活完之后,韩奎的父亲就赶着一台马车,拉着东西到公路上等长途客车。
  过了半个来小时,长途客车才来。韩奎帮着把东西装上车,林驹乘车往绿江市去了。
  林驹给了售票员两块钱,客车就先到了绿江,先下了客,又把林驹的东西送到火车站。
  林驹先去买了车票,回来办了托运手续,就急急忙忙去接罗雅。
  等两人赶到火车站的时候,离检票只剩下两分钟。
  直到上车坐定,才缓了口气。
  “哎呀,林驹,太险了,差点没赶上车”。
  “罗雅,你还好意思说,早晨来的时候,我就叫你准备好。我来接的时候就走”。
  “没想到,你东西还没收拾。现收拾东西,能不慢吗”?
  “嘻嘻嘻,人家忘了嘛。你别生气,下回不敢了。行了,不说我了,你手里的电子表还有么”?
  “没有了,怎么啦”?
  “你看看”。
  罗雅伸出手,手腕上的电子表已经没有了。
  “你的表呢”?
  “叫我哥哥给要去了”。
  “把我这个给你吧”。
  “给我了你戴什么,你总在外面走,带着手表方便一些”。
  “黄天大家里有一块,我再到他那里去拿”。
  “真的么,那就把你的给我好啦,等我将来赚了钱,再还你”。
  等你赚钱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不过你不用还,就当是给你的聘礼啦。


第102章 年货

  到了三道河,林驹先把罗雅送回家。
  正好大哥林骏在家。就叫大哥到老叔家套上马车,到到三道河去拉东西。
  生产队分地之后,牲口也分了。两台胶轮大车,虽然没明确分到哪一家去,但也分为两组人家使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